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肠之于五脏重要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脾、胃之于五脏重要吗?

脾胃好比是人体这棵大树的土壤,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必然会带来健康不良的恶果,因为最起码的营养供应跟不上,人体健康必然会受到威胁。

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中医学所讲的脾,实际上包括西医解剖学中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由于两者在位置上与胃紧密相连,古人便联想脾脏的功能,主要是把吃进到胃中的饮食物进行消磨转运,进而演变成为“脾主运化”的基本生理功能。饮食物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气血,为人体提供营养和动力。而消化吸收的功能,需要脾脏来主持。中医学因此将脾称作“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脾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储藏血液。古人把这种现象,与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以及下面要讲到的气血关系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脾主统血”的功能。 主运化
内脏中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经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水谷精微,再向上转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布散全身,以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机体所需之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需濡润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湿潴瘤疾患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当人需要调理的时候就需要健脾了。
主统血
脾有统血的功能。脾虚可引起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状。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出现贫血。一些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因血象过低而晕眩、脱发、厌食 等。如果给这些患者健脾,有的人血象就会变得和正常人一样。有位46岁的女性一年化疗6次,血象与正常人一样、头发未脱,精神非常好。血虚可以引起便秘,脾虚还可以引起咳,咳时两肋疼痛不能转身,健脾应在巳时,此时脾经当令。
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正常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脾和胃的关系:脾为总调度,胃为加工车间,脾主升胃主降。
胃气降,水谷才能下行便于消化。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它脏腑。
胃为后天之本
中医中讲,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是食物储藏和初步消化的地方。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素问·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是;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如果胃的这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故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胃气”。胃气的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因而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胃主降
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在藏象学说中,胃的通降作用,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若胃失和降,则影响食欲,并出现口臭、脘腹胀满疼痛等;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 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身体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胃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制造精血的源头。我们身上的精血全是通过胃消化饮食而来的。
另一方面,胃是六腑之海,胃在六腑之中就像大海一样,六腑的运化全在于胃能否消化吸收。胃的好坏以及运化正常与否都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吃、睡、情绪与胃的运行好坏密切相关。
胃主降,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当真阳元气充足时,则胃气可降;而当元气虚弱时,则会出现腹胀、反酸、呃逆等“不降反逆”的症状。
中医一般通过看胃气虚弱与否来诊断病情的轻重情况。如果胃气虚弱,就有可能引发多种疾病。《黄帝内经》一再强调,任何时候胃脉都不可以绝,胃脉一绝人体大限将至。这个道理很简单,胃脉一绝,连吃饭、吃药的能力都没有了,人就无可救药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脾胃伤了。好好吃饭是关键,只要还能吃,康复就有望。

我们到医院看中医时,经常听医生说到“肾虚”、“脾虚”等,有的人就担心是不是肾出了毛病,是不是脾有了问题,不少人甚至买了药去补、去治疗。其实中医所说的肾、脾等五脏六腑和我们所想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1. 心与小肠: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2. 肝与胆: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3.脾与胃: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4.肺与大肠: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5.肾与膀胱: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6. 三焦.三焦也是人体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而是指人体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眺等。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气化作用与水谷的运行通路。这些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肺脏宣发卫气,散布津液,脾胃运化,肾与膀胱调节水液和排泄尿液等几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而不是指单一脏腑的功能。

肺虽然娇嫩,对于身体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主呼吸的功能,肺对于心脏也有一定的保护;大肠将人体吸收过后的残渣排除体外,如果不及时排出滞留体内会形成内毒。

肺与五脏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气管相连,通于鼻窍。这就决定了肺脏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肺脏通过主持呼吸运动,使人气与天气相通,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主持呼吸运动,肺脏同时主持了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呼气时,气向外,向上;吸气时,气向内,向下。 肺像口锅一样倒扣守护在心脏的周围。古人据此认为,肺脏就像威严的宰相,身居君主两侧,将君主的旨意传达给百官,协助君主对百官进行治理。这位宰相的职能,在中医学中被称作“肺主治节”。肺主治节的功能,与肺主气的功能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都会随着一呼一吸而井然有序的进行。恰似一位德高望重的宰相,运筹帷幄,时时掌控着全国上下的局势。 肺脏还有一个功能,叫做“通调水道”。中医治疗疾病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治法,非常形象的表现了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叫做“提壶揭盖法”。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每天用到的茶壶,在盖子上都会留出一个小孔。当我们用茶壶倒水时,空气可以从小孔进入,水就会顺畅的流出来了。如果不要这个小孔,而且把壶盖的四周用泥巴糊住。这时再想把水倒出来,就万万不能了。其实在物理学上,道理其实很简单,是由于的大气压的作用而已。但在中医学中,古人却根据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把他用到医学的领域,成为一种治疗小便不利的重要方法。

肺不但护卫着心脏,而且护卫着下面所有的脏腑,与茶壶上的盖子极其相似。当肺的功能正常时,人气与天气相通,就像壶盖上留有小孔。肺脏一旦受到病邪侵袭时,肺脏主气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像壶盖上的小孔被封死了,就可以出现小便的不畅通。此时我们无论用多少通利小便的药,效果都不会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壶盖揭下来,也就是宣肺的方法,让天气与人气相通,小便就自然会顺畅的流出来了。 肺主气

