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的介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武汉的简介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
“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至民国,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而武汉也继承了这一美称。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华民国诞生于此。
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
同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迁到武汉,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焦点城市。
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扩展资料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于1980年11月13日发现的小行星3206命名为“武汉”。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得天独厚的优越位置,其内层与湖北省的宜昌、襄阳以及中部长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层与省内的十堰以及邻省的郑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层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天津、重庆、成都、青岛、西安、贵阳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国大陆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为半径的这个圆圈内,所以武汉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武汉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孝感的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

  武汉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县、新洲县等11个区2个县。总人口71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为-18.1℃。


  武汉概况二
  地理状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县、新洲县等11个区2个县。总人口71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为-18.1℃。

  历史沿革
  商代属中原王朝控制。周代先后属鄂国、郧国和楚国。秦属南郡,两汉时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现主城区内开始形成城堡,成为地区政治中心。汉阳于东汉末建成月城,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沙羡县、汝南县、沌阳县,隋初改置汉阳县,遂有"汉阳"之名,自唐迄清,先后为沔州、汉阳军、汉阳府和汉阳县治所。武昌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建夏口城,初为吴江夏郡治。晋代为荆州、沙羡县、江夏郡等治所,尔后先后为南朝郢州、隋唐鄂州、宋鄂州路、元湖广行中书省及武昌路、明湖广承宣布政司、清湖广总督及湖北藩臬各司署、明清武昌府及各朝江夏县的治所,明楚王府所在地。1898年张之洞奏准设夏口厅,汉口遂正式从汉阳分出成为独立行政区。1912年,民国政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始以同级建制鼎立。1926年国民政府设武昌市和汉口特别市,汉阳县隶属于汉口特别市。次年元旦,国民政府迁汉口办公,合三镇成立武汉市,称"京兆区"。旋又分治。1949年后重以三镇为武汉市。50年代曾为中央直辖市,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员会(初名中南军政委员会)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驻地。现为湖北省省会。��

  城市特点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自古就是中原与南方、长江中上游与下游间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各方文化的特点。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其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叶,为古今人文荟萃之地。中国古代著名文化名人屈原、张衡、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苏轼、岳飞、李时珍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迹。武汉在南朝就是著名的商业港口,唐宋时期发展成为商业繁盛、水运发达的商业都会。清代汉口兴起,更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华中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航路通达川、黔、豫、陕、湘、赣、苏、皖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称。近代武汉被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继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等国先后在汉口设领事馆。尤其是洋务运动以后,武汉兴起近代工业和教育,航运直达海外,芦(京)汉、粤汉铁路在此连接,遂发展成为繁华的近代工商业大都会。20世纪以来,先后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国民革命(大革命)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故又是一座革命名城,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现已成为中国中部的经济、金融、贸易、科学、教育和信息中心。

  城市现状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内陆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开放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782.1亿元。全市现有工业企业40427个,包括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电子电气、食品、服装、电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建材等33个工业行业大类,并形成了钢铁、汽车、机电、高新技术等四大支柱性产业。年工业总产值1012.7亿元。全市耕地面积22.5万公顷。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林、牧、渔等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农产品以粮、棉、油为主,蔬菜、畜禽、水产品占较大比重,农业年产值109.8亿元。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1.6%。武汉是全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主要对外干线有京广线、汉丹线、武大线和京九联络线。水路航运综合能力位于全国内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公路以107、316、318及106国道为主干,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里程达到2826.5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的航空枢纽。全市各类运输货运总周转量790亿吨公里,客运总周转量193亿人公里。武汉市邮政局是湘、鄂、赣、桂、川、滇、黔七省邮运调度中心。武汉电信局是中国八大长途通信枢纽之一,电话总容量170.7万门,电话普及率达27.7%。武汉商业发达,以武汉商场、中南商业大楼、汉阳商场等一批超大型商业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为基干形成销售网络,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为14亿美元,武汉海关监管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28.2亿美元。1996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1万人次。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面貌近年来显著改善,"八五"期间相继建成武汉机场、长江二桥、武汉客运港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武汉国贸中心和汉口商业城等建筑高度达到200米以上。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在原来先后开辟的12个工业区基础上,又开辟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新型工业区。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现拥有全日制高校35所,科技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武汉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独立研究机构100多所。文化、体育事业也全面发展。�


  武汉概况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 西城区 宣武区 房山区 崇文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门头沟区 石景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县:延庆县(延庆镇) 密云县(密云镇)

  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武汉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武汉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武汉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武汉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武汉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汉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武汉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武汉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武汉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武汉概况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 西城区 宣武区 房山区 崇文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门头沟区 石景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县:延庆县(延庆镇) 密云县(密云镇)

  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武汉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武汉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武汉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武汉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武汉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武汉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武汉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武汉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武汉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武汉概况之自然地理
  武汉市简介: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492.7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理地貌:武汉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武汉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武汉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武汉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武汉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武汉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武汉小平原。综观武汉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武汉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 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 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武汉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举世闻名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两江交汇的江汉平原东部,座落着古老而年轻的“东方水都”武汉。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500多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在北郊的盘龙城兴起。武汉属楚文化发祥地,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是著名的战场。汉唐以后,汉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四大名镇”之一。90多年前,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2000年,武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现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东湖、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和归元禅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点,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名胜古迹,是一座独具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旅游城市。



  • 武汉的解释武汉的解释是什么
    答:武汉的词语解释是:武汉Wǔhàn。(1)市名。湖北省省会。辖武昌、汉阳、黄陂、新洲四县。市区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合并组成。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面积4,480平方公里,市区1,557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市区320万。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等工业发达,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扼长江水运...
  • 武汉历史名称
    答: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 (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武汉的历史介绍 一、先秦至南北朝 武汉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对东湖之滨的放鹰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
  • 武汉的简介
    答: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
  • 武汉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答:武汉面积多少平方公里武汉有8569.15平方千米。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土地面积8594平方公里,武汉是中国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大的城市,所以城区面积排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地理位置...
  • 武汉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特点?
    答:1、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2、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3、作为...
  • 武汉的介绍
    答: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武汉具有35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地,也是国内科教名城...
  • 介绍武汉这个城市
    答: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
  • 介绍武汉特点的资料
    答:现为湖北省省会。�� 城市特点 武汉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方言"汉腔",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要冲,自古就是中原与南方、长江中上游与下游间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历史文化中蕴含着各方文化的特点。
  • 武汉属于哪个省
    答:武汉属于湖北省,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 武汉属于哪里的?是一个省、还是一个市?
    答:武汉是属于湖北省,湖南省的省会,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