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里 泉水丁冬,(丁冬)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一课文中有一句“冰雪融化,泉水丁冬”,请问是“泉水丁冬”还是“泉水叮咚”???

叮咚
释义: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
引证:碧野 《山泉水暖》:“在一个深谷里,山风送来铁马的叮咚。”
汉字笔画:

扩展资料近义词:叮当、叮铃
一、叮当
释义:形容金属、瓷器、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引证:丁玲 《给孩子们·幼稚园》:“跑着,跑着,忽然叮当叮当地响起来了。”
二、叮铃
释义:形容铃声或金属物体敲击声。
引证: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祁连春节夜》诗:“突然电话响起来,紧一阵慢一阵叮铃不停。”

“丁冬”“叮咚”“丁东”是一组异形词,都是可以使用的。

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对于未列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异形词,在原则上可以自由选用词形,但一般采用社会通用的词形。我们大多以《现代汉语词典》为重要依据,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并参考其他权威性辞书(《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辞海》《汉语大辞典》等)来选用词形。



在前几年使用的旧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里,“叮咚”被弃置不用,而以“丁东”为推荐词形,“丁东”“也作丁冬”。2001年编写教材的时候,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主要依据,选用了“丁冬”作为教材用词。
在2005年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未列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异形词,以通用性原则为基础,兼顾理据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进行了调整。对于这个词语的处理,以“叮咚”为推荐词形,“也作丁东,丁冬”。
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取“叮咚”为推荐词形,充分考虑了通用性原则。“叮咚—丁东、丁冬”“叮当—丁当”,对这两组异形词,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多年来大力推荐使用“丁东”,并以“丁冬”为副条,结果“丁东”“丁冬”的词频统计均很低。“叮咚”的词义是表示声音的,它们的词形带有表示声音的“口”旁,词形本身就能显示词义,使人产生由形及义的联想,因此构成人们乐于选用“叮咚”“叮当”的稳固的心理基础。



综上,“丁冬”这一词形的选用,是在当时条件下作出的选择。教材修订时,我们会考虑调整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最新推荐的词形。

“形容泉水欢快流淌的响声,一直以来都是写作‘叮咚’的,可是现在小学一年级课本里,为什么把‘叮咚’改成了‘丁冬’呢?”魏先生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发现一年级语文课本写着泉水“丁冬”,而在他的印象中,这个词一直都是“叮咚”,为此他感到十分疑惑:“到底是印刷上的错误,还是有关部门对这个词的用法、写法做了改动?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为什么非要这么改一下呢?”

泉水的响声是“叮咚”还是“丁冬”?

1:家长:熟悉的“叮咚”怎么改成了“丁冬”?

在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课的课文里,有这么几句描写春天的语句:“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句中形容泉水欢快流淌的声音,使用的词语是“丁冬”。“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印刷出现了错误,可是我查看了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同事小孩的课本,发现上面也是‘丁冬’。我又找来前两年的课本,发现上面也是‘丁冬’,我这才确信课本印刷没有错误。”魏先生说。

课本印刷没有差错,难道几十年以来一直都是自己写错了?但是魏先生很快否定了自己的猜测。“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泉水叮咚》,电影插曲叫《泉水叮咚响》,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对这部电影和这首歌非常熟悉,直到现在,《泉水叮咚响》仍是许多小朋友喜爱的儿歌。既然泉水‘叮咚’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词语,那为什么现在课本里要把‘叮咚’改成‘丁冬’呢?”魏先生不解地说。

小学一年级课本丁冬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泉水叮咚是使用口形容泉水的美妙,所以必须加上口字旁。我查阅最新版汉语词典也已经纠正为泉水叮咚了。只不过编写和印刷课本的所谓“教授们”不想认错,自找借口罢了。

拟声词,模仿响声

代表泉水的声音

泉水丁冬”是正确的,“叮咚”和“丁冬”通用,本着简便、易记的原则,才将课本中的“叮咚”改成“丁冬”.
呼和浩特市读者樊先生向本报反映:“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我考她生字的时候发现她把‘泉水叮咚’写成‘泉水丁冬’,课本上竟然也写着‘泉水丁冬’.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是“泉水叮咚”,是不是课本印错了?”
  随后,记者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词典解释“叮咚”为拟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叮咚”也作“丁冬”、“丁东”.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教授史振己,史教授告诉记者:“象声词是用来模拟一种声音的,因为声音都是由口发出,中国人习惯在象声词前面加口字旁,其实加口与词义无关,没有必要加口字旁.教材选择用词、用字一般都是选择字典里的首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