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新型城镇化该怎样推进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质量不高、可持续性差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创新政策和体制,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有效释放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 传统城镇化道路已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以往的城镇化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相伴生,过于注重城镇规模扩张,如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和承接投资为主要目标,以土地批租为重要手段等。这种城镇化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城镇化道路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难以为继。 人口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力。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潜力,主要是指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这个潜力的释放主要在于人口城镇化,在于由人口集聚效应带来的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说,我国城镇化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就在于虽然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城镇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巨大。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但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所在,而人口城镇化能够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并引致相关的投资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应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以人口城镇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坚持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不竭动力。 人口城镇化重在农民工市民化。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并融入城镇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说,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基本内容。提高城镇化的包容性,重头戏是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有专家建议: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即实现“四个融入”。从现实情况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全覆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农民工市民化牵动和影响全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工在城镇安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而且会由此赢得转型发展的主动权。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城镇化率每年以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近年来每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这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广大群众也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普遍得到了实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从土地资源看,目前多数城市偏重用地规模的外延扩张,人口城镇化速度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再如,长期生活在城市的1亿多农民工,在统计上已经被纳入“城镇户口”,但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还不能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待遇,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资源的双重占用,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此外,社会城镇化速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城镇化速度,突出表现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设施短缺、住房紧张、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方向,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城镇的内在承载力。
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让城镇化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须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清除阻碍我国城镇化的制度障碍和不合理的政策安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协调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将城镇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基于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矛盾,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用于城镇发展方面,以增强城镇承载和集聚人口的能力。同时,应采取新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向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因此,应改革干部考核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围绕农民转市民、人口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工作,积极健康地推进城镇发展。
第二,通过培育和发展能辐射全国性的重点城市群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我国人多地少,用于推进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极为稀缺,这种国情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集约化的方式推进城镇化,实现城镇绿色、低碳、集约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已到了以培育和发展城市群推进城镇化的阶段。从现在起,应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等城市为重点,在全国初步形成若干个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打破区域壁垒和行政割据,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无障碍高效流动,形成区域内和区域外相衔接的一体化市场。在培育和发展城市群的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应把距离城市群较远、无法受到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地级城市以及腹地较大、人口较多的县级市培育和发展成区域中心城市,强化这些城市的功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建设产业园区,不断增强这些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另外,还要科学协调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对于无法与城市群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关联发展的小城镇,各级政府要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权力,给他们配置更多的公共资源,支持这些小城镇像大中城市一样发展,一样对外来人口有吸引力。
第三,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从限制农民进城转向鼓励支持农民进城。从长期目标看,我国要实现城镇化深度推进,就必须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思路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人口迁徙的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工身份转换。
第四,转变城镇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发展在集聚人口方面的效应最大化。首先要从“以大管小”转向以大带小。今后,要通过改革不断弱化城市行政级别,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均衡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方面,特别在资金配置、行政许可、财税政策等方面,要考虑和照顾中小城市(镇)的发展需要。其中,大城市要打破行政壁垒,按照区域一体化和发展城市群的思路,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周边中小城市(镇)延伸,形成以大带小的效应;中小城市(镇)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产业布局等方面,积极与大城市实现对接,在区域空间上与大城市形成梯级功能结构,为人口迁徙和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此外,为了提高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能力,还应积极推进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应改革土地征占用办法,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在土地交易中的行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界限,并使不同类型的土地交易都按市场规则进行。

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消除城镇化的障碍:一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二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积累农民进城的资本;三是通过福利制度改革使农民成为真正的新市民;四是通过政府制度改革降低房价,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五是通过教育制度改革让进城农民及其子女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改革要先于城镇建设,在以上改革不到位情况下,大规模推进城镇建设,一定会使新型城镇化误入歧途,带来严重的后果。

推进新型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夯实城镇化的基础:一是要加快推进市场化,除了推进上述一系列改革外,还要大力发展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消除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二是要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创业;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消除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等。

  • 关于今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答:1、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以环保、低碳、绿色的方式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人文关怀: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建设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设施,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新型城镇化应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
  • 要推进什么的新型城镇化
    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继续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才能让新型城镇化建设站在新起点、取得新发展。
  • 要推进以什么为核心的城镇化
    答:要推进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这包括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建设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建设多样化的住房供应体系,提供适应不同需求的住房选择;以及提供丰...
  • 要推进什么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答:以人为核心。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显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以提高市民化质量为核心,存量优先、带动增量,从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市民化...
  • 以什么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答: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旅轿旦义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核心。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
  •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如下:一是畅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二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三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
  • 关于今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答:关于今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以人口市民化、城市现代化、城镇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绿色化为主线。打造宜居城市,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思想的切实体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归宿要进一步体现宜居性,原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生产属性,甚至很多城市在历史...
  •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主要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首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关键。这意味着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的扩张和建筑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措施
    答:2、提高城镇化规划水平,完善城镇规划管理体系。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二元结构”制约。4、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镇容纳能力。5、注重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6、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7、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8、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试点内容,扩大试点...
  •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答:5. 促进社会和谐:新型城镇化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同时,也注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与融合,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总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核心,旨在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就业和创业、推进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