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实际应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瞬变电磁法的实际应用

(一)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由于探测对象不同,测区、测网、工作装置、仪器设备、野外施工等都有所差别。下面主要阐述工作技术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1.近区磁源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工作装置选择
工作装置的选择应根据勘探目的、施工条件和各种装置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如果探测目标深度在100m以内,要求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围岩电性较好(易产生集流效应)时,同点装置是首选对象。如果要求进行较大深度的探测,或测区崎岖或有河谷等其他障碍使得铺设动源回线困难时,则应选择大回线定源装置。
(2)回线大小的选择
增大发射回线和接收回线边长,将会增强信号强度,并延长有效信号的持续时间,从而有利于加大探测深度。但二者的增大使野外工作难度增加,同时使测量结果受影响的范围扩大,从而降低了横向分辨率。此外,增大接收回线边长时,不仅增大了有效信号强度,也使干扰信号强度增大。因而,在保证预定勘探深度的情况下,一般都应选择尽可能小的回线边长。模拟实验结果和野外实例表明:同点装置可以有把握地探测到线性尺寸相当于回线边长、埋深为2倍回线边长的良导体。因此,采用同点装置时,应取回线边长等于或略大于0.5倍探测深度。采用框-回线装置时,大定源发送回线边长可等于或略大于拟探测深度。
(3)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回线布置
供电回线要采用电阻小、绝缘性能好的导线,一般要求每千米电阻小于6Ω,以便在有限的电源电压下可输出足够大的电流。电线要按测地布设的点位铺设,若线架上剩有残余导线,应将其呈之字形铺于地面,以免电线缠绕产生强烈的感应信号。一切紧挨回线的金属物体都会产生强烈的干扰信号,高压电力线的强干扰信号甚至可能损害测量电路。因此,回线布设应避开所有金属物体,远离高压电力线。
观测时间范围和叠加次数的选择
编写一个测区的工作设计时,往往需要根据所需探测深度和测区电阻率变化范围确定记录时间范围。从“烟圈”电流的扩散深度公式

电法勘探技术

可推知TEM的探测深度正比于 。若假定探测深度相当于烟圈电流深度的一半,则可用

电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技术

确定观测时间范围。上两式中tmin和tmax分别为最小延时和最大延时;hmin和hmax分别为要求的最小和最大探测深度;ρmin和ρmax为测区岩层的最低和最高电阻率。
一般说来,在实际工作中希望在尽可能宽的时间范围内记录到有用信号。但由于测量回路本身存在一定的过渡过程,观测的最小延迟时间不能太早。而测区干扰电磁场以及仪器噪声电平的存在又限制了观测的最大延迟时间。记录时间范围过宽,实际上晚期道的观测质量已不能保证。在一个测区工作前最好先做点试验工作。如果最后几道读数为噪声电平,说明有用信号都已记录下来了;如果最后几道读数超过噪声电平,就应增大观测时间范围。当然,选定了观测时间范围后,在实际观测中遇到衰减很慢的异常,应即时延长时间范围重复观测,使有用信号能被完整记录下来。
为了压制测区的干扰电磁信号,提高观测资料的信噪比,现代的瞬变电磁仪大都采用了“累加平均”取数的技术。增加叠加次数可以降低记录数据中干扰噪声的水平,然而,增加叠加次数将增加观测时间,降低观测速度。叠加次数的选取应兼顾数据质量和观测速度。所选取的最小叠加次数应使高于仪器噪声电平的有用信号能以足够大的信噪比被记录下来。
发射和测量信号波形与供电电流强度的确定
发射和测量信号波形-现在使用的仪器的发射电流全部为占空比1:1的正负相间的矩形波,如图3-45上面的波形(发射电流和一次场波形),图3-45中间的波形(感应电动势)为发射磁场在接收回线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波形这并不是需要观测的信号,需要观测的是地下感应涡流产生的二次场信号,也就是图3-45下面的信号(二次磁场波形)。

