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位于苦寒之地,凭借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燕国位于苦寒之地,领土也不广阔,为何能够成为战国七雄呢?

战国时期燕国疆域并不大,它南起易水流域,北达今天内蒙赤峰一带,气候寒冷,本来不具备成为强国的资本。但是燕国拥有战国时期最为先进的冶铁技术和农耕技术,推动了燕国农业的大发展,使得燕国经济能与中原大国媲美。
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普及于战国,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普及程度,燕国均位于诸侯国前列,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翘楚。
燕国农业耕作技术也很先进,他们利用境内水资源丰富的长处,注重水井的挖掘与利用,并使用了井上汲水工具“桔槔”。燕国在农业生产中推行“垄作耕法”和“粪田”,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亩产至少在100斤以上,超过了当时大多数国家。
战国时,燕国已掌握了块炼铁、生铁冶铸、块炼钢、铸铁脱碳钢、退火柔化工艺、淬火工艺等先进的冶铁技术,国内的农民在生产中已广泛使用铁制农具。今天在河北省兴隆燕国遗址中出土的众多铁农具范,就是当年燕国人在高温下炼出的生铁水浇铸而成型的,这种冶炼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铸造效率和铸件质量,使得燕国农民使用的铁锄有较硬的耐磨芯部,外有柔韧的铁素保护层保护,耐用性极强。
(燕国铁犁)
从燕下都出土的V形犁来看,这种犁前尖后阔,锐端有直棱,增强了刺土力。当时其他国家方多用铁制造 兵器,较少用于制作成农业生产的工具。以当时强大的秦国为例,秦墓中出土的铁器生产工具只占所有生产工具的11%,其他大多都是青铜工具。
铁农具在燕国的广泛推广,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燕国的粮食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燕国在生产中推行了“垄作耕法”,出现了最早的垄台与垄沟,雨季有利于排水,旱季又可顺垄沟灌水,能有效地起到抗旱排涝的作用。
燕国境内有易水、滹沱河、滦河等众 多河流,为农田浇灌提供了便利。燕国的城池一般坐落于河边台地,城内水井密布,有相当一部分水井是为浇灌农田而开凿的。聪明的燕国人发明了井上汲水工具“桔槔”,在井边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系重物,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水利的广泛应用,使燕国在战国时,由原来的一年一熟向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发展。
先进的农业生产让燕国的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据《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国的粮食储备可以“粟支十年”。燕国甚至有多余的粮食进行酿酒。今天的考古工作者在燕国境内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辽宁等地均发现了大量燕国的酒器,这说明酿酒在燕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普遍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燕国的粮食产量除满足日常食用外,应还有相当一部分剩余。
燕国粮食亩产也很高。魏、齐、秦三国分居中、东、西三地,它们的亩产有多少呢?魏国经过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开发地力以增加亩产,据李悝自己描述,魏国亩产“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秦国的地理条件较中原地区略差,但是秦国重视兴修水利,“收皆亩一钟”,换算成市斤的话,亩产约为120斤。齐国的粮食产量是“中田小亩亩廿斗,上田亩廿七斗,下田亩十三斗”,而燕国的平均亩产值至少在150斤以上,大大超过了齐、魏、秦等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无非就是人口和地盘。当然了,只要地盘够大,人口自然也不会少到哪去,就比如楚国,大半个南方都是他的,即便是到战国后期,也应是要让秦国出动60万大军。
相比较之下,燕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都无法和其他六国相比。韩国再怎么差劲,他也是跟秦国正面交锋很多年的存在。若不是借着五国伐齐的机会,燕国怎么可能稳坐战国七雄的位置?


只不过五国伐齐的时候,燕国的君主燕昭王是否还记得,当年若不是齐桓公的出兵相助,也许燕国都无法进入战国时代,更何况当时的齐桓公,还让地五百里给燕国。
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就把他的弟弟姬奭分封到如今的北京一带,姬奭便是燕国的第一任国君燕召公。随着燕国后期的不断扩张,如今的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和西部,也被纳入燕国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燕山一代的山戎也逐渐崛起。作为游牧民族,山戎的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且他也在学习中原各国的先进文明,不仅进入农耕文明,还建立起不少国家,如孤竹,令支,屠何等国。
拥有着较为完善的指挥系统,山戎的战斗力不禁又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于是好战的山戎不断南下,离他最近的燕国,就成为山戎各国的主要攻击目标,在公元前7世纪,燕庄公都不得不迁都临易,来躲避山戎的西袭击。


但山戎可不会停止自己扩张的步伐,这可把燕国着急的,在公元前664年,燕庄公向齐国求援,希望齐国赶紧的过来帮忙。
当时齐国的老大,是齐桓公,刚刚取得“春秋五霸”的头衔,在各个诸侯国面前像是老大哥的存在。此时接到小弟的求救,齐国要是不出兵救援,以后他这个老大哥还会有信服力吗?


