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变法主张 目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1、维护清朝统治。  2、变法简介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3、评价  第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第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第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第四,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
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 爱国意义.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呼吁“保国”,反对“瓜分”,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尤为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到救亡运动中,使变法运动与救亡运动结合起来.对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新运动带有全民政治运动的性质. 3. 启蒙意义.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接受新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这正是维新运动的群众基础.戊戌变法之后,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已不单向官僚阶层聚集,转而向其对立面转化.戊戌思潮过后,不仅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另择他途.

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中国近代工业。改变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实现中国的独立自强。效法日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建立君主立宪制裁减多余的官侍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鼓励农工商及工矿业的发展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建立京师大学堂
训练新式海军陆军

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中国近代工业。改变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实现中国的独立自强。效法日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建立君主立宪制

鼓励农工商及工矿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