图3-45 瞬变电磁法发射和接收波形示意图

供电电流强度的确定-可根据所用装置及最大延时观测信号达到最低可分辨信号水平计算出供电电流强度。例如,对于重叠回线装置,有

电法勘探技术

式中:I为供电电流强度;ρmax为测区预计最大视电阻率;tmax为对应于最大探测深度所要求的最大延时;Vmin为对最低可分辨电压;L为回线边长。
噪声电平的测量
工区的噪声电平高与低,对于最小可分辨电平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仪器本身对工业用电等外界电磁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并且可以采用高次叠加的方法提高信噪比,但是从仪器本身输出的噪声电平在各个地区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需要了解工区内各个地段的输入于仪器及输出的干扰噪声电平。例如EM-37系统在低干扰区的平均噪声电平低于0.5nV/m2,一般为0.15~0.24nV/m2,在强干扰区则可达n×10nV/m2。
在工矿区工作时,一般要求每个测点上或相间几个测点实测仪器的输出干扰电平,这种测量采用让发送电流送入匹配负荷的方法检测。输入于仪器的噪声电平,对于周期性的低频讯号(例如50Hz工频干扰)可以使用晶体管毫伏计直接并联于接收回线两端检测。对于非周期性的随机干扰(例如天电)需要有能够连续采样记录波形的专门仪表检测;也可以自装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器,用扬声器监听检测。
2.瞬变电磁测深仪器系统的选择
一般地说,瞬变电磁方法要求仪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及动态范围大等,时间范围及发送功率则要求适应于探测目的。以探测目标划分,可以把仪器大致分为四类。
1)应用于浅层测深的小功率轻便型仪器。它的探测深度为n×10m至n×100m的浅层,要求时窗范围为n~n×104μs,发送机通常用10 A·h轻便可充电电瓶作为电源,电压为12~60V,供电电流一般小于10A,例如,加拿大EM-47及国产的SD-1属于此类。
2)应用于探测100m~n×100m目标层的仪器。一些专用于矿产普查的仪器,其时窗范围为n×10-1~n×10ms,供电电流不超过10A。例如澳大利亚的SIROTEM-Ⅱ、国产的WDC-2等。这些仪器的起始时间较晚;由于发送功率低,大约30ms以后的数据已低于或接近噪声电平。因此,不能应用于详测上覆地层,仅仅是在低阻覆盖地区有所改善。
3)应用于探测100m至1000m左右深度的中功率仪器。一些应用于勘查深部矿产及煤田的仪器,例如EM-37、数字PEM、GDP-32等。时窗范围为n×10-2~n×102ms,最大供电电流达20A,已基本上能满足勘查金属矿田及煤田构造的要求。
4)应用于勘查油气田或深部构造的大功率仪器。这类仪器的时窗范围为n×10-1ms至几秒,供电电流达100A左右,探测深度为n×102~n×103m,例如加拿大的EM-42、苏联的ЦИКЛ-2、4等。应用于探测深部构造的LOTEM方法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具有代表性的仪器是德国的DEMSⅣ系统。
3.资料整理与解释
(1)资料整理的内容
资料整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传输打印野外观测数据;
2)检查验收原始记录数据、野外测点状况和仪器工作状态的记录;
3)对于原始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编号、汇总,并编写索引和说明;
4)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5)根据需要,换算各种导出参数(如:τs、Sτ、hτ、ρτ)。
(2)成果的图示
瞬变电磁法成果图一般有以下几种:
1)多道 或 剖面图;
2)ρτ拟断面图;
3)ρτ曲线类型图;
4)Sτ-hτ曲线类型图;
5)某些测道的ρτ或 平面等值线图。
当工作目的主要是探测局部导体时可不做上述第2~4种图件。而工作的目的偏重于大地的分层时,则上述第2~4种图件是重要的基本图件。上述剖面性图件经常汇总在一起绘成综合剖面图,用来做综合解释。
(3)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TEM资料解释,就是根据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TEM响应的时间特性和空间分析特征,确定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特点。例如,覆盖层厚度变化、垂向岩性分层和岩层的横向变化情况;断裂破碎带和其他感兴趣的局部地质构造目标的位置、形态、产状、规模、埋深等。和其他物探方法一样,对资料的定性分析和解释是资料解释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定量解释一般都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的。已有的一些简单实用的定量计算方法都是根据简单地电条件导出的,因此,计算结果实际上只能认为是半定量的,应用时应注意其局限性。
因TEM兼有剖面法和测深法两种性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既要对整个工区或剖面进行偏重于剖面法的资料解释,又要对一部分测点的TEM响应的时间特性做测深资料解释。
(二)应用实例
1.辽宁张家沟硫铁矿上脉冲瞬变法剖面测量
图3-46是辽宁张家沟硫铁矿上脉冲瞬变法剖面测量的典型曲线。该矿体位于前震旦纪变质岩中,围岩为白云质大理岩、白云母花岗岩与高阻岩石。矿体为磁黄铁矿,电阻率为0.05Ω·m。由图可见,在矿体上方有明显异常。利用衰减曲线由比值法求视时间常数

