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配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我国物流配送模式有哪些?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案例分析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技术支撑不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应链,导致物流配送模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模式,不仅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网络化 一、我国物流业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国内物流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配送模式:(1)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创建完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的组织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向其他模式转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业由于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模式。通过合作和共享,这种模式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实现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这种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作。这种模式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可以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配送合理化。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不断融合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国际化竞争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即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展缺陷,没能很好地发挥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经济和提高社会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历程来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然而,管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经济体制的行业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尤其是与我国物流企业有关的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然而,我国物流业普遍存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不完善,技术设备、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企业中有信息系统支持的77%的企业中,采用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企业占23%,实施了供应链管理优化的企业占18%,50%以上的企业订单处理准确率在98%以上。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和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发挥决策作用。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而来,严重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 4、缺乏完善的供应链。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物流组织难度高、缺乏柔性和灵活性,经营成本高和运转时间较长的问题。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仓储、运输或搬运,很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更别提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配置。 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以高科技为依托,以实现规模效益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配送模式,形成了从生产资料到最终商品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比如:以超级市场为主体的美国规模化物流体系、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日本一体化物流体系和以零售行业为中心的欧盟专业化物流体系。分析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了解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化。作为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和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在发达国家,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并将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业,有利地促进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从而实现物流业高度的信息化与集成化。 2、规模化。作为一种规模经济运动,物流规模化是指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或者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规模经营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经营集约化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化经营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发达国家,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不仅会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业竞争力,而且会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充分提高社会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从发达国家来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SCM)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减少库存和降低存货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缩短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对顾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依靠其直销模式和高效供应链,使其物料库存降低到只相当于4天的出货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标准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标准化的参与和实施主体是企业,标准的直接推动者来自市场的需求。企业之间网络系统的建立和货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关企业在编码、通信程序、数据交换格式和包装等方面实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应依托原有的设施基础和客户网络方面的优势,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运作经验,引入先进技术、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念,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比如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国内外资源后,建立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不仅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和穿梭车等技术,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实施物流重组,建立“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系统,成功提高对客户订单的响应速度,打造出品牌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建立符合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发展趋势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政府有关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并为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推进现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企业要加大对现代技术设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开发的力度,以提高物资供应时效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积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构建网络平台,为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现代化流通规则和技术的专业人员,会使我国物流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备应用的专业化,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通过物流企业间的并购实现规模化经营。物流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物流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新物流企业的行为。依据经济效益和规模化原则,物流企业间的并购不仅会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和物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会推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第五、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和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第六、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订商品以及与商品流通有关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规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以完成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可以从制定通用的物流技术类标准、物流信息类标准、物流管理类标准和物流服务类标准开始,逐步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存在问题:1、快件遗失现象严重;2、时效性不强;3、部分从事快递服务活动的不具备合法资格;4、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5、.业务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6、快递契约不规范,减少企业责任;7、收费标准不统一,同行竞争无序。
如果是个人寄件解决方法:1、建议走正规大公司,如EMS、顺丰、UPS等等;2、贵重物品一定保价,且当面点清数量3、对于时效性要求强的建议提供限时服务;4、对于易碎快件必须注重包装。
如果是公司建议一定要加强员工素质、制定完整的操作规范、建立一个可以实时跟踪快件的系统,且建立报警机制,实时提醒遗失及超时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国配送业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物流配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

1、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符合市场经济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2、从规划、管理和实际操作来看,它是分散的、自成一体的,制约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3、物流业资产总量大,但分布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营模式陈旧。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低,专业化发展趋势缓慢。它不能形成服务规模,也没有多少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与各种经济成分共存。

扩展资料: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级物流企业仅98家。

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流行业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物流企业:

整体上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物流系统效率低、综合水平不高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管理与统一的标准,缺乏物流法律规范和行业制度保障,缺乏专业人才。

解决措施:

要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现代物流是一个行业涉及面广、服务领域宽和区域跨度大的综合性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特别需要有全局观、前瞻性,需要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国土资源、财政、税收、信息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机构,研究商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扩展资料:

标准化:

理想的物流标准化是对所有的企业和组织,或特定产品的供应链各环节都采用一个标准,并应用于物流的运作和管理。保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标准化。

具体来说,行业现代物流标准化应当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又包括信息软件系统、包装、仓储、机械装备、运输工具、周转工具等;管理标准包括统一的物流术语、物流作业流程标准、物流费用核算标准、物流中心管理规范、物流统计标准、安全管理规范等。

其实,行业现代物流标准化是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标准体系。除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外,所以,物流服务标准也不可忽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流行业





1、物流行业成本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资本进入,互联网渗透,竞争加剧,物流业在变革,调整中蹒跚前行。

在传统的物流细分领域,极少数物流企业活得舒坦,多数的企业似乎都在求生存中度过,单一环节(仓储,运输等)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多环节的运营同样没有好到哪里去,客户压款,增长缓慢等都是问题。

方案:

这正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与转型期的信号,这个时候行业的利润将继续维持低水平,直到行业整合进入中后期,市场集中度进入中高集中度的水平,这需要一个过程。

