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地层划分与综合对比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3
二叠纪—中三叠世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二叠纪—中三叠世地层区划
四个盆地二叠系分布广泛,早期以稳定的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晚期东西部差异加剧,西南部以陆相基性火山喷发岩为主,向东过渡为陆相-海相碎屑岩及含煤碎屑岩,东部以大套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地层区划归属扬子地层分区,其二叠系可划分为5个地层小区(图1-2-3),分别是:龙门山小区、峨眉小区、川中小区、川东北小区和川北-鄂西小区。
四个盆地下-中三叠统分布广泛,以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为主。盆地西部下三叠统以陆相-海相碎屑岩为主,由东向西逐渐过渡为碳酸盐、膏盐为主的沉积,晚三叠世早期大部地层缺失,仅盆地西部见碳酸盐岩和海相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仍属扬子地层分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地层分区(图1-2-4),分别是:广元-峨眉小区、南充-自贡小区、万州-恩施小区和泸州-遵义小区。
(二)二叠纪—中三叠世岩石地层划分
1.二叠纪岩石地层划分
四川盆地二叠系分布广泛,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由相邻地区而引用于本区,其各组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特征比较明确,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相对比较统一,各小区岩石地层划分见表1-2-5。在大多数地质工作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2.早-中三叠世岩石地层划分
飞仙关组自西向东存在明显相变,分别称为夜郎组和大冶组。龙门山一带陆源供给量极少,沉积物以碳酸盐—膏盐岩为主,形成了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序列;中三叠世以后川东地区来自北方的大量陆源碎屑进入盆地,在嘉陵江组之上沉积了以红色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巴东组。各小区岩石地层划分见表1-2-6。

图1-2-3 四川盆地二叠系区划图


图1-2-4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区划图


表1-2-5 四川盆地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表


表1-2-6 四川盆地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表1-2-7 四川盆地二叠系生物层划分对比表

(三)二叠纪—中三叠世生物地层划分
1.二叠纪生物地层划分
四川盆地二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局部地区和层系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海相化石十分丰富,主要有牙形石、 、有孔虫、腕足等,以及陆生植物化石。本次主要对牙形石和 类进行了总结(表1-2-7)。
(1)牙形石
区内中-晚二叠世牙形石纵向序列较完整,自下而上分为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带、Jinogondolella asserata带、Jinogondolella postserrata带、Neogondolella bitteri-Neogondolella liangshanensis组合带、Neogondolella guangyuanensis带、Neogondolella orientalis带、Neogondolella subcarinata富集带、Neogondolella deflecta-Neogondolella changxinensis组合带8个牙形石带,其中1~3、5~6带共5个是国内标准牙形石带。
(2) 类
二叠系 化石十分丰富,统计有31属66种,纵向序列较完整,自下而上划分为Pseudoschwagerina带、Misellina带、Cancellina带、Neoschwagerina富集带、Yabeina带、Codonofusiella带、Palaeofusulina带。
2.早-中三叠世生物地层划分
下-中三叠统含牙形石、头足类(菊石)、双壳类、腕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前二者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次主要对牙形石和菊石进行了总结(表1-2-8)。

表1-2-8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表

(1)牙形石
自下而上划分为Hindeodus parvus带、Isarcicella isarcica带、Neogondolella carinata-Ng.planata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Parachirognathus-Pachycladina组合带、Neospathodus homeri-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组合带、Neogondolella bifurcara-Neospathodus kockeli带和、Neogondolella excelsa带等9个带,其中1~4、7~9带是国内标准牙形石带。
(2)菊石
自下而上划分为Ophiceras-Op.(Lytophiceras)延限带、Paranannites-Meekoceras带、Tirolites带、Dinarites-Leiophyllites带、Neotlingites-Semiornites带、Paraceratites(Progonoceratites)-Beyrichites带等6个带。

这些地层虽然有的形成在同一时代,但由于区域差异,其岩性的组合特征不一样,所以个小区在划分地层的时候会有一定差异。
具体的区别可以参考各地的区调资料。

1.综合地层划分

依据多重地层划分原理对地层进行划分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岩石或岩石体的特征或属性。本次主要根据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成果,结合火成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元素地层特征,辅以磁性地层研究成果,确定了郯庐断裂沿线以往争议较大地层的时代归属,提出了郯庐断裂带沿线中生代、新生代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地层对比到“阶”。其中郯庐断裂带沿线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分别列于表2-1和表2-2。

