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意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上甘岭是对志愿军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严重考验,通过这次战役显示了坑道在敌优势火力下进行防御作战的巨大作用,使志愿军取得了依托坑道进行防御的初步经验。战役中,守备部队主要以坑道为依托,利用阵地上的既设工事进行防守,坚守坑道只是在表面阵地失守的情况下为保存有生力量,疲惫消耗敌人,赢得反击准备所必须的时间而不得已所采取的手段。而且坚持坑道斗争必须在坑

志愿军将士欢庆胜利
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恢复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志愿军后勤机关在秋季反击作战的物资储备基础上,实行重点保障,对上甘岭的所有需要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还动用了后勤部门留做机动力量的汽车连加强运输保障。



在历史上,上甘岭战役是以作战地域之狭窄,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激烈,火力之猛烈,伤亡之惨重而著称于世的。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域,仅仅是朝鲜中部战略要点五圣山前沿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高地,即597.9高地(联合国军称为“三角形山”)和537.7高地北山(联合国军称为“狙击兵岭”),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双方投入的兵力,按照各自的统计,志愿军方面参战隶属2个野战军3个步兵师的9个团加补充兵力共计步兵4.3万余人,另有配属炮兵11个营、高炮2个团各一部和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动员民工6万余人;联合国军方面参战美第9军2个步兵师的7个团加补充兵力共约步兵3万人,另参战炮兵18个营、坦克2个营和航空兵1个大队。双方从1952年10月14日一直激战到11月25日,共43天,联合国军仅夺取了537.7高地北山的志愿军两个班级阵地。据中方统计,参战志愿军部队依托坑道阵地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先后打退敌营以上规模冲击25次、营以下规模冲击653次,牢牢地钉在阵地上,创造了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战役期间志愿军总计参战山炮、野炮、榴弹炮133门,以及火箭炮24门、高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各种炮弹45万余发,是解放军建军以来前所未有的一个野战军级战斗所消耗的炮弹量;联合国军则投入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飞机100余架,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航空炸弹5000余枚。战斗最激烈时,联合国军一天就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炸弹500余枚。就双方伤亡而言,志愿军方面统计共杀伤联合国军2.5万余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己方伤亡11529人,其中阵亡4838人,负伤6691人;美军战史资料称杀伤志愿军1.9万人,己方伤亡9000余人(美军约2000人,韩军7000余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609人。若只统计双方各自公布的伤亡,则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交换比为1.28:1,双方大致接近。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战场地域内双方就倒下了2万名军人,其中有6000余人永远将生命留在了上甘岭上,可见这场战役是如何之惨烈。当时,美联社就称其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林彪元帅后来形容的更加冷酷:“未来的防御战,要像上甘岭上打肉磨子”。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联合国军原本打算只用5天左右时间,付出200人伤亡就能攻占上甘岭的两个高地。结果打了40多天,伤亡近万人,却只夺取了其中一个高地的一小部分,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们有超过8000人以上的伤亡,大部分为大韩民国官兵,与我们所得相比较,这种损失是不成比例的大。敌人损失至少比我们多一半,不过我认为这次作战并不成功。”连敌人都承认的失败,更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浴血奋战的价值。此后,中朝军队大大增强了坚守信心,不再轻易放弃防御阵地。联合国军则失去了在正面战线取得胜利的信心,不敢再进行这种徒然耗费人命的无谓争夺,从而彻底打消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企图。上甘岭之战后不久,范佛里特即退休回国,挂冠而去,恐怕就是在如此战场形势下的无奈选择。此后双方攻守易势,中朝军队得以腾出手来大力加强了东西海岸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并由阵地防御逐步转为从战术到战役性的大规模阵地进攻。回过头来看,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之始,就一直力争在战场上大量杀伤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从而使美国人无法承受损失,不得不主动退出战争。然而战争一打就是两年,双方持续纠缠,直到上甘岭战役后,才算是基本实现了这个目的。上甘岭,从此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战斗,牺牲奉献,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图腾。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何在?
