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职事官、散官、勋官及爵位有哪些?品级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古代封职事官、散官、勋官、爵位依据为何?

1、职事官有具体工作,比如工部尚书管国家建设

2、唐代散官就是资历

3、勋爵要分开来说,勋位是虚名,虽然有工资,更多是一种名望上的肯定,相对而言,文官拿得多,没有依据标准,看皇帝心里那杆秤,基本就是功劳很大,又够不上封爵,本身职位高得没上升空间或还需要这人在那位置盯着,就用这个

4、爵位就是很重的奖励,除了名望,还要给食邑,所以这个需要很重的功劳,相对而言,武官比较容易拿到,开疆拓土嘛

5、官员俸禄是按品级来算,不管是哪个官职,都有对应的品级,然后按以上几块的品级相加算收入。具体的很复杂,简单来说品级决定月俸和禄米的数量,但还有食邑、补贴、杂用、奴仆等等等等,那空间太大了

古代的官分为职事官、散阶、勋官、爵位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几项官职。

职事官,就是职位,像赵云,可以做太守,也可以做先锋,会根据需要有所变化,不固定。

散官,表示官员等级,无实际职权的官名。多用于加官,是固定而“随人走”的。如大唐特进邓国公张巡,特进是他的散官名,代表等级,为正二品。所以会有官大职小、职大官小、甚至有官无职的现象。

勋官,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直到唐朝,才和散官区分开来。如大唐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卫国公兵部尚书李靖,开府仪同三司是散官,上柱国是勋官,卫国公是爵位,兵部尚书是职位,李靖一人可谓身兼四官。

爵位,是对有功的人的特别封赏,有固定的封地或食俸,可以世袭。官再高的人,可能没有爵位,而有爵位的人不一定有官职和官阶。 如曹操,被封为魏王,这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有自己的封地。

职官、散官、勋官和爵位 职官又称职事官,职者,执也.就是具体行使某种权力施行某些职责的官位.如中央三省六部官员(宰相/各部尚书/左右侍郎~~),地方省府州县官(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
散官又称散阶,与职官相对,散官不从事具体的任务,而是一种荣誉称号.如开府仪同三司/大夫/侍郎/将军/校尉等衔.又如清朝文散官有:
正 从
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二品 资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议大夫 中议大夫
四品 中宪大夫 朝议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八品 修职郎 修职佐郎 转自铁血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武散官有:

正 从
一品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二品 武显将军 武功将军
三品 武义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骑尉 武德佐骑尉
六品 武略骑尉 武略佐骑尉
七品 武络骑尉 武络佐骑尉
八品 奋武校尉 奋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散官与职官的关系,唐宋以前,是先授阶(散阶)而后根据阶来授官,可以比阶的品位高也可以比阶的品位低.如"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就是以大司马大将军(散阶)的身份具体从事尚书(职官)的事情;明清与唐宋以前相反,是先授官(职官)而后授阶.
职官和散阶之外还有一种等级制是勋官。勋官与散官有一定关系,如唐典里规定:五品以上者勋官,番上四年,六品以下番上五年,可以被简选授予散官,等等。没有取得散官的勋官,仅仅比平民的身份略高一点。勋官与平民不同之处:一是勋官依令由政府授给勋田;二是在刑法上,勋官和职事官、散官的待遇一佯,其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可以减—等;三是有充任吏胥的资格,如唐制勋官五品以上者,可以任州镇仓督、州县市今、录事等,六品以下可充任里正;四是有免除征役的特权,但须按规定到兵部和州县上番;五是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勋官则可以娶妾。它与散官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主要按功劳授予,犹如汉代的取得军功爵。至明代时勋官始分文武两种,清代废除勋官,与世爵合并。
如:明朝的勋级,文武勋分开。文勋十级: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武勋六品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如明朝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居正被赠予上柱国.

