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被盗取过吗?有的详细列举一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被盗取过吗?有的详细列举一下。

汉朝的皇陵,在东汉末期基本就被盗掘一空 在目前已发现并公布的皇陵中唐朝的有桥陵和乾陵(武则天陵墓)没有被盗,其它都被盗过;西汉的皇陵都被盗过, 汉代灭亡之后,西晋曾一度统一了政权,但是马上发生了十六国大乱。从此,国家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大墓被偷盗,帝王的陵墓自然也难以保全。

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
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帝陵概况
西汉11位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西起兴平市(县级市)豆马村,东到咸阳区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西汉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丧葬制度是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皇帝陵墓,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汉代丧葬“事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说是西汉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西汉帝陵的勘探与发掘,使我们对西汉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霸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汉帝陵

有被盗过。

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连吕雉的尸体都遭到奸污。据说是当时看到吕后的尸体就像生前一样,所以盗墓者才起了淫心。

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

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于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扩展资料: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

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西汉帝陵的形制比较规整。据《汉旧仪》及《皇览》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7顷,墓冢修筑于陵园中心,高12丈。

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为方形,通向地面有四门,四门设置联剑、伏弩等暗器,以防盗掘。死者口含蝉形玉石,身着金缕玉衣(用金丝连缀玉片而成的葬服),纳于贵重的梓木棺(称为梓宫)中。

梓宫外随葬车、马、丝绸、金银、玉石、珠宝、米谷、兵器、货泉、器皿等。然后四周堆垒层层上好的柏木,木头皆向梓宫,即所谓“黄肠题凑”。文献的这种记载,已有不少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考古工作者曾对汉太上皇陵及宣帝杜陵进行钻探,发现其陵墓各有四条墓道。

对高祖长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等陵园进行测量,发现其平面均为正方形,门阙在四面墙垣正中。

由此可知,西汉帝陵的基本模式为:地下墓室为方形,墓宫四方中央开门(称羡门),由此四门通往地面四条道路(称羡道),四条羡道又向墓冢四周延伸出四条道路,四条笔直的道路直通四周围墙正中的司马门,门外有巍峨的双阙。

整个陵园布局的构思简洁明快,线条洗练。位于陵园中心的墓冢呈复斗形,上小下大,沉稳注重,一派肃穆景象。

西汉帝陵的地下墓室,至今未正式发掘。但从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北京大葆台发现的由一万五千多根柏木堆垒而成的黄肠题凑汉墓,可以推知帝陵的金缕玉衣、黄肠题凑之奢华。

史载汉武帝的金缕玉衣,更在玉片上别出心裁地雕缕出龙凤龟麟等吉祥的动物形象,这些当然是诸侯王望尘莫及的了。

作为帝陵的一整套礼制建筑,寝殿、便殿、陵庙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汉奉行“日祭于寝,月祭于庙,四时祭于便殿”的陵寝制度。

寝殿摆放亡者的神座,守陵人要像奉生者一样,“日四上食”。便殿里存放皇帝生前的衣物器皿,四时于此祭祀。陵庙放死者牌位,每月要从便殿中取出皇帝生前的衣冠,到陵庙中祭祀一番;陵庙每年还要举行二十五次祭祀,其中有一次特别隆重的太牢祭祀。

寝殿、陵庙与帝陵密不可分,因而其位置一般距帝陵很近。汉初高祖依秦制,将寝殿,便殿建于陵园之内,惠帝以后,将之移于陵园墙垣之外,但距离不远。陵庙,除高祖、惠帝庙建于长安城、文帝庙在长安城南外,自景帝开始,便改为在陵旁立庙了。

在帝陵旁设置陵邑,以保证陵园各项用度及陵区的繁荣,是西汉前中期一度奉行的制度。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消弭东方的反抗势力,大量迁徙关东豪强到关中,其中很多人被迁至长陵。长陵邑人口最多时达到18万人。至元帝时,为缓和社会矛盾,才废止了迁民实陵的制度。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连号称最节俭的文帝霸陵,盗墓者也可以获得不少珠宝。

