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征文 关于地震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1
急求一篇关于5.12大地震的文章!

少年强则国强
妈妈,你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手拉着手,一步三回首,在望着您。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走,我们能走好,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这是汶川地震中失去生命孩子们的心声,这是他们用嘶哑的声音为在黑夜中战栗的人们带来勇气的呼声,这是用相同的血脉汇聚成一片满是爱与温暖的海洋。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
林浩,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一名二年级学生。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往教学楼外转移,还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身为班长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他在下面组织同学们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自救成功,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的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年仅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惊慌的逃离,而是又镇定的返回了废墟,将压在他旁边的两名同学救了出来,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数受伤。过后,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林浩却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我很想上学,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这几句话出自于一个9岁半小男孩的口中,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无情的地震可以夺去孩子们幼小的生命,但却无法夺去孩子里那骨子里透着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慨。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
多灾兴邦,中华无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我们是祖国坚强的脊梁上成长起来的中华少儿,将是民族振兴之路上的生力军。让我们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努力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新一代少年。
让我们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少年要飞翔!

绿绿的青山,一幢幢民房掩映在枇杷林中。这里是米易县丙谷镇牛棚村。此次地震,村里有110多户、400多人受灾严重。其中,5户人家房屋倒塌,其余房屋全部受损开裂。

9月3日上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牛棚村4社,一抹“蔚蓝”绽放在眼前,两排帐篷搭得整整齐齐。这里共搭建了29顶帐篷,28户受灾最重的村民共70人在这个临时安置点得到了妥善安置。

在一帐篷外,一块纸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上面写着“临时卫生医疗点”。村卫生站站长禹春华正在为地震时腿部受伤的村民彭永兵换药。“家当都是从村卫生站带过来的。常见病和普通外伤在这里都能得到治疗。”禹春华介绍,受灾群众在这里可以接受免费治疗。

临近中午,一直下着的大雨慢慢变小,帐篷外面有人开始生火做饭。虽然在下雨,帐篷里地面却很干爽。此时,有人开始在帐篷周围喷洒消毒药。“每隔半小时就会派专人喷洒一次,防止疾病发生。”村支书普福湘说。

在另一帐篷里,村民彭永安坐在床沿上注视着外面的雨势。地震让他家的五间房子成了危房,“好多地方都开裂了,最大的口子有30公分。”住进帐篷,彭永安觉得心里踏实了很多,“地震虽然震坏了我们的房子,但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有信心战胜困难。”

目前,正是烤烟烘烤和收购的黄金时期,牛棚村的党员干部正积极带领村民生产自救,修复震裂的烤房,确保烤烟的烘烤和交售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抓紧时间生产自救,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彭永安坚定地说。

谭千秋,他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好人来描述,那简直就是伟大.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妻子张关蓉终于在次日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她轻揉着丈夫的手指,痛哭失声……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蓬乱的头发被细细地梳理成丈夫生前习惯的发型:“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

张关蓉和谭千秋曾相约相亲相爱到地老天荒。地震前一天,丈夫给小女儿买了两双鞋子、一条裤子,她还问丈夫为什么一下子买了这么多,谁知,这似乎就预示了阴阳永隔。

“他肯定舍不得我们一家。”张关蓉说,将丈夫送到殡仪馆火化时,鞭炮响了两下就熄灭了,似乎丈夫还在眷顾着她们母女。如今,一岁半的女儿还不能理解这一噩耗,她一直喊着要爸爸。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谭千秋不少在湖南的老同学都焦急地与他联系。当大家从媒体上得知他救人献身的事迹后,既感到悲痛又为他自豪。同班同学、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柳礼泉追忆说:“1978年,我们一道考进湖南大学。他同我一样来自农村,都是享受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的。他经常对我说,没有国家的助学金,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哪能完成学业?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边远不发达的地区,一干就是27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得知他舍己救人的消息后,彻夜难眠:“我与谭千秋那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单位抢着要。可是,谭千秋却选择了‘支边’,是那样的潇洒飘逸,又是那样的恬静从容,他只知道一年一年的柳绿,却从来不奢望什么花红。”

大爱永恒

丈夫为救学生献出了宝贵生命,张关蓉悲痛欲绝。她说,她会坚强起来,丈夫走了,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要代丈夫照顾好婆婆和孩子。她希望丈夫的骨灰能安葬在四川,永远陪着她……

5月17日,张关蓉怀抱1岁半的小女儿,带着丈夫的遗物回到湖南,三湘大地对英雄的家属给予了最尊贵、最崇高的礼遇。省委书记张春贤深情地称赞谭千秋是个伟大的英雄,伟大的人民教师,大义无畏,精神千秋;谭千秋的母校——湖南大学生约两万名学生手捧烛光,夹道相迎,湖南大学作出决定,在全校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的活动,并向其亲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同班校友也纷纷解囊,捐出了12万元;在黄花机场,100多辆出租车自发为他送行;祁东县的家乡父老跑了几十公里路,到县城迎接……

湖大马列主义学院的一名同学在湖大校园网上发表感言:“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流完这滴泪,我决定不再哭了。因为,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你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谭千秋回家了!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乡祁东县步云桥镇,回到了他牵挂了多年的家中。

乡亲们列队静侯,场面庄严肃穆,花圈雪白,哀乐低回,乡亲们神情肃穆,泪流满面,声音哽咽,高举着“大爱千秋浩气长存”、“千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英雄谭千秋永垂不朽”等白底黑字条幅,迎接他们的好儿子。一些中学生拿着自己折的千纸鹤,站立在英雄回家必经的路旁,为英雄默默祈祷。

护送英雄遗物的车辆远远地驶来,乡亲们放起了鞭炮。这段平时只需10分钟的路程,整整走了半个小时。

71岁的老母亲黄春秀,在17日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一直悲伤大哭,让人撕心裂肺。在老人的心里,谭千秋是5个孩子中最听话、最孝顺的一个,每次寄钱回来,都要叮嘱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她感叹儿子从小就善良,对于儿子为保护4名学生而献身,老人显得很宽慰,只是不断地哭叹:“他为什么走在我的前头啊!”

82岁的谭先桥老人两鬓斑白,神情凝重,眼角泪珠翻滚。他是看着谭千秋长大的,在他眼里,流露出的是悲伤和自豪:“这后生从小待人谦和,特别爱学习,一直是村里孩子的榜样。”

祁东县县长曾祥月将5万元慰问金交给了谭千秋妻子张关蓉的手中。

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看<<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