在山东地区,以往认为“蒙阴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本次根据生物地层研究,济阳坳陷“蒙阴组”含Classopollis-Todisporites-Piceites孢粉组合,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胶莱地区无侏罗纪沉积,莱阳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但总体比“蒙阴组”时代要新;济阳坳陷“西洼组”和鲁西南、鲁东地区的青山组、大盛群生物群具有早白垩世中期的特征,而王氏组(群)的介形类、轮藻和孢粉的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显然二者之间缺失早白垩世晚期地层。

关于对辽西地区义县组的时代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过去一直存着争议。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义县组的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早期,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安徽六安、霍山、金寨地区的毛坦厂组、白大畈组和响洪甸组,与辽西义县组同为火山岩系,根据相邻层位生物群的对比关系,它们的喷发时期大致相同。而苏皖地区的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火山岩系的时代相对要晚。

苏皖地区的葛村组的时代过去多划为早白垩世晚期,根据轮藻和孢粉化石组合,本报告划为早白垩世中期,与合肥盆地的朱巷组、胶莱盆地的青山组辛格庄段、辽西沙海组—阜新组的生物群大致可以对比,均属于国际地层表上的晚巴雷姆期。江苏赤山组、合肥盆地张桥组为一套特殊鲜红色砂砾岩,具有大型斜交层理,含晚白垩世生物群,和鲁东红土崖组可以对比。这套红层在江西、湖北等地均有分布,可能属于风成成因。

2.中生界综合对比

工作中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进行了5条剖面的中生界沉积地层对比,其中东西向剖面2条(附图14,16),南北向剖面3条(附图12,13,15),涉及区域包括辽东湾盆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胶莱盆地、苏北盆地、合肥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山东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陆相盆地中生界的柱状对比如附图14所示,断裂带东侧胶莱盆地中生界厚度最大,西侧临清坳陷次之,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厚度明显较小。其中,只有胶莱盆地和临清坳陷中发育上白垩统;下白垩统沉积地层在上述4个地区均有发育,其中以胶莱盆地厚度最大。对比济阳坳陷内的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惠民凹陷缺失上部的西洼组。该剖面中没有上侏罗统。临清坳陷沉积了厚度较大的中—下侏罗统和中—下三叠统,胶莱盆地该时代地层全部缺失;惠民凹陷相对于东营凹陷缺失中—下侏罗统上部的三台组。

根据郯庐断裂带南段两侧中生界的柱状对比可知(附图16),在周口盆地、合肥盆地、苏北盆地剖面中,苏北盆地白垩系沉积厚度最大。相比较而言,周口盆地缺失上白垩统地层,合肥盆地缺失上白垩统上部地层,合肥盆地内张桥组与苏北盆地内赤山组可以对比。对于下白垩统,周口盆地缺失上部,其下白垩统商水组、永丰组与合肥盆地内新庄组相当;而苏北盆地内沉积地层与周口盆地、合肥盆地内地层的对比性较差。这3个地区多缺失上侏罗统,都发育有中—下侏罗统地层,其中尤以合肥盆地发育较好,这可能与大别造山带隆升有关。周口盆地还发育有一定厚度的海相中—下三叠统地层。

表2-1 郯庐断裂带沿线及邻区侏罗系对比表

表2-2 郯庐断裂带沿线及邻区白垩系对比表

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的苏北盆地、胶莱盆地、渤中坳陷和辽东地区相对比(附图13),渤中坳陷缺失上白垩统,苏北盆地内上白垩统赤山组与胶莱盆地内红土崖组、辽东地区大峪组在时代上可以对比。苏北盆地浦口组沉积期在胶莱盆地没有相应地层,而胶莱盆地内位于上白垩统下部的辛格庄组和林家庄组相应沉积地层在苏北盆地内缺失。苏北盆地、胶莱盆地、渤中坳陷内下白垩统沉积时代基本一致,辽东地区则缺失上部地层。苏北盆地、渤中坳陷、辽东地区均有侏罗系地层发育,并且辽东地区有部分中三叠统地层发育,胶莱盆地则表现为侏罗系与三叠系全部缺失。

