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阐述我们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运用哲学原理阐述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首先,共性与个性是相互区别的。其次,共性和个性和相互依存的。再次,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规定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是要有中国特色,建设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具体制度。
一方面,中国特色必须和社会主义共性相一致。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犯右的错误。(可以东欧巨变为论据进行论述……)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共性必须和具体国情相结合。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否则就会遭受挫折,犯“左”的错误。(可以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教训为论据进行论述……)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这一体制为我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这种较少有中国独创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为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提供过具体蓝图。因此,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即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不一样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而是要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1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是由每个国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过程所决定。 2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呈现出放之每个国家而皆准的普遍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体现着普遍性。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的哲学根据。 5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处在辩证联系之中。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一定要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孤立地强调中国特色,脱离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从而失去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只能在有各国特色的个性中并通过这些特殊性而存在,没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普遍指导性。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发展过程。 7“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8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和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但这些仅是普遍性方面。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国家,它的具体表现又不完全相同。经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从较多地看到与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转为强调在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9社会主义是从思想和运动发展为制度的。作为一种制度,它有着本质的规定,具有区别于剥削制度而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17、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同时也区别于现时代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资本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态的分析,揭示它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形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构想。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由特殊到一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列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如列宁的“苏维埃国家”理论带有俄国特色,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带有“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更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 10、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而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各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模式、具体途径又是各不相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属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时代潮流相应、与世界文明相通的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面向世界、立足本国的社会主义。 12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其独特的观念、理论、制度与道路(实现途径)等综合构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模式。他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我们只有从多维度、多层次来正确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道路前进,将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正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所共同揭示的

  •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中国的情况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党的十八大对...
  • 简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大致上包括个性,而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和个性会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关键。这一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各个方面,是把握矛盾问题的主线。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
  •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如下: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2、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
  • 什么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关系 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
  • 如何理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
    答: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2、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
  •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关系。个性组成共性,而共性又离不开个性,因此两者对立。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个性和共性在矛盾对立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辩证法要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从两方面去看问题,要认识到有...
  • 共性比个性重要辩论共性比个性重要这个题目应该怎么?
    答: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关系,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着就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从社会层面说,共性与个性更重要需要哪个对社会更重要来判断。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共性,大家努力...
  •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1)共性与个性问题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钥匙。共性与个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2)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只有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
  • 1、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答:普遍性与特殊性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2.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剥削阶级和剥削...
  • 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相对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研究矛盾问题,重要的是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这一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