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裙苗的民族节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这支短裙苗,每年3至6月份不结婚嫁女,但随春暖花开季节的到来,蝉、鸟嘈林,这里的男女青年就互相邀约夜间串寨,借屋脚或谷仓边幽会,更为世人瞩目的是他们每年一度的“茅人节”。
“茅人节”是他们纪念祖先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古老、最奇特的民族习俗之一。
相传,远古时候,这支短裙苗的祖先遭受异族驱逐,被迫逃到空伸、空烈一带山坡上居住。为共同抵抗掠夺,他们结为兄弟,规定短裙苗之间不能通婚,像兄弟一样团结和睦。因此这里的男青年娶媳妇和姑娘出阁都要找雷山、台江等很远的地方的人家,远嫁他方的姑娘很难回家,短的三五年,长则八九年才能回家与父母兄妹团聚一次。每当春季,山峦翠绿、映山红花盛开的时候,亲人们思念远嫁他乡的女儿、姐妹时时泪眼涟涟。于是有人便到山坡顶上去插一排茅人,中间最高的象征大姐,两边的象征妹妹,当思念亲人而又不能见面时,就爬上山顶去,看见茅人,同如看见自己的亲人。从那以后,每年的农历二至四月他们都要到山坡秀美的山顶上去插茅人,唱情歌,“茅人节”就由此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短裙苗族男女青年相互通婚后,“茅人节”就演变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自由选择如意对象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
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寨,“短裙苗”姑娘向客人敬“拦门酒”
玩“茅人坡”是短裙苗的一种有趣的活动,更是青年人的一种主要的恋爱方式。这种活动,一般在农历二至四月栽秧前进行。莺飞草长的时节,男青年选择佳日上山用茅草和小树杆扎成茅草人(草人要单不要双),插在寨子附近的山坡顶上.姑娘们(已婚妇女亦可参加)高兴地打扮起来,提个小篮子上山采蕨菜.小伙子们(已婚男子亦可参加)身背柴刀或斧头上山砍柴,他(她)们在“茅人坡”相会后,便对歌取乐。唱歌,一般有“初相会”(即见面歌)、“赞美歌”、“盘查歌”、“思念歌”、“求爱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相会后,男的便高兴地先唱:
今日运气好,
白云无雨既有风。
云会雨,雪会风,
河岸会江东。
蒜苔会萝卜,
韭菜会青葱。
孔雀会凤凰,
鲤鱼会金龙。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不相逢。
女方接着回唱:
初初来:
银蹄白马会金街,
画眉初会金鸡伴,
山伯初会祝英台。
溪会河、马会鞍,
盘路会青山。
蜂子会芍药,
蝴蝶会牡丹。
早知丽山有好伴,
包饭问路早来玩。
唱完初相会歌后,又唱夸奖歌和盘查歌,男的先唱:
会唱多,
唱得鹦鹉怕唱歌,
唱得干鱼睁开眼,
唱得阳雀口难开,
唱得郎哥红了脸,
干愿拜你为歌师。
接着又唱盘查歌:
妹歌多,
郎要问妹颠倒歌,
什么颠倒去砍树,
什么颠倒去挖坡。
女方听后,毫不逊色便立即回唱:
郎要盘问颠倒歌,
妹就答郎颠倒歌。
锄头颠倒去砍树,
斧头颠倒去挖坡。
他们就这样,你唱我答,你盘我对,幽默而又风趣。当唱到情投意合后,男女青年便谈情说爱,山坡上的茅草里,树丛间,一对对互相对唱情歌。男的唱:
寨边田最贵, 寨脚田值钱,
有钱能买到, 只要多加银。
阿妹生最乖, 手巧心又灵,
妹值千两金, 妹值万两银。
妹呵, 哥我穷又苦,
无石打岩鹰, 成天在想妹,
想妹成双对, 如妹嫌弃哥,
只有陪老住, 光棍过一生。
女的便接应,唱到:
仙女最漂亮, 仙人最聪明。
那个敢算定, 永活万年青。
代代有能人, 妹是穷家女,
妹是活路人, 只要两相好,
活路双双做, 情投意更深。
哥呵, 只要你不嫌,
妹愿陪着你, 白头过一生。
情歌越唱越热烈,这寸整个“茅人坡”沉浸在歌的海洋里,歌声时而豪迈奔放,回荡山谷林丛,时而悠悠然然,飘扬空中云里,时而情意绵绵,如潺潺流水。他们就这样尽情地欢歌取乐,越唱情意越深,如痴如醉。已婚成年人,通过对唱,加深友谊,化解昔日积怨旧恨,增进了团结。未婚青年,通过对唱物色各自的意中人。唱呀!玩呀,一直到晚霞洒向山岗,才依依不舍地互唱送别歌:
分别了,
我俩分别莫分心,
要学江河长流水,
莫学花儿一时香。
去了去了又转来,
山伯难舍祝英台。
鲤鱼难舍滩头水,
蜜蜂难舍桂花开。
次日,按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又准时到坡上相聚,继续谈情说爱,谈到情融意合时,便唱开了结伴歌:
画眉借山来歇凉,鲤鱼借水来归塘。
哥不借妹钱和米,借妹把凭连心肠。
苦瓜连青藤, 鹞子连山鹰,
蜂子连蝴蝶, 哥妹要连心。
结伴要连情, 感情好,
你我要连六十春,生生死死不分心。
结伴歌唱到高潮时,意中人苹果般的脸蛋上含羞飞霞,彼此互递珍贵信物,双双离众而去,在箐底林中轻言细语,欢度幸福时光。这种活动既原始又热烈,既神秘又奔放、自由,充满了浪漫的情调。



  • 短裙苗的民族服饰
    答:他们的服饰除有地域特征和色彩之分外,还分便装和盛装,据说,“短裙苗”的短裙在历史上与方便劳动有关。“短裙苗”居住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年春节前后气候也十分宜人。苗族是素有“服饰文化博物馆”之称的民族,其中以苗家超短裙最为独特,号称自己的裙子是“世界第一短”。据记载,榕江县两...
  • 苗族历史、文化、习俗
    答:文化: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
  • 关于民族风俗礼仪
    答: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 苗族的服饰,饮食,民居有什么特点
    答: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三、苗族民居 苗族一般是聚族而居。村寨的大小,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异。一般三 五户、十几户为一寨。大村寨,一般几十户、一二...
  • 苗族的图腾是什么图片?
    答:也是一座古城,是当地的苗族的居住区,还有在凤凰举办的民族节日等。 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瓠等。苗族对龙普遍崇拜,各地苗乡都很盛行。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湖南湘西地区的“接龙”;云南屏边、砚山、麻栗坡等到境的“祭龙”;广西融水县境的“安龙”等。 如同整个苗族一样,苗族的信仰仍...
  • 苗族怎样形成的
    答:【苗族族称的起源】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苗族的自称,在湘西地区的苗族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
  • 苗族的民居特色
    答: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的茅屋。但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 苗族名人历史节庆
    答:苗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杰出的英雄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在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谱写的光辉灿烂篇章,在我国近代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中立下的卓越历史功勋,永远值得人们怀念。苗族人民怀念英雄,流传的史诗《十八年反政》、《英雄张秀眉》等在民间传唱。苗族节庆 苗族 苗族民俗 中国教育 <摘要> 踩花山...
  • 世界上裙子最短的地方
    答:苗寨的妇女们穿短裙已有五六百年历史,能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穿这种既前卫又大胆的超短裙,除了开放、包容的唐朝外,别的朝代恐怕是无法容忍的。幸运的是短裙苗居住在封闭而又偏远的黔东南山区深处,才导致这一传统完好地保存下来。苗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游客,如今苗族的姑娘在穿裙子的时候会穿上打底...
  • 苗族生活习俗
    答:目的在于制造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为老人的去逝增添光彩。这天晚上还有一个仪式,即为第二天杀牛唱一支杀牛调,大意是:鸟在世上,怕老鹰鹞子啄,人在世上怕症魔。××,你死了,留下儿女在世。人家砍的树粗大,盖的房屋明亮宽大,你留下的儿,砍的木料细小,建的房屋窄小。人家盖得起四方瓦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