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牛人录35 由分而融(三)|推陈出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4
第十章 由分而融

三、推 陈出新

除禅宗之外,在宋代以后的佛教其他宗派中,也多有高僧将净土宗的念佛修行之法融入到自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

北宋时的律宗泰斗元照律师就是一位并重律与净土高僧。

元照律师(公元1048~1116年),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

元照自幼就跟随钱塘祥符寺的慧鉴律师做了沙弥,十八岁时,元照在当时的度僧考试中脱颖而出,得以正式受戒出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师傅嘱咐元照说:“ 近世律学中微,汝当明《法华》以弘四方 (宋代志磐《佛祖统纪》)”。于是,元照开始努力践行当年南山道宣制定的律仪,立志要弘扬律宗。

律宗的修持是佛教各宗派中最为辛苦的,元照很早就受了最为严格的“菩萨戒”(包括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之多),游方修行时,“常布衣持钵,乞食于市”,其坚忍苦修的作风在当时禅宗流行、不重视戒律的佛教界实属难得。

元照在学习天台宗理论时看到了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对净土宗的理论产生了兴趣,开始重视念佛的修行方式。

后来,元照来到杭州灵芝崇福寺,在这里,他收集律祖道宣的著作,写下了《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等律学论述;又潜心研究净土宗理论,完成了《观无量寿佛经义疏》等论文,可谓是著作颇丰。

在元照眼里,持戒和念佛都是僧人的本职,弘扬佛教戒律和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则是他毕生的努力方向,他曾评价自己是:“ 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 (《佛祖统纪》)”。

除了律、净两宗的著述,元照还完成了《芝园集》、《芝苑遗编》等综合性论文,提出了律、禅、教“三学一源”的说法,认为“ 律,佛所制也;教,佛所说也;禅,佛所示也 ”,在对佛教各宗派理论的调和、融会和创新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自唐末五代以来,禅宗占据了中国佛教的半壁江山以上,正如我们前边所说,禅宗的修行讲究一份“灵性”,可以说修行就在生活之中,即使是“默照禅”那样的打坐修行,也是没有过多的戒律拘束的。元照律师的苦心持律、虔心念佛为严肃的佛门修行做出了表率,助长了宋代佛教注重修持的风气。

另外,由于北方的战乱,许多原本扎根于北方的宗派,如律宗和华严宗,纷纷开始南迁,进入了禅宗、天台宗的“地盘”,这无疑促进了各个宗派之间的交流学习。事实上,宋代以后的著名僧人基本都是遍习各家理论的。

元代蒙古人当政,重视俗称为“喇嘛教”的西藏密教,使藏传佛教开始在中原流行。这时,传统佛教虽然在南方依然盛行,但毕竟不在“显学”之位,像楚石梵琦禅师那样的佛教牛人也是到元末明初时才开始崭露头角。

到了明代,中国佛教则又迎来了一个兴盛期,这与曾经当过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对佛教的许多友好政策是分不开的。

这里先说说一位明代天台宗的能够贯通各家的高僧传灯法师。

传灯法师(公元1554~1628年),俗姓叶,字无尽,别号有门,龙游下埠(今浙江衢州)人。

传灯也是儒学出身,但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在二十六岁时出家了。传灯开始是跟随进贤映庵禅师学禅,后来在天台山佛陇岗百松法师那里听了《法华经》和《楞严经》,才志心于研习天台教观。

六年后,传灯学有所成,在天台幽溪高明寺做了主持,在此讲经、修持、著述,重兴了当年智者大师建立的“幽溪道场”。所以,传灯也被称赞是中兴天台教观的“幽溪大师”。

传灯很擅长于诗文,曾写了《天台山方外志》、《幽溪别志》等文史类作品,还在传法江南期间,广交当时名士,与冯梦祯、王士性、屠隆等人都有过交游往来,前后四十一年,经常是“年有重席,岁无虚筵(传灯《幽溪别志》)”。这些名士,给与了传灯很高的赞誉,对于传灯讲经传道的进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发扬天台宗的“圆融三观”理论,传灯对于净土宗、禅宗和华严宗的法门也格外重视,不但有研究净土宗思想的《净土生无生论》、《净土法语》等相关著述,还写下了融会“明心见性、即心即佛”思想的《性善恶论》。传道曾直言说自己“ 期心净土,妙观寂光;一生志愿,惟在教观 (明蒋鸣玉《有门大师塔铭》)”,在他眼里,“求生净土”、“禅思妙观”和天台教观已经是密不可分了。

正因为传灯能够将净土宗、禅宗等其他宗派的思想理论融入到天台思想中来,他的复兴天台宗之路才走得十分顺利。

换句话说,融会各家、推陈出新,正是大势所趋。

那么可想而知,要是再能将儒、道的思想融会到佛教中来,必然会创造出更为吸引人的“新境界”。佛教历史上达到这个“新境界”的牛人其实有不少,但最为著名的当数明末四大高僧了。

话说明代末期的佛教界有这么公认的四位高僧,他们的“高”,就在于能够 “出其相外”,将儒家、道家的思想融入到佛教理论之中,做了许多“释、道、儒”三教合流的工作,他们不论是在教内僧众还是在儒、道各家支持“三教合一”的学者眼里都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所谓“厚积薄发”,融合而生创新。创新,对于哲学思想来说可是个好东西,往往能让人在新奇之中产生好感,而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当年的四大高僧,履历丰富,集思广益,在修行教化中推陈出新,著书立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过人见解和传奇故事。

这四位高僧分别是莲池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藕益智旭,他们的事迹,且待下章分解。

上一篇 第十章 由分而融(二)|“改革”与“融会”之路

下一篇  第十一章 融会各家的四大高僧(一)|莲池袾宏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在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