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毛茛目小檗科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淫羊藿(学名: 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淫羊藿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区均有栽培。

淫羊藿全草供药用。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 :淫羊藿
  • 拉丁学名 :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
  • 别称 :短角淫羊藿
  • 二名法 :Epimedium brevicornu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毛茛目
  • 科 :小檗科
  • 属 :淫羊藿属
  • 种 :淫羊藿
  • 分布区域 :中国
  • 命名人及年代 :Maxim.,1889
形态特征,产地生境,生长习性,繁殖方式,选地做床,挖茎移栽,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管理,病虫防治,主要价值,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木质化,暗棕褐色。 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9枚小叶;基生叶1-3枚丛生,具长柄,茎生叶2枚,对生;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顶生小叶基部裂片圆形,近等大,侧生小叶基部裂片稍偏斜,急尖或圆形,上面常有光泽,网脉显著,背面苍白色,光滑或疏生少数柔毛,基出7脉,叶缘具刺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 圆锥花序长10-35厘米,具20-50朵花,序轴及花梗被腺毛;花梗长5-20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卵状三角形,暗绿色,长1-3毫米,内萼片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远较内萼片短,距呈圆锥状,长仅2-3毫米,瓣片很小;雄蕊长3-4毫米,伸出,花药长约2毫米,瓣裂。 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喙状,长2-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产地生境

淫羊藿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区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淫羊藿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喜阴湿,土壤湿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对光较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 淫羊藿 淫羊藿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酸或稍偏碱、疏松、含腐殖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油沙壤土为好,海拔在450-1200米的低、中山地的灌丛、疏林下或林缘半阴环境中适合生长。

繁殖方式

种苗繁育以无性繁殖(分株繁殖或根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

选地做床

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自然条件,坡度35℃以下,土壤为微酸性的树叶腐殖土、黑壤土、黑沙壤土,可以利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及果树经济林下栽培。将林下地面草皮起走,顺坡打成宽120-140厘米、高12-15厘米的条床,横条沟栽苗,开沟深度6-10厘米。

挖茎移栽

⑴休眠期移栽:春季4-5月萌芽前或秋季9-10月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地下根茎,取有芽茎段,切成8~10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个芽胞,用赤霉素和生根粉药剂处理后,栽于条床内,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覆细土5厘米,踩实后,再用湿树叶覆盖3-5厘米。 淫羊藿 ⑵生长期移栽:夏季6-8月高温多雨时林下栽培。将野生生长旺盛的植株整株带土移栽,24小时内随挖随栽,最好6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后。株行距20×25厘米,覆土3-5厘米,踩实后,覆盖树叶3-5厘米。这种栽培方法不缓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且根茎分蘖芽生长快,第二年春分枝多、产量高。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⑴补苗:淫羊藿翌春2-3月出苗后,及时拔除死苗,弱苗,病苗,阴天补苗种植,以保证基本苗数。 ⑵除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以畦面少有杂草为度。在生长旺季,可每10天除草1次;秋冬季可30天左右除草1次。 ⑶灌溉:淫羊藿喜湿润土壤环境,干旱会造成其生长停滞或死苗。如果在夏季连续晴5-6天,就必须早晚进行进行人工浇水。 淫羊藿 ⑷施肥:在第一年的10-11月结合整地开畦时施入底肥,一般施1000-3000千克/亩。翌年3月底-6月追施一次或两次,一般情况下无机氮肥施入量不超过5千克/亩,有机复合肥10-30千克/亩;促芽肥于翌年10-11月施一次,施农家肥1000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10-20千克/亩;每次采收后应及时补充土壤肥料,一般可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20-30千克/亩。底肥于开畦后定植前,将肥料均匀撒于畦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混匀,也在开畦后定植前,挖定植“穴”或“条”时,将肥料均匀放入“穴”或“条”内,并将肥料与周围土壤混匀。追肥主要采用“穴”施,追肥时切勿将肥施到新出土的枝叶上,应靠近株丛的基部施入,并根据肥料种类覆土或不覆土。

采收管理

种植2年后的淫羊藿便可采收,8月份是淫羊藿生长发育好,营养物质积累最高的季节,而且药效强,可在此时采收。采收时将地上茎叶采收捆成小把,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晾干。选出杂质、粗梗及有可能混入的异物,以保证药材质量。连续采收几年后,常会影响淫羊藿的后期发育,影响其越冬芽及来年的新叶产量和质量。为此,连续采割3-4年后,应轮息2-3年以恢复种群活力。