电法勘探技术

求得TS=7.7ms,即该导体的视时间常数较大,利用矢量解释法大致估计异常的等效电流中心,它在矿体顶部附近[图3-46(c)],该图(a)给出40m×40m的共圈法观测结果。

图3-46 辽宁张家沟硫铁矿脉冲瞬变法观测结果

(a)共圈方式40m×40m;(b)回线方式100m×100m:实线—垂直分量,虚线—水平分量;(c)地电断面:1—第四系,2—白云质大理岩,3—白云母花岗岩,4—硫铁矿;(d)衰减曲线;TS=7.7ms
※补充
接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
ε=ke-mαt
其中:k为与时间无关的常数;m为与矿体形状有关的系数;α为矿体的综合参数,单位为s-1。单对数坐标下:

电法勘探技术

计算表明:对球体,m=10;柱体,m≈5.8。而在野外,不知矿体形状,无法知道
m,令 ,可由m= ,得到)

电法勘探技术

2.在湖南水口山铅锌金矿田中的应用
湖南水口山铅锌金矿田是著名的老矿山,水口山矿田康家湾铅锌金矿为大型层控矿床。矿体赋存在侏罗系底砾岩与栖霞灰岩、壶天灰岩、当冲硅质岩的接触破碎带中(QBf),呈层状缓倾斜近于水平产出,埋深200~500m不等,多层矿,总厚1~25m。白垩系东井组红层覆盖于侏罗系、二叠系地层之上,呈不整合接触。岩、矿石的电性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铅锌金矿石的平均电阻率为0.1~1Ω·m ,比围岩(电阻率大于1000Ω·m)低三个级次以上。上覆红层(K1d3)的电阻率为50~100Ω·m,为典型的低电阻覆盖层。
剖面测量使用200 m×200 m的重叠回线装置工作,所用仪器是澳大利亚生产的SIROTEM Ⅱ电磁系统,选取延时0.4~22.2ms之内(即1~18取样道),观测参数为V(t)/I。
为了增大信噪比,要求发送电流大于5A,使用双匝接收回线观测。叠加次数的选取视各观测点的干扰电平而定,在远离电网的山区选用512次,而在近工业设施的地段选用2048次或4096次。每个取样道的观测值按公式:
ρτ=6.32×10-3L8/3[V(t)/I]-2/3t-5/3
换算成视电阻率ρτ(t)数据。式中各个参数的单位分别为:ρτ为视电阻率(Ω·m);L为回线边长(m);V(t)/I为接收回线上观测到的归一化感应电压值(μV/A);t为各测道对应的延时(ms)。通常用V(t)/I观测值绘制成多测道剖面曲线图[图3-47(a)]及ρτ(t)拟断面图[图3-47(b)],分析地电断面沿横向及纵向的变化规律。
如图3-47(a)所示,多测道V(t)/I剖面曲线的前8道主要反映了浅部地质体的横向变化,曲线呈阶梯状。东边的高值区反映了厚层白垩系东井组上段(K1d3)低电阻率红层的分布。随测道的增加,阶梯转折点向东移,反映了红层向东厚度变大的特征。曲线中段的低值响应反映了侏罗系及二叠系相对为高阻地层。矿层的响应主要反映在10测道以后,从Ⅰ线24~32号测点及Ⅱ线57~63号测点的曲线可见,尽管异常低缓,但相对于背景仍然清晰可辨,并随测道的增大异常变得更明显。由于Ⅰ线矿体埋深(300m)比Ⅱ线矿体埋深(180 m)要大,故开始显示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异常的综合参数(衰减指数)α值分别为13s-1、14s-1,表明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良导体引起。
图3-47(b)为视电阻率ρτ的拟断面图,明显地说明了地电断面的横向和纵向变化。ρτ等值线直观地说明了低阻红层(K1d3)的起伏形态及深部高阻层(P1q、P1d)的隆起。拟断面图对于矿层的反映并不明显,仅仅在60Ω·m、40Ω·m等值线封闭圈上有所显示。
3.瞬变电磁测深的试验应用效果
以湖南涟邵煤田为例来说明。
(1)区内地层及电性特征
测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下三叠统大冶群(T1D),上二叠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下二叠统当冲组(P1d)、栖霞组(P1q)。第四系由黏土、砂质黏土和砾石组成冲积、坡积残积层,厚0~15 m,其电阻率在n×10~n×100Ω·m范围,呈低阻覆盖层。大冶群分布于测区中心地带,总厚度大于500m,主要由泥灰岩、泥质灰岩及灰岩组成;大隆组由硅质灰岩、泥质灰岩、厚层砾屑灰岩及薄层硅质岩组成,底部夹有薄层钙质泥岩,全组厚度一般70~80 m。大冶及大隆组地层电阻率一般在100Ω·m以上,成为煤系地层的上覆高阻层。龙潭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岩性及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上段(P2l2)为含煤段,由黑色泥岩、砂页泥岩及浅灰色砂岩互层组成,厚约100m,含煤四层;下段(P2l1)不含煤,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厚约300 m。整个煤系地层呈低阻层,电阻率一般为n×10Ω·m。当冲组及栖霞组为硅质灰岩、灰岩、泥岩等,是测区的高阻基底标志层,电阻率大于300~500Ω·m。

