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人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南北朝时期有高长恭、隋朝有杨坚、唐朝有李世民、五代十国有柴荣、宋朝有赵匡胤、元朝有忽必烈、明朝有朱元璋、清朝有李鸿章、春秋有孔子、战国有白起、秦朝有嬴政、汉朝有刘彻、三国有关羽、晋朝有司马炎。
1、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原名高孝瓘,又名高肃,字长恭,以字行,北齐都城(今河南安阳)人,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一说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高长恭性格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初封乐陵县开国公,从弟高殷即位后晋爵为兰陵郡王,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
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患病,高长恭总领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
次年,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武平四年(573年),因“国事即家事”招致北齐后主高纬记恨,被后主高纬赐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死后北齐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

2、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
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3、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4、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
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5、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6、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
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7、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8、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称“李中堂”。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9、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10、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
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1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12、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13、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14、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朝
百度百科——隋朝
百度百科——唐朝
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百度百科——宋朝
百度百科——元朝
百度百科——明朝
百度百科——清朝
百度百科——春秋
百度百科——战国
百度百科——秦朝
百度百科——汉朝
百度百科——三国
百度百科——晋朝

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笛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康熙帝,满族, 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种种措施初步恢复了满清开国大屠杀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破坏,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出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国理念,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先后实行海禁,但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的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了。真可谓”呕心沥血”。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岳飞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袭扰金军 ,多次获胜 ,并收复建康 ,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6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 53岁 诸葛亮谛惫刃拊燠「?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刘备: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 官职:蜀国皇帝 皇叔 左将军 宜城亭侯 身高:约合现今1.725米
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刘秀: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公元前6~公元57)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皇太极(1592—1643年),一作黄太吉、洪太时、洪太主、红歹是等,均为同音异写,也有称为阿巴海,满族,爱新觉罗氏,正白旗,清朝的建立者,史称清太宗,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康熙帝,满族, 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明太祖朱元璋,汉族,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铁木真:即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和征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名人太多了,先说大概历史吧。
三国归晋应该都熟悉吧?西晋后期的五胡乱华,导致汉室南渡,建立东晋这一段也差不多知道点吧?
西晋南渡后北方情况呢?就是五胡十六国了。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后北周灭北齐,杨坚又篡位建立隋,又灭了同时期南朝宋、齐、梁、陈的陈,统一全国。
在南方,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南朝宋齐梁陈各个开国君王分别为刘裕(儿子刘义隆)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北朝开国君王,北魏拓跋圭和儿子拓跋焘(不能不提的人)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开国者分别是高欢,宇文泰。
下边这个也要提下:元宏(467-499)北魏皇帝、鲜卑族政治家。471-499年在位。政事初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太和十四年亲政后,整饬吏治,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汉服代鲜卑服、以汉语代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等。并严厉镇压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经改革,加强了鲜卑拓跋部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谥孝文帝。
这些都是君王,下边说几个大将
檀道济
南宋当刘裕攻上北方之时,檀道济以先锋之姿而活跃。他虽然是个被称为武将的人,然而却能够严密戒慎军队的杀戮,相当得到人心。接着,在刘裕死后,檀道济也以四位重臣之一的身份支撑着国家。但由于毕竟实力太过强大,为刘裕之后继者文帝所猜疑,最后遭到了肃清。当被肃清之际,被绑着的檀道济还瞪着文帝大叫道:是你以自己的手毁坏万里长城的!
王镇恶(373-418) 南朝宋将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好读兵书,长于谋略,为东晋录尚书事、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东晋义熙八年(412),任振武将军,领兵奇袭江陵(今属湖北),击灭了为刘裕所忌的北府兵重要将领刘毅。十二年,刘裕北攻后秦,王镇恶为龙骧将军,奉命领前锋,和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军自淮水一带出发,长驱直入,迳抵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次年,又主动向刘裕献策,领水军自河(黄河)入渭水,乘蒙冲小舰溯流西上,与晋军主力夹击长安(今西安西北)。至渭桥(长安北),弃船登岸。他激励部下,此地离家万里,舟楫衣粮俱无,唯有死战方可求生立功;并身先士卒,率众奋勇冲杀,一举攻克长安,灭亡后秦。因功进号征虏将军。刘裕南归,他奉命镇守关中,因内部不和,于十四年正月为中兵参军沈田子所杀
杨大眼
北魏北朝的第一猛将是杨大眼,这个人很高大,跑起来也很快,传说中他在身上绑上9尺长的白布,跑起来的时候,白布的末端不会着地,这后来被借鉴到日本的忍者训练中去。他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无敌的,不光是个人的勇武,带兵打仗他也很有一套。他的妻子叫潘宝珠,是一个同时拥有着艳名和武名的女将。他有3个儿子,其中的大儿子是颇有名的美男子,在杨大眼死后不知是被公主还是别的什么人看中,却带着2个弟弟逃到了南朝。
栗碑
除了杨大眼以外,北魏的名将还有个于栗碑,在时代上约比杨大眼要早个百年左右。由于他带着黑色的矛,总是立于全军阵头勇战,因而被称为“黑矛将军”。而且,不只是武艺高强,他还曾复兴当时因战乱而荒废的洛阳市街,且曾救济民众,是个把他从百人中剔除十分可惜的人物。
韦睿
南朝能抵抗杨大眼的就是他了。他被人称做韦虎,不过却是个和杨大眼截然相反类型的武将。他是一个从来不穿甲胄,拿着竹杖,坐着软轿去打仗的人。个人武力几乎为0,却有着非凡的勇气,是一个传说中当敌人攻城的时候,却搬着凳子座在第一线奇男子。
高长恭 北齐
也就是兰陵王,他每次作战都带着鬼头面具,据说是由于他长得太过美貌,而这个人是相当憎恶自己的美貌的,所以要用面具遮盖脸。
曹景宗
南朝要谈的第二个人是曹景宗,作为韦睿的副手,是一个箭术名家,喜欢女色,在家中有很多爱人,不过他并不因为新欢而抛弃旧爱。他读的书不多,有文人看不起他,在皇帝面前举行的诗会中特意将最难的韵脚“病”和“竞”留给他,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他很轻松的作出了“去时儿女悲,归来茄鼓竞,借问路旁人,何殊霍去病。”的好诗。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奇特的人。
斛律光 北齐
和兰陵王一同支撑着北齐的,乃是斛律光。他的姓为斛律,名为光。是十分罕见的姓氏,这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西北的异民族出身。这个人无论是担任宰相或是将军都非常优秀的人,同时还是使弓箭的名人。在年轻时,他曾看见比人还大的怪鸟从云间飞过,而以一箭就把它射下,因而有着“落雕都督”之称。
萧摩诃
南朝陈武将,生来勇猛。与北周作战,虽以败北告终,但却可说是完美地率兵归国。
陈庆之
南朝梁《梁书》记载,擅长以少胜多,曾以七千人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真神气武将也,据说年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时,对陈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之战也是心想往之,称其为第一武将!
沈庆之(386-465)
南朝宋将领,字弘先,吴兴武康人。官至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曾公开指斥士族崇尚空谈。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杀。
尔朱荣(493-530)
北魏末执政大臣。字天宝,秀容川契胡人。曾溺太后、少主,多次镇压牧奴起义。永安三年为孝庄帝所杀。
侯景(503-552)
北朝东魏将领。字万景,鲜卑化羯人。后自立为帝,改国号汉。被王僧辩、陈霸先击败,为部属诱杀。
王僧辩(?-555)
南朝梁建立。字君才,太原祁人。本乌丸氏,属鲜卑族。与陈霸先讨平侯景之乱,拥立萧绎称帝。后为陈霸先袭杀。