爵位秦以前是政治权力大小的标志.秦以后,爵位(分"封爵"和"赐爵"两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于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利益.封爵历代各有差别,大致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赐爵只存在于两汉,分十九等,可以买卖,因为弊端太多,遂被废止.
古代确定官职等级的方法为"品秩".曹魏以前以"秩"来确定官员身份地位的尊卑."秩"指的是官员的俸禄.如汉官员秩等为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百石等共十八等. 曹魏以后设九品之制.九品以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各品又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等.九品之外更低的称为流外官.隋唐以前正四品以下各级又分上下两阶,这样九品共有三十等.职官,散官,勋官乃至爵位都以品位定等级.如明朝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督御史为从一品,各部尚书/各地总督为正二品,各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为正四品,知县为正七品等.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 宋朝官品明细 请注释负责的职责!
    答:宋初利用唐代的三省六部等官名组合而成官阶,只 用以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因此又称为“阶官”或 “寄禄官”,宋神宗改革官制时,文官(京朝官)定为 二十五阶,宋徽宗时增为三十七阶(包括选人),还改 定武官共五十二阶。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即 “职事官”。 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
  • 谁能给我详细的介绍一下古代的官爵职位?
    答:杜正胜指出:“职事、官位、食禄与爵等的具体联系在于策命。”贵族时代的惯例是以爵领官,官职以爵位为本,爵位则以采邑、田禄为本。卿、大夫、士等爵称既是官员等级,又是从属于贵族身份的品级。爵还意味着众多特权。二、职事官 《通典·职官一》“官品”云:周官九命。一般来说,观察使多带检校...
  • 古代官职有哪些???
    答:我给您列出如下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唐代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
  • 古代的散官和职官合起来怎么称呼
    答:职官、散官、勋官和爵位 职官又称职事官,职者,执也.就是具体行使某种权力施行某些职责的官位.如中央三省六部官员(宰相/各部尚书/左右侍郎~~),地方省府州县官(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散官又称散阶,与职官相对,散官不从事具体的任务,而是一种荣誉称号.如开府仪同三司/大夫/侍郎/将军/校尉等衔...
  • 古代军中官职及各官职的职责??
    答:中散大夫、(文散官。)开国子、(爵。)定远将军、(武散官。)上骑都尉。(勋官。) 正第五品下阶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药奉御、太子亲勋翊卫郎将、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已上职事官。郎将、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朝议大夫、(文散官。)宁远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
  • 各个朝代的官级体制是怎样的?讲的越简单越好
    答:中国古代官职大凡四种:职官,散官.勋官和爵位.职官又称职事官,职者,执也.就是具体行使某种权力施行某些职责的官位.如中央三省六部官员(宰相/各部尚书/左右侍郎~~),地方省府州县官(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散官又称散阶,与职官相对,散官不从事具体的任务,而是一种荣誉称号.如开府仪同三司/大夫/...
  •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职官的等级
    答:明代有文勋十级和武勋十二级,至清代勋官与爵位合并。(3)官职等级则以“品”划分,西周有九命之别,汉代以禄秩区分,如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遂成为其官职的通称。魏晋后官分九品,隋代则有流内、流外之分,明清统称为不入流。(4)阶官或散官,如宋朝的寄禄官,是象征官员实际等级的称号,常...
  • 道尹爵、勋、品、阶
    答:明代有文勋和武勋等级。品则指官职等级,西周有九命之别,而汉代以禄秩区分,如二千石、千石等。魏晋以后,官职分为九品,隋代分为流内(九品至一品)与流外(不入九品)。阶官,又称散官或寄禄官,宋朝时用于表示官员的实际等级,有些官职虽有称号,但无实际职务,仅为领取俸禄和享受礼遇。
  •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勋官详细
    答:产生于北周建德四年,主要用于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勋官和散官还是有区别的,这里只列出勋官的变化。勋散合一发生过几次,到了清朝,勋官被彻底取消 北周勋官共十一等级: 命数越多,地位越高 上柱国、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以上四级皆正九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
  • 勋官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答:勋官则用于奖励有功人员,北周初创,唐时定制为十二转,明代有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清代勋官并入爵位。官的等级以品来划分,西周时有九命之分,汉代以禄秩表示,如二千石、千石等。魏晋以后,官分九品,一品为最高,隋代将官职分为流内(九品至一品)和流外(不入九品)。最后是阶官或散官,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