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镇的行政区划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6
阳谷县的行政区划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明代编为22里。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1950年,又将并入第一区的原第十区村庄划出,另设第九区。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年自然村。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18个乡。同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前村镇全部划归阳谷。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共辖560个生产大队。1982年,城关公社、寿张公社分别改为城关镇、寿张镇。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1995年6月20日,撤销阎楼镇,撤销石佛乡设立石佛镇;撤销定水镇乡设立定水镇。1996年10月31日,撤销范海乡,设立范海镇。1998年8月,撤销李台乡,设立李台镇;撤销十五里园乡,设立十五里园镇。1999年底,阳谷县辖11镇,5个乡,共辖865个行政村。2004年10月,撤消阳谷镇,在其基础上设置博济桥、侨润和狮子楼三个办事处。全县共辖10镇5乡三个办事处。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2013年,阳谷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2个,文化站18个。2013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日均播音时间13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全年制作新闻电视节目38小时,制作专题电视节目12小时,制作综艺类节目21小时。

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12个镇。
3个街道办事处:侨润街道、博济桥街道、狮子楼街道;
3个乡:大布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
12个镇: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屯镇、西湖镇。

阳谷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县境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邻聊城市东阿县,西邻聊城市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泰安市东平县相望。县委县政府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政府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1950年,又将并入第一区的原第十区村庄划出,另设第九区。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年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18个乡。同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
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前村镇全部划归阳谷。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共辖560个生产大队。
1982年,城关公社、寿张公社分别改为城关镇、寿张镇。
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
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销阎楼镇,撤销石佛乡设立石佛镇;撤销定水镇乡设立定水镇。
1996年10月31日,撤销范海乡,设立范海镇。
1998年8月,撤销李台乡,设立李台镇;撤销十五里园乡,设立十五里园镇。
1999年底,阳谷县辖11镇,5个乡,共辖865个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消阳谷镇,在其基础上设置博济桥、侨润和狮子楼三个办事处。全县共辖10镇5乡三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辖51个行政村: 刘楼村、东街村、北海子村、大闫楼村、翟庄村、三里庄村、花园村、碧桃园村、西街村、北街村、城坡村、桑营村、姜营村、景阳岗村、梨园村、王庄村、南街村、翁庄村、小闫楼村、姑女坟村、赵盘楼村、西沙村、东义和村、西义和村、杨岳村、吴庙村、陆海村、许楼村、孟楼村、张庄村、东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后沙村、袁庄村、史塘村、上闸村、下闸村、王营村、董营村、五里营村、豆营村、杨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党街村、钱楼村、曹堤口村 。



  •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答: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刘楼村委会、东街村委会、西街村委会、南街村委会、北街村委会、北海子村委会、大闫楼村委会、翟庄村委会、三里庄村委会、城坡村委会、桑营村委会、姜营村委会、景阳岗村委会、花园村委会、碧桃园村委会、梨园村委会、王庄村委会、翁庄村委会、小闫楼村委会、姑...
  • 张秋镇的基本概况
    答:张秋镇位于鲁西平原阳谷县境内。是大运河与金堤河、黄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6°,北纬36°04",是阳谷县所辖十五个乡镇、三个办事处中的文物大镇。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而张秋镇就占有18处之多,仅镇驻地就有8处。翻开阳谷县文物管理所有的档案记录,从1968年至今,全县征集、出土、...
  • 阳谷县乡镇有几个?
    答: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
  • 阳谷县内的乡村有多少?
    答:2000年,阳谷县辖13个镇、8个乡。总人口722863人,各乡镇人口: 阳谷镇 81841 阎楼镇 47966 范海镇 31624 阿城镇 29571 七级镇 36999 安乐镇 35857 定水镇 27024 石佛镇 34241 李台镇 33326 寿张镇 31254 四棚镇 35935 十五里园镇 43522 张秋镇 44962 石门宋乡 27798 郭店屯乡 28182 杨庄乡 ...
  • 阳谷县乡镇有几个
    答: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屯镇、西湖镇、大布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侨润街道地处阳谷县城东北部,是阳谷县新城区的主要区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阳谷县属于中原经济区规划中的山东区域之一。
  • 济阳区的哪些宝藏旅行地值得游客打卡?
    答:张秋镇:张秋镇是济阳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镇上的老街、古井和传统民居都透露出浓厚的古镇风情,是摄影爱好者和喜欢探寻传统文化的游客的理想之地。百脉泉公园:百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公园以泉水景观为特色,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园内的泉水清澈见底,四...
  • 张秋运河古镇位于哪儿
    答:张秋运河古镇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秋运河古镇,五代时称张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称景德镇。元代开会通河穿镇而过,并在镇内设立都水分监衙门,张秋于是成为运河上一重镇。明代刘大夏治河张秋,又一度改称安平镇。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将张秋镇和颜神镇(今博山)、景芝镇...
  • 大张家镇的行政区划
    答:八岔路镇;潘庄镇;烟店镇;唐园镇;金郝庄乡;戴湾乡;尚店乡 阳谷县 博济桥街道;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店屯乡;大布乡;西湖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 莘县 莘亭街道;振兴街道;雁塔街道;...
  • 张秋镇的人文历史
    答:张秋镇宋元时称“景德镇”。明弘治七年,运河决口,景德镇惨遭淹没,临塞决口告成后,更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 明礼部尚书、大学士东阿人于慎行在《安平镇志序》中称张秋为:“南北几十里辐射而受成焉,则尤称要重哉。乃其地籍东阿,而错麓阳谷、寿张之境,三邑鼎时而有之。……漕渠出...
  • 山东阳谷县
    答:县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2300。行政区划代码:371521。区号:0635。拼音:Yanggu Xian。阳谷县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博济桥街道、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店屯乡、大布乡、西湖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