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合肥盆地、鲁西南地区、东营凹陷、沾化凹陷、黄骅凹陷、辽西地区地层划分差别相对更大,其中北部的东营凹陷、沾化凹陷、黄骅凹陷、辽西地区缺失上白垩统,南部的合肥盆地、鲁西南地区则均发育有上白垩统(附图12),但都缺失该时代上部地层。其中合肥盆地上白垩统地层为张桥组沉积,鲁西南地区则为卞桥组底部和固城组,其中固城组时代可与张桥组对比。对于下白垩统,鲁西南地区、东营凹陷、沾化凹陷、黄骅凹陷、辽西地区的沉积时期基本一致,其沉积时期的上下界限可以对比。但相对于合肥盆地来说,这些地区缺失下白垩统上部地层,在合肥盆地内为邱庄组。早白垩世时,辽东地区地层沉积最厚。所有这些地区均发育有侏罗系地层,其中合肥盆地、鲁西南地区、东营凹陷、黄骅凹陷发育中—下侏罗统,但与沾化凹陷相比,缺失中侏罗统上部地层,该地层在沾化凹陷称为三台组。辽东地区是上述所有地区中唯一发育上侏罗统的地区,地层名称为土城子组。除此之外,黄骅凹陷内发育有中—下三叠统,辽东地区发育有中侏罗统后富隆山组、上三叠统老虎沟组。

偏离郯庐断裂带相对较远的周口地区、临清坳陷、冀中坳陷、冀北地区,地层差异相对较小(附图15)。临清坳陷、冀中坳陷内发育上白垩统无极组,而周口地区与冀北地区则缺失该时代地层。对于下白垩统地层来说,周口地区为商水组、永丰组,临清坳陷为丘城组,冀中坳陷为丰台组、芦沟桥组和东狼沟组,冀北地区则为义县组。其中冀中坳陷内东狼沟组与冀北地区义县组时代相当。这4个地区均发育有侏罗系地层,其中周口地区为中-下侏罗统老城组,临清坳陷、冀中坳陷为中侏罗统苏桥组、杨村组和下侏罗统葛渔村组,冀北地区中侏罗统地层为髫髻山组、九龙山组,下侏罗统地层为下花园组、南岭组。与其他3个地区不同的是,冀北地区还发育有上侏罗统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后城组、白苽组、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周口地区、临清坳陷的三叠系基本一致,均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上三叠统缺失。冀北地区则发育有上三叠统杏石口组。

3.新生界综合对比

由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柱状对比图可见(附图18),冀中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坳陷、渤海海域新生界发育基本一致,可以很好地进行时代对比。临清坳陷缺失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而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均有发育。孔店组在冀中坳陷、临清坳陷、东濮坳陷内发育明显,且临清坳陷厚度最大。渤海海域内孔店组与沙四段无法清楚区分,因而将两者归并在一起。

渤海海域内渤南、渤西地区主要发育古近系东营组及沙一段、沙二段(附图19),在该对比剖面中仅有海9井发育有沙三段,而12B13-1井仅发育东营组沉积地层。BZ25-1-1井、BZ28-2-1井东营组沉积厚度基本一致,稍厚于海9井,但明显小于12B13-1井。沙河街沉积中,沙一段厚度较薄,主要沉积沙二段。上述4口钻井均未见沙河街组沉积底界。

郯庐断裂带东侧的苏北盆地内新生界厚度明显大于断裂带西侧的合肥盆地、周口盆地,其中以合肥盆地沉积最薄(附图17)。新近系在周口盆地是明化镇组、馆陶组,合肥盆地内为正阳关组,苏北盆地为盐城群,其中合肥盆地与周口盆地、苏北盆地相比较,新近系地层厚度明显较小。古近系在合肥盆地只发育有定远组,其上部相当于周口盆地光武组、界首组、双浮组或苏北盆地内三垛组、戴南组的沉积地层缺失。定远组与双浮组下段或阜宁组相当。



盆地地层划分是指根据不同地质特征将盆地内的地层划分成不同阶段和时期。对比是对盆地内不同地层的一系列性分析。在盆地地层划分中,主要考虑地层年代和构造演化历史,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地层划分成不同的时期,其中最常用的标准是岩石的类型、沉积环境以及化石组合等。通过对盆地地层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盆地内不同阶段和时期的地质演化历程。在对比方面,主要考虑的是盆地内不同地层之间的联系,分别从地层序列、地层空间展布、沉积相、岩石性质、构造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地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可以更好地解释盆地内不同地层之间的地质逻辑关系,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沉积特征。同时,对比还可以为进一步的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依据。

