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还有哪些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朱

(1)现象:社会矛盾尖锐;军队战斗力低下;财政异常困乏。特点:以理财措施为中心的全面社会改革。(2)原因: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核心,与理学家尚义观念发生冲突,故遭到朱熹的批判;文学作品虽有夸张之处,但王安石变法中因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百姓也会不满;梁启超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故对王安石高度赞扬。说明:由于受时代环境、自身利益、观察角度、价值取向等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0] ,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

王安石喜做双喜肉

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求对下联。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于是,王安石约定科考后完婚。

巧的是,考场上收毕试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求对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对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

不久,王安石与小姐举行婚礼,正进行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兴奋,亲自下厨房烹饪菜肴,招待贺喜的四亲八邻。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别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块肉上都刻着个喜喜字。众人越吃越爱吃,边吃边夸新郎精湛的烹饪技艺。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王安石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王安石拒谄两例

一例为: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上书朝廷,要皇帝以后“专听王安石区划,凡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虽大吏当屏黜”。神宗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问安石:“你认得郭祥正此人吗?安石答:“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很有点纵横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绝不可用。”这时郭祥正已因功升了官。听到安石对神宗讲的话,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

二例为:熙宁八年,安石再相,但由于改革派的内部分裂,使新政推行更为困难,“上告求去甚切”,一再要求辞职。有个叫练亨甫的人,对中丞邓绾说:“你为何不对皇帝说,要用特殊的礼遇来挽留丞相呢?把丞相有官职的子侄都升成高官,没官职的亲朋都授与官职,再在京师赐与丞相第宅田邸,丞相辞职的要求就会打消了。”邓绾听信了练亨甫的话,在上朝时就把上面的话一一对皇帝说了。神宗听了也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一天,安石又向神宗求去。神宗说:“只要你能留下,你的要求我都答应,只是还没有一座合适的房子给你。”安石听了十分惊异,问:“我何时有这等要求?”神宗把原委一说,安石就请查办这件事,于是撤了邓绾和练亨甫的职。

王安石在宋神宗全力支持下,推行新政。大胆起用新人,不免有一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之徒趁机活动。以上二例说明,对付这种人的办法是:发现一个,撤办一个,使他们钻营不成。 王安石拒谄两例

一例为: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上书朝廷,要皇帝以后“专听王安石区划,凡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虽大吏当屏黜”。神宗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问安石:“你认得郭祥正此人吗?安石答:“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很有点纵横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绝不可用。”这时郭祥正已因功升了官。听到安石对神宗讲的话,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

二例为:熙宁八年,安石再相,但由于改革派的内部分裂,使新政推行更为困难,“上告求去甚切”,一再要求辞职。有个叫练亨甫的人,对中丞邓绾说:“你为何不对皇帝说,要用特殊的礼遇来挽留丞相呢?把丞相有官职的子侄都升成高官,没官职的亲朋都授与官职,再在京师赐与丞相第宅田邸,丞相辞职的要求就会打消了。”邓绾听信了练亨甫的话,在上朝时就把上面的话一一对皇帝说了。神宗听了也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一天,安石又向神宗求去。神宗说:“只要你能留下,你的要求我都答应,只是还没有一座合适的房子给你。”安石听了十分惊异,问:“我何时有这等要求?”神宗把原委一说,安石就请查办这件事,于是撤了邓绾和练亨甫的职。

王安石在宋神宗全力支持下,推行新政。大胆起用新人,不免有一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之徒趁机活动。以上二例说明,对付这种人的办法是:发现一个,撤办一个,使他们钻营不成。 王安石验水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这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又命僮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等汤如蟹眼,急取倾入碗内。其茶色半晌方见。 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答:“巫峡”王安石道:“是中峡了。”东坡回:“正是”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原来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甚难,又自以为一江之水并无不同,只得汲一瓮下峡之水充之。东坡说:“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大师何以辨之?”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自《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王安石点金成铁
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相传,有人曾请王安石改诗稿,诗文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龙卧花蕊。”王安石看后笑了起来,心想:月亮怎会叫?花蕊怎能卧黄龙?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把诗中的“叫”、“蕊”分别改为“照”和“荫”。其实,这诗中的“明月”是一种鸟,“黄龙”是一种小虫。王安石不作调查,凭想当然改诗,怎能改对?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黄庭坚讪笑他“点金成铁”。

咋啦乐乐?hihudjcuisjvjj-cccczxxxddvdfdffcccffff$---c-cxccicjcjfjfjjjfjf

  • 十一世纪伟大改革家王安石,为何有“邋遢大王”的称号?
    答: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虽然他享有声誉,被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但他却整天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长时间不洗澡,堪称“邋遢大王”。王安石这个人极力推崇简朴生活,他不看重物质上的享受。王安石官拜宰相之后,许多人都想投其所好。有人费尽心机送来鹿肉,因为...
  • 拨开云雾见月明是什么诗?
    答:没有“拨开云雾见月明”这样的诗句。但是有“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前一句是:“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出自来自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引自...
  • 判断对错,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对不对,第二题钟山指镇江的紫金...
    答: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
  •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什么意思
    答:1、”莫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2、”守得云开见月明“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原文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译文:谁都会遇到暴风劲雨的情况,只有坚持到...
  • 王安石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王安石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王安石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具有革新意义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被誉为“王安石变法”。他的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农田水利的开发,二是练兵备战,三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这些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宋代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王安石是一位勤思考、勇于实践的...
  • 书湖阴先生壁是谁写的?
    答:三、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曾几度担任北宋的宰相。王安石曾几度担任北宋的宰相。熙宁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任...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王安石?
    答: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
  •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作者简介
    答:邓广铭,字恭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研究专家。他出生于1907年的山东省临邑县,自幼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厚兴趣。1936年,邓广铭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自此开始了他一生专注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生涯。邓教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担任教授,...
  •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改革家,更是文学家。分享王安石的经典代表作_百度知 ...
    答: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
  •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
    答:1、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