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石柱县的历史?

  http://baike.baidu.com/view/1333457.htm

  明史 卷三百十二 列传第二百 石砫宣抚司
  石砫,以石潼关、砫薄关而名。后周置施州。唐改青江郡。宋末,置石砫安抚司。元改石砫军民府,寻仍为安抚司。
  洪武七年,石砫安抚使马克用遣其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八年,改石砫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十六年,石砫溪蛮寇施州,黔江守御官军击破之。十八年,石砫宣抚同知陈世显遣子兴潮等奉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二十四年赐石砫宣抚同知陈兴潮及其子文义白金百两,以从征散毛洞有功故也。
  宣德五年命宣抚马应仁子镇为宣抚。初,应仁有罪应死,贷谪戍。至是,帝念其祖克用尝效力先朝,命求其子孙之良者用之,故有是命。成化十八年,四川巡抚孙仁奏:“三月内盗三百人入石砫,杀宣抚马澄及隶卒二十余人,焚掠而去。以石砫地邻酆都,互争银场相讦,有司不为区治,致相仇杀。”命责有司捕贼。仁奏:“石砫岁办铅课五千一百三十斤,正统后停之。邻境军民假以征课,乘机窃取,酿成祸阶。请除其课,闭其洞,仍移忠州临江巡检于酆都南宾里之姜池,以便防守。”从之。是年,命马徽为宣抚。万历二十二年,石砫女土官覃氏行宣抚事。土吏马邦聘谋夺其印,与其党马斗斛、斗霖等,集众数千,围覃氏,纵火焚公私庐舍八十余所,杀掠一空。覃氏上书言:“臣自从征叠、茂,击贼大雪山,斩首捕寇,皆著有成劳,屡膺上官奖赏。今邦聘无故虔刘孤寡,臣岂不能出一旅与之角胜负,诚以非朝命,不敢也。今叛人斯在,请比先年楚金洞舍覃碧谋篡事,愿与邦聘同就吏。”二十三年命四川抚,按谳其狱,事未决。会杨应龙反播州,覃与应龙为姻,而斗斛亦结应龙,两家观望,狱遂解。覃氏有智计,性淫,故与应龙通。长子千乘失爱,昵次子千驷,谓应龙可恃,因聘其女为千驷妻。千驷入播,同应龙反。千乘袭马氏爵,应调,与酉阳冉御同征应龙。应龙败。千驷伏诛,而千乘为宣抚如故。千乘卒,妻秦良玉以功封夫人,自有传。
  鱼木寨相关资料:
  鱼木寨位于利川西部,地处318国道线利川至万县途中,寨楼空兀于万山之中,两边一色悬崖,中间只有一狭窄寨门与外界相通。该寨明初属龙阳峒土司,后归附石柱土司 ,万历14年编籍万县,1955年划归利川,现为谋道乡鱼木村。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八世谭彦相等认承纳草籽粮五硕三斗,将龙阳峒编籍万县,奉旨俞允,脱离石柱土司。万历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抚使马斗斛、马千乘图谋恢复龙阳峒,率士兵围攻。当年争战遗址、传说、故事尚存。(和马氏族谱上记载一致)
  寨名来源今无确考,一说,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鱼木"为土语音记;一说,相传古代马、谭土司连年争战,一次,谭土司困守该寨,马土司久攻不下。谭土司为退敌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下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从此,地因事名,洞名"鱼木洞",寨名"鱼木寨"。
  石柱马家事略考: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土家族人口有5704223人。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邻地区。
  土家族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 “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为土家族。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
  马氏在石柱的影响 :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在重庆市石柱县居民中,马氏据说有三支,均为土家族。其中有一支马氏,其保存的《马氏家乘》中曰:“公(马定虎)陕西扶风茂陵庄人,汉伏波将军三十九代孙也。英敏磊落,勇力过人,事宋为骁骑队长,属吴繗军。靖康之乱入京师勤王,……高宗南渡,扈跸有功,军中皆称将门之后。时五溪蛮因朝廷多故,连结土司秦勾等陷施州大田所、南宾诸郡,扰及大江之南,官兵屡征不克。大臣范宗伊奏曰:五溪蛮敬畏伏波将军如神,倘得其裔往征,必克。高宗允其奏,因诏定虎公领兵由建始入川,驻兵于南宾县之水车坝,传檄南路土司七覃八田,宣扬威德,克期会兵施州。溪蛮闻定虎公为伏波之后,已自摄服欲降,独贼首覃勾拒施州欲战。建炎七年(建炎仅四年),我公合诸土司兵攻破施州,贼走屯七岳山。