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是怎么发展和演变的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中国菜肴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菜肴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答:分别经历了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和隋唐宋三朝、特点:
秦汉时期:铁器的发明使当时的烹饪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春秋战国:南北菜系的特色初步形成
隋唐宋三朝:花式菜点的发展;海产品的上桌

先秦时期中国烹饪的起源历史久远,根据中国考古界的研究论断,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的北京人已开始用火熟食,烹饪由此发端。从而将禽兽用食物充饥解渴的饮食方法,逐渐升华为人类一项文明的享受。“烹饪”最早见诸文字,在2700年前的《周易??鼎》:“以木巽火,烹饪也。”意为把食物原料放在顺风点燃的柴草上炊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方法也不断改进。先秦时期,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畜牧业都有了重大发展,为饮馔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狩猎和渔捞工具的逐步改进,食用禽兽和鱼鲜也较为普遍。当时人们常用的食品原料为“五谷”(稷、黍、麦、菽、麻)、“五菜”(葵、藿、薤(xiè)、葱、韭)、“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等,特别是这一时期调料也迅速增加,如盐(新石器时代已开始食盐)、醢、梅、饴、蜂蜜、椒、姜、酒等,这为以后中国菜品多样化打下了基础。期间还非常注重选料,《周礼??天官》“兽人掌罟(gǔ 网)田兽,辨其物名”,指应当善于识别、鉴定用料。为选择优质原料,还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标准,尤其对祭祀用品要求更严。《礼记??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tú 肥)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槁(gǎo 枯干)鱼曰商祭,鲜鱼曰脡(tǐng 长条的干肉)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同‘香’)合,粱曰芗其,稷曰嘉蔬,稻曰丰本,盐曰咸鹾(cuó 盐)……。”这些选择原料的宝贵经验,至今仍然适用。早在商朝,烹饪时已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在殷墟出土文物中就有薄刃的铜刀和带耳的铜釜。随着金属刀具的使用,烹饪技术领域开始出现了刀工技术。据《礼记》记载,当时在祭祀时,先把牲口分割成7块,待煮熟后再分成12档。由此可见,商周时期,对动物肉的分档、选用已相当精细。周朝对刀工要求之一是“脍不厌细”,如切牛肉要“薄切之,必绝其理”。除了刀工技术以外,商朝时期人们还开始掌握了火候技术。随着商朝出现比较完整的炉灶,人们开始认识倒火候与烹饪的关系,把火候看成灭腥除臊去膻的“纲纪”,并注意到掌握火候要“时疾时徐”,有“九沸九变”等。先秦时期,我国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管子??侈靡》有云:“雕卵然后瀹(yuè 煮)之。”由此可见,最迟在春秋时期我国已经有雕刻的食品蛋了。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大批美食问世。如著名的“周八珍”,它是周时专供周天子食用的宴席,由炮豚、炮羘、捣珍、渍、熬、肝肯六菜和淳熬、淳母二饭组成,反映了黄河流域饮食文明,开后代八珍宴席的先河。当时楚国贵族的饮食也很有特色,据《楚辞??大招》所列的食单,当时楚国贵族吃得十分讲究,有主食7道、菜品16种、饮料4种,其味酸甘苦辛咸五味俱全,烹饪方法有烧、烤、煎等多种。这些都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烹饪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烹饪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800多年的历史中,由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外交易日渐频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这一时期末,战争频繁,封建割据,统治阶级奢侈腐化,寻求各种新奇的刺激。中国烹饪在社会大变革中博采各民族饮馔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首先,在先秦五谷、五畜、五菜、五果的基础上,选料有了重大突破。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黄河流域的31个菜品。张骞通西域以后,引进茄子、大蒜、西瓜、黄瓜、扁豆、刀豆等新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食源。汉魏时期,猪的饲养量已占世界首位,取代了牛与羊的位置,成为肉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同时炊具食器也有显著变化,锅釜由厚重向轻薄转变,锋利轻巧的铁制刀具广泛使用,改进了刀工刀法。炉灶的烟囱也由以前的垂直向上,变成“深曲通火”,并逐步使用煤炭,有利于控制火候。上层统治者进膳时,使用青瓷器皿、髹(xiū)漆盘碗和金玉酒器。秦汉以来,厨膳的劳动分工日趋周密,出现了炉案分工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烹饪技术和效率。各种美食大量涌现,如《淮南子》记载:“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其本一牛之体。”即用一头牛的各个部位,采用不同烹调方法,制作出多种多样的菜品。东汉张衡在《南都赋》里称中州南阳菜肴“百名千种”,西汉枚乘在《七发》中赞吴楚食肴“天下之至美”,反映了当时烹饪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精湛的水平。这一时期出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应该从工具,食材,制作工艺等几个维度去考虑。