更何况齐桓公也清楚,一旦燕国被山戎所灭,那他就得直接面对山戎,陷入山戎和中原各国两面夹击的尴尬局面。既然如此,出兵保住燕国,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这么的,齐桓公带着大军,大大小小数十战,不仅大败山戎,还灭掉孤竹,令支。


山戎的这些地盘,毕竟距离齐国太远,再加上中间隔着的燕国,也不方便齐国的管理,因此齐桓公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便将打下来的土地送给了燕国。
既然山戎已经被打趴下了,那齐桓公也该班师回朝了。燕庄公见状,怎么说都要亲自送齐桓公回国。


就这么的,燕庄公和齐桓公一路上有说有笑,哪怕是已经进入齐国境地都没能察觉。等他们发现燕庄公已经在齐国地盘的时候,齐桓公顿时就啥傻眼了。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可以随意进出各个诸侯国,如果是诸侯,是不可以走出自己的国境线的。此时燕庄公正在自己齐国的地盘上,也就是说他俩失礼了。


但毕竟是老大哥,魄力还是有的。齐桓公说,我不能无礼于燕国,因此我就把沿途经过的这些土地,全部送给燕国,这样燕庄公就没有走出燕国的国境,就算不上是失礼。
就这么的,齐国的五百里地,便成为燕国的地盘。再加上齐桓公将山戎的土地也送给了燕国,两相加起来,燕国因祸得福国力大涨,得到大片土地,这才拥有后来跻身战国七雄的基础。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它自周平王东迁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终,历经五百多年。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百家争鸣自春秋始,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力实现了质的突破;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演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这一时期之中,又以战国时期更为精彩,因为这个时期,各国之间由互相争霸转向了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了以战国七雄为主的势力格局,加速了统一的进程。而在战国七雄之中,有一个国家毫不起眼,那就是燕国。

燕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条件艰苦,领土面积也不广阔,还要面对北方胡人。可以说,许多人对于燕国入选战国七雄是十分不服的。

那么燕国是否真如有些人所想的那么不堪呢?其实不然,且听我细细道来。

燕国来头可不小

燕国始祖,乃是燕召公,周武王姬发的兄弟。在灭掉商朝以后,燕召公被赐封在蓟地,即燕国。不过,当时的燕召公并没有前往封地,只是派了他的儿子前去管理,自己则留在镐京辅佐周王室。

周代“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汉书·百官公卿表》

周召公辅政期间,位列三公,权势滔天。他的权势大到什么地步呢?在周成王时期,陕地西边,归燕召公管,陕地东边,则归周公旦管。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周召公是可以和周公旦(孔子无比崇拜的那位)平起平坐的人。开国始祖都这么厉害,那么其封国燕国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

与此同时,西周时期,一共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基本上只赏赐给前朝后裔,也就是说,一般的贵族,最多也就封个侯爵,而燕国就是侯爵。

再来看看其余几家,秦国在东周才被封为伯爵,楚国则是最差的子爵,至于赵、韩、魏、齐就更不必说了,人家都自己篡位了。

尽管在战国时期,由于礼乐崩坏,各诸侯国都相继称王,爵位已经不重要了,但是依旧不能磨灭燕国的历史悠久和曾经的地位崇高。

燕国没你想的那么穷

战国时期,什么最关键?无疑是粮草,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是秦、赵的长平之战,还是项羽的巨鹿之战,都说明了粮草的重要性。

而燕国虽然地处北方偏寒之地,地理位置比较差,但巧的是燕国物产丰富。燕国的物产丰富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引用苏秦对燕王说的话:“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意思就是燕国南边有富饶的土地,北边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是不耕种,也足够富裕了,这正是天府之地啊。

没错,天府之国不仅秦国有,燕国也有。而燕国有了足够的粮食,就能养活足够的人,就有能力发动战争,这就是当时最大的优势。

燕国并没有那么弱小

战国时期的几大强国,大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民风彪悍。秦国位处西戎,被称为戎狄,而楚国位处荆楚,被称为南蛮。这两个国家,别看他们战国时期威风凛凛,但是在立国之初,条件那是相当的艰难。

不过有利就有弊,正是因为条件艰难,才能养出虎狼之师,燕国也是如此。燕国东边有朝鲜、辽东,北边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理位置也不太好,因此,燕国士兵的战力应当是不弱的。

