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什么习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广东春节习俗有哪些?

<strong洗邋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这最初是广府人的过年习俗,但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
准备新衣服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
洗柚叶澡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_迷信。

广东习俗


广东欢乐节是广东省、广州市的文化、旅游部门从1987年起在东方乐园举办的。欢乐节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间艺术。其内容主要是组织全省各市县的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同时也请省外和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前来交流献艺。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优秀节目脱颖而出,极大地丰富了广东艺术舞台。1990年,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单位将广东欢乐节改办成“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使之成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内容,并成为一项全国性旅游活动。

每年在秋交会前后举办,美食节期间,广州各类酒家、饭店都拿出自家的名牌产品参加评选,每届美食节都评选出各类名菜名点或创新菜式百余款。1998年起,美食节固定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游客可以前去品尝一下各家的美食精品。

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

菊花在广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长,花开最盛时一般从深秋至春节前后,举办菊花展览也是广州的一种传统习俗。
广州菊展以其规模盛大、品种繁多、造型奇丽而著称,以大力菊花为主(南菊的一种,有黄、白、紫等多种颜色,一株大力菊花有时能开3900多朵花),还有凌波仙子、玻璃白、粉牡丹、荷兰丽金、大白莲、台黄、深红、一点红、迎春舞、三色花,以及日本白、日本黄、湾红、紫荷莲、金黄等外来品种。
在迎春花会上,越秀、文化、荔湾湖、流花湖、东山湖、海幢、晓港等公园均有菊花展览,也叫“春菊展”。而在秋日、国庆前后举办的大型菊展则被称之为“秋菊展”。

最热闹节日——圣诞节每年圣诞,深圳整座城市响彻赞美诗乐声,大小舞厅、饭店、影院人满为患,人们尽情狂欢。 最冷清的节日——春节每到春节,各地来的“移民”们大都回乡过年,本地人也会去香港或其他地方度假,深圳成了一座安静的空城。 最有趣的节日——荔枝节荔枝节现已成为深圳市市节,每年6月28日至7月8日的节日期间,会有各种以荔枝为主题展开的经贸和文化联谊活动。而该城市民则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每逢这种蝉鸣荔香的时候,都要和亲朋好友一起去荔枝公园品鲜,即摘即尝,他们往往是你争我夺,场面十分欢快。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饮“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


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饮糖水
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

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傩舞等。

1、南狮:是起源于广东南海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必有扒龙舟、敲锣打鼓,舞狮子助兴,自古至今,长盛不衰。特别是得到港澳和海外同乡的传承发扬,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富有喜庆色彩的民间活动更加兴旺。

2、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行通济是反映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广府庙会:是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活动之一,是广东省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广府庙会开幕式设在元宵节当天,为期七天,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

4、佛山秋色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5、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