2、物流企业多、小、散、弱

物流企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规模化仍旧是企业地位的象征。如今想整合物流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浮躁,都想一步到位走捷径,所以,依然摆脱不了多、小、散、弱的现状。

方案:找准自身核心竞争力。

3、物流全面进入红海时代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物流业的信息透明,每一个热点的诞生很快就会要有不少跟进者。

最终就会造成先进入者未必有先机,后进入者未必有后发,往往是那些踩准时点,靠团队、创新、人才等组合权的物流企业取得了竞争优势。

方案:

对于新的创业者要寻找新的蓝海必须跳出去,看回来,跨点界,回本源,这正成为行业变革,行业整合,行业调整的新常态。

4、物流格局变化大

近年来国内的物流市场围绕最后一公里花了不少功夫,如自提点,门店,便利店,共同配送,互联网同城物流等等,大家似乎都觉得最后一公里是痛点所在,拼命地布局与解决。

但实际中我们却发现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根源在于用户的需求更趋多元化、随机化、碎片化,核心在于商流的方式在变化。

方案:

物流企业的服务需要更加前移,移动到客户的需求端,移动到客户的消费端。

5、人员流动较大

由于众包配送员和即时配送平台属于合作而非劳务关系,也使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

方案:

建立完善的行业制度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流行业



  我国配送业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物流配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1.许多重要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市场经济国际化运营的要求;2。在规划、管理和实际运作上,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制约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3.物流行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专业化发展趋势缓慢,形成不了服务规模,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不多。。

  配送业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推动物流配送的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日程,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制定物流规划。

  2.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在生活资料领域和生产资料领域造就不同类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包括运输和把仓储业通过改造变成物流企业。

  3.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保证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有较大发展,能够达到达到较先进的水平。如华联超市在上海桃浦镇建立的配送中心,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商品库存量60万箱,日均吞吐能力在14万箱。配送中心全面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并应用先进的无线网技术,实现了无纸化收货验货、拣货理货和仓储保管盘点。

  4.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在现代物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物流配送企业在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的研发,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适应配送业国际化的要求!!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我国配送业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物流配送业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

1、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仍然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符合市场经济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2、从规划、管理和实际操作来看,它是分散的、自成一体的,制约了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3、物流业资产总量大,但分布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营模式陈旧。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低,专业化发展趋势缓慢。它不能形成服务规模,也没有多少现代物流企业集团与各种经济成分共存。

/iknow-pic.cdn.bcebos.com/5882b2b7d0a20cf42db68c0f78094b36acaf993f"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882b2b7d0a20cf42db68c0f78094b36acaf993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882b2b7d0a20cf42db68c0f78094b36acaf993f"/>

扩展资料: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速17%。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7.8%,两倍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当下,国内物流行业内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主体资方背景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和市场定位,其规模、服务内容及关注的行业存在较大差别。

中国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低,物流市场具有“多、小、少、弱、散、慢、乱”等特征。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估的A级物流企业共1506家,但代表我国物流业发展最高水平的5A级物流企业仅98家。

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都很小,入行门槛低。未来随着物流企业整合步伐加快,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89%A9%E6%B5%81%E8%A1%8C%E4%B8%9A/8586170"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物流行业



  • 我国物流配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答: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企业大...
  • 1.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工商行政现行管理制度中缺乏明确标准,对于物流企业难以进行明确界定。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晚,长期以来,发展物流业被理解为送货上门。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供应...
  • “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答:“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1 “最后一公里物流”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特别是伴随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城市物流配送早就成为连接电商企业与客户的重要纽带。也因此,在各类物流乃至经济论坛上,“最后一公里物流”总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大多企业,都是希望自家的业务量越多越好。只是,有...
  • 现今的城市物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因此城市配送又是当下不得不求解的难题。从管理者角度来说,需要调整管理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从优化交通管理、改善城市配送作业环境等方面着手,有效解决城市配送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市配送行业健康发展。比如,针对配送企业抱怨的“办证难”,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
  •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答: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实现与电子商务的成功接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物流标准尽快统一起来,给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 加强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理论的研究,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步伐。同时...
  • 淘宝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淘宝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淘宝网应加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质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体系,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一、淘宝网物流配送中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在物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
  • 如何解决外卖配送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答:同时要切实加强巡逻控制,一经发现,立即查处,形成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三)完善配送行业保险制度。联合保险公司、外卖配送企业,商讨配送车辆保险制度的制订,必须让专业配送车辆购买交强险,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同时,对不按规定购买交强险的车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其次,建议企业为配送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
  • 企业物流管理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 目前我国配送体系瓶颈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有:对 电子商务的认识仅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货币流 的电子化,忽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基础设施 不完善;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传统储运的体制和手 段阻碍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 后;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
  • 同城物流配送有哪些问题
    答:3、由于同城配送受到了城市区域的限制,从而决定了这个系统不可能涉及到长距离、大范围的物流配送业务,而只能以城市道路系统和近郊短途运输为主。同城配送的以线下定制化,线上标准化的服务为专业市场客户提供配送业务。二、我国同城配送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同城配送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同城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