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君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为中国做出最大贡献的皇帝是谁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1),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民族的杰出君主。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目录[隐藏] 【人物生平】 【汉武帝生年考】 【关于幼名彘】 【名臣名将】 【文治武功】 【大一统措施】 【对外关系】 【个人生活】 晚年生活 【史籍记载】 【轶事典故】 【巫蛊之祸】 【武帝男宠】 【历史评价】 【旷世奇才】 【千古文治】 【毁誉参半】 【后人评价】 【汉武帝25项历史性首创】 【个人作品】 【盛唐枞阳之歌】 【野史相关】 【汉武帝简略年表】 【年号列表】 【相关诗词】 【相关音像】 【人物生平】 【汉武帝生年考】 【关于幼名彘】 【名臣名将】 【文治武功】 【大一统措施】 【对外关系】 【个人生活】 晚年生活 【史籍记载】 【轶事典故】 【巫蛊之祸】 【武帝男宠】 【历史评价】 【旷世奇才】 【千古文治】 【毁誉参半】 【后人评价】 【汉武帝25项历史性首创】 【个人作品】 【盛唐枞阳之歌】 【野史相关】 【汉武帝简略年表】 【年号列表】 【相关诗词】 【相关音像】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 汉武大帝一 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 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 建立年号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 太初改历 ;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 盐铁官营 ;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 通西域 ;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 开疆拓土 。 西北:霍去病、 卫青、 李广利、张骞以及细君解忧等人的前赴后继的努力西域首次与中国联系紧密,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使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汉武帝生年考】 《史记.外戚世家》明确 [2] 记载: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也有人认为出生在前156年,如《汉书》上面写: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景帝崩于公元前141年的3月,以此推算,汉武帝应该生于公元前156年(古人算虚岁)。《集解徐广》曰:武帝崩年正七十,昭帝年八岁耳。《汉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於猗兰殿,这也证明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但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是不可能的。因为汉文帝死于公元前157年的7月,汉武帝于第2年8月出生,难道刘彻在娘胎里呆了400天? 所以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7年,是可以肯定的。 【关于幼名彘】 汉武帝曾以彘(彘即野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史记 孝景本纪》和《汉书 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讹传讹。 【名臣名将】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霍光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丞相: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太尉:田蚡 御史大夫:庄青翟 韩安国 公孙弘 张汤 石庆 卜式 儿宽 杜周 桑弘羊 列将军: 霍去病 金日磾(di) 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 孔臧 韩延年 郎中令: 王臧 李广 李敢 卫尉: 李广 韩安国 张骞 路博得 太仆: 灌夫 公孙贺 公孙敬声 廷尉: 张汤 赵禹 杜周 郭居 太行令大鸿胪: 王恢 李息 张骞 田千秋 宗正大农令:韩安国 郑当时 刘受 颜异 桑弘羊 中尉少府执金吾:韩安国 赵禹 李息 王温舒 尹齐 颜异 桑弘羊 都尉: 汲黯 朱买臣 江充 内史:石庆 郑当时 公孙弘 汲黯 儿宽 减宣 还有东方朔 主父偃 司马迁 苏武 董仲舒 司马相如 [编辑本段]【文治武功】 【大一统措施】 汉武帝出巡图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军事,对外友好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 经济 :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 :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人事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意义: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对外关系】 ·发动对 匈奴 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汉武帝画像·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后果 汉武帝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对匈奴的打击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政府相对抗,保证了北方边郡乃至全国的安全。

你这个问题 ,实在不能回答的完整!

你说 那个历史君王的贡献不大? 除了个别的废物,基本上都是有做过一些贡献的啊。

秦始皇 :统一了中国,修建了长城

刘邦 :创立的 大汉王朝

汉武大帝 刘彻 :开辟了 丝绸之路,将大汉王朝的繁荣推向另一个高度!

唐朝李世民还有几个 都做到了 “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 :打仗都打到 欧洲去了

宋朝 发明了几个什么发明

明朝 郑和下西洋

清朝 康乾盛世

毛泽东 :创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你说 那个贡献大?? 你说的清嚒??

那个贡献都大 !