图3-47 Ⅰ、Ⅱ测线瞬变电磁法综合剖面图

(a)多测道V(t)/I剖面曲线;(b)ρτ拟断面图;(c)地质剖面示意图:
K1d3—白垩系东井组上段(红层);J1g—侏罗系高家田组;P2d1—二叠系斗岭组;P1d—二叠系当冲组;P2q—二叠系栖霞组;C2+3—石炭系壶天群;QBf—硅化破碎带
综上所述,测区各地层电性存在较明显的电性差异,电法勘探方法找煤工作具备较好的物性前提。
(2)试验应用效果
工作采用中心回线装置,回线边长L=250m及400m,发送电流I=17A。测区内平均的电磁干扰电平为0.24nV/m2,属于中等受干扰的地区。少数地段也使用了电偶源装置,AB=1000m,r=750~1250m。总共完成了三条剖面45个测深点的工作量。野外观测数据经过处理绘制出了ρτ曲线类型图、ρτ拟断面图,以及Sτ(hτ)曲线图。依据这些图件资料及计算机反演的结果,推断确定了煤系地层的顶、底界面。
图3-48为13线瞬变电磁测深综合剖面图。由图可见,ρτ曲线大都属手H型,其极小值均在20~30Ω·m范围之内;ρτ拟断面图的低值等值线的分布反映了向斜构造轮廓。

图3-48 13线瞬变电磁测深综合剖面图

中心回线L=250m;I=17A;时窗0.8~71.9ms。T1D—下三叠统大冶群;P1d—下二叠统当冲组;P2l2—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含煤层);P2l1—上二叠统龙潭组下段;P2d—上二叠统大隆组;F—断层;○---○---○为推断的煤系上、下界面
煤系地层的顶、底界是由经过校正的Sτ(hτ)曲线的转折点确定的,表3-5给出了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的对比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6.4%。因此,可以认为所推断的煤系地层顶、底界面基本上能勾画出它的分布状况。

表3-5 推断与钻探结果对比表

解释人员在进行人机联做拟合解释的基础上,对该剖面上的6个测深点又做了自动拟合反演计算。6个点拟合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9%,推断煤系上界面的深度与用Sτ(hτ)曲线推断的结果相差不多,平均相对误差为12.3%。
这一试验结果表明,在涟邵煤田或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应用中功率瞬变电磁测深系统,能够确定出埋深在1~1.5km的煤系地层顶、底界面。成果图中,由ρτ(t)曲线类型图及ρτ(t)拟断面图可以大致圈定出煤系地层分布的轮廓。利用经过校正的Sτ(hτ)曲线推断确定煤系地层顶、底界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瞬变电磁法是电磁感应法的一个变种,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油气勘探,在地震方法难以取得成效的地区,深部瞬变电磁法往往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它比常用的大地电磁测深法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深部瞬变电磁法是通过电偶极子向地下供以脉冲电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磁场。该磁场在地下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开供电回路的电流后,一次磁场迅速衰减,为了阻止这种衰减,地下介质中产生二次电磁场,即所谓瞬变电磁场。该瞬变电磁场,随着时间的延长,向下传播和向周围扩散。其传播速度、扩散方式和强度依赖于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特征。在断电后的早期衰减场中,高频成分占优势,其趋肤深度小,反映浅部地电断面信息;而在晚期衰减场中低频成分占优势,反映深部地电断面信息。在良导电体中,一次磁场可引起很大的涡旋电流,且衰减很慢,可延续几十毫秒到几秒,甚至几十秒。断电后,在地面观测该瞬变电磁场的传播过程,可获得一条瞬变电磁场曲线。对该曲线进行处理和反演,便可获得测点的地下介质电性分层、层厚和电阻率等参数。
这种方法不受高阻层屏蔽,勘探深度较大,一般在沉积盆地地区可达6km,在基岩出露地区可达12km,特别适合于面积性的区域普查和详查。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阶段,甚至在对局部构造进行精细探测时,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一)装置的选择

