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是由什么引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长江洪水是由什么引起的

造成长江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天气原因,即雨洪。
河流洪水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泥石流和溃坝洪水等。在河口区则有潮汐洪水和由风暴潮、地震海啸引起的洪水等。
长江流域基本处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区,大部属于亚热带。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00公里。西部为高程5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区,东濒大海,地势低平,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变化大。在流域的上游有冰川冰雪融水,但水量相对较小,仅组成河道部分基流;滨海海啸偶有发生,且影响范围有限;风暴潮除灾及滨海之外,有时也波及内地,特别是转变成低气压深入内地造成较大或特大洪水,但机会较少。从全流域来说,暴雨洪水是主要的,一般占年径流量的70~80%,故属雨洪河流。

长江流域内洪水发生的时间,一般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干流大洪水多集中在7月份、8月份,一般年份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一,洪峰相互错开,不致造成很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的大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而上游的洪水则涨势较猛,历时相对较短。
长江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川江的四大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四川屏山至湖北宜昌区间承纳川江各支流和干流金沙江的来水,其年径流量占宜昌的68%,汛期所占的比重更大。长江历史上许多洪水的形成多与川江洪水有关,川江几条大支流由于处于暴雨集中地区,猛涨的洪水常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每当川江支流洪水与金沙江洪水相遇,或前者洪峰特大,后者底水偏丰,宜昌河段就会出现特大洪峰,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严重威胁。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暴雨形成的。长江流域暴雨区较多。第一大暴雨区是赣北、皖南、鄂南暴雨区。该区以江西省环玉山为中心,向东扩展到安徽省贫山一带,向西扩展到赣鄂交界的幕阜山地。其中有两个暴雨中心区:一个位于黄山,多年平均暴雨日数达到8~9天,1973年出现过17天暴雨;另一个位于幕阜山地。第二大暴雨区是川西暴雨区,在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从雅安、峨眉到涪江上游的北川、安县一带。也有两个暴雨中心区:一个是峨眉山到雅安一带;另一个是北川、安县一带。第三大暴雨区是湘西、鄂西南暴雨区。该区位于长江支流清江流域到洞庭湖水系澧水中上游一带。第四大暴雨区是大巴山暴雨区,在大巴山南坡四川万源至巫溪一带。第五大暴雨区是大别山暴雨区,在大别山的西南坡。在天气反常的情况下,上游雨季提前,中、下游雨季延后,干支流洪水遭遇,易发生范围很大的暴雨,如1931、1945、1949年洪水。若局部地区发生强度很大的暴雨,也会形成地区性大洪水,如1935年汉江、清江洪水,1981年四川盆地洪水,及历史上的1860、1870年特大洪水。这两类洪水均可造成巨大灾害。

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往往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按地区可分为河流洪水、融雪洪水、注川洪水、冰凌洪水、雨雪混全洪水、溃坝洪水等六种。
我国河流的主要洪水大都是暴雨洪水,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南方一些地区春季也可能发生。以地区划分,我国中东部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西北部地区多融雪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98长江大洪水'和'98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都是由暴雨洪水形成的。
如何定量描述洪水?
由于暴雨、急剧的融冰化雪、水库垮坝、风暴潮等原因,使得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面升高超过了一定限度,威胁着有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这种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洪水。定量描述洪水的指标有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洪量)、洪水频率(或重现期)等。洪峰流量是指洪水通过河川某断面的瞬时最大流量值,以立方米每秒(m3/s)为单位;洪峰流量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以米(m)为单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水位或流量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再回落到接近原来状态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流量总和(水量),称之为该次洪水的洪量,常以亿每立方米为单位;水文上也常以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一定时段的水量最大值来比较洪水的大小,如最大3天、7天、15天、30天、60天等不同时段的洪量。

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是如何划分的?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很大的雨。一般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
(1)降雨量在50mm~100mm之间,称为暴雨。
(2)降雨量在100mm~200mm之间,称为大暴雨。
(3)降雨量大于200mm时,称为特大暴雨。