公围之,遣轻骑五百人间道由龙嘴河、都会坝绝其归路,贼粮道不通,遂成擒。捷闻,并图其山川形势以献,中有石峰高耸插空之语,因封公为石柱安抚司,世袭节制九溪十八洞。”还有清乾隆年间修的《石柱厅志》记载,扶风人马定虎,(马)援三十九代孙也,知兵饶胆略,朝命领兵进剿。定虎入川驻水车坝,击之,苗果震慑,溃败。捷闻,即以南宾县地官之。县东南六十里,有高峰直上,状类柱,乃置石柱安抚司,敕马氏世袭,节制九溪十八洞,为镇服苗蛮之计。据《明史》中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石柱安抚使马克用遣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洪武八年(1375年)改石柱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由此可见石柱土司应是正式建立于明初。马克用封石柱宣抚使,建署水车坝(今悦来乡古城坝),其食粟之地,仅今悦来乡附近就有牛项溪、尖山子、螺丝塘、白果园、水田坝、五龙溪、板獠漕等处。
  石柱土司马氏,据其家谱记载,祖籍是陕西扶风,系汉伏波将军马援第三十九代孙马定虎的后裔。传说马定虎在南宋时因平五溪蛮入境,因功授以石柱安抚使,官职世代沿袭,得以世守石柱。应该说马定虎既然是马援之后,当是汉族不疑,其实不然,马定虎历经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后,依然知其先祖及世次,可知马氏对谱系的重视。然而在马定虎平五溪蛮有功而授以安抚司职,更应大书特书之时,居然失其世次了。《马氏宗谱》对马克用以下世系记载却十分详细,但自马克用以上则一无所书。《马氏族谱》、《马氏家谱渊源》也说马克用为“迁石柱始祖”,“建业于水车坝”。在其马氏族谱、宗谱、家谱渊源、谱书节本等所记各异,世系不清,年代不一,史实矛盾。例如,说马克用是马定虎的十五代孙,却无世系,且有是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八代、十六代孙之多说,还有说“定虎其名,克用即号”,甚至有说是“克用相传思牧,思牧相传定虎”。署石柱安抚司的时间,有建炎二年、三年、七年(建炎仅四年,无七年),或景定,或宋末之多说,更有说是无至正七年或十七年。对何入何时入川平蛮封石柱安抚使也其说不一,有马定虎于南宋初,或于元末,或于明初之几说。有的说是马什用于宋景定中,还有说是马克用于明初。凡此种种,自马定虎以下至马克用间,无论《石柱厅志》、《石柱乡土志》或《马氏家谱》均载:“其袭爵历元及明无替”。《马氏宗谱》自释:“定虎公以后,克用公之前,马氏中衰,当宋之鼎革之际,功名未登天府,史鉴不传。”自认“代远年湮,前后矛盾”。其实马克用的父、祖二辈是谁也未记清。马克用是否为马定虎之后裔?历史上就有这样的情况,某些家族往往把同姓氏的源于贵族出身、显赫于世的人物作为始祖,而编纂至家谱之中,目的是为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出身。据《渝州志》云:“宋景定中,蛮酋大虫马什用同向士壁率师大败元兵,继平九溪洞夷,授镇国上将军,领铜牌印、石柱安抚司大使,世守其土。”马定虎应为宋末时期人,而不是宋初之人。马什用与马定虎应为同一人,据清嘉庆重修的《一统志》中云:“宋景定中,以土官马定虎征五溪蛮有功,授安抚司。”就《渝州志》称马定虎(马什用)为“蛮酋大虫”,应是当地土著蛮酋,大虫在宋代是人们对老虎的称呼,而土家族先民有史以来就是崇拜廪君白虎的,以之作为其图腾信仰。而“什用”是土家族的常用语,是“送、冲、踵”的意思,是对土司长官的称呼。所以,石柱马定虎这一支马氏,自马克用前至马定虎应为汉族,自马克用以下应为土家族,这也尚待研究。
  石柱马定虎这一支马氏在历史上也有其辉煌的史绩,对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治,发展社会生产均做出了贡献。据《马氏家乘》记载,元未九溪十八硐诸土司不靖,明洪武初,马定虎的十五代孙马克用(应是马定虎之子)征服了九溪十八硐,被朝廷加封为宣抚使。据《蜀人物志》记载,马克用“生元末,袭石柱安抚司,仁而有勇,与士卒同甘苦,上下一心。全境内户口为十三族,大山外有陈、伍、高、崖、罗、向六族,山以内有谭、刘、奉、何、冉、江、白为七族。土司无城郭而有峒寨,令十三族皆得立寨栅,具徒卒,无事尽力农亩,有警则各寨并起,以听指挥。凡境内高峰绝岭,星罗棋布,皆各族屯兵边所。……不数年,庶富为川东冠。忠路、酉阳、唐岩、沙溪等司,皆推石柱为司长,音问不绝。”马克用在洪武中善抚夷落人心归附,子孙世袭。表明元末石柱土司的势力得到急剧增长,已成为元末明初时期土家族诸土司中举足轻重的大土司之一。
