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的全文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一句是什么

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许:这样。
出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
5、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6、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7、如许:如此,这样。
8、为:因为。
9、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问渠哪得清如许"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全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