  • 区域地层分布及对比
    答:ODP184航次1148站位于东沙南部的下大陆坡部位,水深3294m,井深850.85m,井底地层时代为渐新世,460m 处为渐新统与中新统接触界线,岩性主要为硅质岩(房殿勇等,2002)。图1.5 南海AA′和BB′剖面地质特征 (据张学光等,2002,剖面位置见图1.4)图1.6 南海部分盆地地层对比 图1.7 南海盆地...
  • 奥陶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答:其中2~6、8、10~14带共11个带是我国南方标准笔石带,具有重要等时对比意义。表1-2-2 四川盆地各地层小区寒武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表 图1-2-2 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地层区划图 表1-2-3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奥陶系划分对比表 表1-2-4 四川盆地奥陶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表 2.牙形石 牙形石化石纵向...
  • 美国中西部尤英塔盆地始新世河湖相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答:尤英塔盆地位于美国中西部落基山脉,为早第三纪东西向延伸的大型山间凹陷盆地。北部以尤英塔隆起为界,东部以Douglas Creek背斜与Piceance盆地相隔,西部为Wasatch山脉褶皱带和逆掩带,南部为科罗拉多高原。 盆地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地层旋回期。下部白垩系为受Sevier逆冲带和海平面升降双重控制的前陆盆地沉积,以白垩系Moncos...
  • 虎林盆地与阿尔昌盆地对比
    答:(一)地层特征对比 虎林盆地与阿尔昌盆地相连,但中俄两国地质学家所提出的地层划分方案却差异较大。云山组 下云山组在虎林盆地北部七虎林凹陷和南部穆棱河凹陷都有分布,地层厚度变化颇大。盆地北部下云山组在云山农场处最厚大于927m。向南北两侧减薄并逐渐尖灭;下云山组在穆棱河凹陷的虎参2井区(厚...
  • 地层划分的沿革与现状
    答:自1924年巴尔博 (G. B. Barbour)将盆地东端泥河湾村附近的灰绿色河湖相地层命名为 “泥河湾层”以来,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围绕泥河湾层的划分与对比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众多的地层划分方案。但由于泥河湾层相变十分复杂,再加上区内构造活动相当活跃,给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至今为止尚未建立一个为大家...
  • 羌塘盆地及相邻地区的地层
    答:3.中生代地层 盆地中发育的中生代地层有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要找油气的目的层,在层系内部发育有良好的烃源层、油气储集层及盖层。前人已作过多次的划分对比,地层划分对比见下表(表1-1)。(1)三叠系 下三叠统—中三叠统分布在盆地中部的局部地段,为陆表浅海相沉积,以砂泥岩和碳酸盐...
  • 地质背景综述
    答:与前两区相比,总体上显示出远离碳酸盐台地、相对饥饿的深斜坡-盆地沉积背景。该区即属于扬子区与华南区之间的过渡区,习称江南区(雪峰分区)。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 上扬子地台东南缘的峡东—湘西北地区,是我国华南地区奥陶系经典研究区之一。地层研究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20、30年代。李四光(1924)、田奇镌等(...
  • 尹凤娟承担科研项目
    答:自2000年以来,尹凤娟女士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项目:准噶尔盆地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 由中石化西部勘探指挥部发起并由她主导进行,对盆地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研究为石油勘探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吐鲁番-哈密盆地前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 吐-哈油田分公司委托的项目,她...
  • 层序划分与组段、砂层组界线划分对比
    答:在凹陷内高导泥岩分布稳定,一般有4~5层黑色泥岩,在斜坡分布层数则依次超复,“五高导段”可作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 1.3.1.5 戴二段 层序Ⅱ3相当于戴二段,该层序的底界面SB8为戴二段底部。对应地震剖面上的 反射波组。戴二段底界则以高幅度值的电性曲线与下伏戴一段呈低电阻率的五高导段顶...
  • 基准剖面与地层对比
    答:图1-2-2 柯坪地层分区奥陶系基准剖面综合柱状图 图1-2-3 英买力地层小区奥陶系基准剖面(英买1井—英买202井—英买4井)综合柱状图 图1-2-4 满西南地层小区奥陶系基准剖面(古城4井—塔中32井)综合柱状图 表1-2-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划分对比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满加1井桑塔木组的厚度特别巨大,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