  石柱土司正式建立后,由马氏承袭达26代,计569年。其沿袭情况,据《石柱厅志》等资料记载,自明洪武初马克用由安抚使擢升宣抚使以来,在洪武七年(1374年),马克用遣子马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明改安抚司为宣抚司。马克用于明洪武八年将其司治迁至南宾县城。马克用传子马良,马良传子应仁。宣德五年(1430年),马应仁犯法,罪应死,但朝廷给他个谪戍边,戴罪立功的处分,因为“帝念其祖克用尝效力先朝”,而仍命马应仁子马镇袭石柱宣抚使职。马镇传马黼,马黼传马澄。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三月,内盗300余,侵犯石柱,杀死马澄及隶卒20余人焚掠而去。是年,其子马徵袭宣抚职。马徵传马龙,马龙传马素,马素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传马斗斛。
  明万历年间,龙阳洞土司谭彦相等欲脱离石柱土司统治,编籍入万县之时,石柱土司马斗斛为维系“土不出境”的祖训,遣子马千乘率兵围攻龙阳洞,烧杀几尽。直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土司归附清朝,石柱乃辖东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丰都,北邻忠州。广230里,袤240里之广阔地域。
  在秦良玉代理土司之前,其马氏内部发生一件争权夺位,引发仇杀之事。据《明史·四川土司传》记载,万历二十二年(1594),石柱土司妻子代幼子行宣抚事,时“土吏马邦聘谋夺其印,与其党马斗斛、斗霖等,集众数千,围覃氏,纵火焚公私庐舍八十余所,杀掠一空。”结果,还是马斗斛得了便宜,署理司职,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好景不长,最终下了台。
  石柱土司是土家族六大宣慰司中,改土归流最晚的一个。马祥麟子马万年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归附清朝,仍授宣慰使。据《清史稿·四川土司传),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夔州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柱。二十五年(1760年),设石柱直隶厅,改土宣慰使为土通判世职,不理民事。道光《补辑石柱厅志·土司志》记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马万年传子马洪裔,雍正年间马洪裔传子马宗大,“宗大传光裕,光裕传孔昭,孔昭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缘事革职,以光裕弟光仁护土司事,俟孔昭生子承袭。至二十一年,孔昭生子俊明,报部。光仁复缘事斥革。部议夔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柱,代理土司事,俟俊明成立交卸。二十五年,俊明殇,承袭无期。部议改设直隶厅同知,其土宣慰司改为士通判,不预民事,俟孔昭生子。题请奉旨如议。孔昭卒,无子,以光仁子图昭袭土通判职。”
  马孔昭与马光仁两任土司均“缘事革职”,其所缘何事,据石柱《马氏家乘》记载,“乾隆十九年,孔昭以逆匪陈昆案内失察,部议革职。”是说马孔昭的革职是因为镇压当地陈昆起义不力所致。而马光仁革职的原因却与他同马孔昭之间的矛盾有关,谱云:“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孔昭生子俊明,业已报部。因光仁任事,时值大旱,民间禾价腾贵,光仁禁贩禾出境,有贩者皆称孔昭之禾,仁因封孔昭庄仓。昭怒,以封仓绝食、更藉护夺袭等情上控”。马孔昭所以将其叔父马光仁告到夔州府,是因为贩禾封仓之事,但真实的原因是“藉护夺袭”之情,即马孔昭子马俊明业已报部,而马光仁并不愿意从“护土司事”的位置上退下,让马俊明承袭,而引起马孔昭的不满。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归流、改设直隶厅、隶川东道,宣慰使改为土通判,不预民事,仍世袭。《石柱直隶厅志》有云:“国家声教远讫,先后皆改土归流,石柱土官马氏历世忠顺,明季女土官秦良玉忠勇著天下,载明史,故地虽改设直隶厅,后裔犹世袭通判职,比其他土司加厚焉”。乾隆二十五年,朝廷因马俊明死,马孔昭无子承袭,而顺势把石柱改土归流。同知贾天禄奏请乃以马光仁的长子马图昭袭,自此,土通判一职,马氏世代相传,马图昭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缘事革职。次年,同知王萦绪上奏朝廷,要求任命由马宗大之弟马宗夫之孙马佑昭承袭土通判,获准。咸丰年间传至马驾,马驾传马保诚、马保诚传杨舜贞,杨舜贞传马正倓,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一月石柱解放为止。
  石柱土司世袭表:
  马氏土司世系自马克用起为:
  马克用(元末袭)-→马良-→马应仁-→马镇-→马黼-→马澄-→马徵-→马龙-→马素-→马斗斛-→覃氏-→马干乘-→秦良玉(马乘妻,因夫亡,子幼而代理)-→马祥麟-→马万年-→马洪裔-→马宗大-→马光裕-→马孔昭-→马光仁(马裕弟,因兄革职,子未出而执司事)-→马图昭-→马佑昭-→马驾-→马保诚-→杨舜贞-→马正倓-→马俊明.