该说说文人了
裴松之(372或360-451)
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元嘉间奉诏注《三国志》,注文内容超出原书数倍,开注史新例
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人。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范晔(398-445)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小字塼,顺阳人。博涉经史,善文章,通音律。撰《后汉书》纪传九十篇,附以“论”、“赞”。梁刘昭补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并为作注,北宋时合刊行世
祖冲之(429-500)
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遒人。博学多才,尤擅历数,首次把圆周率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余年。撰《缀术》六卷,唐朝国学定为数学课本。制定《大明历》,并制造指南车、千里船等多种机械。精通音乐,涉猎儒道典籍,著《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均早佚。
范缜(约450-约510)
南朝齐梁间思想家。字子真,南乡舞阴人。曾任宜都太守、晋安太守、尚书左丞等职。发展汉魏以来朴素唯物论观点,于天监六年发表著名的《神灭论》,否定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迷信说教。后坐徙广州,起为中书郎、国子博士,卒于官。
谢朓(464-499)
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竟陵八友之一。为徐曾任宣城太守、南海太守、尚书礼部郎,后为徐孝嗣构陷,下狱死。所著诗文甚多,其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原有集二十卷,已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
刘勰(约465-约532或约470-约539)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字彦和,东莞莒人。曾任太末令、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等。晚年出家,改名慧地,寻卒。所撰《文心雕龙》五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主张文学作品既应有“风骨”,也要有“文采”。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个标准(“六观”)及其必须具备的修养,系统阐述了先秦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466或472-527)
北魏水文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人。少好学,博览奇书。历任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孝昌三年为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所撰《水经注》四十卷,详记水道千余条,旁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另有《本志》、《七聘》等著述,均早佚。
贾思勰
北魏农学家。撰《齐民要术》十卷九十二篇,综合整理农艺科学文献和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实际经验,分农艺(包括精耕、轮作、育种、绿肥、土壤改良等)、园艺、畜牧、渔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制造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学著作。《杂说》部分系后人所补。
萧统(501-531)
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人。梁武帝之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善诗赋,曾招才学之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多卷,辑《文选》三十卷,上自周代,下迄梁朝,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后病死,谥昭明太子。原集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魏收(506或505-572)
北齐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天保二年奉敕编撰《魏书》,至五年,成一百三十卷。修撰中曾有酬恩报怨及受贿行为,致有“秽史”之称。宋初残缺,现存本经宋人补校。

