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体育老师的角色有何变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一、思想的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关注差异”给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第二、态度的变化。在课改前,不管教师从行为上还是纪律上都较为涣散,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责任感和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热爱教育事业。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主动地投入课改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思考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问题,课堂教学中面带微笑,拉近师生间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调动学生学习的需求,尽而促进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第三、知识的改变。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同时还学习其它利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3、你如何认识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的素质应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树立面向学生的学生观、树立主动开放的教育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教育事业。敬业、乐业,忠诚于敬业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师爱是在敬业劳动中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真诚、持久、普遍的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既要言教又要身教,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宗旨。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格特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教育理念上的变化。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并且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这是一个良好的转变。
3.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更丰富,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综合性、多元化、过程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和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到学生有哪些变化并及时地给予恰当准确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总之,课程标准确实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时刻以新的理念和积极的态度组织好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
8.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条件
答: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理论与方法。其次要有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统整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有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研究的能力,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再次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所得到的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然后实施专业自主,表现出专业道德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专业性的教育工作者。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动力。新课程使体育教师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或疑难困惑,体育教师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就要进行学习、研讨,这个过程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有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几方面。
(一) 课程目标观创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尤其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科技、文化和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遗留着严重的社会政治本位、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一统化和所谓全面化的发展。重静态的课本知识而轻主动的实践能力,重知识的传承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致使从课程流水线上整合出来的往往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产品”,而不是有着鲜活生命力的 “人”。有鉴于此,新课程加强道德和人文教育,做到知识、学科、能力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二) 课程内容观创新。
作为达成课程目标之载体的课程内容,长期以来都是使用全国统一的教科书和教案,还有统一的教学进度。这样,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选择、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只能充当“教书匠”者;另一方面,更是封锁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空间,使之消极被动接受。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鲜明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使新课程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课程结构观创新。
学科本位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非常单一,即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压抑其课程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个性活力。为了纠正课程结构上这种普遍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其具体内容是:
1、均衡性。是指课程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从而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在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局限性的同时,解决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的轻重缓急,引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2、综合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以此彻底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3、选择性。它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 课程资源观创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从而唤醒了广大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做到充分利用除了校内课程资源以外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等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教科书本位”思想,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良好的课程资源观,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五) 课程评价观创新。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两个向度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其特点表现如下: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总之,评价是动态的和发展的,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横向之间的区分或筛选,更是教学双方各自在纵向上的提升。
二、传统教师角色及其辨析。
长期以来,教师被称赞为“无私奉献的蜡烛”、“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教师角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分析见下表。

传统教师角色

肯定方面

不足之处



“蜡烛”角色(圣人模式)

奉献与给予

视教师为彻底的奉献者;忽视教师自身继续学习与成长。



“园丁”角色(农业模式)

重视学生成长历程,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园丁“间苗”,存在淘汰制;园丁“修剪”,存在强制性,园丁的“境界”决定着“产品”的质量。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角色(工业模式)

强调职业的重要性;关注人心灵的发展。

暗示持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机械,缺乏个性。



“一桶水”角色(应试模式)

强调教师知识、能力的足够储务;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倒、灌)