上行下效,大批皇室成员、贵族、文武大臣、地主、商人,也动用巨大的财富来经营自己的地下乐园。西汉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帝国竟以它的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去修造大大小小的坟墓。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说白了,这些帝王陵墓,无论建得多么奢华,无论耗费了多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兴衰成败,在刀兵水火盗墓贼等各种劫难中,一次次被破坏。

参考资料:人民网-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



是的,被盗取过。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资料: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

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西汉十一帝陵的位置

据记载,东汉12陵除献帝禅陵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外,其他11陵,或在雒阳(洛阳)故城的东南,或在雒阳故城的西北。大体可以肯定的,只有位于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今河南孟津)的光武帝原陵。

另外10个陵,具体位置均未能确定。据记载,从明帝显节陵开始,不置陵邑,不建庙,陵园四周不筑垣墙,改用行马(临时性的竹木屏篱);坟丘前建石殿,石殿前建神道,神道两旁列置成对的石象石马。东汉开创的这种陵寝布局,为以后各朝所沿用。

西汉十一帝陵的陵墓形式

在西汉陵中,文帝霸陵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开在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

当时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东边,后陵规模略小。

从景帝阳陵开始,帝后坟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墙,每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陵园内还设寝殿,陵园旁设庙,陵园外有大批陪葬墓。

东汉帝陵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这样,宗庙的地位开始下降。

为了适应陵园中举行祭祀的需要,陵园建筑也增添了新内容,开始在陵前建筑祭殿,还在陵旁建筑悬挂大钟,以便祭祀时鸣钟。东汉陵寝的这一变化,正是为了把公卿百官和地方官员团结在皇帝周围,以巩固东汉的统治。

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也与西汉相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生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

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石"。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西汉十一帝陵和东汉十二帝陵都被盗过。

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

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

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了白马寺。

后世皇帝曾为明帝显节陵建制寝殿等。关于白马寺,是明帝所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

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得名白马寺。明帝死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根据历史资料,显节陵的地宫也极为奢丽。史书记载,地宫用虚文画着日、月、鸟、龟、龙、虎、连壁、偃月、神兽等。

显节陵曾经被盗。现在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扩展资料:

汉代帝陵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

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汉帝陵附近的陪葬墓。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余米,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

西汉时期寝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

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题凑"。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代帝陵

三秦网-帝陵魅影——陕西盗墓大案风云



是的,被盗取过。

西汉十一陵和东汉十二陵等汉朝帝王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主要盗墓者:赤眉军 董卓 曹操 

资料:

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剩下的霸、杜二陵。 

两汉一些严重的社会动乱,如吴楚七国之乱、推翻新莽王朝的民众暴动等,都有大规模盗墓的记录。而这些盗墓活动在汉魏之际达到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曹操为备军需,曾专门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负责盗墓,仅在一次盗掘西汉梁孝王的陵墓过程中,就盗走金银珠宝72船。此外,江南的孙吴政权也曾经在长沙、江陵盗掘西汉贵族墓。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是被称为“俭者”的,但“珠玉彩帛”仍然“以千万计”。

至于汉武帝的茂陵,因为“享国既久”,以致“不复容物”,经赤眉军发掘之后,到数百年后的晋愍帝时,还是“朽帛委积,珠玉未尽”。后汉赤眉军大量发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会遭殃。吕后的尸体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农民军侮辱戏弄。

扩展资料

西汉十一帝陵的位置

陕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十一帝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考订后的渭北9陵,东西跨度50多千米,西起陕西省兴平市市区东北南位乡茂陵村,东至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依次排列着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

西汉十一帝陵的陵墓形式

在西汉陵中,文帝霸陵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开在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余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

当时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皇后埋在帝陵东边,后陵规模略小。

从景帝阳陵开始,帝后坟丘的四周均筑起夯土垣墙,每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陵园内还设寝殿,陵园旁设庙,陵园外有大批陪葬墓。



