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字与号是怎么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古人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你好,古人的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称字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一般是长辈取的,字和号自己取,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是内容有一定联系的相反相近皆可。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如,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一般自己取字和号可根据自己的名字延展开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皆可,不易懂得,不闹笑话的,都可以。
满意请采纳!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号分为自号和赠号

1、自号: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苏轼的被贬至黄州东坡的境遇,让他想起白居易被贬时也是居于一个叫做东坡的地方,故然因而自称。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开头就提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赠号:

-贺铸,人称贺梅子, 只因他诗中一佳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张先,人称张三影,此称呼得于他写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诗。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é),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子”。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据十三经中的《仪礼·士冠礼》记载,小孩生了三个月后,父亲会为其命名,20岁行冠礼时,则会请德高望重的人帮取字。
喊别人“字”是一种尊敬,平辈可以叫,晚辈也可以叫。比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是苏轼学生,但他也曾直呼苏轼的字“子瞻”,他有一首诗,标题就是:“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
民国之前,“名”和“字”是“两回事”。民国以前的“讲究人”,不仅有“姓”有“名”,还比现代人多了“字”和“号”。父母起的“名”一般用以自称或是署名,如果是其他人直接喊出你的“名”来称呼你,在封建时代可以算作“犯讳”。“字”则是显示尊敬的一种称呼方法,如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当时的人在称呼王国维时,需以“静安”来代替,直呼全名便是失礼的行为。
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号。“号一般是自己起的,相当于是笔名或艺名,其他人一般不会直接喊别人‘号’。”

长辈对晚辈可以“直呼其名”,但在同辈分的人之间,或是晚辈称呼长辈时,到底应该“怎么喊”?
皇上称呼臣子,父亲称呼儿子、上级称呼下级时,都可以存在直呼其名的情况。无话不说的亲密好友,有时也会“直呼其名”。但在绝大多数的时间段里,长辈在称呼小辈时,还是会客气地以“字”来称呼,表示对晚辈的尊敬。
晚辈在称呼长辈时,既不能称名也不能称字,还不可称号。古人解决的方式是,先论行辈,还可以在长辈的“字”后面加上尊称,如李宗仁可以称为“德公”,白崇禧则是“健公”。
“官号”能拿来当称呼
除了“名”或是“字”,能够当成称谓来称呼别人的还有“地望”、“排行”及官号等。所谓“地望”就是以出生的地方或者曾经做官的地方来称呼对方,如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学生及世人便以“南海先生”相称。柳宗元是河东人,所以称柳河东,又曾任柳州刺史,所以又叫柳柳州,孟浩然是襄阳人,所以称其孟襄阳。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所以称其陶彭泽。岑参,任嘉州刺史,所以称岑嘉州。在家的排行也能当做称谓,如李白在家中排行十二,后人便称其李十二或十二兄。
官号也常被用来作为称呼,如称阮籍阮步兵,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称王维为王右臣,杜甫为杜拾遗、杜工部等。

  • 古人的名字中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答:我国古代,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都为一个人的称呼,规矩却不一样。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号按其来源可分为自号,赠号,谥号,绰号。一,字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根据《礼记·檀弓》上的...
  • 古代的“字”和“号”是什么?怎么起?
    答:“字”和“号”,是有区别的,《礼经》就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记载。“字”的意义,是“表其取名之义”,如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唐诗人孟郊,字东野。“号”一般是从生活居处中取的,如晋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字渊明,因为他住屋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他自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
  • 古人名、字、谥号、自号的由来
    答:古人的名、字、号、谥号:“名”,与现代人的“名字”相同,自称时用名,表示谦虚;“字”,也叫表字,是人的别名,称呼人用字,表示尊敬;“号”,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大多与个人的居住环境、嗜好、性情特点、特长等相关,如“醉翁”、“白云”、“抱固老人”;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
  • 古人为何要取名和字号
    答:古人取名和字号的原因分为表字的起源、叫别人字是尊重、号的来历三点。1、表字的起源。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2、叫别人字是尊重。
  • 古代人为什么有字和号
    答:《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同辈,要是直呼其名,那就是不尊重人家。古人的号,是自己取的,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人生...
  • 为什么古人都有字什么,号什么?
    答:“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号是人的别称,...
  • 古人的名、字、号都有什么讲究?
    答:3、号: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尊重他人,一般有时候就不直接呼喊其名字,而且称其别号。古人的名、字、号举例:1、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3、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 古人字与号是怎么起的
    答:在古代中国,"字"是限于具有一定身份地位人士的专有称呼。《礼记·曲礼》中提到,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赐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赐字,如此一来,字成为他人对尊长表示尊敬的称呼方式。通常,同辈或下属在称呼尊长时,只能使用其字,而不能直接呼其名。自号和赠号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两种称号。自号...
  • 古代人的字号由来??
    答: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号” 的形成有两种情况:①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正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
  • 古代人为什么有字和号?
    答:字是男女都有的,不是男性独有。《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问林黛玉妹妹尊名,黛玉说了名字。但宝玉问表字如何的时候,林黛玉说无字。这是因为林黛玉年龄未到十五岁,又没有婚配,就没有自己的字。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