石砫,以石潼关、砫薄关而名。后周置施州。唐改青江郡。宋末,置石砫安抚司。元改石砫军民府,寻仍为安抚司。
洪武七年,石砫安抚使马克用遣其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八年,改石砫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十六年,石砫溪蛮寇施州,黔江守御官军击破之。十八年,石砫宣抚同知陈世显遣子兴潮等奉表贡方物,贺明年正旦。二十四年赐石砫宣抚同知陈兴潮及其子文义白金百两,以从征散毛洞有功故也。

  历史沿革
  1913年设石砫县。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县东有石砫山。1959年改石柱县。1983年改为自治县。
  1999年3月1日,凤凰乡人民政府驻地由磨盘村迁移至高岗院村,并将大歇乡高岗院村(面积3.77平方千米,人口955人)划归凤凰乡管辖。乡级行政区域调整后,凤凰乡面积49.57平方千米,人口6817人,辖10个村委会;大歇乡面积39.36平方千米,人口18003人,辖17个村委会(渝府[1999]42号)。
  2000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辖南宾、西沱、临溪、黄水4个镇;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河坝、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马武、黄鹤、洗新、新乐、漆辽、木坪、都会、万宝、石流、中兴、王场、黎场、沿溪、坡口、万朝、沙子、栗新、金竹、金岭、湖镇、卷店、蚕溪、中益、官田、悦来、鱼池、龙沙、桥头、三益、东木坪、冷水、枫木、洋洞、石家5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4876人,其中:南宾镇 33205人、临溪镇 18453人、西沱镇 12727人、黄水镇 6746人、大歇乡 18372人、凤凰乡 6592人、灯盏乡 13820人、华丰乡 13348人、双庆乡 12590人、河坝乡 1307人、大河乡 8223人、三店乡 6151人、永和乡 6132人、下路乡 17834人、金彰乡 9887人、天泉乡 5961人、三星乡 9515人、三树乡 9860人、五斗乡 3616人、三汇乡 7530人、六塘乡 4277人、王家乡 9049人、河嘴乡 11425人、黎家乡 5181人、马武乡 9411人、黄鹤乡 3950人、洗新乡 4838人、新乐乡 4382人、漆辽乡 1605人、木坪乡 2199人、都会乡 915人、万宝乡 1190人、 石流乡 2577人、中心乡 14524人、王场乡 16841人、黎场乡 13158人、沿溪乡 11652人、坡口乡 13453人、万朝乡 10497人、沙子乡 5472人、栗新乡 3064人、金竹乡 1655人、金铃乡 3561人、湖镇乡 3723人、蚕溪乡 3345人、卷店乡 2928人、中益乡 4700人、官田乡 3123人、悦来乡 13237人、鱼池乡 11427人、龙沙乡 14390人、桥头乡 12577人、三益乡 5169人、东木坪乡 6830人、冷水乡 5344人、枫木乡 10545人、洋洞乡 1673人、石家乡 9120人。
  xzqh.org
  2001年7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27号)批复同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将58个乡镇调整为32个乡镇,其中撤销47个乡镇,保留11个乡,新设12个镇、9个乡。大歇、三河、三星、万朝等4个乡建镇条件暂不成熟,仍维持乡建制。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由原来的51.9平方千米扩大至94.1平方千米,乡镇平均人口由调整前的8909人增至16148人。
  一、撤销南宾、西沱、黄水、临溪4个镇及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大河、三店、永和、河坝、下路、金彰、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天泉、马武、石流、木坪、都会、万宝、黄鹤、漆辽、沙子、蚕溪、卷店、栗新、湖镇、官田、中益、东木坪、洋洞、冷水、悦来、龙沙、鱼池、黎家、中兴、王场、沿溪、坡口、万朝等43个乡。
  二、保留枫木、河嘴、洗新、新乐、金铃、金竹、石家、桥头、三益、王家、黎场等11乡行政区域不变。
  三、新设12个镇、9个乡
  南宾镇:政府驻地南宾镇正街居委会18号。管辖原南宾镇、灯盏、华丰、双庆乡及河坝乡的新桥、花果、茶坪村和大歇乡的刘家、大坝村及天泉乡的桂花、中坪、宝塔村行政区域,面积144平方千米,总人口763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747人,辖40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
  西沱镇:政府驻地罗家湾。管辖原西沱镇、中兴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62平方千米,总人口3021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34人,辖15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
  黄水镇:政府驻地黄水坝。管辖原黄水镇、洋洞乡和东木坪乡的茶花、南花、明月、石井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57平方千米,总人口84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80人,辖14个村委会。
  临溪镇:政府驻地临溪场。管辖原临溪镇、黎家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49平方千米,总人口228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60人,辖25个村委会。
  悦崃镇:政府驻地悦来场。管辖原悦来乡的古城、茶山、南桠、五岗、蜜酿、红谷、寺院、高桥、水车、双建、联丰、桃红村和东木坪乡的长岭、东木、长征、双院、绿水、黎明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70平方千米。总人口199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1人,辖18个村委会。