汉朝的皇陵,在东汉末期基本就被盗掘一空在目前已发现并公布的皇陵中唐朝的有桥陵和乾陵(武则天陵墓)没有被盗,其它都被盗过;西汉的皇陵都被盗过,汉代灭亡之后,西晋曾一度统一了政权,但是马上发生了十六国大乱。从此,国家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大墓被偷盗,帝王的陵墓自然也难以保全。

  • 中国东汉皇陵的简介
    答: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生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一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石。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
  • 请问汉朝皇陵在哪里?
    答:西汉的皇陵在咸阳(西汉11帝中有9在埋在咸阳),分别是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没在咸阳的是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这两个在今西安)。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
  • 陕西有哪些帝王陵
    答:其中已正式发掘或局部试掘的有:春秋战国的雍城秦公陵区,秦代的始皇陵兵马俑坑、铜车马坑,西汉的杜陵陵园遗址和阳陵阙址、从葬坑,北周的孝陵,唐朝的乾陵、三出阙址、碑亭遗址和靖陵地宫等。西周是在陕西立都的第一个王朝,其他王陵尚未发现。据文献记载,王陵分布在京城丰镐的附近。一般认为西周十三...
  • 为何东汉的皇帝陵墓那么简陋?
    答: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修建石雕的先例,进一步彰显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个体系是后来的朝代所使用和发展的。东汉陵的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棺的制度,用石头建造棺室,称为“黄肠石”。东汉的十二个陵墓中,除了狄咸的禅陵离河内县的杨珊很远之外,其余十一个都在洛阳古城附近。自东汉...
  • 汉陵的概述
    答:陕西汉帝陵共有十一座,合称十一汉帝陵,十一汉帝陵是指埋葬在今陕西省的西汉十一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陕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11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
  • 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
    答:现在高祖去世了,临终前,他不得不考虑后事,发布了《遗诰》,里面说:“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既然父皇有过提醒,李世民决定“抄”前朝的作业,李渊是大唐的第一任皇帝,但不是中国的第一任皇帝呀,最近的大一统王朝是汉,那就效仿汉高祖长陵的标准,但规模上、质量上,必须把陵寝修得又高大又奢华,...
  • 西汉共十一座帝陵,为什么大部分是一字排开建在咸阳塬上?
    答:西汉共十一座帝陵,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以外,其余九座帝陵均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由西至东一字斜线排开,绵延百余公里,依次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帝长陵、景帝阳陵。“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唐·唐彦谦《长陵》)。“昭穆...
  • 西汉共十一座帝陵,为什么大部分是一字排开建在咸阳塬上?
    答:西汉时期的十一座帝陵中,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位置特殊,其余九座帝陵均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整体呈现出一条斜线,总长度超过百公里。这些帝陵分别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帝长陵以及景帝阳陵。古人有“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
  • 汉安帝陵的附录2:东汉帝陵(皇陵)简介
    答:东汉皇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七公里、孟津县和偃师市交会处的汉魏故城附近。东汉十四帝,除汉献帝刘协葬在河南省许昌市曹魏故城的张潘乡古城村、北乡侯刘懿早卒和少帝刘辩被董卓所废未建陵外,其他十一帝均葬在洛阳汉魏故城东南和东北两大陵区。其中,东南陵区有汉明帝刘庄的显节陵、汉章帝刘褡的...
  • 西汉十一帝王陵现状,哪些成了著名景区,哪些萧条破败
    答:汉高祖刘邦长陵。没开发为景区,免费。汉惠帝刘盈安陵。免费。汉景帝阳陵。目前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A旅游景区。博物馆门票80.汉武帝茂陵。博物馆门票80.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茂陵是西汉帝陵中封土最大的。汉昭帝刘弗陵平陵。就在汉武帝茂陵不远,免费。汉宣帝杜陵。位于西安南郊。门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