先秦:炙啖基本吃法

这一时期由于材料和工具的限制,基本以烤,炖煮为主。比如,先秦至秦汉时期,诗经《尔雅·释草》“蒿菣” 晋郭璞 注:“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这里的炙啖指的是烤着吃。

汉唐:饼和饭是主旋律

汉唐时期国力强盛,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

汉唐时的主食结构,主要是饼和饭。这二者中,饼又占据主要地位。唐代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当时“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唐代所说的饼,内容比今天宽泛得多。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型面食,都可以称为饼。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等。

宋:全民热爱下馆子

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宋人称为“脍”)、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糕点等美食与小吃,也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

宋朝的一般城市白领跟今日的小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元:除了涮羊肉还是涮羊肉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当然,元朝在整体文化上是倒退的。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明:外来食材占主导

明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表现在美食上就是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峙。

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

清:满汉全席的奢华

以“满汉全席”闻名的大清堪称舌尖上最腐败的时期。吃货大清极尽奢华,享尽天下美味佳肴,但他们没有想到,每一次饕餮盛宴的背后都是逐渐加重的危机,最终变成了吃不了兜着走的晚清。



  • 中国烹饪的四个主要时期是什么
    答:1、我国烹饪已经历了大约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基本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2、中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具有实用目的与审美价值紧密相联的特点。如陶制炊器的器形从实用需要设计出发,本意为放置平稳,受热均匀,但却给人以对称、...
  •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烹调的?
    答: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
  • 中国烹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答: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烹饪文化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烹饪器具更加多样化,烹饪技术也更加精湛。此时,人们已经开始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追求美食的享受。同时,礼仪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烹饪文化的繁荣,各种宴会和祭祀活动都离不开精美的食物和烹饪技艺。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烹饪文化在不断地...
  •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概述
    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
  • 中餐历史上有哪些烹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炒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时至南北朝,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几千年后,“炒”这个日后中国烹饪界的实力担当,终于要粉墨登场了。虽然那个时期炒菜并不流行,但《齐民要术》中依然记载了一道现在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炒鸡蛋。不过炒菜开始大规模流行,却是宋代的事情。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铁锅的制作工艺...
  • 中国的烹饪起源和发展
    答:还由于古代厨务没有明显分工,厨师既管做菜,又管做饭,还要酿酒、造酱、屠宰、储藏,因此烹饪一词,在古代实际是食品加工制作技术的泛称。烹调,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一般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细加工、临灶制作、用火、调味以及装盘的全过程。烹调一词,在唐宋时期即已出现。如陆游《剑南诗稿·种菜...
  • 中华饮食文化演变史是怎样的?
    答: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独具特色和个性的一个分支。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石磨的普及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
  • 汉朝时期烹饪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秦汉时期,我国烹饪文化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烹调原料的扩充:在先秦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础上,汉魏六朝的食料进一步扩充。张骞通四域后,相继从阿拉伯等地引进了茄子、大蒜、西瓜、黄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种。《盐铁论》说,西汉时的冬季,市场上仍有葵菜、韭黄、...
  • 烹饪器具的发展历史与经历阶段
    答:铁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促进炒的烹饪技艺的进一步发展。炒是指以少油旺火快速翻炒小型原料成菜的方法,适用于各类烹饪原料。铁制刀具的广泛运用使刀工技术得到提高和突破。为了满足炒制快速翻炒的特点,加热器具由原先的小口鼓腹的铁釜演变为敞口斜腹的铁锅。可以认为铁锅的出现及炒的发明是中国烹饪技术体系...
  • 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中国四大菜系的发展历史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中国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