中国十大杰出皇帝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另说:一为汉刘协在位27天、二为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天。

我们在此选择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绍。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光绪帝。这10位皇帝涉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七个大的朝代。

中国古代皇帝的档案文献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能作最粗线条的介绍。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二 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四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陈桥兵变”是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不动声色地玩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这要从唐朝的藩镇割据说起。而藩镇的出现,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唐朝先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

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局面,都是节度使专权,从而导致藩镇割据造成的。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方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太祖豁然开朗。

“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为了使军权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谓“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军,要按期轮流到各地戍守。将领也要经常调换,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就造成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局面。将兵之间生疏,有利于防止军队叛变。历史证明,这一方法,是防止军阀割据的成功举措。

宋太祖又针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提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南,指的是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对他们采取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迅速地灭掉了几个小朝廷,实现了南方一统。而对投降的国主,一律封以有名无实的高官,使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

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奈于情面,他一言没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赵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没有办法,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愿望。他经过了16年艰苦的南征北战,才结束了从安史之乱到十国纷争的200余年的割据局面。这是他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

宋朝之后是元朝。

五 元太祖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162年出生。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66岁病逝。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之一,是由于他的努力,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铁木真,是铁匠的意思。铁木真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铁木真的母亲是月伦夫人。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铁木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也速该的部众,纷纷离散而去。月伦夫人和几个儿子孤立无援,陷入困顿之中。而其对立面泰赤乌贵族,对其发难,也抛弃了他们。铁木真兄弟在苦难中逐渐长大成人。泰赤乌贵族认为,铁木真很危险,对他心存恐惧,想尽早除掉他。他们派许多兵,到处搜捕铁木真。铁木真在森林里躲藏了10多天,终于脱逃。少年的苦难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铁木真牢记他的仇敌,一是杀父的塔塔儿人,一是害己的泰赤乌人。为了报仇,他想到了联合克烈部的脱里汗。这个汗,后来称王汗。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就是塔塔儿人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而且,铁木真的父亲,也是脱里汗的“安答”,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广人众,而且脱里汗又是父辈,要想同人家结盟,必须态度诚恳,谦恭。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素质。他经过深思熟虑,对脱里汗谦卑地说:“你是我父亲的旧安答,像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我把娶妻时,妻子给姑父的礼物黑貂鼠皮袄,献给你。”然后,恭敬地将皮袄献上。脱里汗看着眼前威武的年轻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兴,便同意接纳他们。从此,铁木真就逐渐走上了振兴之路。

以后,经过征战分合,互有消长,经几个部落的共同推举,铁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颜部的可汗。这是他第一次称汗。时年22岁。这时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显露出领袖的才能。

1202年,强大了的铁木真,消灭了宿敌塔塔儿人。

同年,铁木真和王汗的联盟大军,又大败敌对诸部联军。

1203年,铁木真和王汗决裂。随后,铁木真消灭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势力范围全部归铁木真所有,铁木真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势力。此后,铁木真的大军,所向披靡,消灭了太阳汗的乃蛮部。就这样,铁木真征服了几乎整个辽阔的蒙古高原。于是,就在1206年,铁木真再一次称汗。萨满教巫师进一称号:“你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成是强大、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这个词的复数。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从此,铁木真就获得了这个独有的特殊称号。同时,成立了大蒙古国。这就标志着一个蒙古民族共同体出现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为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军继续征讨,他削弱了金朝,灭掉了西夏。他死之后,他的子孙们又继续他未竟的事业。1234年,金朝灭亡。1279年,南宋灭亡。蒙古贵族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元朝。从而,结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成吉思汗还率领20万大军进行了野蛮的西征,经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的里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行为应该彻底否定。

成吉思汗的确是一位“只识弯攻射大雕”的“一代风流”。

六 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时年71岁。17岁,出家当和尚。25岁,参加起义军。37岁,自立为吴王。41岁,称帝,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在位31年,由他开辟的明朝延续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

他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朱**,是个地道的贫苦农民。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朱**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活。一家8口

国十大杰出皇帝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另说:一为汉刘协在位27天、二为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天。

我们在此选择了10位各有特色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皇帝,作一介绍。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明成祖、康熙帝、雍正帝、光绪帝。这10位皇帝涉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七个大的朝代。

中国古代皇帝的档案文献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能作最粗线条的介绍。

一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二 汉武帝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三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