“五次战役”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认识到在目前的后勤装备下就算发动反攻也不能巩固所得成果,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第六次战役”,开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勤和装备。苏式武器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才大量装备部队。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国军队只是发动过战术反击,没有发动过战役反攻。但美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步步紧逼。中朝军队奋勇抗击,朝鲜人民军还打出了“血岭”,“伤心岭”这样的战例,使得美军每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这句话里有2个含义,一是说明了美军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也看出美军还是缓慢地向前推进的,“血岭”,“伤心岭”最后都落入了美军之手。惨重的看不到胜利的损失使得美国的政治家们迫切希望早日从朝鲜脱身,越来越不鼓励前线士兵用鲜血去换来荒无人烟的山头,但美国军人的荣誉感使得前线美军将领还是希望用武力夺取彻底的胜利。于是,当时的美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提交了一份大规模进攻的计划,被上级否决。范弗里特不肯死心,经过修改,又提出了一份比较小的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花5天时间进攻上甘岭。假如计划得逞,再提出下一个计划。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惨败,而中国打出了一个“千岁军”──15军,还打出了一个“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有的人把“上甘岭战役”说成是我军生死悠关的一战,其实是夸大了。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它的大门,而五圣山的确是不可放弃的战略要地,但五圣山要比上甘岭高一倍多,在五圣山和上甘岭之间还有好几座山,即使我方丢失了上甘岭,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我方的坚守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就是中国军队有能力守住任何想守住的阵地。美军从此死了打到鸭绿江的心,再也不发动营以上的大规模进攻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范弗里特在自己离任回国前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以一个营的兵力进攻我一个排固守的“丁字山阵地”。美军在类似的高地上举行了7次演习,制订了完美的陆空联合作战计划,邀请了有关高级军官和记者旁观,但在一天的进攻中连我阵地的边都没碰到,就被我军轻松地打了下去。从此美军再没发动过任何主动进攻。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伤亡率在40%以上;志愿军伤亡11529人,伤亡率在20%以上。“联合国军”伤亡率和日平均伤亡数,对美国人来说,确实是个可怕的数字。过去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战争中最高伤亡率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硫磺岛战役,但也只有32.6%。血肉横飞的场面,在上甘岭战役中司空见惯。   纪念一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和热血的人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英文称为Battle of Triangle Hill。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属于“联合国军”金化攻势(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双方伤亡约3万人。此战在中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中朝军队控制了三八线地区一线

我觉得唯一的意义就是知道敌人聪明(武器先进)、顽强(多次争夺)、惜命(打不赢就撤退)。
惜命是好事,活着才有未来,我不觉得不怕死的士兵是好士兵,活着的士兵才是好士兵,要审时度势,打不赢就撤退,保存兵力,伺机而动,以强打弱。敌军也有弱的地方,找机会打。
不能说拼命就一定会赢,因为当科技武器强大到一定程度,拼命也打不赢。所以当武器不如对方时要用智。
我要是总指挥,我会把死伤士兵太多的将军降职。因为不怕死的士兵太少了,这么死了可惜。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战役。这次战役于1952年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志愿军两个连阵地上,“联合国军”发动进攻,先后投入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第9师等共3个多师6万余人的兵力、300余门大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防御作战也陆续投入第15军第45、第29师和第12军第31师等3个多师4万余人的兵力,山炮、野炮、榴弹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炮弹35万余发。志愿军防守部队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机动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胜利击退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3次,全部守住了阵地,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4架,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低2米,石土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但志愿军部队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了那里,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
