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 如何消灭寄生虫各位不要吝啬!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人体内有三文鱼寄生虫该怎么除?

三文鱼的寄生虫主要分为线虫、卵虫,多集中能够在肛门附近,腹腔,尾巴都有。 药水没有用的,冷冻后,寄生虫呈白色,鱼肉红色,可以分辨的出来。

三文鱼作为深海鱼,营养价值不低,越来越被城里人和宝妈们追捧。

它的肉质富有弹性,味道鲜美。作为深海鱼的代表,自然是含有丰富的EPA和DHA,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有助于降低血脂,同时EPA和DHA还对儿童脑神经细胞发育和视觉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婴幼儿奶粉和米糊中,都添加了这两种脂肪酸。

常吃适量的三文鱼,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儿童智力及视力的发育都大有裨益。



组胺中毒
三文鱼属于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都是海鱼,身体呈梭形或纺锤形,头尖口大,背部青黑或青蓝色,腹部白色或淡黄色,鱼肉发红色,所以叫“青皮红肉鱼”。

包括:鲐鱼、金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马鲛鱼(也叫鲅鱼)、三文鱼、竹荚鱼、青鳞鱼、金线鱼等。

它们本身并无毒,但这些鱼里组氨酸含量较高,当鱼不新鲜、变质时,细菌会使组氨酸转变成组胺,大量的组胺堆积会使人产生过敏性中毒。



中毒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最短可为5分钟,最长达4小时。中毒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迅速,发病率可达50%左右,偶有死亡病例。

中毒表现主要有脸红、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部分人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脸发胀、唇水肿、口和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等。

夏天食物非常容易变质,购买和烹饪前都要注意,检查鱼肉是否新鲜。如果发现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力时,说明鱼肉已经变质,不应再食用。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也不要吃这类鱼。



副溶血弧菌中毒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副溶血弧菌在淡水中生存不超过2天,海水中能生存47天以上。

带有少量细菌的食品,在30-37度时,经过3-4小时,细菌可急剧增加,并可引起食物中毒,发生肠胃炎。

中毒潜伏期一般在6-10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可达24-48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头痛、多汗、口渴等。大部分病人可在2-3天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可因呕吐、腹泻严重,失水过多而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夏天高温,又是海产品大量上市的时节,除了三文鱼外的其它海鱼,也是副溶血弧菌青睐的对象,每年6月-9月,是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寄生虫感染
水生生物基本上都有寄生虫,即使是深海鱼的三文鱼也不例外。

一般通过高温即可杀死寄生虫。
三文鱼的寄生虫主要分为线虫、卵虫,多集中能够在肛门附近,腹腔,尾巴都有。
补充:
中文的三文鱼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这是因为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三文鱼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
三文鱼(salmon)是一个统称,三文鱼是英语Salmon的音译,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所以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Salmo Trutta)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三文鱼(salmon)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的鱼类,有很多种,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驼背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等。

这个,楼主最好不要听下面这人说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希望你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