  龙沙镇:政府驻地油房。管辖原龙沙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78平方千米,总人口153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82人,辖16个村委会。
  渔池镇:政府驻地渔池坝。管辖原渔池乡和悦来乡的洋河、黄金村等所属行政区域,面积93平方千米,总人口1249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95人,辖13个村委会。
  下路镇:政府驻地下路坝。管辖原下路、金彰乡和三树乡的湖海、凤鹤、大冲、赵店、丰坪、天池村及天泉乡的花园、先锋、石岗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58平方千米,总人口387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34人,辖30个村委会。
  沿溪镇:政府驻地白鹿。管辖原沿溪乡和坡口乡的飘扬、活水、向阳、长乐、风云、风景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56平方千米,总人口219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3人,辖18个村委会。
  沙子镇:政府驻地沙子关。管辖原沙子、卷店、湖镇等乡和栗新乡的蜗鱼、盘龙、红坡、马鞍、栗坪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68平方千米,总人口144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7人,辖21个村委会。
  马武镇:政府驻地马武坝。管辖原马武、石流乡和木坪乡的春光村等所属行政区域,面积91平方千米,总人口120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8人,辖12个村委会。
  王场镇:政府驻地王场。管辖原王场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57平方千米,总人口166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59人,辖17个村委会。
  大歇乡:政府驻地大歇塘。管辖原凤凰乡和大歇乡的茶店、菜田、都云、杉木、双苋、大茶、陈高、亮厂、会家、大歇、高庄、杨柳、仙桥、高庙、邓家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31平方千米,总人口220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2人,辖25个村委会。
  三河乡:政府驻地辗盘店。管辖原大河、永和、三店、蚕溪等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240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72人,辖27个村委会。
  三星乡:政府驻地三星半月。管辖原三星乡和五斗乡的平安、五斗、风光、中院、万宝、下寨及三树乡的龙池、三树、滑石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02平方千米,总人口165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37人,辖18个村委会。
  六塘乡:政府驻地六塘坝。管辖原六塘、三汇乡和五斗乡的凉风村、河坝乡的天坪村、漆辽乡的中河、五河、干河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29平方千米,总人口13678人,辖21个村委会。
  黄鹤乡:政府驻地大坝场。管辖原黄鹤乡和漆辽乡的文河、山坪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47平方千米,总人口4313人,辖7个村委会。
  木坪乡:政府驻地龙潭坝。管辖原都会、万宝乡及木坪乡的龙潭、四坪、通塔、阳光、春风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36平方千米,总人口4545人,辖12个村委会。
  中益乡:政府驻地中坝场。管辖原中益乡和官田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55平方千米,总人口8175人,辖15个村委会。
  冷水乡:政府驻地冷水溪。管辖原冷水乡和栗新乡的学龙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千米,总人口5425人,辖9个村委会。
  万朝乡:政府驻地万槽。管辖原万朝乡和坡口乡的联合、朱水、新丰、高峰、石方、东墙等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千米,总人口166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5人,辖17个村委会。
  2002年7月31日,木坪乡更名为龙潭乡(渝府[2002]123号)。2002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辖12个镇、20个乡,11个居委会、496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51.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6万人。
  2004年9月28日,冷水乡政府驻地由冷水溪迁移至菜子坝(渝府[2004]243号)。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97b818d492ac3933fc239045c0331a3fa7c7f4c5a88843a7a16d84c4be1842102361457b38cc3fc5dadb8855f289f2d43676cf255578e59f9c45154b237e32efed91df0cefb2592dec5a2ab4325c044040a97808c4d7112dd6e800340e1b1ed3b022e63ad9d35&p=9e759a42a49a08e90be2902646&user=baidu

这个网址有详细的资料.

