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指的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到东周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霸道代替了王道,继而诸侯争雄,王室衰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乃为王道。礼乐征代自诸侯出,甚至自卿大夫出,则礼乐崩也,王道坏矣。

礼就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乐就是配合典礼仪式所具备的与之相应的舞乐。广义的礼就是指一整套社会制度。周礼就是指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所制定的用以严格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其内容极其广泛。礼体现在经济上,主要是“井田制”,也就是土地国有制,天下土地属周天子所有,其它人只有使用和继承权,没有买卖处分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礼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奴隶制下的宗法制,包括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基础。礼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礼,分别指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和婚冠喜庆等方面的各种规范及其典礼仪式。五礼也就是狭义的礼。

周礼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既能使人恪守符合等级观念的各种规范典则,又能体现当时的时代文明,所以很为周公等人所重视,周公在制礼作乐方面,对後世影响深远。孔子极称赞周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夏商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西周的礼乐确实反映了奴隶制极盛时期的时代特点,故令处于春秋乱世的孔子极度倾慕。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其表现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皆失其道。发生在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标志着周王朝的衰败,也是礼崩礼坏的开始,周宣王即位後稍有作为,号称“中兴”,实际不但没有缓和各种矛盾,反而实力更削弱了。周宣王还违反嫡长子继承制,干涉鲁国内政,引起鲁国内乱,诸侯因而不满,“自是後诸侯多畔王命”(《史记·鲁周公世家》)。接下来的周幽王更无君样,乃致西周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後,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悲剧不断上演。各种僭越行为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孔子见季氏“八佾舞于庭”,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春秋後期,奴隶社会赖以存在的井田制也不断遭到了破坏,经济基础也动摇了,所以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局面已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礼崩乐坏 [lǐ bēng yuè huài]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礼,指“周礼”,即五经里面的《礼》;乐,指庙堂之乐;
原为孔夫子感叹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遭受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现可释义为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
贬义
出 处
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指政治动乱的年代

礼崩乐坏
  发音:lǐ bēng yuè huài
  释义: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破坏礼教。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
  礼崩乐坏是对于封建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
  2、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
  3、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4、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 孔子说礼崩乐坏,到底什么礼,什么乐
    答:礼,指“周礼”,即五经里面的《礼》;乐,指庙堂之乐;原为孔夫子感叹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遭受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答: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如下: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国家的各个阶层不再遵守周礼规定的典章制度,社会矛盾激化,纲纪紊乱;违礼、僭礼之事层出不穷,礼制的权威遭到严重的挑战。高阶层如天子没有权威,不能约束诸侯的行为;诸侯开始不朝贡天子,甚至僭越称王,使用天子礼制;诸侯的士卿弑君或篡权自立者...
  • 不能忘记的“礼崩乐坏”
    答:  礼崩乐坏,意思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出自《与简竹居书》 :“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礼乐又从何而来呢?现在讲的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
  • 春秋战国时,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意思?
    答:。国家以“大共同体”为主,就是强烈反对周制,抨击儒家的,孔子才会灰心的说,野蛮战胜了文明,现在可真是“礼崩乐坏”。所以,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就是春秋各国抛弃了周制的“小共同体”,去追求法家化的“大共同体”这么一个过程。
  • 礼崩乐坏是什么梗?
    答:礼崩乐坏的原意 礼崩乐坏意思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典出《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思是君子如果时间太久不去为礼乐,不行礼,不去习乐,就会导致礼崩乐坏。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就是指西周制定的礼乐制度,...
  • 礼崩乐坏是什么时期 是成语吗
    答: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释义: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寓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亟需内圣外王之人改进。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实际指西周末年,巫祝文化的破产,西周之前也并不比春秋时代昌明,但孔子已经吃不消了。
  • “礼崩乐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的何种潮流?
    答:"礼崩乐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它提现了历史的何种潮流?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描述一下礼没崩,乐没坏之前是什么样。学习历史的人总是喜欢以秦为分界点,我们总说三代以上,秦汉以下。这个三代以上就是夏、商、周三代。而那个礼没崩,乐没坏的朝代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周代,也是其宣扬的小康社会。...
  • “谲而不正”是什么意思?“礼乐崩坏”是怎么开始的?
    答:可见,孔子认为晋文公“谲而不正”的原因就在于他破坏了礼制,以一个诸侯的身份竟然召见天子,这正是“礼崩乐坏”的表现,这样一种情况下,晋文公在孔子眼里自然就是“不正”了。只要明白这里的“正”主要指的是“礼乐制度”和“君臣伦理”就能理解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了。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可以简单表述为:齐桓公...
  •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答: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支离破碎,周天子名存实亡,周朝被分成一百多个国家。用孔子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这个词出自《论语》,它指的是周朝的礼乐制度被破坏。周朝位于先秦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周朝推翻了商朝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用了两种制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