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的简介与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9
夫子庙历史介绍: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孔庙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因祭奉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

清朝时期,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清朝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焚毁而严重损毁。

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在东起桃叶渡,西抵中华门1.8公里的秦淮河两侧,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和建设,还兴建了高低错落、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以及商业街众多的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并在河上恢复了绝迹多年的“秦淮画舫”。



  • 南京夫子庙的历史
    答: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作为古城南京秦淮名胜蜚声中外,是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夫子庙建于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 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
  • 北京汉建筑“夫子庙”历史简介
    答:原来的大成殿有七个三入口,后来改为九个五入口。工程直到民国五年才完工。夫子庙过去一直被列为禁地,1928年对外开放。北京夫子庙坐北朝南,占地约20000平方米,有四个庭院。主要建筑有仙石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寺。前院东侧有碑亭、灶神、省纪念亭、井亭;西面有碑亭、朝觐殿、朝觐门,与皇家学院...
  • 夫子庙介绍景点
    答:夫子庙简介:夫子庙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
  • 北京孔庙
    答:【简介】北京夫子庙是北京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北京孔庙的历史非常悠久,因为在中国,自明朝以来,它就是祭祀孔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建于1302年,所以到现在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北京的夫子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有许多游客非常喜欢的旅游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仙石门。
  • 夫子庙的来历
    答:明初以来,南京的元宵灯会活动就逐渐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秦淮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南京夫子庙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
  • 历史悠久的南京夫子庙
    答:夫子庙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众多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积淀地,历来都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宝库,是学者们汲取知识的渊源之一。夫子庙多次经历了惨烈的战争破坏,但是它仍然保留着它历史的痕迹,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它又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夫子庙的历史久远,文化悠久...
  • 南京夫子庙为什么出名?
    答:如秦淮河、老门东、中华门城堡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品味古老的历史文化,感受南京的魅力。总之,南京夫子庙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多样的民俗活动,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韵味,领略南京的独特魅力。
  • 夫子庙由来
    答: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夫子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当时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内藏衣、冠、琴、车、书等孔子遗物,并按岁时祭祀。此即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夫子庙,现在的曲阜夫子庙。
  • 夫子庙历史沿革
    答:秦淮河畔,古南京的文化宝地,自六朝起,沿河四公里的繁华地带孕育了望族、商贾、文人与儒学,被誉为“六朝金粉”。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原为东晋学宫的扩建。历经元、明、清,这里曾是集庆路学、应天府学,直至清代迁至城北的明国子监,成为江宁、上元两县的学府。...
  • 南京夫子庙的来历是什么?
    答:历史:夫子庙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称文宣王庙。南宋建炎时为兵火所毁;绍兴年间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元朝为集庆路学,明朝初为国子监、后为应天府学;清朝成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