常用的近区瞬变电磁测深工作装置如图2⁃4⁃41所示,它们是:电偶源、磁偶源、线源及中心回线等装置。一般认为,探测1km以内目标层的最佳装置是中心回线装置,它与目标层有最佳耦合、受旁侧及层位倾斜的影响小等特点,使所确定的层参数比较准确。

线源或电偶源装置是探测深部构造的常用装置,它们的优点是由于场源固定,可以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源,可以在场源两侧进行多点观测,有比较高的工作效率。依据互换原理,它们与观测

的装置是等效的,因此,这种装置所观测的信号衰变速度要比中心回线装置慢,信号电平相对较大,对保证晚期信号的观测质量有好处。缺点是前支畸变段出现的时窗要比中心回线装置往后移,并且随极距r的增大向后扩展,使分辩浅部地层的能力大大减小。此外,这种装置受旁侧及倾斜层位的影响也较大。

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磁场分量B(t)要比感应电压ε(t)衰变慢,利用B(t)参数有利于提高探测深度。中心回线装置情况下,假设εz、Bz的最小可分辨电平η分别为0.5 nV/m2及1pT(=10-3nT),粗略地确定极限探测深度的表达式为

H极限(εz)≈40(Mρ)1/5(2⁃4⁃88)

H极限(Bz)≈28M1/3(2⁃4⁃89)

可见,在低阻区工作,并使用大功率电源的情况下,观测B参数对提高探测深度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在国外已开始使用灵敏度达10-3~10-4nT的超导磁力仪用于瞬变电磁测深的观测之中。

为了估计极限的探测深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对于中心回线装置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对于线源装置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式中,I为发送电流;L为发送回线边长;AB为线源长度;r为极距;ρ1为上覆层电阻率;η=(Rs/nminηn为最小可分辨电平,一般为0.2~0.5 nV/m2,其中(Rs/nmin是最低限度的信噪比,ηn是噪声电平。

上面所提到的极限探测深度H极限与最大探测深度Hmax的概念并不相同。H极限是指目标层引起的异常响应为最小可分辨电平时的深度,然而Hmax是人们依据地质任务及可能性给定的一个范围值,显然,H极限>Hmax,从上述公式可见,观测 εz参数时,H极限正比于(M)1/5,增大发送磁矩M有利于探测深度的提高,但是M提高往往受到仪器设备的功率、所使用的供电导线的电阻、接地条件及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往往只能采取折中方案。

在已确定出Mmax及η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2⁃4⁃90)及(2⁃4⁃91)确定出所要求的发送磁矩,然后,根据设备条件(允许的最大输出电流),可以粗略地计算回线边长或AB值。注意,野外使用的供电导线一般要求每千米的电阻应小于6 Ω。

(二)时间范围的选择

依据水平导电薄板上的理论推导结果,采样时间t与薄层纵向电导S、埋深h及探测深度H之间的关系为

t≈μ0S[(4H/3)-h](2⁃4⁃92)

可见,对目标层的探测深度是时间的函数。

依据地质任务,假设要求探测的最小深度及最大达到的深度分别为Hmin、Hmax;目标层埋深范围为hmin~hmax。那么,可以利用(2⁃4⁃92)式可以得:

tmin≈μ0Smin[(4Hmin/3)-hmin](2⁃4⁃93)

tman≈μ0Smax[(4Hmax/3)-hmax](2⁃4⁃94)