灌输式教学;传递内容单一;忽略教学的创造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提倡下,教师不只是“蜡烛”而是“长明灯”,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随时随地地散发光和热;教师不只是“园丁”更应是“园林艺术家”,让每一朵鲜花都能茁壮成长;教师不只是“一桶水”而应是“水井”,能把各种知识源源不断地送出来;教师不只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创造者”,创造的不是产品,而是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旧年黄埔区考了这点)
新课程新理念提出来的新要求: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被教师、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体验课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也不只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而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新课程的实质性启动,无疑会引发教师角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换。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那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究竟该如何转化呢?
(一)作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第266页)提出:“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历史的。”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反之,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就谈不上德育教育和人格素质的提升,导致体罚学生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爱国之心,无视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低下。结果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的犯罪率上升。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高度的政治觉悟的人、民主的法律意识强的人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人。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师角色转化的核心特征。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1)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2)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不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教师不再单纯传授知识,更应该指导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之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三)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从传统的教学来看,教学与研究是分离的、脱节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区。它有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及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死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就没有深化、提高的可能。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研究“教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式;研究“评价”——探索“发展性评价”的操作要领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可以让教师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也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是课程结构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个政策改变以往教学与课程彼此分离,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的尴尬局面。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不断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和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开发出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教材。
(五)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育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六)、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看,教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另外,新课程目标还要求教师必须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以及行政管理机构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为,教师无法单独对学生进行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系统指导,必须与同事或家长或行政管理机构合作,通过集体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体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和经验互补和信息资源共享。
(七)、从课程管理关系看,教师是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
新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国家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辨证地结合起来,这是对课程管理理论的一大发展。它不但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预留了自由课时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从课程标准到教材都贯彻了民主性、开放性精神。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管理中去,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的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所期待的教师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整合。教师在新理念的倡导下,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为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虽然这些角色的转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在新世纪发轫的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职色的一系列转化,促成其包括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和方法在内的素质结构之优化,进而历史性地推进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积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准确掌握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道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二、从教师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者。传统教学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即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改的显著特征。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三、从教师与教学评价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只有教师评价且只注重结果。只教学生技术技能,并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取向。结果是学生虽然学习了技术,应付了测试,但并没有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施新课程后,教师将通过对评价制度的改革,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重视等,重新认识学习效果,教师将努力转变单一的量性评价方法,树立一种对所有有学生来说,“能尽力的都是好的”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灵活有效的,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新观念。四、从教师与教学模式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都体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如在对教育的根本认识上,从强调外在力量的塑造到强调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在对教学的根本认识上,从注重教师的独白到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反映在课程上,则是主张把教材当作“蓝本”到解读的“文本”。如果把教材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学大纲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教学也就成了凝固的、共同寻找所谓惟一正确答案的机械活动。把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进行解读,也许教材所展现出的就是不同的光彩。这就要求教师不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认真积累、总结和提高。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造、创新精神,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新课程和教材都给教师以很大的空间。今后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越来越要把教材当作共同分析、探讨的对象,可以从“自我”的角度进行诠释和说明,而不应该千人一面,千校一式

哈哈没得那个给你复制。

  • 谈如何在新课标下组织体育教学
    答:面对新的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于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那么,中学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体现课改精神呢?当前教育面临着新的体制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第一线的改革实施者,更应走在前列,真正把...
  •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答: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反思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
  •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论文
    答:【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科目之一,逐渐为社会所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介绍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对目前好笑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简要概括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 关键词...
  •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情况,有着怎样的利与弊?
    答:而且我们班同学的身体情况都很好,都很健康,很少有得病感冒的。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可能会对主要学科了解上稍微差一些老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虽然体育老师也是有教师资格的人,但是他毕竟是教体育课,作为体育课,长期以来在学校里不太得到重视,所以大家都觉得体育课就是带着孩子们玩,也不需要备课,也...
  • 课改新风向,老师应付得来吗
    答:所以,课程改革带给学生们的,应该是“实践、体验、探究、分享”的新学习方式。每一学科都应有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应该分割在不同的学科重复学习。那么,如此改革的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科又该如何整合教学呢?沈阳市的一所小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尝试。看看他们的课改,老师们也想想,如果是自己能应付得来这样的课堂吗?数学...
  •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答: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
  • 新课程改革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答:新课程改革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相信各位教学工作者这段时间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教学总结了!拿起笔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写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改革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改革体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为了使...
  •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
    答:2、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
  • 高中体育研修日志
    答: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任重道远,要将“健康第一”深入民心,将体育锻炼成为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习惯是个很艰巨的任务,这就对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为将健康知识渗透在实践中打坚实的基础。 高中体育研修日志4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
  •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答: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一、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