这次战役,无论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在新中国精神风貌建设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经过上甘岭战役,彻底打掉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发动进攻取胜的信心。“联合国军”自1951年发动的夏秋季攻势失败后,直至1952年10月14日发动进攻上甘岭的“金化攻势”之前的一年时间里,除其海空军飞机继续对朝鲜北方实施狂轰滥炸和实施了细菌战外,其地面部队在正面战线一直没有大的作为,只是进行小规模的进攻和巡逻活动,其进攻行动使用兵力规模最大为营级。而志愿军则采取了战术上积极活动的方针,在巩固阵地构筑坑道工事的同时,挤占敌我中间地带和敌军前沿班排支撑点,将正面战线斗争的焦点推向“联合国军”阵地。1952年秋季,又在整个正面战线实施战术反击作战,攻击“联合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的阵地60个,几乎是攻则必克,攻则必歼。而“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是其一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面进攻作战,动用如此多的兵力火力,连攻40余天,付出2.5万余人伤亡,却寸土未得,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从此直至朝鲜战争结束,“联合国军”再未动用一个营以上规模兵力发动进攻。南朝鲜战史承认:“在整个冬季,无论防御或进攻,主动权均被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敌人所夺去。”
第二,经过上甘岭战役,证明志愿军正面战线已经巩固,可以集中精力彻底解决侧后海岸防御薄弱的问题。参与策划“金化攻势”的美国军事专家悲叹道: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如果在爸爸山上投一颗原子弹,你会发现那里仍有军队。美联社从朝鲜报道说,中国军队的坑道工事,无论联军的炸弹或炮火到现在都没能摧毁它们,美国的战斗轰炸机曾向坑道工事投下若干500磅炸弹,但是堵塞不住这些坑道口。正是上甘岭战役,充分表明,志愿军不但能够做到攻则必克,而且可以做到守则必固,正面战线已经获得巩固,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主动权,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后顾之忧问题。此后,直至1953年4月底,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除在正面战线保持必要的防御力量外,则集中主要精力,解决自1950年12月下旬第二次战役结束以来一直被困扰的后顾之忧,即侧后海岸防御薄弱的问题,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部署具有朝鲜战场作战经验的主要作战部队于侧后海岸,构筑了比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规模还要大的永久性坚固防御阵地体系,新建两条铁路线和纵横共8条公路线,大量储备了粮食、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从而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掌握了除海空军作战之外的整个战场作战主动权,为抗美援朝战争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第三,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当时美联社的报道,将上甘岭的激烈争夺比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巴黎的东部门户,有“巴黎钥匙”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也是德军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法军统帅部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德军统帅部则企图集中兵力夺取这个战略要地,进而夺取巴黎,迫使法国投降,尔后,集中力量对付英国和俄国。从1916年2月开始,德军就集中18个师的兵力,在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支援下,对法军两个师防守的凡尔登要塞发起进攻,后又不断增加进攻兵力。法军在战役初期因防守兵力薄弱,处于被动状态,但稳住了阵脚,进而不断增加兵力,将德军一次次进攻阻于要塞之外。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凡尔登以东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至当年12月,双方在10个月的交战中,共投入兵力200万人,发射炮弹4000万发,伤亡人数近百万(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这次战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也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上甘岭战役,虽在作战地域范围、双方投入兵力规模和激烈争夺的时间,均不能与凡尔登战役相比,但战役的性质、双方投入兵力火力的密度、战役的结局,则与凡尔登战役极其相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典范。与此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志愿军的坑道战术。
第四,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上甘岭精神”。上甘岭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上甘岭战役时,敌我双方的战略方针都是积极防御,这时阵地的得失与停战时军事分界线的划定紧密相联,所以,双方在第一线的指导思想都是有失必反,寸土必争。正是因为如此,志愿军战术反击攻击“联合国军”60个阵地,“联合国军”几乎都进行了反扑,许多双方还争夺得相当激烈的。正是因为如此,志愿军才在上甘岭地区与敌反复争夺43天。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通信员黄继光,在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堵塞敌人机枪射孔,为部队前进开辟了道路,保证了反击的胜利;排长孙占元在两条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战斗,当美军冲到他身边时,他勇敢地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保证了反击战斗的胜利;新战士胡修道,在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他一人顽强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牺牲或负伤共有1.15万余人。