一般情况下,要求起始采样时间t1≤(0.5~0.7)tmin,末测道的采样时间tn≈2tmax,在没有断面层参数可参考时,取h=H/2,得:

t1≈0.6μ0SminHmin(2⁃4⁃95)

tn≈1.6μ0SmaxHmax(2⁃4⁃96)

式(2⁃4⁃95)及(2⁃4⁃96)便是常用来估算时间范围的公式。根据所使用的M和Sn值,以及Smax和Hmax值,利用近区

表达式可以计算出

(tn),看它是否大于最低可分辨电平η值,否则,应加大M或改用线源装置工作,以提高信号电平。

(三)应用实例

现以湖南涟邵煤田为例,来说明瞬变电磁测深的试验应用效果(牛之琏,1992)。

1.区内地层及电性特征

测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下三叠统大冶群(T1d),上二叠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下二叠统当冲组(P1d),栖霞组(P1q)。第四系由粘土、砂质粘土和砾石组成冲积、坡积残积层,厚0~15m,其电阻率在n×10~n×100 Ω·m范围,呈低阻覆盖层。大冶群分布于测区中心地带,总厚度大于500m,主要由泥灰岩、泥质灰岩及灰岩组成;大隆组由硅质灰岩、泥质灰岩、厚层砾屑灰岩及薄层硅质岩组成,底部夹有薄层钙质泥岩,全组厚度一般70~80m。大冶及大隆组地层电阻率一般在100 Ω·m以上,成为煤系地层的上覆高阻层。龙潭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根据岩性及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上段(P2l2)为含煤段,由黑色泥岩、砂页泥岩及浅灰色砂岩互层组成,厚约100m,含煤四层;下段(P2l1)不含煤,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厚约300m。整个煤系地层呈低阻层,电阻率一般为n×10 Ω·m。当冲组及栖霞组为硅质灰岩、灰岩、泥岩等,是测区的高阻基底标志层,电阻率大于300~500 Ω·m。

综上所述,测区各地层电性存在较明显的电性差异,电法勘探方法找煤工作具备较好的物性前提。

2.试验应用效果

工作采用中心回线装置,回线边长L=250m及400m,发送电流I=17A。测区内平均的电磁干扰电平为0.24 nV/m2,属于中等受干扰的地区。少数地段也使用了电偶源装置,AB=1000m,r=750~1250m。总共完成了三条剖面45个测深点的工作量。野外观测数据经过处理绘制出了ρτ曲线类型图、ρτ拟断面图,以及Sτ(hτ)曲线图。依据这些图件资料及计算机反演的结果,推断确定了煤系地层的顶、底界面。

图2⁃4⁃67为13线瞬变电磁测深综合剖面图。由图可见,ρτ曲线大都属于H型,其极小值均在20~30 Ω·m范围之内;ρτ拟断面图的低值等值线的分布反映了向斜构造轮廓。

煤系地层的顶、底界是由经过了校正的Sτ(hτ)曲线的转折点确定的,表2⁃4⁃6给出了推断结果与钻探资料的对比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6.4%。因此,可以认为所推断的煤系地层顶、底界面基本上能勾画出它的分布状况。

表2⁃4⁃6 推断与钻探结果对比表

他们在使用微机进行人机联作拟合解释的基础上,对该剖面上的6个测深点又作了自动拟合反演计算。1750 号点的结果如表2⁃4⁃7所示。6个点拟合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9%,推断煤系上界面的深度与用Sτ(hτ)曲线推断的结果相差不多,平均相对误差为12.3%。由于晚期数据的观测精度较差,影响了利用ρτ(t)曲线对底界面的反演精度,基本上已难以确定底界面的准确深度。

图2⁃4⁃67 13线瞬变电磁测深综合剖面图

中心回线L=250m I=17A时窗 0.8~71.9ms T1D 一三叠系大冶群;P2d一二叠系大隆组;P2l2一二叠系龙潭组上段(含煤层);P2l1一二叠系龙潭组下段;P2d一下二叠统当冲组;