我国的暴雨洪水有哪些特点?
(1)季节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南撤过程,夏季我国雨带也南北移动,出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年份,4月至6月上旬,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长江、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梅雨期。7月中旬至8月,雨带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随即雨带也相应南撤,部分年份也会造成洪水,如汉江等地的秋汛。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季节性明显。当台风登陆我国和深入内陆时,高强度的狂风暴雨,也可形成暴雨洪水。
据统计,4月~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70%以上,6月~8月降雨量可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0%左右。所以说,我国暴雨洪水多发生在春夏秋季节。
(2)洪水峰高量大,干支流易发生遭遇性洪水。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东南低、西北高,有利于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空气交绥的加强,地面坡度大,植被条件差,造成汇流快,洪水量级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相同流域面积的河流,我国暴雨洪水的洪峰流量量级接近最大记录。
我国几条主要河流面积较大,干支流洪水经常遭遇,区间来水多,洪峰叠加,易形成峰高量大的暴雨洪水。
(3)洪水年际变化大。我国七大流域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各年洪峰流量相差甚远,北方比南方更明显。如长江以南地区大水年的洪峰流量一般为小水年的2倍~3倍,而海河流域大水年和小水年的洪峰流量比可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4)大洪水的阶段性和重复性。根据大量的洪水调查研究,得出我国主要河流大洪水在时空上具有阶段性和重复性的特点。
从时间上讲,一个流域出现大洪水的时序分布虽然是不均匀的,但从较长时间观察看,在许多河流上,一个时期大洪水发生的频率较高,而另一时期频率较低,频发期和低发期呈阶段性的交替变化。另外,在高频期内大洪水往往连年出现,有连续性。
从空间上讲,我国暴雨洪水的发生与当地的天气和地形条件有密切关系,凡是近期出现大洪水的流域和区域,历史上也都发生过类似的大洪水,重复出现暴雨洪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如'98长江大洪水即类似1954年长江大洪水。

我国防洪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十五大制定的建设目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国民经济 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建设环境。
(2)要保证重点,照顾全面。我国有1/3的耕地、2/5的人口、3/5的工农业 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洪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大江大河中 下游广大平原和湖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江河防洪的重点。大中城市是 国家和地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固定资产集中,应加速城市防洪建设。 在抓住防洪重点的同时,要照顾全面。对5万多条中小河流的治理和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以及平原地区的排涝和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灾害,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3)巩固完善现有防洪工程,在此基础上继续贯彻"蓄泄兼筹"和"洪涝兼治"的方针,重点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目前,重点加高加固江河湖海堤防,加大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巩固完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增强排涝能力,以形成七大江河较完整的防洪体系,有重点地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4)全面贯彻防洪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我们要以现有的和新建的防洪工程为基础,同时加强蓄滞洪区和洪水威胁区的管理、水域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积极推行和试行防洪基金及洪水保险,完善洪水预报警报系统等,建立起完善的防洪体系,重视防汛指挥系统及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我国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及其职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洪工作;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可以设立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湖泊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指挥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洪工作;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由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
因此,国务院设立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由国务院副总理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领导人组成,其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长江、黄河设立了由长江、黄河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组成的长江防汛总指挥部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分别指挥长江、黄河流域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分别设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有防汛抗洪任务的省、地(市)、县均设立了由当地行政首长任指挥,与防汛有关的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指挥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利部门。
防汛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法令。
(2)制定和组织实施防御洪水方案。
(3)掌握汛期雨情、水情和气象形势,及时了解降雨地区暴雨强度、洪水流量、江河水位、闸坝水位、水库水位、长短期水情和气象分析预报。
(4)组织检查防汛准备工作,责令清除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
(5)负责有关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防汛物资的计划管理。
(6)负责统计、掌握、发布洪涝灾害情况。
(7)负责组织防汛抢险队伍,调配抢险人力和技术力量。
(8)督促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应急撤离转移准备工作。
(9)组织防汛通信和报警系统的建设管理。
(10)组织汛后检查,督促水毁防洪工程修复。
(11)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推广先进的防汛抢险科学技术。