石柱土家族概况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土家族人口有5704223人。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土家族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 “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为土家族。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
马氏在石柱的影响 :
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在重庆市石柱县居民中,马氏据说有三支,均为土家族。其中有一支马氏,其保存的《马氏家乘》中曰:“公(马定虎)陕西扶风茂陵庄人,汉伏波将军三十九代孙也。英敏磊落,勇力过人,事宋为骁骑队长,属吴繗军。靖康之乱入京师勤王,……高宗南渡,扈跸有功,军中皆称将门之后。时五溪蛮因朝廷多故,连结土司秦勾等陷施州大田所、南宾诸郡,扰及大江之南,官兵屡征不克。大臣范宗伊奏曰:五溪蛮敬畏伏波将军如神,倘得其裔往征,必克。高宗允其奏,因诏定虎公领兵由建始入川,驻兵于南宾县之水车坝,传檄南路土司七覃八田,宣扬威德,克期会兵施州。溪蛮闻定虎公为伏波之后,已自摄服欲降,独贼首覃勾拒施州欲战。建炎七年(建炎仅四年),我公合诸土司兵攻破施州,贼走屯七岳山。公围之,遣轻骑五百人间道由龙嘴河、都会坝绝其归路,贼粮道不通,遂成擒。捷闻,并图其山川形势以献,中有石峰高耸插空之语,因封公为石柱安抚司,世袭节制九溪十八洞。”还有清乾隆年间修的《石柱厅志》记载,扶风人马定虎,(马)援三十九代孙也,知兵饶胆略,朝命领兵进剿。定虎入川驻水车坝,击之,苗果震慑,溃败。捷闻,即以南宾县地官之。县东南六十里,有高峰直上,状类柱,乃置石柱安抚司,敕马氏世袭,节制九溪十八洞,为镇服苗蛮之计。据《明史》中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石柱安抚使马克用遣子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贡方物;洪武八年(1375)改石柱安抚司为宣抚司,隶重庆府”。由此可见石柱土司应是正式建立于明初。马克用封石柱宣抚使,建署水车坝(今悦来乡古城坝),其食粟之地,仅今悦来乡附近就有牛项溪、尖山子、螺丝塘、白果园、水田坝、五龙溪、板獠漕等处。
石柱马氏土司
石柱土司马氏,据其家谱记载,祖籍是陕西扶风,系汉伏波将军马援第三十九代孙马定虎的后裔。传说马定虎在南宋时因平五溪蛮入境,因功授以石柱安抚使,官职世代沿袭,得以世守石柱。应该说马定虎既然是马援之后,当是汉族不疑,其实不然,马定虎历经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分裂战乱后,依然知其先祖及世次,可知马氏对谱系的重视。然而在马定虎平五溪蛮有功而授以安抚司职,更应大书特书之时,居然失其世次了。《马氏宗谱》对马克用以下世系记载却十分详细,但自马克用以上则一无所书。《马氏族谱》、《马氏家谱渊源》也说马克用为“迁石柱始祖”,“建业于水车坝”。在其马氏族谱、宗谱、家谱渊源、谱书节本等所记各异,世系不清,年代不一,史实矛盾。例如,说马克用是马定虎的十五代孙,却无世系,且有是三代、四代、五代、六代、七代、八代、十六代孙之多说,还有说“定虎其名,克用即号”,甚至有说是“克用相传思牧,思牧相传定虎”。署石柱安抚司的时间,有建炎二年、三年、七年(建炎仅四年,无七年),或景定,或宋末之多说,更有说是无至正七年或十七年。对何入何时入川平蛮封石柱安抚使也其说不一,有马定虎于南宋初,或于元末,或于明初之几说。有的说是马什用于宋景定中,还有说是马克用于明初。凡此种种,自马定虎以下至马克用间,无论《石柱厅志》、《石柱乡土志》或《马氏家谱》均载:“其袭爵历元及明无替”。《马氏宗谱》自释:“定虎公以后,克用公之前,马氏中衰,当宋之鼎革之际,功名未登天府,史鉴不传。”自认“代远年湮,前后矛盾”。其实马克用的父、祖二辈是谁也未记清。马克用是否为马定虎之后裔?历史上就有这样的情况,某些家族往往把同姓氏的源于贵族出身、显赫于世的人物作为始祖,而编纂至家谱之中,目的是为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出身。据《渝州志》云:“宋景定中,蛮酋大虫马什用同向士壁率师大败元兵,继平九溪洞夷,授镇国上将军,领铜牌印、石柱安抚司大使,世守其土。”马定虎应为宋末时期人,而不是宋初之人。马什用与马定虎应为同一人,据清嘉庆重修的《一统志》中云:“宋景定中,以土官马定虎征五溪蛮有功,授安抚司。”就《渝州志》称马定虎(马什用)为“蛮酋大虫”,应是当地土著蛮酋,大虫在宋代是人们对老虎的称呼,而土家族先民有史以来就是崇拜廪君白虎的,以之作为其图腾信仰。而“什用”是土家族的常用语,是“送、冲、踵”的意思,是对土司长官的称呼。所以,石柱马定虎这一支马氏,自马克用前至马定虎应为汉族,自马克用以下应为土家族,这也尚待研究。
