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何为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何为道。何为理。

道可到,非常道,意思是道是形而上的,本体的,不可知的。
理是人类人类思维系统,语言系统造就的东西。
因此,道是道,理是理。

道者自然之本源,佛者通晓自然本源之人。万化之源谓之道,正等正觉谓之佛。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区别在哪里?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总体来说: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何为道?
拥有本能进化意识及本源能量和永恒循环的法则(三位一体的存在)就是道。
道是推动宇宙万物生灭的原动力,永恒存在。道在万物中,万物皆有道。万物在道中,道生万物。万物来于虚无,归于虚无,万物在道的循环推动下不断进化发展。

何为佛?
佛之一词来源于“梵语”本义是觉悟的人,觉醒的人,就是通达宇宙人生奥秘的人。简单说佛能回答你不止十万个为什么。

道和佛有什么不一样?
道是万物生灭的法则,佛是通达“道”的智者。

净业三福:

之第一福,人天福中: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修十善业,便要知道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

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

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

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

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

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

是十善业道。

一、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
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瞋恚习气。4、身常无病。
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
随心自在寿命。
二、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
1、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
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
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
大菩提智。
三、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
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四、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
1、口常清净优钵华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
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
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五、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
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
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
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六、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
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
来梵音声相。
七、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
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
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八、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
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
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
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九、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1、无损恼心。2、无瞋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
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十、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
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
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殊途同归,但,老子只留给世人5000言。释迦留下了三藏十二部。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先要有个疑问:“我是谁?”如果你内心深处真起了这个大疑问,那就往下看:
  你所怀疑的那个东西,深藏于你的精神世界,语言逻辑触及不到,所以表达不出来。它是你的“自性”,就是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达摩初祖血脉轮中说“生而知之,万中稀有”,但不是没有。恭喜你,你是其中一个,只是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它是万有之源,众生来处,老子称之曰“道”,寂兮渺兮,浑然无物;释迦称为“佛性”:众生俱有金刚佛性,只缘迷故,不能证得!认物为己,生死流转;耶稣称为上帝,走遍天涯海角,你离不开它半步,仁慈的主,上帝与你同在!然而,这个东西没法教也没法学,纯粹心法。一个声音被你听见,很清晰,很逼真,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性,见(看见)见(见性)之时,见非是见。见尤离见,见不能及。
  你所感知的一切外物包括心行,都是自性本源上漂浮的尘影,就像灰尘漂浮在虚空中,有生灭,有来去,有变化,有生老病死,是为无常。而你的自性本源寂然不动,就像虚空,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是为真常。而我们平时迷失于尘影而忘记了虚空。禅宗说:“修证既不无,污染即不得”,“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守于真常而弃无常,就是修行之道。所谓弃守并非外在行为,而是内心里淡化尘影对自己的影响,做到不被它牵着鼻子走,做回自己真正的主人。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建议你看古人的书。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千江有水千江月,众生是同一心源的。自己去体悟吧!

道的发展是建立在老子哲学上的,而佛本身的建立就是在宗教基础上的。
道的宗旨是无为顺天,佛是真善极乐
道追求是与天地同在,佛追求的是众善众美平等和谐

  • 何为上乘佛法,何为佛,何为真经,何为道?
    答:其中“声闻乘”是其中接受能力最优秀的,称为“上乘”,又叫“大乘”本来没有道,所以道不可言,不可言就是道.-本来没有道,所以道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道.-圣智造迷,鬼神不识.引自 ---<<关尹子>>吾辈最终所求之道,其实并不存在,这样说并非推翻老子,而是老子之道的真谛 "我就是佛,佛就是...
  • 何为佛 何为道 何为法 何为大佛大法大道
    答:佛即“达成圆满的‘我’”,道即“天”,法即“方法”。大佛大法大道,即“通天知己,办万事都有可行之法”
  • 何为天?何为地?何为佛?何为魔?何为道?何为僧?何为世界?何为万物?
    答:其实“至善”就是“顺应因果”。因为“天地有情”,但“因果不虚”,好比你是一条鱼,有人杀了你,你自然会恨,早晚要让他还你一条命。那么,最终你们结清这笔“债”的时候,不能怪别人。一模一样,我们无始劫以来,有那么多“债”,想解脱谈何容易,自然都会来“障碍”你,这和天、佛、菩萨...
  • ...修得佛 想世间万千法门 何为道 何为佛 何为魔 何为妖 天下_百度知 ...
    答:至于魔和妖,就是指一个人是自我观念太重,什么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甚至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去改变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就是指妖,魔。而佛是以众生解脱痛苦,解除烦恼为己任,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其实就是一个是为众生而活的,一个只是...
  • 真心求教。各位师兄道友 佛与道的区别
    答:由此可见佛与道,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是殊途同归的。只是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同,对宇宙的描述也有所不同:道对宇宙的描述更为具体或辩证唯物一些;佛(禅)对宇宙的看法,较为抽象且又辩证唯心一些。然而,我认为无论是所谓的唯物或唯心,其实都是宇宙的一种存在--精神和物质都是宇宙本相固有的存在,阴阳...
  • 何为起? 何为灭? 何为佛? 何为道?
    答:起是灭之头,灭为起之源,世人曰佛道,佛道亦为人,若参其中意,从此悟凡尘.
  • 何为魔?何为邪?何为妖?何为佛?何为儒?何为道?
    答:佛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儒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现多指读书人。道为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是指宇宙的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等等。道的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
  • 何为道???
    答:先师问曰:“天道渺渺.人道茫茫,何为天,何为道.敢问天下人.何为道,何为无道.”答曰:“道即为道,不合道即为无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罚天,天罚人,人罚心,心罚万物。天道渺耶?人道茫耶?何为道耶?吾即为道,道即为吾。既吾为道,又何来渺茫之说”又问曰:“何为上乘佛法,何为佛,何...
  • 到底何为道
    答: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
  • 何为道?
    答:道:为无论谁想走入将来的路途,先需一面看“天”,一面看“地”,后须三思而行;理:根据“天授人权”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观念,任何人都能称“王”,“里”字有“土”与“田”构成:“土”之谓“合法所得”,“田”谓之“将来、未来的合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