春节又称过年。提起过年,孩子们都欢天喜地,说:“最好天天都过年。”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左传·僖公五年》称:过年为“腊祭”。西晋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意思即一年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拜祭活动。过年,在古代乃是祝贺丰收的喜庆日子;同时也是拜祭的日子(这里拜祭的是菩萨而不是先祖)。如《谷梁传·桓公三年》中所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广东过年习俗方面,处处可见对中原民俗的传承。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年饭、舞龙舞狮、唱大戏等,只是由于广东生活习惯与中原不同,又保留了许多特异性.从谢灶那天起,就进入年关了,俗称「挨年近晚」,人们开始忙得不可开交,一年到头,屋子总该扫一扫吧,广东人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年廿三,洗衣衫;年廿四,扫屋企;年廿七,执归一;年廿八,洗邋遢。」而到了腊月二十八,九和三十这几天,可以说是过年准备的关键时候,人们基本上都不用上班,趁着难得的机会,赶紧采购年货, 买红线、纸宝哪,裁新衣服哪,执斋料、买糖果、饼食哪,卖腊味哪,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干鲜果品糖冬瓜、糖莲子、红瓜子及各种各样的水果等等。尤其是家中的米缸更要趸足“落脚粮”,所谓“常满”,就是从这里引伸而来的。另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那就是买花,将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鲜花摆放在居室内,不仅能让家中充满盎然生机,更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花开富贵,大吉大利”.春节前夕,卖花业成行成市,蟹爪菊,鸡冠花,大红吉,兰花,桃花,银柳,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人们逛花街的习俗源远流长,对花的选择也很有讲究:家长和孩子喜欢选购一盆大金桔,又好看又好吃,寓意大吉大利;生意人喜欢选购一盆大朱砂桔和吊钟花,寓意财源滚滚,大展鸿图;未婚男子则锺意买桃花,扛着它在花市转几个圈,说是「行桃花运」;主妇和姑娘们多是买菊花、剑兰花、水仙、鸡冠花等。总之,十里长街,群芳竞髪,人如潮涌。除夕夜团年饭可谓一年中最为丰盛的一顿了,“团”字意为一家团圆,很多家庭只有在这时候才能在一起吃饭,因此叫团年饭,人们特别重视。这晚饭桌上有鸡、鸭、鹅、烧肉,还要有鱼,广东人煮团年饭,还喜欢煎一两条土鲮鱼放在米缸上,过了年才吃,称作「笮年」(广州话「笮」是压的意思),寄寓「年年有馀,丰衣足食」。除此之外,广东许多地方都有「卖懒」风俗。除夕之夜,各家各户的小孩一人提一个小灯笼,拿一个红鸡蛋和一个慈菇,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走来走去,边走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其他小孩看见「卖懒」的队伍来了,也跟在後,一起唱那童谣,祇见处处烛光闪闪,童谣四起,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小孩卖完懒回家,把红鸡蛋分给家中的长辈,分吃的人越多越好,表示自己的懒卖得很多,来年就越勤快。关于卖懒,这里面有一段传说:天上的懒虫下到凡间,看到有个小孩也和他一样懒,於是便钻进了这小孩的鼻子,变成了人人讨厌的鼻涕虫。从此,这小孩就天天早上睡觉,不愿意起牀上学。可春节过後,孩子就要上学,再不能睡懒觉了。为了除掉这讨厌的大懒虫,孩子们在除夕就要点上灯笼,沿街叫卖懒。也怪,这样年前一卖懒,春节的一出人头地就可以精神焕发地上学了.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 人们都换上新衣服,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派利是(红包),到处欢声笑语,炮声隆隆,过去大诗人王安石先生曾经形容鞭炮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美酒?”,此外,醒狮贺岁也是少不了的,五彩斑斓的醒狮追逐着手执葵扇的大头童子,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声,既滑稽又喜闹. 按珠三角的习俗,大年初一的正餐是需要吃素的。据一些长辈和宗教界的信众称:这是源自佛家的斋戒习俗。斋菜的用料十分丰富,数十样原料制成一道菜:冬菇、云耳、长绍菜、萝卜、芹菜、香菜、生菜、大白菜、马蹄碎、芝麻以及油炸支竹和粉丝。长绍菜象征长久,生菜象征发财、生财。烹调时,先将冬菇、云耳、萝卜切丝,长绍菜、芹菜、生菜、大白菜则切成段状,然后将这些蔬菜、马蹄碎统统放进有少量清水的锅里,并且加上盐、糖、油一起煮。菜煮软之后,将炸好的支竹和粉丝倒进锅里,大煮一阵之后便可以上盘了。这样,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就做好了,清香可口,叫人垂涎三尺.春节的应节食品, 除了斋菜,还有寓意”步步高升”的年糕,以及象征”财源广进”的煎堆, “年糕”以“高”的谐音意为“年糕年糕年年高”。而“煎堆”(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的粉团,用花生油炸成的一种食品)却以其圆与涨满之形,意为人事两团圆之意。另外,由于煎堆炸好后是金黄色的,有如金元宝一样,因此广东人俗语讲:“煎堆辘辘,金银满屋”。 年初一还有一些特别的禁忌,这天不允许扫地;不准用刀剪利器,更要小心打烂碗碟茶杯,如无意中碰跌,则要讲上几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大吉利是”等吉祥话,然后迅速收拾碎片,如有客人在座,均要讲句“对唔住”、“花开富贵”等吉祥如意的说话,以求心安理得。
年初二,一大早,人们就扶老携幼涌出家门,穿红着绿,梳靓头发,手提礼品走街穿巷,到长辈或亲朋戚友家去拜年了。拜年的时候,如见到亲朋好友的小孩,包括尚未结婚的少男少女,多有互派利是的习惯。在街上碰见熟人要互相祝福,讲上几句:“恭喜发财”、“新年好”、“龙马精神”、“添丁发财”等等祝贺话语。年初二,各家各户还有一个隆重的拜神仪式,叫”开年”或是:”开牙”,“开牙”时,先拜当天(天上的神仙),再拜门口的土地公(相当于门神),做生意的还要拜关公(不知何故,关羽变成了生意上的守护神,可能是因为他威风凛凛,能驱逐邪鬼,同时脸泛红光,因此生意火红),拜神之后,一切禁忌才会破除,迷信的女人会买一条活生生的鲤鱼到水边放生,以表善心。如果说初一是守戒的话,那么初二就要打开杀戒了,开牙之后要吃开牙饭,杀鸡,宰鸭,剖鱼,准备丰富的大餐(这一顿,几乎不逊色于除夕的团年饭),开牙饭在广东人的习俗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年初二,无论已嫁出去的女儿离娘家有多远,这一天,他们一定要赶回娘家与父母团圆。特别是新婚女婿,更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家人围在一起,男女老少,一边享用着美餐,一边闲话家常,共享天伦之乐。年初三俗称 “豕日”, “豕”是猪的意思,广东人把这一日称之为“赤口”,寓意初三这天人们会象猪一样哄叫不停。后来又逐步演变为初三容易吵架,或是惹官非的说法,所以初三这一天人们一般不会出门拜年,多数呆在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打发“赤口”这一天。初三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车公诞(车公是一位能改变运程的神仙),信众都到车公庙去上香祈福,占卜问卦,并且转动庙里的风车,以求时来运转。初七为人日,汉东方朔《占书》曾载:“岁后七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 传说女娲当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各地有不同的习俗,在珠三角地区,家家户户首先祭拜各方神灵,以求人,畜兴旺。然后用七种水果或豆类煮成甜粥,并伴有炒粉炒面一同作为主食。还有年初做的年糕也是要放到这天才吃的,其意义不详,大概有“笮年”(压岁)之意。初七有些地方晚上还有燃放烟花的习俗,七彩缤纷的烟火让初七的夜空成了不夜天,成为春节后期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以上所述均为广东春节最具特色的地方风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民间风俗,如贴春联,十五的猜灯谜,吃汤圆,各地都是大同小异。广东人过年生活丰富多彩,花样层出,从初一到十五,日日新鲜,各自精彩,其风俗之繁多,形式之多变,叫人数不清,理不透。要想全部收集,寥寥三千字根本无法尽言。不过我认为这都是精华所在,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你会对广东春节的民风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岁末将近,祝愿你能过一个精彩纷呈的新年!