咱说完了君主武将文官,该说说女人了吧?不,咱不说女人,咱说美男子!
字数有限。请听下回分解

汉代:司马迁,汉武帝,司马相如.
晋代:陶渊明
唐代,太多了,李白,杜甫..
宋代,太多了,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李清照
元代,忽必烈,关汉卿
明代,唐伯虎
清代,曹雪芹,蒲松龄
三国,周瑜,诸葛亮
隋朝,杨坚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前 770 - 前 221)
勾 践 夫 差 阖 闾 伍 子 胥
孙 武 白 起 孔 子 范 蠡
屈 原 墨 子 管 仲 商 鞅
孟 子

秦 朝-- (前 221-前 207)
陈 胜 & 吴 广 秦 始 皇 项 羽 吕 不 韦
蒙 恬 范 增 白 圭

汉 朝-- (前 206 - 公 元 220)
王 莽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汉 明 帝 刘 庄 班 超
甘 英 汉 高 祖 刘 邦 张 良 韩 信
陈 平 陆 贾 项 伯 贾 谊
周 勃 董 仲 舒 刘 歆 班 彪
班 固 扬 雄 司 马 相 如 枚 乘
萧 何 司 马 迁 张 衡 窦 固
吕 后 窦 融 蔡 伦 华 佗

隋-- (581-618)
李 春

唐 朝-- (618-907)
唐 高 宗 李 治 武 则 天 杨 贵 妃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唐 玄 宗 李 隆 基 唐 高 祖 李 渊 李 建 成 松 赞 干 布
文 成 公 主 白 居 易 元 稹 刘 禹 锡
李 商 隐 白 行 简 刘 知 几 吴 道 子
阎 立 本 李 白 韩 愈 杜 牧
柳 宗 元 杜 甫 陈 子 昂 王 维
孟 浩 然 韦 应 物 张 九 龄 王 昌 龄
安 禄 山 杨 国 忠 史 思 明 岑 参
房 玄 龄

宋 朝-- (960-1279)
宋 仁 宗 赵 祯 宋 真 宗 赵 恒 苏 轼 欧 阳 修
王 安 石 辛 弃 疾 梅 尧 臣 范 仲 淹
陆 游 苏 舜 钦 刘 克 庄 寇 准
陶 渊 明 曾 巩 司 马 光 杨 万 里
谢 灵 运

金-- (1115-1234)
蒙 哥 成 吉 思 汗 拖 雷 达 鲁 花 赤
窝 阔 台 术 赤 察 合 台 耶 律 楚 材
拔 都 阿 骨 大 元 好 问

元 朝-- (1271-1368)
八 思 巴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安 童 白 朴
关 汉 卿 黄 道 婆

明 朝-- (1368-1644)
高 启 李 时 珍

清 朝-- (1644-1911)
左 宗 棠 李 鸿 章 李 秀 成 聂 士 成
洪 仁 陈 玉 成 洪 秀 全 石 达 开
杨 秀 清 韦 昌 辉 林 则 徐 阿 桂
阿 睦 尔 撒 纳 阿 帕 克 和 加 龚 自 珍 魏 源
荣 禄 曾 国 藩 唐 才 常 慈 禧 太 后
谭 嗣 同 曹 雪 芹 戴 震

三国:刘备,曹操,孙权
晋:司马炎,王羲之,王献之
南北朝:拓拔宏、花木兰、张衡
隋: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
唐:李白、秦琼、白居易、唐太宗
五代十国:石敬瑭、李存勗、李茂贞
宋:欧阳修,包拯,王安石,司马光
元:成吉思汗、忽必烈、木华丽
明:朱元璋 郑和 朱棣 朱允文
清:康熙、乾隆、雍正

  • 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答: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古代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答:1、张仪 (前?~309年),战国时期曾先后任秦相和魏相。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
  •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人物?
    答:利斯特 、奥托 、皮萨罗 、托马斯杰弗逊、伊莎贝拉一世、威廉一世、弗洛伊格 、伦琴、巴赫、伏尔泰 、开普勒、费米、卢梭 、马尔萨斯 、肯尼迪、平克斯、摩尼、达迦马 、居鲁士大帝 、彼得大帝、培根、福特 、索洛亚斯德等等。二、历史人物简介:1、中国:(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
  • 中国古代有那些名人名家?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
  • 中国有哪些名人?
    答: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
  •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2010-08-21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 282 2013-11-18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161 2013-07-29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有哪些 9 2013-11-02 中国古代名人的有哪些 377 2013-12-03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1 2013-05-2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人 96 2014-12-10 中国从古至今都有那些历史名人呢? 25...
  • 中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2、秦始皇(...
  • 古代名人有哪些?
    答:1、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2、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
  • 我国古代有哪些名人???、
    答:张良,萧何,曹参,项羽,范增。东方朔,主父偃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杨坚、杨广,宇文化及,李渊,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狄仁杰,魏征。孝文帝,周世宗,柴荣,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朱元璋,刘基,朱棣,于谦,张居正,康熙。雍正,乾隆,刘墉,林则徐,李斯、蔡邕、王羲之...
  • 中国古代的名人有哪些
    答: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书圣——王羲之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