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分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环境地质分区

一个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开发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必然改变自然地质环境。而治理是针对这种改变进行人为整治,使其不超出环境调节能力的极限值。环境地质分区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划分出相对性(同一单元)和相异性(不同单元),为治理和优化生态地质环境提供依据。
三江平原原生环境地质条件良好,只是在人类不合理开发之后才产生作用的反馈———环境效益,即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那么分区原则应以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地质产生破坏作用为前提,以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为标志,落脚点是开发、保护以及整治。
结合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程度,我们作出3级分区。区的划分控制大的地貌分布规律;亚区主要根据人为对自然干扰破坏的程度;小区根据具体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据此将全区划成4个大区(其中每个大区划分成2个亚区)、21个小区。具体大区、亚区、小区划分原则和表示方法见表9-1。
表9-1 生态环境地质分区说明表


续表


高清在线电影FDL。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H.2.1图面主要反映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包括:
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主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
c)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矿区范围、采区布置、地下开采主要巷道的布置等。
d)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
f)现状评估结果: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
H.2.2平面图上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综合地质剖面图等镶图;可根据需要附专门性镶图,如矿体底板等值线图、降水等值线图、全新世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评估区周围矿山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
H.2.3可用镶表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形成时间、防治情况等。
H.2.4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H.3.1图面主要反映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
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预测评估: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
H.3.2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进一步说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
H.3.3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分级等。
H.3.4 常用图例参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H.4.1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工作部署等。内容包括:
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用普染色表示不同的防治区域。
c)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监测工作的布置、措施与手段等。
H.4.2镶图:可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入放大比例尺的专门性镶图。
H.4.3镶表: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加以说明,包括分区名称、编号、分布、面积;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防治措施、手段、进度安排。
H.4.4 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以上是规范里面原文,但是现实编写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矿山情况有所调整

以资源赋存地质单元进行分区,分区目的在于精细描述资源赋存条件,根据工程和样品布设,按岩性段或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地质界线边界、水文条件界线,详细划分资源区块,进行参数概化、计算资源静态量和资源级别划分。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以岩石地层为物质基础,以不同性质地质界线为边界,从地质单元地质特征、地温场和岩石热物理性质特点上进行分区。这种分区可代表资源的自然属性特征。



  •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分及分区评价
    答:依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评的评估原则和宝塔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的等级分区图,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划分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3个级别的区域,结合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承灾体种类及其分布的区域,进一步划分了6个亚区(图6-20,图6-21;表6-7)。分区评价描述如下。 表6-7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说明表 (一)高危险...
  • 秦岭山地型地质环境分区
    答:秦岭山地型地质环境分区,位于西北地区的东南部,包括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大巴山、米仓山,以及甘肃南部的中高山地,属季风性温湿气候,年降雨量为600~1000mm,水资源相对丰富。地表水主要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汉江及其支流,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植被类型多样,主属落叶阔叶林区。西部...
  • 地层分区与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
    答:4.2.1.1 区域地层的分区 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地层发育,从太古宇至新生界皆有分布。本书以该区古生代地层区划为基础的划分原则,将中南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地层划分为二个地层大区及三个地层区(图4.4),自北而南向分别为:西伯利亚地层大区(Ⅱ)的阿尔丹地层区(Ⅱ1)、滨太平洋地层大区(Ⅲ)的蒙古-鄂霍次克地层区(Ⅲ2)...
  • 环境地质分区
    答:一个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开发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必然改变自然地质环境。而治理是针对这种改变进行人为整治,使其不超出环境调节能力的极限值。环境地质分区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划分出相对性(同一单元)和相异性(不同单元),为治理和优化生态...
  •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答:5.4.1 区域稳定性分区 海口地区区域稳定性分为二级。其中一级分区主要依据构造稳定性划定,划分为两个区,基本上以马袅-铺前断裂为界,以南为次稳定区,以北为不稳定区;二级分区主要考虑岩土体稳定性和地面稳定性划分为4个地段(见图5.1、表5.4)。 图5.1 海口地区环境工程地质图 表5.4 海口市城市调查区区域稳定性...
  •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区
    答:平原区广泛分布以冲洪积成因为主的第四系堆积物,低山丘陵区出露多种类型的岩组,沂沭断裂带西侧的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纵贯南北,总体看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图1-8-3)。图1-8-3 昌乐县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区略图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 1.坚硬的块状侵入岩岩组 分布于营邱—河头一带,为...
  •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答:在盆地周边水文地质地块中,主要赋存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而在自流水盆地内,则主要赋存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吐哈盆地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因此将其确定为Ⅰ级水文地质单元,即吐哈自流水盆地。图2—1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分区图 (据董文明,1998)1—盆地边界;2—Ⅱ级界线;3—Ⅲ级...
  • 构造-地层区(分区)划分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答: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集中体现了中国西部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地质特色,那就是结合带与沉积盆地相间并存、条块镶嵌的构造局面。结合带是大陆岩石圈中结构最复杂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地壳受挤压、伸展、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强烈收缩地带,变形变质十分剧烈,构造运动活跃,构成了不同构造单元和不同构造-地层分区...
  •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与防治重点
    答:一、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深圳市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险情、人类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强度,分析预测区内地质灾害潜在的险情程度,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深圳市矿产资源规划,对深圳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并依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和空间分布划分防治亚区。共划分为...
  •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与评价
    答: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分区特征 将山东半岛全区划分为8种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他则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图8-1)。图8-1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1)采空塌陷为主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前平原、山间盆地、谷地、胶东半岛西北部。本区是山东省煤炭、黄金、滑石等固体矿产所在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