一个国家在丢失了曾有过的文明历史,那是一种悲哀。
看看曾与中国相提并论历史的印度,别说历史,连语言都不能保留下来--只能说英语。
我记得有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发现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最大的不同点--虽然大家说的语言不同,但通用的文字是一样的。这样,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都能保留下来。

秦始皇就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最大贡献者!
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全国的道路和车轴宽度(这就好象今天我们使用同样宽度的火车铁轨)。
修运河方便运输,修长城抵御外敌,修都江堰灌溉农田。
开创帝王制度、泰山封禅制度。
……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秦始皇(又称始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前210年。为了弄清他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生在周朝末年,该朝是在公元前1100年建立的。在他以前的几百年间,周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着战争,有些小诸侯国逐步被大诸侯国吞并。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的秦国成为各交战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秦国把中国哲学流派的法家思想作为制定基本国策的指导思想。孔夫子提出英明的统治者主要是靠道德规范来治人,但是按照法家哲学,大多数人不会好到接受这种统治的程度,一对他们只能坚决地推行一套严格的法律来加以治理。法律是由统治者制订的,他们为了推行国策,可以对之随时加以更改。
政(未来的秦始皇)出世时,秦国已经变成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或许是由于采用了法家思想。或许是由于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是由于秦国统治者别具才能。政在名义上是于前246年即在他13岁时继位,实际上国家是由摄政王统治的,直到前238年他已成年为止。新君主任用一些有才干的将领,同其余各诸侯国进行了英勇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他本来可以宣布自己是中国之王(国王)。但是为了强调与过去彻底决裂,他选用了一个新头衔,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称帝后马上开始实行许多重大改革。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灭的分裂重演,他决心要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他把所辖的领土重新划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郡首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诏令郡首的官职不再实行世袭制。结果很快就实行了郡首任职几年后在郡与郡之间互相调换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势力范围。
每个郡都有自己的武郡首和一个维系文武郡首两者间平衡的第三者——调停官。武郡首由皇帝任命且可随时免职,调停官由中央任命。在都城与各郡之间修建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庞大公路网,确保中央军队能迅速到达叛乱分子所封锁的郡地。秦始皇还下了一道诏令,让旧王朝中残存下来的成员都迁到他已经修建的都城咸阳,以便亲自监视他们。
但是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他还要实行商业统一。他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体制,统一了货币,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他还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制,统一了书面语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那道诏令最为著名(也许是臭名昭著的),要焚毁中国的全部书籍。但是有关技术方面的书未遭焚毁,如农业、医学、秦国史录及法家的哲学著作等。而所有其他哲学流派的著作——包括孔子的学说,都均遭毁灭。秦始皇下这道严峻的诏令,是为了消除敌对哲学流派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影响。这也许是整个历史上大规模政治检查的第一个先例。但是他指令都城皇帝图书馆里要收藏禁书的样本。
秦始皇对外也是推行强硬政策。他在中国南方进行了广泛的征服,获得了成功,所吞并的地区最终都划入了中国版图。他的部队在北方和西方也是马到成功。但是他不能永久地征服当地的各个民族。为了防止这些民族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秦始皇把当时中国北疆存在的各个区域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一道巨大的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中国长城。修建这些宏大建筑工程和连年对外征战,依靠横征暴敛,使得秦始皇不得人心。由于利用叛乱根本无法推翻秦始皇的暴政,人们只好设法暗杀他,但均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寿终正寝。
他的二儿子继承帝位,号称二世皇帝。但是他缺乏父亲的才干,各地很快就发生了叛乱,四年之内二世皇帝就被砍了头,宫殿和皇帝图书馆均遭焚毁,秦王朝彻底覆灭了。
但是秦始皇建立的功绩并未随之而烟消云散,中国人为他的暴政结束而感到欢心喜悦,但却谁也不想回到秦王朝前的时代去。下一个王朝(汉朝)继续实行秦始皇所建立的行政体制。实际上中国帝国的组织形式按照他所制订的路线继续了两千一百年之久。虽然汉朝皇帝立即对秦朝残酷的法律体制进行了更改,整个法家哲学失宠,儒家哲学成为正统的国家哲学,但是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关键作用从整体来看就一目了然了。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大部分历史上,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欧洲总被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这种差别似乎是由政治和社会因素而不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的障碍如山脉在中国和欧洲完全一样突出。当然不能把中国统一归功于秦始皇一个人,其他许多人如隋文帝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的功绩。我不打算做这种尝试,而是把两者共同的功绩都归于秦始皇(李斯虽然能献计献策,但决策人毕竟还是秦始皇)。
后来,大多数儒家都攻击诽谤秦始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焚书。他们指责他是暴君,骂他是私生子,说他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但是中国共产党则基本上称赞他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西方作家偶尔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他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但是罗马帝国历经的时期却短得多,从长远观点来看,奥古斯都所统治的领土也未能保持统一,但是秦始皇所统治的领土却保持了统一。因而他是两人中较为有影响的人物。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
入选理由,开创中国封建文明先河,更替奴隶制社会制度,统一周王朝后期中原纷乱的河山,平定六国,始建万里长城,对外抵御外族入侵,对内实行严法治国,大力推行各级规章制度,到现在为止,新加坡依然效仿秦代采用韩非子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第三位:汉高祖刘邦
入选理由,推翻秦王朝,小吏出身,重用贤良之士,大力发展战后经济,统一华夏,奠定以汉民族为主线的封建社会制度

