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来源什么地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请问客家人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的最初发源地在哪里?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但历史学家似乎更赞成“中原说”,认为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客家人的南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彼时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如此,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先祖源于中原和南方百越地区,经长期相互融合,聚居于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中原百姓“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客家渊源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客家人的迁徙
五次中原迁徙说
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代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发展而来。这五次大迁徙的大致过程是:
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始于唐代,大批北方汉民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往相对安宁的赣闽粤地区,成为 第一批客家先民;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一批批汉民迁往赣闽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是清朝末年,赣南由于满族统治者的蹂躏以及瘟疫发生,人口锐减,加之闽西和粤东人口膨胀,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一部分客家人又回迁赣南,另有一部分迁往四川;
第五次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往沿海,有的则移居海外。
六次中原迁徙说
后来,海外(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客家人从各家各族的族谱统计,亦得出了以下六个主要的迁徙时期(参考:[1]):
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派遣了大批军民到粤北。后代子孙被称为北江客家。这是客家称谓的首次出现。
第二次在东晋永嘉年间 因为五胡乱华,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由皖渡长江经赣北。
第三次在唐朝僖宗干符二年 因为黄巢之乱,使江西北部的居民再迁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及南部和广东东部及北部。
第四次在南宋末年 这是客家民系南迁到广东的关键时期。随着蒙古军的南进,赣闽客家先民随败退的宋王室进入广东东部、北部。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大量粤闽客家人由于湖广填四川的政策迁徙到川渝。
第六次是清朝中期 广东客家地区人口逐渐增加,大量客家人移民至南洋、台湾等地。
客家名称的由来
客家这个名字出自于清朝中后期得土客械斗,后来的北方新移民被称作客家人,以区别于当地原居民。
“客家”的本意应该是指外来的人,就是相对本地人而言,流落南方的汉人就是外来的人。但现在说的“客家”则是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简称。这里的“客”即上面所说“山为主,故我为客”。
但是,有学者认为,“客”不是简单的相对“主”而言的外来者,和广府系、福佬系这些同为中原南迁的汉族民系不同,从历史的现象看,汉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时间都比客家民系早,基本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而客家民系形成时间较迟,而且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是在三省的连结地区。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这方连结地区,原本的土著或称主人,除了极少数的古越族之外,有“山客”、“木客”、“畲客”。他们大多也是“外来人”。这些“客”和后来的“汉客”混居一地,长期融合,孕育出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文化特征,(可以认为此时民系初步形成,但没有正式的名称)然而这些独具特征的人外迁他乡,如迁至福佬系、广府系的聚居区,被当地主人称为客人、客户、客家。而且这一称呼是在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不同民系中“叫”出来的,这在文化内含上,应该可以认为是对同一文化特征(即后来确定的客家)人群的一种“共鸣”。这是否同闽粤赣三省连结区原住民的“客”有关,或者说这些地方的居民已有“客”的说法(虽然未见文字记载),现尚难定论。 客家名称的来由,现在比较共识的观点是由“他称”到“自称”。“他称”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自称的时间起始于清中叶。但这绝不等于客家民系这时候才形成。“他称”首先是在福建沿海福佬人和广东沿海广府人,“称”出的。“自称”便是自我认同。因客家在民系形成之前的历史一直是作客他乡的迁移史。人家对自己的称谓并无贬意,同时符合自己的历史;也就认同了。

出四川省城成都往东不到10公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老客家文化古镇——洛带,不但其建筑的原始风貌依旧,当地居民更以其固守传统客家语言和风俗而被人称道。研究客家文化的专家们说,在大城市近郊保存这样完好的古老文化非常难得。

被誉为“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镇坐落于成都市东郊,镇上2.3万居民中有2万为客家人。四川省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省社科院研究员陈世松说,在一个大都会近郊存在一处保存这样完好的客家区的确很奇特,在中国也只此一处。福建、广西、广东、江西、台湾的客家聚居区都离大城市较远。

洛带镇的民居、院落和街道都透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最具标志性建筑是广东会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广东籍客家人于清乾隆11年捐资修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悬挂在会馆中堂的对联古色古香:“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带记者参观的副镇长黄与红说,这幅对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精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古镇上还有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等保存。在古镇一千多米长的老街两边,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走进这些单四合院式的民居,通过天井,上方正中为堂屋,屋脊有“中花”和“鳌尖”作为装饰,屋顶多以小青瓦和茅草覆盖。