现代防洪的主要防洪措施是什么?
防洪措施是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的各种手段和对策。现代防洪措施包括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工程和水库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警报、蓄滞洪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灾后救济等,通过这些非工程措施,可以避免、预防洪水侵袭,适应各种类型洪水的变化,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从而减轻洪灾损失。
人类与洪水的斗争,最先是人类避开洪水,择高而居,而后是修筑堤防,这是最早的防洪工程。我国修堤始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世纪,后来,河道整治、海塘建设相继出现;公元前250年修建了分洪工程;19世纪末,开始利用水库防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河流相继建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和以洪水预报、警报、通信等为主的防洪非工程体系。这些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在抗御1998年长江大洪水和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河流上游干支流水库拦洪错峰,有效地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如清江隔河岩水库在长江第六次洪峰中削减洪峰17%;葛洲坝水利枢纽错峰2000立方米每秒,降低沙市水位0.10m~0.15m。长江干流依靠已建的3600多km堤防,利用已建成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全力进行抗洪抢险,抗御了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外部环境。
现代通信技术在水情信息传递上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通信系统是防汛抗洪工作的"生命线",是传递信息、传达调度指令的工具,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短波、超短波通信及移动通信等。它们在全国防汛水情信息传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水情信息比做要运输的重要的货物,那么,现代通信技术则提供了运货的道路。目前,水利系统自建的防汛通信网与邮电公用通信网相结合,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情信息传输通信网络。例如,水利部自建的以数字微波、卫星为通道的防汛电话网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相结合,把全国水利单位连在一起;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计算机广域网,把实测的水情数据实时地传到水利部,供领导决策。在'98长江大洪水期间,现代通信技术更是大展神威,效益显著。邮电系统提供的移动电话在几千里长江干堤架起一道空中桥梁,在抗洪抢险的官兵群众之间传递各种信息;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荆江大堤上建设的数字微波通信干线,为沿线务水利部门的防洪调度提供了专门的通信保障,使之能及时掌握情况,加强防汛抗洪部署。沿线蓄滞洪区信息反馈通信系统保证了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正是因为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信息中心才能实现两小时之内收齐全国向中央报汛的3002个报汛站的水情信息,才能在1998年南北大洪水中保证10分钟之内获取41个重要水文(水位)站的最新水情,也正是因为有了现代通信技术,我们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抗洪抢险调度的胜利。
总之,正如有人所说:防汛抗旱,信息先行,没有通信,两头落空。现代通信技术在全国水情信息传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洪水的形成原因
    答:问题一:洪水的形成原因 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和水库溃坝等引起的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常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溃坝洪水等。洪水的形成也受当地的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问题二:洪涝灾害形成的原...
  • 我想知道导致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答:2.气候的反常,如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降暴雨或雨天连绵不断.3.河流的流向与所处的气候区.如在一些北方地区(黄河,俄罗斯的叶尼塞和,勒拿河等),这些河的流向是从较温暖的地区流向较寒冷的地区,也就是说上游的水是液体的,下游的水结冰了,那样也会造成洪水.4.与河流的形状有关.如我国长江的荆江段,有"...
  • 洪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1、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2、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
  • 洪水是怎样形成的?
    答: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
  • 洪水有哪几种?
    答:泥石流:雨引起山坡或岸壁的崩坍,大量泥石连同水流下泄而形成。融雪洪水: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冬季积雪较厚,春季气温大幅度升高时,积雪大量融化而形成。冰凌洪水:中高纬度地区内,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下游封冻期的差异或解冻期差异,可能形成冰塞或冰坝而引起...
  • 洪水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2、溃坝洪水 水库失事时,存蓄的大量水体突然泄放,形成下游河段的水流急剧增涨甚至漫槽成为立波向下游推进的现象。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后突然溃决时,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体坍滑堵塞河流,使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当堵塞坝体被水流冲开时,在下游地区也形成这类洪水。3、天文潮 海水受引潮...
  • 洪水的成因是什么?
    答:洪水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森林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截流降水,另一方面,森林的土壤渗透率高,蓄水性好。(2)围湖造田,影响蓄洪能力。筑堤围湖,围江河湖滩造田等,会导致湖泊的数量减少,河流不...
  • 洪涝灾害的成因
    答: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4、冰凌洪水:常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中。由于河道中的某一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回升时,低纬度河段上游先解冻,而高纬度仍在封冻,上游来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另外,河流封冻时也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 洪水是如何由来
    答: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洪水发生。例如,水库或水坝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或超标准蓄水等都可能引发溃坝洪水。此外,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开发土地、破坏自然植被等行为也会削弱地表的蓄水能力,增加洪水发生的风险。总之,洪水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了解洪水的成因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洪...
  • 什么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原因
    答:形成洪水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比如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长时间的暴雨、融化特别的冰雪以及风暴潮等一些自然因素导致河流、湖泊中的水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水位迅速地上涨形成洪水。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加,为了扩大耕地,乱砍滥伐、围湖造田。人类对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森林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