第四位:汉武帝刘彻
入选理由,开疆扩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中华文明道德理念,即“儒家思想”,完善官吏制度,大力提倡发展天文学,数学,医学,地理学等等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开辟“丝绸之路”,通商海内外,即将“大汉“名扬天下,正如同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片头所说”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第五位: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王朝虽不时李世民所建,但大唐盛世确是拜李世民所赐,那个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产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这个时代,永远成为我们中华子孙的骄傲,而这一切,奠基人正是李世民

第六位:唐玄宗李隆基
正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这位李世民的子孙在位期间,正是中华古代文明最鼎盛的时期,可能李隆基并不是很伟大的人物 ,但是他在位期间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一次次梦回唐朝

第七位: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
真正征服汉族的其实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真正建立政权的也是他的孙子忽必烈,但是成吉思汗是我们不得不提的枭雄,他建立的国家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他用他的铁骑将草原文化传遍整个世界

第八位: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可谓文成武德,大人物也,他的事迹其实都不用多说的,统一中国,政绩突出,修养民生,从一个乞丐到一个帝王,时事造英雄,正是他最好的写照

第九位: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他的曾祖努尔哈赤是伟大的人物 ,西方关注中国历史的学者最有兴趣的两个人正是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他的爷爷是精明强干的皇太极,他的父亲是满人入关后的第一任帝王爱新觉罗福临。。。。。玄烨可以说是踩在这些伟人的肩膀上一路走过来,但是难得的是,和他的父辈们相比,玄烨丝毫不逊,却更胜一筹,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摆平鳌拜,二十岁开始平定三藩,之后又相继收复台湾和剿灭葛尔丹。。。清代第一伟人当属他莫属,这也正使的他在去世后的谥号为"圣祖”超过了他的爷爷皇太极。

第十位: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时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顶峰时期,历史学家将他和他的爷爷康熙,他的父亲雍正这三朝合称为“康乾盛世”。有朋友说,大唐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但是我却认为不然,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和很多专家的分析已经证明,乾隆时代,是我国封建王朝之最鼎阶段。所以说乾隆正和李隆基一样,并不伟大,但是却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历史上最厉害功劳最大的皇帝是谁?
    答:肯定觉得为什么隋炀帝会出现在这个千古一帝这个榜单,实际上隋炀帝对中国的贡献绝对不小,隋炀帝在位期间修建了非常著名的工程——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古代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隋炀帝的确是个非常有能力的...
  • 对历史贡献最大的皇帝是谁?
    答:秦始皇为巩固江山,五次出巡,差不多走遍了全国。他13岁登基,22岁亲政,39岁统一中国,50岁死于沙丘。他雄才大略,卓越建树,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少见的,他不愧为“千古一帝”。 【历史功绩】 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
  • 秦始皇过大于功的相关资料
    答: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
  • 秦始皇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答: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 秦始皇过大于功
    答: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毛泽东评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他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
  • 我国最伟大的皇帝是那位?希望说明原因!
    答: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
  • 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都是谁
    答:1、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2、汉武帝。我们现在的汉语、汉字、汉文化等,很大程度上正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一番大作为,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最大一次的民族融合,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大汉民族”。在汉武大帝的统治下,汉朝...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是谁?
    答: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⒌...
  • 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封建君主
    答: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