陈世松说,古镇上的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说法。他们大都会讲客家话、四川话和普通话三种语言。在内部交流时全都说客家话。嫁到别处的女子回到娘家不说母语则被斥责为“出卖了祖宗”,会受到家族的鄙视。外地女子嫁到这里为客家人媳妇的,在一两年内都要学会客家话。

客家话保留着较多的汉语古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至今仍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如称穿衣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以洛带为中心的周围近十个乡镇居民大多说客家话,在说四川方言的成都东郊形成一个奇特的客家“方言岛”。以洛带为中心,周围还有十几个乡镇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他们以是否会说客家话、祖先神位写法和家族来源作为文化认同的标志。当地客家人有过“火龙节”的习俗,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是由江西刘姓客家人入川时带来的。至今,刘姓家族集中居住在洛带镇宝胜村,世代以扎龙舞龙为业,由此形成了相关民间传说和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

陈世松说,四川有250万客家人,是中国第五大客家聚居区。四川客家文化的种子,撒播于清初“湖广填四川”那场史无前例的移民运动。客家人作为以迁徙拓垦精神著称的群体,部分先民在300年前由闽、粤、赣三省边区北上西进,最终在巴蜀大地立足生根。同时,另一部分客家先民则远涉重洋,搬迁于港澳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人的来历大概可以追溯到四世纪初黄河流域部分汉人的南徙,九世纪末(唐末)及十三世纪又有大批汉人迁徙到江南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四川省社科院谢桃坊研究员说:“客家文化混杂于其他汉族文化之间而不被同化或消失,并仍保存其鲜明的文化色彩,这在中国文化中是颇为奇特的现象。”

产生于清初移民西进运动的四川客家文化,浸透着浓郁的西部精神,也为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供精神支持。但陈世松也不无担忧:“随着现代化、都市化的发展,传统的客家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近年来,洛带也成为各种文化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我们应尽力避免客家文化特色的消失

  • 广东客家人来源
    答:广东客家人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这一名称源于“哈嘎”(HAKKA),意为“客户”。据《辞海》记载,公元4世纪初的西晋末年,因战乱,部分中原汉人南迁至长江以南,包括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区别开来,自称“客户”或“客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客家人的祖先...
  • 客家人的来历
    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 客家的根源在哪里?
    答:客家人之根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像中州的河南话。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来自河洛;事实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体来...
  •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答:中国有着很多的民族和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客家文化,有没有了解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当中,客家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信仰。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客家文化,了解一下客家人的起源、生活是怎样的,与我们的汉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区别。1、客家的来源 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黄河流域的...
  • 客家人从哪
    答: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而现在,客家人已经分布在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句话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围观三友酿酒,了解更多客家文化。
  • 客家发源地
    答: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1、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2、泰山石敢当的传说。3、客家文言;是一种唐朝后期的官话。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来自河洛;事实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体来源的所在。
  •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答:1. 客家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香林的客家学说,其历史发展始于西晋永康元年,即公元300年。2. 当时,八王之乱和反晋王朝的斗争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导致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3. 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原成为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弃农田,放牧牛羊,并将...
  • 客家人是怎么来的啊?
    答:(1) 客家人起源于北方南迁的汉人,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发展而形成。(2) 客家人并非单一来源,而是北方南迁汉人与南方土著居民融合发展的结果。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客家人是北方汉人南迁后形成的一支民系,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艰苦的迁徙过程,不断与当地原住居民融合,形成了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庞大民系。2007年5...
  • 客家姓氏源头主要来源于
    答:客家人的发源地问题,存在多种观点,主要分为“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主张客家主体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混化后形成的共同体,其主体是当地的古越族人民,而非少量中原人的后裔。历史学家多倾向于“中原说”,认为...
  • 什么叫客家人
    答: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 ,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 。客家一词的由来,“客家”的“客”字是移民而来的意思,因客家人祖先都是迁移而来,所以称之为“客”。家是固定的,客家人迁移而来当地居住建造固定的住所,是为“家”。因此“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