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广东的传统习俗:

1. 舞狮子:舞狮子是广东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表演。狮子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舞狮子可以驱邪避祸,祈求平安和好运。



2. 吃年糕:年糕是广东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因为它的发音与“高”、“年高”谐音,寓意着“年年高升”。



3. 红包:红包是广东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礼物,通常是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红包里的钱数通常是偶数,因为奇数的数字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4. 赛龙舟:端午节是广东的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活动。龙舟比赛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 打麻将:麻将是广东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在家庭聚会和社交场合中,打麻将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



以上是一些广东的传统习俗,它们反映了广东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习俗不仅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广东习俗

广东欢乐节是广东省、广州市的文化、旅游部门从1987年起在东方乐园举办的。欢乐节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间艺术。其内容主要是组织全省各市县的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同时也请省外和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前来交流献艺。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民间艺术特色的优秀节目脱颖而出,极大地丰富了广东艺术舞台。1990年,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单位将广东欢乐节改办成“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使之成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内容,并成为一项全国性旅游活动。

每年在秋交会前后举办,美食节期间,广州各类酒家、饭店都拿出自家的名牌产品参加评选,每届美食节都评选出各类名菜名点或创新菜式百余款。1998年起,美食节固定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游客可以前去品尝一下各家的美食精品。

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

菊花在广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长,花开最盛时一般从深秋至春节前后,举办菊花展览也是广州的一种传统习俗。
广州菊展以其规模盛大、品种繁多、造型奇丽而著称,以大力菊花为主(南菊的一种,有黄、白、紫等多种颜色,一株大力菊花有时能开3900多朵花),还有凌波仙子、玻璃白、粉牡丹、荷兰丽金、大白莲、台黄、深红、一点红、迎春舞、三色花,以及日本白、日本黄、湾红、紫荷莲、金黄等外来品种。
在迎春花会上,越秀、文化、荔湾湖、流花湖、东山湖、海幢、晓港等公园均有菊花展览,也叫“春菊展”。而在秋日、国庆前后举办的大型菊展则被称之为“秋菊展”。