石柱马定虎这一支马氏在历史上也有其辉煌的史绩,对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治,发展社会生产均做出了贡献。据《马氏家乘》记载,元未九溪十八硐诸土司不靖,明洪武初,马定虎的十五代孙马克用(应是马定虎之子)征服了九溪十八硐,被朝廷加封为宣抚使。据《蜀人物志》记载,马克用“生元末,袭石柱安抚司,仁而有勇,与士卒同甘苦,上下一心。全境内户口为十三族,大山外有陈、伍、高、崖、罗、向六族,山以内有谭、刘、奉、何、冉、江、白为七族。土司无城郭而有峒寨,令十三族皆得立寨栅,具徒卒,无事尽力农亩,有警则各寨并起,以听指挥。凡境内高峰绝岭,星罗棋布,皆各族屯兵边所。……不数年,庶富为川东冠。忠路、酉阳、唐岩、沙溪等司,皆推石柱为司长,音问不绝。”马克用在洪武中善抚夷落人心归附,子孙世袭。表明元末石柱土司的势力得到急剧增长,已成为元末明初时期土家族诸土司中举足轻重的大土司之一。
石柱土司正式建立后,由马氏承袭达26代,计569年。其沿袭情况,据《石柱厅志》等资料记载,自明洪武初马克用由安抚使擢升宣抚使以来,在洪武七年(1374),马克用遣子马付德与同知陈世显入朝,明改安抚司为宣抚司。马克用于明洪武八年将其司治迁至南宾县城。马克用传子马良,马良传子应仁。宣德五年(1430),马应仁犯法,罪应死,但朝廷给他个谪戍边,戴罪立功的处分,因为“帝念其祖克用尝效力先朝”,而仍命马应仁子马镇袭石柱宣抚使职。马镇传马黼,马黼传马澄。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三月,内盗300余,侵犯石柱,杀死马澄及隶卒20余人焚掠而去。是年,其子马徵袭宣抚职。马徵传马龙,马龙传马素,马素在万历二十年(1592)传马斗斛。
明万历年间,龙阳洞土司谭彦相等欲脱离石柱土司统治,编籍入万县之时,石柱土司马斗斛为维系“土不出境”的祖训,遣子马千乘率兵围攻龙阳洞,烧杀几尽。直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石柱土司归附清朝,石柱乃辖东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丰都,北邻忠州。广230里,袤240里之广阔地域。
在秦良玉代理土司之前,其马氏内部发生一件争权夺位,引发仇杀之事。据《明史·四川土司传》记载,万历二十二年(1594),石柱土司妻子代幼子行宣抚事,时“土吏马邦聘谋夺其印,与其党马斗斛、斗霖等,集众数千,围覃氏,纵火焚公私庐舍八十余所,杀掠一空。”结果,还是马斗斛得了便宜,署理司职,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好景不长,最终下了台。
石柱土司是土家族六大宣慰司中,改土归流最晚的一个。马祥麟子马万年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清朝,仍授宣慰使。据《清史稿·四川土司传),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夔州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柱。二十五年(1760),设石柱直隶厅,改土宣慰使为土通判世职,不理民事。道光《补辑石柱厅志·土司志》记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马万年传子马洪裔,雍正年间马洪裔传子马宗大,“宗大传光裕,光裕传孔昭,孔昭于乾隆十九年(1754)缘事革职,以光裕弟光仁护土司事,俟孔昭生子承袭。至二十一年,孔昭生子俊明,报部。光仁复缘事斥革。部议夔府分驻云安厂同知移驻石柱,代理土司事,俟俊明成立交卸。二十五年,俊明殇,承袭无期。部议改设直隶厅同知,其土宣慰司改为士通判,不预民事,俟孔昭生子。题请奉旨如议。孔昭卒,无子,以光仁子图昭袭土通判职。”
马孔昭与马光仁两任土司均“缘事革职”,其所缘何事,据石柱《马氏家乘》记载,“乾隆十九年,孔昭以逆匪陈昆案内失察,部议革职。”是说马孔昭的革职是因为镇压当地陈昆起义不力所致。而马光仁革职的原因却与他同马孔昭之间的矛盾有关,谱云:“乾隆二十一年(1756),孔昭生子俊明,业已报部。因光仁任事,时值大旱,民间禾价腾贵,光仁禁贩禾出境,有贩者皆称孔昭之禾,仁因封孔昭庄仓。昭怒,以封仓绝食、更藉护夺袭等情上控”。马孔昭所以将其叔父马光仁告到夔州府,是因为贩禾封仓之事,但真实的原因是“藉护夺袭”之情,即马孔昭子马俊明业已报部,而马光仁并不愿意从“护土司事”的位置上退下,让马俊明承袭,而引起马孔昭的不满。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归流、改设直隶厅、隶川东道,宣慰使改为土通判,不预民事,仍世袭。《石柱直隶厅志》有云:“国家声教远讫,先后皆改土归流,石柱土官马氏历世忠顺,明季女土官秦良玉忠勇著天下,载明史,故地虽改设直隶厅,后裔犹世袭通判职,比其他土司加厚焉”。乾隆二十五年,朝廷因马俊明死,马孔昭无子承袭,而顺势把石柱改土归流。同知贾天禄奏请乃以马光仁的长子马图昭袭,自此,土通判一职,马氏世代相传,马图昭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缘事革职。次年,同知王萦绪上奏朝廷,要求任命由马宗大之弟马宗夫之孙马佑昭承袭土通判,获准。咸丰年间传至马驾,马驾传马保诚、马保诚传杨舜贞,杨舜贞传马正倓,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一月石柱解放为止。
石柱土司世袭表:
马氏土司世系自马克用起为:
马克用(元末袭)-→马良-→马应仁-→马镇-→马黼-→马澄-→马徵-→马龙-→马素-→马斗斛-→覃氏-→马干乘-→秦良玉(马乘妻,因夫亡,子幼而代理)-→马祥麟-→马万年-→马洪裔-→马宗大-→马光裕-→马孔昭-→马光仁(马裕弟,因兄革职,子未出而执司事)-→马图昭-→马佑昭-→马驾-→马保诚-→杨舜贞-→马正倓-→马俊明.
