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什么特点

1、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 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 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与新的课程结构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
陶行知遵循 “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 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 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 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 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 都是课堂。” “ 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 是多元的, 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 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3、“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幼儿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经历。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
拓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相同之处
1. 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 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3. 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 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关于教育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4、 关于课程论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说,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 围。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之处。

而陈鹤琴先生是强调要去活教材中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5、关于教育思想的内容组成

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人的思想还各有侧重点。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张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并提出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1、陶行知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2、陈鹤琴主要贡献: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活教育》等。

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陶行知 (1891-1946)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普及教育、生活教育等教育思想,并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

陶行知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用文化科学知识武装大众,推动国家现代化。1923年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提倡和推进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起草《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宜盲书》,着力开展乡村教育活动。1934年在上海郊区女工居住地区创办了上海劳工幼儿团。抗战胜利后,又积极开展民主教育运动。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而进入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阶段,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有三大主张: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它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要求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中心,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②社会即学校。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这一主张对于当前学校改变以往闭门造车、与社会生活相隔绝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启示。③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其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从而改变了以往注入式的“教授法”。

陶行知非常关注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于1927年先后创办了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晓庄幼稚园等4所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包括:

①关于幼儿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普及幼儿教育,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幼年时期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使人们改变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态度。为此,他十分强调幼儿教育的意义。他在1926年写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创设实验乡村幼稚园》中指出:“人格教育,端赖6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他多次呼吁社会改变不重视小孩子教育的错误态度。

②主张面向工农大众普及幼稚教育针对20世纪初中国幼儿教育机构多分布在大城市、多为上层社会服务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陶行知大声疾呼:“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女工区域是需要幼稚园的……这是幼稚园的第一个新大陆农村也是需要幼稚园的……”陶行知指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的“新大陆”,是有志于幼教事业的人应当去开拓、去创造的地方,主张在中国开展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厂运动。他进一步指出,要使幼稚园下乡、进厂,就必湏改革当时国内幼稚园普遍存在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大力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③创立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倡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教育”,他吸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扬弃其糟粕,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自己的新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的要旨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写教材d教育方法上主张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实行“教 、学、做合一”,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去引导和标准幼儿学习。

④强调培养幼儿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所以,他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视为生活教育的总目标,提出要给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一生亲临幼教第一线,不断开拓,勇于创造,是中国现代幼教史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杰出人物。

陶行知文集简介:带你认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论述陶行知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
    答:对学前教育的启示:要多与孩子接触,在遇到问题时,先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自己适当引导并鼓励孩子创新。通过一些活动,讲小故事之类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孩子多多提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具体看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388633948.htm ...
  •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和主要观点
    答: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去想。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陈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孩子好动手是他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3、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
  • 述评陶行知普及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答:陶行知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时认为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即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一种终生教育的思想,其中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的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传统,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 陶行知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是什么
    答:他对于孩子的教育的的的确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他高度...
  • 述评陶行知普及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答:陶行知确立生活教育理论。它的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以实际生活为教育源泉,教育领域才宽广。社会即学校,把受教育者放在真正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教学做合一,强调“做”是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1.陶行知改变末世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认为幼儿...
  • 试述我国三位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 ...
    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生活即教育”为核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他主张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张雪门的教育思想以“儿童中心”为核心,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他主张...
  •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论文(2)
    答: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逐渐形成。 1.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 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原本就有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活决定着教育,教育同时...
  • 1、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答: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三)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四)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六)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艺友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珍贵的...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答: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在学前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