F一断层

推断的煤系上、下界面

表2⁃4⁃7 1750测深点的反演结果

该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涟邵煤田或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应用中功率瞬变电磁测深系统,能够确定出埋深在1~1.5km的煤系地层顶、底界面。成果图中,由ρτ(t)曲线类型图及ρτ(t)拟断面图可以大致圈定出煤系地层分布的轮廓。利用经过校正了的Sτ(hτ)曲线推断确定煤系地层顶、底界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瞬变电磁测深法( TEM) 资料分析
    答:结合地质资料,在杉木岭测区2线电阻率断面图(图6-23)中可以看出,电阻率剖面在小号点方向电阻率较高,约为4000~8000Ω·m,推测为灰岩的反应;剖面23号点附近电阻率也较高,约为4000~8000Ω·m,推测为灰岩等高电阻率岩层的反应。在地表13号点附近,有一个明显的低阻异常,该异常由地表向深部...
  • 瞬变电磁测深曲线的解释方法
    答:(一)视纵向电导解释法 根据均匀大地表面的理论研究,瞬变电磁测深的等效深度为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在不均匀介质中该式为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比例系数ατ依赖于地电断面参数和收⁃发距,用实验方法确定。与频率测深方法相同,引入等效二层断面的概念。这时等效厚度和等效电阻率确定为 地电场与电...
  • 瞬变电磁法资料的成果图示与解释
    答:已有的一些简单实用的定量计算方法都是根据简单地电条件导出的,因此,计算结果实际上是半定量的,应用时应注意其局限性。因TEM兼有剖面法和测深法两种性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既要对整个工区或剖面进行偏重于剖面法的资料解释,又要对一部分测点的TEM响应的时间特性作测深资料解释。(1)测深资料的解释...
  • 水平地层电磁测深曲线的等值性
    答:由于等值现象的存在,往往会造成错误的解释,故必须了解其规律,以提高解释的准确性。等值现象主要是由于野外观测中存在误差所致。野外一般允许的误差为5%,在这个误差范围内,如果在断面中存在薄层时,常常会出现等值现象。在瞬变电磁测深法中,存在有三种等值原理,即H、A型断面的S等值和K、Q型断面的H...
  • 探测与监测
    答:矿井下通常应用三极测深法和对称四极测深法。根据探测目的不同,直流电法工作装置形式有多种形式。三极测深法工作装置形式为A—M-O-N—B(∞),四极测深法工作装置形式为A—M-O-N—B。两种方法M、N均为测量电极,用于探测地电场电压,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结合装置系数就可以换算出地层视电阻率值;A、B均为供...
  • 浅层地热能勘查技术
    答:此时可选择电磁测深法,如频率域电磁测深法(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其观测系统输入阻抗较高,易于开展工作,效率高;瞬变电磁法可采用磁源激励回线,不涉及接地问题。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其它物探工作基础上,选择重点区采用Numis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含水层的深度、厚度、给水度及水量等多个参数,在西北黄土塬区应用...
  • 豫西方山地区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答:如利用磁法测量可确定古岩溶侵蚀风化面的位置,利用激发极化法可以圈出铝土矿(化)体的大致位置及第四系的埋深。以瞬变电磁测深为主的多方法(参数)测深方法试验,结合视电阻率测深、超长波探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剖面、放射性等方法,定位基底碳酸盐岩上的岩溶洼斗位置。根据放射性差异,可使用放射性伽马...
  • 电偶源频率测深法
    答:在频率域电磁法中,一般认为有效勘探深度是较地表振幅衰减e倍的深度,即趋肤深度,写为便于应用的数值的方程形式为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虽然从概念上讲,趋肤深度是表示电磁波穿透的深度,但它并不是代表实际有效的研究深度。研究深度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给出任一测深方法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的平均特性。根据经验,有效...
  • 电磁法勘探类软件
    答:EMIGMA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地球物理软件包。该软件包括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理论研究、算法、模拟等功能,满足科研单位研究和高校教学之需求。INLOOPTEM软件是GeoElectro的子系统,主要用于瞬变电磁测深数据编辑、提取、显示与反演解释,主要适用于中心回线、重叠回线、分离回线三种...
  • 发展过程
    答:这一时期地热物探有一些进展,在西藏羊八井北区根据物探资料打出孔深2006m,水温329.8℃的高温热田,还在河北滦县、山东肥城、陕西咸阳、甘肃武威及海南琼海、三亚等处找到或扩大热田,其他省区也进行了地热调查并获成果。 这一阶段找水(地热)的物探方法增加了磁大地电流法、瞬变电磁法、混场源频率域电磁法、音频大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