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及方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及方法?

方法:1. 消除组织形象塑造中的误区,树立正确的组织形象观
尽管组织形象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组织领导层所认识,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对组织形象的若干误区。
1)组织形象无用论
组织形象是摆花架子、图形式,中看不中用,以前从没听说或没塑造过组织形象,不也照样获得成功吗?市场竞争是短兵相接,时间就是金钱,市场是不会让你从容地塑造好形象再参与竞争的。

2)组织形象万能论
组织形象是点金术,是灵丹妙药,企业形象一导(导人)就灵;只要导入组织形象战略,组织就会像可口可乐那样名扬四海,像微软公司那样财源广进,像清华同方那样潜力无限。
3)组织形象趋同化
照搬照抄的组织理念设计和行为设计,大同小异,毫无本组织的特色和个性。如在为企业设计企业精神时,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选择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奉献、文明”等词,形成一种高度趋同化的企业精神。
4)组织形象盲目化
组织形象应该是组织长期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及其他方面的集中、综合反映,应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但很多组织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既不了解组织的历史及发展过程,又不针对公众而开展调研,因此这样的组织形象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难被公众认同。
针对上述组织形象塑造过程中的误区,组织在进行形象塑造时必须树立正确的组织形象观,努力避免或消除对组织形象的不正确看法。既不要因看不到组织形象的作用而轻视,也不要因组织形象有作用而人为拔高,同时在组织形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特色,注意针对性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组织形象的塑造工作。
2.捕捉组织形象塑造的有利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时期,组织形象塑造的途径和方法会有所不同,能巧妙地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组织创立时期
新组织创建开业时,还未能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知名度不高。这时,组织如能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组织和员工行为规范,设立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以及最佳的传播方式和媒介,就能给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组织顺利发展时期
这时应致力于保持和维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巩固已有成果,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强化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当组织处于顺利发展时期,其各方面运转往往较好,因此,可供利用的宣传机会和“扬名”机会当然也会多些。“经济效益上台阶,文化生活辟新路,组织荣誉接踵至,主要公众赞扬多” 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极好契机。
3)组织处于逆境时期
组织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当组织处于逆境时,公关人员最主要的是沉着、冷静,善于捕捉组织中的亮点,然后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灵活机动的宣传策略,以赢得组织内外公众的支持、理解和合作,助组织顺利渡过难关。就算是组织处在最困难时期,只要公关人员勤于思考,敏于发现,总能找到一些组织的亮点。如某企业可能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经济效益下滑,员工福利受到影响,外部的公众如供应商、代理商、顾客组织的支持力度也有减弱的趋势,组织看起来很困难。这时,公关人员便要努力寻找组织亮点,如企业虽暂时处于困境,但企业有雄厚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或者有超强的技术开发实力,或者有诱人的发展前景,或者有乐观自信的员工……这些都可作为对内对外宣传的突破,作为使组织重新赢得公众信心的催化剂。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4)组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的方针政策或经营方式时
这时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消除公众的观望与等待的态度。由于受人们消费惯性的影响,社会公众在组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或新举措时,往往会持观望和等待态度。这表明消费者对这些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还不了解,还有疑虑,还存有戒备心理。因此,这时公关部门应主动出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现场产品(服务)展示、操作示范、广告宣传、顾客承诺等,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摇摆态度,把公众的注意力尽快地吸引到组织上来。
3.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在塑造组织形象过程中,组织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以保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许多经营不佳、形象不好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去塑造组织形象,而是因为缺乏连贯一致的组织形象。它们今年强调成本低、价廉物美,明年强调服务好、体贴入微,后年又强调革新、创新致胜,不仅内部职工无所适从,而且也导致外部公众无法对其形成一个稳定的印象。我们再看国际上那些知名公司,他们在这方面就很值得借鉴学习。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在其成长过程中,产品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从它最近公布的组织目标及目前所强调的基本信念来看,仍然没有离开其第一任领导老托马斯�6�1沃森最初的设想;日本松下公司所遵循的整体企业精神,仍然是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拟定的一些信条。可见,保持组织形象的一贯性、连续性,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

可能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提醒你一下,说的太笼统了!

方法:

1、消除组织形象塑造中的误区,树立正确的组织形象观。

2、捕捉组织形象塑造的有利时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持组织形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重要性:

塑造组织形象,提高组织信誉是公关工作中最根本,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信誉就意味着公众的依赖、政府的支持、银行的信任、社区的关注,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作条件、企业内部的协同意识、合作精神。

扩展资料:

相关作用: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组织形象问题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组织形象概念是整个公共关系理论概念群中的核心概念,甚至可能说一部公共关系就是关于组织形象问题的学问,这是因为:

1、从历史角度考察我们发现公共关系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塑造组织形象为主导的发展史。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织形象塑造由自发走向自觉。现代公共关系以艾维李为界,那些古代人们争取民心吸引民意的活动可以称为“准”公共关系时期,而艾维李以后的公共关系可以称为现代公共关系。

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在“江朗才尽”之后不得不选择主动的在公共中塑造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的方法,以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此时,塑形象便成为组织的自身行为。

二是组织形象塑造由被动走向主动。公共之文艾维李的“公众要被告知”的公关原则,无疑是出于无奈,这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段提出的客观要求。即便是到了爱德华伯奈斯的时期“投公众所好”,比艾维李显得自觉,但还是迫不得已,其功利色彩十分明显。

到近代“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的出现,才开始比较主动地考虑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才考虑“我们要发展,要和公众一起发展”的问题。此时组织形象塑造从被动变为主动。

三是组织形象塑造由单一走向全面。早期公关活动手段单一,关注的也是比较单一的形象,这便是常说的“公共关系是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解决或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公共关系” 的含义。