二是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是坚守坑道部队最为艰难的阶段。“联合国军”采取轰炸、熏烧、施放毒气等种种残酷手段,破坏坑道,封锁坑道口。坑道空间缩小,人员行动极为困难;坑道内空气极度污浊,常引起人员窒息;粮弹缺乏,特别是饮水困难……。在这样令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条件下,坚守坑道的志愿军各部队,依靠坑道内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紧密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坚持战斗。曾有来自16个连队的战士补充到第45师第134团第8连坚守的坑道,8连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来自16个连队的330余人,紧紧团结起来,严密组织起来,使干部战士保持高昂斗志。坚守坑道期间,进行大的反击13次,班、排小反击80次,小部队出击12次,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3挺、枪600余支,为巩固和恢复597.9高地作出重要贡献。广为传颂的一个苹果的故事,成为上甘岭战役中干部战士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的典范。第15、第12两军的团结战斗、炮兵部队和步兵部队的团结战斗、坑道内外部队的密切配合战斗、前线部队和后方保障部队的密切配合,等等,都体现了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三是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上甘岭战役开始后,担负上甘岭地区防御任务的志愿军第15军,即不断调整部署,充实上甘岭地区防御力量,第15军、第3兵团和志愿军总部都决心,坚决打下去,直至全部恢复阵地。第3兵团决定由撤出第一线准备休整的第12军为第15军预备队,第3兵团和志愿军总部还抽调部分炮兵部队参加上甘地区防御作战。中央军委也鼓励上甘地区部队“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这次战役涌现出50多名战斗英雄,还有很多无名英雄。正是这样,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反复激烈争夺43天,最终,全面恢复并牢牢守住了阵地。
“上甘岭精神”在国内广为传扬,在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语。上甘岭战役已过去60年,但上甘岭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上甘岭精神,有坚定胜利的信心,有坚持战斗下去的顽强意志,就能走向光明的前途。

  • 上甘岭战役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
    答:不仅如此,在这场战役失败之后,作为指挥的范弗利特,也遭到了国内议员的不满和质疑。从这些方面也不难看出,这一战美军投入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如此疯狂的进攻火力,是导致这场战争双方伤亡都尤为惨重的原因之一。三、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众多 为了争夺一个山头,双方的投入和损失都是巨大的。两个高地对于整个...
  • 上甘岭战役的胜败有何决定意义?
    答: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是在两个连阵地上进行的,作战地域之狭窄,投入兵力之多,战役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烈,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都是古今中外战争史所罕见。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
  • 国魂之战上甘岭战役
    答: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打响的,可以说上甘岭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朝鲜战争的走向,对中美最终的和谈结果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并对战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有着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五九七点九,五三七点七 尽管中方在前五次战役中取得优势,但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依然巨大。无论是大炮坦克的数量还是枪支弹药...
  • 简略上甘岭战役内容加意义加原因
    答: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双方伤亡约3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此战对朝鲜战争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上甘岭战役的失利,联合国军直至停战,再也没有向志愿军的固守阵地发起主动进攻。
  • 上甘岭战役的客观评价?
    答:美国军队在上甘岭的失败是侵略战争的失败,是美国侵略者的失败,是霸权主义的失败。这就是上甘岭战役胜败的根本因素。所以,一切正义的战争必将获得胜利, 朝鲜战争的胜利也向世界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能力打败世界上最强的敌人,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完整,包括台湾。美国历史评价:从实际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在开城...
  • 上甘岭战役在国外出名吗
    答:上甘岭战役在国外并不出名,因为它是中国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而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然而,在中国国内,上甘岭战役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重要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和...
  • 为什么上甘岭这个村庄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答:孙景坤:上去以后阵地基本就没有人,就有一个姓刘的是报话员。浑身都是血,我就准备要敌人上来以后,就一块儿(同归于尽)。和我一块下来的就剩4个人。尽管我军在上甘岭伤亡很大,但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如今安定的生活,都是之前用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到了何时何地,...
  • 上甘岭战役资料
    答:上甘岭战役资料简介如下:上甘岭战役,美军方面称之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地约3.7...
  • 《上甘岭》让我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答:谁没有美好的青春?谁不珍惜这宝贵的年华?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们却不惜用他们的热血与生命去换取战斗的胜利,迎来了宝贵的和平。《上甘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52年秋,美军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以后,妄图用战争来解决朝鲜问题,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们...
  • 上甘岭战役简介
    答:这件事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占领华北上甘岭地区,朝鲜志愿军随即开赴上甘岭作战。上甘岭战役一共持续了43天,中美双方都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意义非常重要。它曾被认为是朝鲜战争的关键。上甘岭战役图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