之所以燕国一直为人所诟病,应该是与其执政的君王都不太贤明有关吧。假如燕国的贤君多一点,那么燕国绝对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国家。

比如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燕昭王时期,正是燕国国力十分低下的时期,因为在燕昭王即位之前,燕国刚刚经历过子之之乱。关于子之之乱的前因后果,这里就不加详述了。总之,在这场动乱中,燕国被齐国乘虚而入,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燕国也由此衰弱。

而就是这么一个衰弱的国家,却在燕昭王的率领下,几乎灭亡了当时和秦国并列的齐国。尽管这并非燕国一国之功,也非燕昭王一人之才,但是这也足以说明燕国并非是弱小,而是未遇明主。

结束语

燕国虽然领土面积不怎么大,又位于苦寒之地,但是这些有时候并非是劣势。条件艰苦,才能训练出一批虎狼之师,而领土面积不大,则能够更好地收缩战线,节省开支。

与此同时,燕国有着辉煌的历史,肥沃的土地,这些足以支撑燕国位列战国七雄之一了。而之所以燕国一直为人所诟病,大概只是因为燕国的战绩一直不怎么出彩吧。但是无论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如果遇不上明主,那也是毫无发挥余地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什么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答: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虽然没有往日雄风也不是燕国可以抵御的。赵国长平之战后,国力锐减,可是他依然要强于燕国。反观燕国,燕国最强时期便是燕昭王时期,五国联军差点灭了齐国。可是在关键时期燕昭王去世。而后被齐国反败为胜。燕国后继国君并无雄才大略。燕国处于北方苦寒之地,...
  • 战国七雄,燕国为何一直不能强大呢?
    答:在漫长的800年时间内,燕国始终没有站在列国之巅,在各个诸侯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水平。春秋时期的强国先后衰落之后,燕国并没有崛起;进入战国时期,其他各国先后崛起,只有燕国悄无声息。做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为什么一直都不能强大?其实燕国不能强大的原因非常多,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因素。燕国成为...
  • 燕赵为什么叫苦寒之地
    答:燕赵被称为苦寒之地是因为气候寒冷、生产力低下。燕赵指的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北地区,主要包括燕国和赵国。这个地区的气候相对较寒冷,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且,西伯利亚寒流经常从北方吹来,使得该地区的气温更加严寒。这种寒冷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难和农业生产上的挑战...
  • 战国七雄中垫底的燕国和韩国哪个更强一些
    答:燕国军队数量约为40万,而韩国军队数量只有30万左右,从军队数量来比较燕国军队占有明显优势。此外,从质量方面来看,燕国军队常年在边塞和胡人作战,和齐国、赵国没事就打,所以战斗力是杠杠的,辽东坚兵可不是吹的。燕国立国800年,燕国军队就在边陲的苦寒之地硬撑了八百年,这是韩国不能比的。总体...
  • 战国时期的七雄中,哪个诸侯国家创业最艰辛?
    答:战国七雄中,哪个诸侯国创业最为艰辛?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国七雄的创业历程。周武王灭商后,创建了分封制,大量分封诸侯,其中最多的就是同姓诸侯。周武王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出身也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高贵的诸侯国;齐国则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地,齐地地处东方,周天子给予齐国东方的...
  • 东汉末年实分四国 罗贯中只写三国 被抹去的那国有何隐私
    答:1.公孙度的崛起与燕国的建立燕国的创始人是公孙度,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公孙度的祖先在中原地区混得并不好,后来被迫迁徙到了辽东这个苦寒之地。在那里,公孙度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智慧,他善于结交朋友,广受欢迎。逐渐地,他融入了辽东名人和权贵的圈子,成为大家都喜欢交往的对象。公孙度...
  • 战国七雄中燕国为何最没存在感
    答:此外,燕国地处苦寒,当时有“宁得十里于宋,勿得百里于燕”的说法。《战国策·燕第一》记载,苏秦曾称赞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之地”。但这实在是一句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奉承话,因为他实际上点破了燕国农业脆弱的一...
  • 春秋战国里面挺冷的地方
    答:燕赵之地最靠北,地多苦寒。经常遭匈奴骚扰民风彪悍,所以常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 文言文的现代文字翻译器
    答: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四、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
  •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经历了四次迁都一次亡国,为何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
    答:当阅读史书的时候,会发现,历史上燕国的存在感实际和地理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燕赵之地在古代是一个边疆地区,史书也多用燕赵苦寒之地来形容。春秋战国的历史,往往跟中原文化为主导,中原地区的国家往往农业,商业都很富饶。相对于燕国来说,地理位置偏僻,根本无法参与中原地区的事务,再加上北方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