石柱县的历史的详细资料请看秦贞素吧 吧主轩辕公等对石柱县的历史非常了解
http://tieba.baidu.com/f?kw=%C7%D8%D5%EA%CB%D8

  • 石柱镇出现在多少年前
    答:石柱镇出现在大约两千多年前。石柱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集权和统一的过程,各地的行政区划也开始逐渐明确。石柱镇作为一个地理实体,最早可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不过,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因为历史久远已经无从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柱镇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更迭和...
  • 石柱镇所在的古城,出现于多少年前
    答:石柱镇所在的古城出现于3000多年前。这个古城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学者们发现这个古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仅包括了建筑遗址和文物,更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这个地方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发展。例如,古城内的石柱镇,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这个镇子...
  • 距今已有2.5亿年,中国海上兵马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答:关于这些石柱究竟是如何形成,石柱究竟有多长,专家们也在不断探讨,据悉石柱伸进了大海当中,最长的石柱完全可以达到60到70米左右,如此高大的石柱更是如同城市当中的高楼一样。而石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2亿年前,这里发生火山爆发,而火山喷发导致了石柱的形成,可以见得,石柱的确历史悠久,虽然外观不如...
  • 重庆石柱县隆姓起源和历史
    答:一是出自春秋鲁国隆邑,属于以地名为姓,二是出自匈奴部族,得姓始祖为隆疆。1、一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属地叫隆邑,当地人不少以地名为姓,称隆姓,望族出于南阳,隆姓还源于春秋时期毋将氏、姬姓、苗族十二宗,传承至今人口稀少。2、二是隆姓出自西汉时的匈奴部族,汉朝初期,与皇室...
  • 石柱土司的辉煌史绩
    答:石柱马定虎这一支马氏在历史上也有其辉煌的史绩,对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维护国家统治,发展社会生产均做出了贡献。据《马氏家乘》记载,元未九溪十八硐诸土司不靖,明洪武初,马定虎的十五代孙马克用(应是马定虎之子)征服了九溪十八硐,被朝廷加封为宣抚使。据《蜀人物志》记载,马克用“生元...
  •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石柱
    答:百尺峡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峡,两旁石壁耸立,中间有一条窄窄的通道。百尺峡的景致优美,又充满惊险刺激,是华山的一大名胜。这些石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时间的风化、水蚀等作用。它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华山的壮美景色,也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变迁。综上所述,中国最古老的城市石柱是华山石柱,它们...
  • 石柱在哪个地方
    答:历史背景 以境内万寿山有巨石如砫得名。汉属巴郡临江县(今忠县)。晋属巴东郡南浦县(今万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在县内水车坝初设军事衙署石砫安抚司。明洪武八年(1375年)正置石砫宣抚司,十四年(1381年)撤南宾县,部分...
  • 中国最早古城遗址 石柱是哪里
    答:石柱的发现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人们已经能够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建造出高大的建筑物。同时,这些石柱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成为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综上所述,中国最早的古城遗址石柱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内,是中国...
  • 此石柱镇所在的古城出现于多少年前
    答:石柱镇所在的古城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这些证据表明该城址的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以及对地层和遗迹的研究,考古学家们确定了这个古城的存在时间。这个古城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城内的居民从事...
  • 石柱乡的历史沿革
    答:该乡始建于北魏初年(公元420年),至今已有1587年的历史,是古石保县所在地。解放初设石柱区政府,辖四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铜川市黄堡公社石柱管区。1961年县市分设,成立“石柱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耀县。1983年5月政社分设,设乡政府至今。乡政府所在地设在石柱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