病虫防治

种植实践中,偶见小甲虫咬食叶片使成孔洞,或有蛾类幼虫咬食幼苗茎秆或叶片,将茎秆咬断及危害叶片形成网纹的虫害现象。亦偶见煤污病发生,可影响淫羊藿的光合作用。可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⑴淫羊藿叶褐斑枯病 症状:此病为害叶片。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⑵淫羊藿皱缩病毒病 症状:苗床幼苗期。染病叶常表现为叶组织皱缩,不平,增厚,畸形呈反卷状,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叶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 病原: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 发病特点:2010-2011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隔7天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⑶淫羊藿锈病 症状: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叶,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 病原: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淫羊藿锈病夏孢子椭圆形、单胞。 发病条件:2008-2012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主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主寄主。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⑷淫羊藿白粉病 症状:危害淫羊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病原: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发病特点: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2011年7月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有此病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发病期,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⑸淫羊藿生理性红叶病 症状:此病通常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叶部退绿变色呈红色状,植株生长受阻,矮小。苗床期受害严重者植株可出现早死亡。成苗期受害植株变色后虽然一般不死亡但新生芽较少,影响生物产量,减产显著。 病原:生理性病害,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 发病特点:在雷山淫羊藿基地2010年调查,只要在无遮荫的暴露地种植淫羊藿,此病全年均出现,但育苗期受害较重,一些长势差苗受害会被致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遮阴育苗。②基地种植,选择在杨梅树,松树等乔木下遮荫栽种。

主要价值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能兴奋性机能,对动物有促进 *** 分泌作用。还有降压(引起周围血管舒张)、降血糖、利尿、镇咳祛痰以及维生素E样作用。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新加波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淫羊藿能有效杀死乳腺癌细胞,但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植物文化

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发现,羊啃吃一种小草后, *** 次数明显增多。公羊 *** 勃起不软,与母羊交配次数增多,交配时间延长,而吃其他野草则无此功效。 有一次,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后经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名为“淫羊藿”。



  • 这是啥植物 属药材吗 有啥功效
    答:羊藿叶,即淫羊藿,属毛茛目,小檗科植物。 淫羊藿可用作中药材,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可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及更年期高血压等。
  • 羊藿叶有什么功效,属于什么科的植物。是中药材吗?什么样子的?_百度...
    答:中药材, 为小檗科植物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
  • 小檗科形态特征
    答:小檗科植物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特征,这些植物主要分为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两种类型。叶片形态各异,可能是单叶,也可能是复叶,这为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增添了灵活性。花的结构是小檗科植物的重要识别标志。它们通常是两性花,即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花序整齐地排列成轮状,且位于植物体的下部,通常是3基数,偶尔也...
  • 小檗属详细资料大全
    答: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小檗属 拉丁学名 :Berberis Linn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 :毛茛目Ranales 科 :小檗科Berberidaceae 分布区域 :主产北温带 模式种 :Berberis vulgaris Linn. 形态特征,产地分布,下级分类,代表植物,主要价...
  • 中药刚前是什么药?
    答:刚前就是淫羊藿,即毛茛目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的干燥叶片,根据产地的不同淫羊藿分为 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柔叶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淫羊藿具有强筋骨,补肾阳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筋骨痿软,风湿,以及阳痿早泄
  • 淫羊藿甙的植物科属
    答: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毛茛目 Ranunculales科:小檗科 Berberidaceae属:淫羊藿属 Epimedium
  • 小檗科分科
    答:然而,J·哈钦森教授的分类体系有所不同,他将小檗科进一步拆分为三个科:鬼臼科、小檗科和南天竹科。这样的划分反映了不同学者对植物特征的精细观察和理解。小檗科植物种类繁多,每种分类方式都对应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无论哪种划分,都为我们研究和理解小檗科植物的生态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小檗科(上):红毛七
    答:毛茛目中的瑰宝:小檗科 毛茛目下,小檗科以其约570种多样的植物成员在全球温带和亚热带山区展现生机。其中,中国境内尤其丰富,11属303种,既有特有种的独特魅力,也有引种栽培和有待深入研究的物种。小檗科分为鬼臼亚科和小檗亚科,每一分支都拥有鲜明的形态特征,如小檗属,约450-500种常绿或落叶灌木...
  • 小檗科繁殖
    答:小檗科植物主要依赖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粉过程。在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的植物群体中,雄蕊展现出对环境刺激的高度敏感性。当蜜蜂等昆虫触碰到雄蕊时,雄蕊会迅速向内收缩,这一动作促使带有花粉的花瓣片轻轻碰触到昆虫的头部。在这个过程中,蜜蜂在采集花蜜的同时,也无意中帮助将花粉从一朵花转移到另一朵花的...
  • 小檗科树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园林上有哪些应用?
    答:小檗属 Berberis Linn. 和 十大功劳属 Mahonia Nuttall 为园林常用材料。小檗属,。灌木;木材和内皮黄色;枝有刺,刺为一种变态叶所变成;叶为单叶,叶片与叶柄接连处有节;花黄色,单生或丛生或为下垂的总状花序;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基部常有腺体2;雄蕊6,有敏感,触之则向上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