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 应怎样归纳音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以及归纳音位的原则

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1对立原则(区别特征的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原则
3音感差异(语音相似)原则
1对立原则(辨义功能)
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之中,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若干不同音素就分属于不同的音位。
假如现代标准汉语的“三” 说成英语的 ,听者仍然能辨认,这是因为现代标准汉语中、(齿间音 [θ])不起辨义作用,同属一个音位;在英语中, 、 是能辨义的,sing(唱歌)thing(东西)的意思不同,所以属于两个音位。

确定音素是否处于对立关系之中,可用替换法。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


最小对(minimal pair)
要判断两个音在某种语言中是两个有区别的音位、或是一个音位内的两个同位音,最常使用的测试法是找出最小对(minimal pair),能找到最小对的判定为两个音位。
最小对是指一组两个,只差一个音且意义不同的单词。例如,英语的pen[pɛn]及pin[pɪn]只差一个音且字义可以区别,所以pen及pin是最小对。由这组最小对,可判定/ɛ/及/ɪ/是两个有区别的音位。

例1:
mA214(马)
nA214(哪)
pA214(把)
lA214(喇)
进行替换之后发现,[m]、[n]、[p]、[l]出现在同样的语 组合环境中能区别不同的词,因此[m]、[n]、[p]、[l]四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归纳为四个独立的音位。

例2:
mA214(马)
mi214(米)
mo214(抹)
mu214(母)
[A][i][o][u]四个音素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区不同的词,因此它们普通话中也可以归纳为四个独立的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按语音的辨义功能所归纳出的音类。
而语音的辨义功能又是通过语音在音质、音高、音长、音强上的一系列物理特征来实现的,因此,音位的区别特征实质是语音的具有辨义作用的物理属性的差异。


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就叫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与音位之间对立或区别,实际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如/p/、/p، /、/t/、/k/、/m/,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作为音位的划分归纳标准,区别特征的标准是最重要的标准,因为它体现了音位学说建立的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语言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
例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以不送气与送气相区别。
这种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我们叫做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于是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组合。

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有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区别特征的辨义功能
运用区别特征这一标准对语音进行音位的划分归纳,首先应从总体考虑意义的有无,其次再从具体考虑意义的有无,最后,才能从具体考虑意义的区别。
在普通话22个辅音中,我们首先要把ng从中分离出来做为一个独立的音位,是因为ng做声母构成的音节是没有意义的。
辨义功能是音位划分归纳的总的指导原则,而区别特征是这一原则下的具体操作依据。


互补分布原则
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和互相替换,这就是互补。
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如汉语普通话[ε] [a] [A] [α]四个音素归并为一个音位/a/。这实际上是不同的音素a(舌位前)、A(舌位中)、α(舌位后),汉语音节中互相交换位置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


外在对立、内部对立
任何一个音位的诸多变体,都构成了一个条件变体群。音位的互补分布是以群体形式来体现辨义功能的,这是音位的外在对立性。
从音位内部来看,条件变体之间存在语音差异,并处于不同条件中,这就是音位内部的对立性。


互补分布
互补分布以音位内外的两个对立统一。说明了音位的群体性的辨义功能。
运用互补分布做标准来划分归纳音位,也必须从辨义功能出发,以区别特征为主要依据。


语音相似原则(音感差异)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相差太远,即使几个音素互补,也不归纳为一个音位。
五十年代,赵元任先生有个演讲叫5音位论。在这节演讲中,赵元任先生仅仅把音感差异做为归纳音位的附属条件。
音感差异的关键不在异字,而在于感字。
从根源上说,感觉这种差异是否相同又决定于这种语音差异是否有辨义功能。普通话n与l的语音差异是客观的,但在北京话被认为音感不同,在南京话被认为音感相同,则因为在北京话中它们有辨义功能,在南京话中它们没有辨义功能。


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相似原则的相互关系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
“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语音相似原则又是对互补原则的补充。
来源 徐昌火的博客

音位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义,例如[ts]、[tsʰ]、[s],[tʂ]、[tʂʰ]、[ʂ](汉语拼音:z、c、s,zh、ch、sh)在普通话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同一组音位。 同理,-[n]、-[ŋ]在普通话是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相同的音位。 同理,[p]、[t]、[k],[pʰ]、[tʰ]、[kʰ](汉语拼音:b、d、g,p、t、k)在汉语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葡语是同一组音位。英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以送气为标准音;葡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也不区别意义,以不送气为标准音。汉语“八趴”“答他”“该开”意义完全不同,英语葡语却区别不开。 语言是表义的,因此音位问题很重要。

主要的工作就是识别音位变体,避免重复列举。

具体看百度百科“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一个音位包含了若干个发音相似的音素,它们是音位的具体体现形式,这些发音相似的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现代汉语中的/a/音位受语音环境的影响,而会出现四个条件变体。这四个音位变体及出现的条件是:
1.[a],出现在韵尾[-i、-n]之前,例如:爱[ai],该[kai],安[an],愿[yan];
2.[A],后不带韵尾,例如:阿[A],哈[xA],鸭[iA];
3.[ɑ],出现在韵尾[-u、-ŋ]之前,例如:好[xɑu],昂[ɑŋ],刚[kɑŋ];
4.[ε],出现在韵头[i-]和韵尾[-n]之间,例如:烟[i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