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军能过大渡河而石达开不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为什么红军能过大渡河而石达开不行?

石达开遇到了提前暴涨的洪水,而红军渡河时没有洪水,这是天时也是地利,对石达开均不利,再者,红军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国军,当时蒋介石并未统一,各路军阀人心不齐各自为政,保留实力,既防共更防蒋,许多地方部队都虚于应付,不真正封锁红军,而石达开遇到的是顽固保清的军队,各路人马统一指挥,铁板一块,比红军过河时强好几倍,如果换一个角色,把红军放在当年仍然过不去,如果石达开放在现在轻松就能度过安顺场,并不需要远距离奔袭去抢渡泸定桥,红军当时起码在松林河没有遇到敌军,而石达开却遇到顽固的土司王应元,甚至还把小铁索桥拆了,想去泸定都成问题,况且泸定桥上也有很多清军,而红军在泸定桥却没有遇到敌军,守卫桥的也只有一个班,简直就是故意让红军通过,石达开当时遇到的敌军是红军时的10倍有余,即便石达开退一步去西康也不成,因为松林河桥早被拆了,西面死敌,牢牢把他围困在了山沟里,他当时的情况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除了客观条件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两支军队的性质和战略目标是不同的。
泸定桥1706年就建成了,也就是说如果石达开当时真是决心要过河的话,也可以像红军那样抢夺泸定桥过河,至少有一搏之力,不至于被困等死。
所以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石达开当时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了继续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石达开出走,原本的目标是打算回广西重整旗鼓,但广西早就失去了当年拜上帝教兴起的条件,面对清政府的围剿和地方地主势力的攻击,再加上石达开自己一直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导致内部不稳定,所以他的军队一直处于不断崩溃的过程中。归根到底,石达开是个执行者,在领导能力和领袖魅力上比不过洪秀全,也没有洪的那种理想和野心。在广西失败后,石达开已经彻底失去了进取的意志,此后的行动完全是没有目标的逃跑本能,最终到了大渡河天险难度,他彻底没有了克服艰险的决心,完全就是等死。具体来说,在石达开看来,就算抢夺了泸定桥过了大渡河又能如何呢?大渡河水暴涨未尝不是上天给他的一个暗示。
相比之下,红军虽然也是战略转移,但和逃跑完全不同。红军始终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的,最初是湘西,遵义会议后是北上抗日。正是因为有明确的目标,红军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拼搏进取,没有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答:当时国民党军队认为工农红军难以及时渡河,结果就会像七十年前的石达开般,走向失败,还叫嚣着让红军将士做“第二个石达开”。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仗,就是打算率领军队,渡过大渡河,攻克成都,建立四川地区的根据地。可是他当时渡河失败,粮草耗尽,最终光荣就义。为什么石达开不像...
  • 如何理解石达开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大渡河不同的结局?
    答:而红军长征时期,国民党虽然表面上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且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为红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综上所述,石达开和中国工农红军在大渡河的不同结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体现了战略决策和军队实力的重要性,也彰显了时代背景和民众支持对战争胜负的深远影响。
  • 石达开太平天国被逼远征,兵败大渡河的原因是什么?
    答:太平天国石达开被逼远征,为什么会兵败大渡河?一、与石达开被逼远征的政治背景有关。石达开被逼远征,征战多年不得回京。当初带出的军将,在粮草充足的时候,尚能听从命令。时间一久被清军围追堵截,战事不顺,军心涣散,纪律松弛。而且,石达开离京之后,仍打着天王的旗号(那是闹内讧,天王不得民心)...
  • 石达开为何会兵败大渡河?
    答:石达开劝令先行入川,再图四扰。”以后, “ 洪秀泉(应为全, 笔误) 等王贼兵马统至, 围困常( 长) 沙。…… 天王洪秀泉( 全) 心欲到南京, 杨、维( 韦)、石三王察复:“南京长江浩荡,四围涌水, 现在并无船只,寸步难行。”洪秀泉( 全) 云:”如是何处安身?“三王云:...
  • 被困大渡河,石达开为何没能飞夺泸定桥,最终被俘?
    答:当时的石达开的队伍,人数比较多,但是与太平天国初期的战斗力已不能同日而语,他的队伍多是一些会党组织。而且太平天国军队在鼎盛时期也不是靠强攻,而是通过快速行军,通过游击的方法打敌人措手不及。当时石达开,通过攻坚克城,使他所率领的军队节节败退,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减,这是他在飞夺泸定桥的...
  • 石达开为什么在大渡河兵败 石达开究竟失败在什么地方
    答:1863年,石达开率部进攻四川,先是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五月的时候,到达大渡河。可是因为天气实在太坏,太平军强渡不成,而粮草又用尽,陷入了绝境之中。天气虽然是石达开失败主要原因,可还有个原因,就是他居然给儿子过生日,这要部队白白错失渡河良机。石达开、赖裕新、李福猷三路进攻四川...
  • 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贻误战机。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石达开生子,全军大庆3天,再加上辎重在后头,没能及时渡河,等到石达开发现时已经晚了,贻误战机。
  • 石达开失败的原因,真的只是因为大渡河吗?
    答:这是作战方式上的一大失误。 入川路线和作战方式两方面的失误,其结果就是粮食极端困难。石达开大渡河之败,就败在没有粮食。石达开在致四川总督骆秉章的信中说:“吾兵久驻无”。如果有粮食,即使在大渡河,也还可以支持下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之谜
    答:还有人一种说法认为石达开进入清营并没有能挽救他的部下,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骆秉章自己在奏折中坦承,太平军残部已遣散4000人,被杀死的是没有遣散的2000人,从大渡河畔逃生的太平军很多都留有后代可查。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紫打地不能渡河,为什么石达开不像后来的红军那样,北上泸定,寻找渡河机会呢...
  • 如何理解石达开和工农红军在大渡河不同的结局?
    答:而工农红军的成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石达开和工农红军在大渡河的不同结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体现了两者在战略决策、时代背景、军队士气以及民众支持等方面的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