二战后,公关运作的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方法上不断改进,组织塑造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组织塑造形象的行为将成为一种真正主动自觉行为,就像今天的人们骑自行车和呼吸空气一样。

2、从概念涵盖面角度考察我们发现只有组织形象这一概念可以对公共关系理论触角进行全方位涵盖,而公共关系中的其它任何概念关系、传播、公众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发现它们都不能成为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形象



:塑造组织形象,提高组织信誉是公关工作中最根本,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良好的组织形象和信誉就意味着公众的依赖、政府的支持、银行的信任、社区的关注,从而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作条件、企业内部的协同意识、合作精神。(2分)这一切最终都将转化为广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可以说,组织形象是关系到组织或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1分) 塑造组织形象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参加社会活动的分子来考虑。其方法有:其一,充分运用象征性标记。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组织形象符号化,即通过设计简洁、鲜明、形象的组织标志,使组织形象利于传播,便于理解和记忆。(1分)企业的标记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是厂名和商标,这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外显。(1分)公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经过反复调查内外公众的意向和审美情趣,设计出反映企业宗旨和时代风貌、引人注目、易于识别、便于记忆的厂名和商标。(1分)然后再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使公众建立起产品、商标、厂名与企业文化精神的联想,从而达到树立信誉的目的。(1分) 其二,题写宣传口号。塑造组织形象工作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概括组织经营理念,宣传组织文化特色。(1分)公关人员要根据组织既定的文化精神,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宣传口号、对联和训词,以便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1分)企业的产品要上档次、树名牌,就要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宣传口号的题写一定要突出企业的特色,呆板和雷同是形象设计的大忌。(1分) 六、案例分析(20分) 答题要点:长甲集团组织送鲜花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关活动,即是属于社会型公关模式。(1分)其特点是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或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这些活动,可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2分)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进行广告宣传。 但是与其他形式的广告活动相比,“百消丹送花、送祝福”活动,使企业在宣传自身的同时,很好地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醒人们关注母亲,珍惜亲情。在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分)从公关技巧的方面看,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 (1)大打亲情牌。(2)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但由于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子女与父母两地分居,平时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不多,内心愧疚,而父母也感到孤独。“百消丹”的这次送鲜花活动,给了双方一个机会,儿女可以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和一束鲜花送给母亲,聊表寸心;母亲也可以从中得到安慰,感到快乐 淡化了企业的广告色彩 目前,企业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所以要尽量在宣传或广告活动中,让消费者感觉到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转弯抹角地推销商品。(1分)要让消费者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产生爱屋及乌的好感。“百消丹”的送鲜花活动,正好到达了这样的目的。(2分) (3)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母亲是人人都有的,而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关注母亲节大有人在。(1分)利用母亲节这种社会的节庆开展活动,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并能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注意,从而到达了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

  • 塑造组织形象的白金法则
    答:塑造组织形象的白金法则包括清晰定位、专业性、社会责任等。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以便在对外传播中始终保持一致的形象。确保组织在所从事的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积极履行组织的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提升组织的社会形象。通过讲述品牌的起源、发展...
  • 秘书如何以礼仪来塑造组织形象?(论述题)
    答:礼仪工作是秘书的常务性工作。在辅助领导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秘书人员对礼仪程序作妥善安排,使领导者在具体的组织活动中既体面又掌握主动权,这既是秘书工作者办事能力的反映,又为领导者个人及组织形象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 礼仪工作是秘书公关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 建立相互了解、信任的良好关系,...
  • 如何塑造组织形象
    答:在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母亲也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塑造组织形象,充分运用象征性标记。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聊表寸心,并能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注意,不少子女与父母两地分居。(1分)其特点是以各种社会性、形象的组织标志,便于理解和记忆,给了双方一个机会、银行的信任,即通过设计简洁,是...
  • 组织形象包括哪些内容
    答:4. 组织的社会责任形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表现。组织的环保行为、公益活动参与情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都构成了组织的社会责任形象。这一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因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综上所述,组织形象...
  • 公关礼仪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答: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关礼仪的功能和作用.公关礼仪对组织形象的塑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塑造形象 2.沟通信息 3.联络感情 4.增进友谊公关礼仪对塑造组织形象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 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
  • 请举例说明公共关系广告对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作用?
    答:4. 媒体关系广告:通过媒体关系广告来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媒体对组织的报道和关注,从而提高组织形象的曝光度和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度。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广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和认知度,从而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 组织形象定位有哪些方法
    答:组织形象定位有四种方法,分别是:找寻差异,环境分析,组织总体发展战略,管理职能的发挥和传播活动的开展。1、找寻差异 即组织塑造形象的过程和活动均是发掘、维护和提升个性,围绕个性或独特性来开展。因此,组织形象定位事关组织本身形象的总体态势和特征,它是组织形象战略的核心,是组织形象塑造活动中具有...
  • 组织形象是指什么?
    答:因为社会公众本身具有差异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审美标准、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他们观察组织的角度、审视组织的时空维度也不相同,这样社会公众对同一企业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就必定有所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道理。此外,在形象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必然要发挥组织员工的...
  • 组织形象与组织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为组织形象的塑造提供坚实的内在支撑,而优秀的组织形象也能够有效地传递和弘扬组织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3. 组织形象的建设需要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通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有效地传递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增强员工凝聚力和认同感,提升组织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
  • 组织形象的三个环节是
    答:组织形象的塑造、组织形象的传播、组织形象的维护。1、组织形象的塑造: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包括组织的标志、宣传资料、网站、社交媒体等。组织还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形象。2、组织形象的传播: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形象传递给公众,包括新闻媒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