一是肺主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三是肺主一身之气。脏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于肺有密切关系。一些中老年人肺中粘液过多,影响肺的采氧功能。一般在寅时清肺(用健润)效果很好,一周后肺就轻松了。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如果肺气上逆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不仅要有脾的传输还需肺的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肺肃降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停留,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肺引起咳的症状是痰中有血丝。

肺主皮毛,生卫气,滋养、保护皮肤

人肌肉表面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袭。反之,毛皮疏松、面生暗疮、粉刺和各类皮肤病,易感冒。,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后半夜易盗汗,平时易自汗。

一般对粉刺、暗疮一类症状养肺调理,几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可以清的干净。有人对粉刺、暗疮采取清毒的方法,那是很不利的。粉刺、暗疮是虚症,虚时用泻如雪上加霜。

陕西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牛皮癣病人,多年各大中西医院治疗未有好转,因目前对牛皮癣尚无根治的办法,多是用激素控制,中医大多数采取的是泻毒之法,泻毒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力,牛皮癣虽然一时好了,但人体免疫遭破坏,虚弱时使病菌死灰复燃,一旦停药,病即复发。这就是目前绝大部分牛皮癣病人用中医的方法也难治愈的原因。采取补卫气的方法,让患者养肺,再配以健脾、平肝、调肾,经几个月的调理,他的牛皮癣康复了,至今没有再复发。只要坚持中医的养阴补益法,以驱邪扶正为主,其特点是医好了病灶,又提高了整体素质。

肺开窍于鼻

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各种鼻炎根源都在肺。因此,我们通过养肺调好了许多各种鼻炎病症的人。

肺与声音

肺通畅,声音洪亮;肺气壅塞,声音嘶哑。养好肺阴补足心气,人可多年不感冒,喉咙不会发炎或沙哑。

肺与大肠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便秘。大肠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大肠有病就会引起便秘、腹痛、腹泻或脓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在调理中对肺虚引起的便秘,我们常用滋养肺阴之法,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大肠

大肠居于腹中,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口紧接肛门。其上中部绕行于腹部之左右,先升后降,故古人称为“回肠”;下部管腔扩大,沿脊之下部下行至魄门(即肛门),故古人称为“广肠”。回肠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之结肠、盲肠,广肠即直肠。与小肠相对来说,大肠较短而宽大。《内经》、《难经》对大肠的位置、形状、大小和重量等都有记载。《难经·四十二难》说:“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中医学中的回肠、广肠,均属大肠段,两者顺接。回肠是大肠的上段部分,上接小肠,下接广肠,它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广肠是大肠的下段部分,上接回肠,下端终于魄门,它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 大肠与肺的经脉相互络属,大肠的传导作用与肺气的肃降相关,故《灵枢·本输》说:“肺合大肠。”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传化,包括传导和变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传,传送;道,同导,引导。传导,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并逐步向下传送,引导而至肛门排出体外。变化,指将食物残渣(糟粕)变化为粪便。在这一过程中,大肠还将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吸收,才能形成有形的粪便。如《医经精义·脏腑之官》说:“变化出三字,谓小肠中物至此,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由于大肠吸收其多余的水分,故说“大肠主津”。因此,大肠的传导变化功能,包括吸收部分水分,形成粪便并暂时贮留,而后排出体外的作用过程。 大肠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不能传化糟粕,则出现大便的异常,或为大便秘结,或为腹泻。 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及水液的吸收与布散,以及糟粕的排泄过程,是许多脏腑的共同作用。经胃的受纳腐熟,小肠的化物与泌别清浊,脾的运化,大肠的传化糟粕等而完成。因此,大肠传导变化,除自身功能外,还受胃、脾、小肠等脏腑功能的影响。大肠的传导,是胃、小肠下降运动的延续,是在胃气主通降的主导下进行的运动。又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还需要肺气的宣发肃降来调节。如《医经精义》说:“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府,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气肃降,促进大肠传导,肺气布散津液,滋润大肠,粪便得以通行。若肺胃气虚,推动无力,或肺胃气逆不降,肠中津液不足,都会影响大肠传导,而产生大便秘结。



  • 五脏的功能和作用
    答: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4.肺与大肠: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
  • 人体五大主要器官的重要性?
    答: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
  • 五脏六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传统上比较重视互为表里的脏腑关系,即如《灵枢·本输》所说:“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下面,我为大家讲讲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与腑 肺与大肠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相合关系。生理上,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
  • 中医上的五脏六腑各主什么
    答: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
  • 中医里面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答: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
  • 请问人体的五脏六腑的作用是什么?和它们之间有关系?
    答: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
  • 中医养生入门:五脏六腑具体是哪五脏?哪六腑?
    答:肺,被誉为华盖之官,负责气体的调节与呼吸,与心、脑协同作用,保护娇嫩的肺脏免受侵害。其功能包括调节呼吸、气体交换,以及水液的管理,与大肠形成表里关系。肺的特性表现在喜润恶燥,尤其与秋季的气候相应,需要细心呵护。肝,被比喻为将军,负责疏泄和藏血,对情绪和消化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主疏泄...
  • 五脏六腑说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
    答:六腑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汲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大致流程是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 五脏六腑代表着什么
    答:聚而成精。膻中——臣使之官,为宗气所聚之处,为气之海,主喜乐。脾——谏议之官,脾藏意,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主肌肉,在液为涎。胃——仓廪之官,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与肺相表里。小肠——受盛之官,...
  • 五脏六腑是什么关系
    答: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影响。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而在实际诊治过程中这也是重要的依据!下面我们将部分加以说明: 1. 心与小肠:心气可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