最热闹节日——圣诞节每年圣诞,深圳整座城市响彻赞美诗乐声,大小舞厅、饭店、影院人满为患,人们尽情狂欢。 最冷清的节日——春节每到春节,各地来的“移民”们大都回乡过年,本地人也会去香港或其他地方度假,深圳成了一座安静的空城。 最有趣的节日——荔枝节荔枝节现已成为深圳市市节,每年6月28日至7月8日的节日期间,会有各种以荔枝为主题展开的经贸和文化联谊活动。而该城市民则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每逢这种蝉鸣荔香的时候,都要和亲朋好友一起去荔枝公园品鲜,即摘即尝,他们往往是你争我夺,场面十分欢快。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饮“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

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饮糖水
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

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广东的习俗:

广府喜庆菜:广东人重视饮食文化,喜庆时会有丰盛的宴席,其中有许多传统的喜庆菜肴,如白切鸡、烧鹅、盐焗鸡等。

舞狮表演:舞狮是广东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常在节日或喜庆场合进行。表演者身穿狮子服装,模仿狮子动作,舞动狮子的头、尾和四肢,象征着吉祥和福运。

粤剧表演:粤剧是广东传统的戏曲形式,被誉为“南国戏班子”。它以粤语为演唱语言,以唱腔优美、动作潇洒、舞台布置精美而著称。

广东话:广东人使用广东话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它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语言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肇庆木偶戏:肇庆木偶戏是广东肇庆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以木偶为表演方式。木偶戏在广东地区非常受欢迎,是广东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习俗:广东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多样,如春节时贴窗花、放烟花爆竹,中秋节时赏月、吃月饼,清明节时扫墓祭祖等。

这些只是广东习俗的一部分,广东的文化和风俗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等待您的探索。

  • 广东风俗有哪些
    答:赛龙舟则是端午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广东地区的龙舟比赛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比赛时,各村各镇的龙舟队在江河湖海上展开激烈竞逐,观众则聚集在岸边欢呼助威。赛龙舟不仅展现了广东人的团结协作精神,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总的来说,广东风俗丰富多彩,既有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有独特的现代风俗。这些...
  • 广东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答:广东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懂视生活 2023-08-01 · 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懂视生活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潮汕地区的过年习俗除夕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
  • 请问广东有什么民俗或传统节日?
    答:珠三角地区:民俗有赛龙船、舞狮、舞龙、庆神、包角仔、包粽子...传统节日:春节、人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初七情人节、七月十四鬼仔节、重阳节、冬至、夏至...一大堆...总之拜神拜到你烦...
  • 广州习俗有哪些?
    答:3. 醒狮是中国南狮的一种,源自唐代宫廷狮子舞,后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尤其在南海县流行。醒狮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舞狮文化在广东和广西尤为著名。醒狮表演要求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 飘色是广东的一种社火表演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它通过华丽的色板和精心设计的力学...
  • 广东的风俗有哪些?
    答:3、买金桔。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4、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
  • 广东过年的独特风俗有哪些
    答:独特风俗有谢灶、开油镬、办年货、洗邋遢、团年饭、行花街、斋日、上头柱香、逛祖庙、开年饭。1、谢灶是民间最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叫做谢灶。2...
  • 广东的风俗习惯
    答:广东常见的风俗习惯有四种:第一习俗:餐前先喝汤餐前先喝汤是广东饮食习惯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每天可以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煲汤,其味道鲜美可口,真不失一道美味。中医认为空腹喝汤能驱赶寒气、荡涤胃肠、疏通肠道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餐前先喝汤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有利于消化...
  • 广东的习俗是什么?
    答:4、压岁钱:送压岁钱是广东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后辈会先祝福长辈,然后进行自家对拜年。早饭后,便开始向亲朋好友拜年,但不去远的地方。5、谢灶: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广东人会举行谢灶活动,送灶君老爷上天,也称为“送灶”或“祭灶”。
  • 广东的风俗有哪些
    答:再次,广东的婚嫁风俗也很有讲究。在广东,结婚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程序。比如,新婚前要进行过大礼,男方要向女方家送聘礼;新婚当天要进行迎亲仪式,新郎要带领伴郎团去女方家接新娘;新婚当晚还要进行闹洞房等有趣的活动。这些传统习俗都体现了广东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对新人的...
  • 广东人对传统习俗
    答:在藩署前的花市逐渐成为年宵花市,并迁到了双门底,除卖花以外,还卖古董、年宵品等。双门底成为过年时候广州最热闹的去处。即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天天有日本飞机在头上乱飞,市民还是喜欢到这里逛街卖花。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州人的早茶文化 百度百科--广州婚嫁习俗 百度百科--广州菜 百度百科--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