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我指的是李渊执政时候)有没有人还会姓“拓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2
“李渊”、“杨坚”的鲜卑族姓氏是什么?

李渊: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
杨坚:鲜卑姓氏为普六茹,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

李渊(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1] 。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541年7月21日[1] -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是也不是,北朝-北魏为拓跋氏鲜卑创立的朝代,北朝末期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被北齐高氏所替代,西魏被北周宇文氏所替代,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都曾是北周朝臣,从北魏到北周(386-581)近两百年,主政的皇族都是鲜卑人,使得北方汉族不可避免的出现鲜卑化倾向,朝臣更甚,豪门贵族纷纷与鲜卑贵族联姻,血统不免有混合之情,北周著名的大臣独孤信,实打实的鲜卑人,堪称千古第一老丈人,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为了皇后,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和北周唐国公李昞,而李昞与独孤夫人的儿子就是李渊,因此从李渊本身来说,就是混血了,而且李氏在北周时期也曾赐姓大野氏,但这个鲜卑姓氏只延续到李渊这一带就废除了,上述种种迹象使得唐代有着或多或少的鲜卑因素,但却不能说唐朝时鲜卑族和汉族混血王朝,因为自从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整个中原鲜卑人全面开始汉化,到唐朝时,中原鲜卑人基本都完成了汉化,所以根本谈不上混血王朝,仅仅是民族政策更开放而已;

李渊执政时候拓跋族人基本都改姓了,如李渊的儿媳李世民的妻子就改姓长孙了。大多改姓元。如元结,元稹。

但唐朝李渊执政时候有姓拓跋的。如党项族早期的领袖拓跋赤辞(639年降唐),后代有拓跋思恭

拓跋思恭,亦称李思恭,唐末党项族首领,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直系先祖。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并开设藩镇,任定难节度使。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拓跋思恭族源颇有争议,祖先拓跋赤辞于初唐时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封为平西公,自此拓拔党项在此定居。
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由此说,拓拔思恭乃北魏鲜卑皇族之后。而鲜卑拓拔氏,传为李陵所部逃散至鲜卑山的后裔。
<辽史》记载如下
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远祖思恭,唐季受赐姓曰李,涉五
代至宋,世有其地。至李继迁始大,据夏、银、绥、宥、静五州,缘境七镇,其
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子德明,晓佛书,通法律,尝观《太一金鉴诀》、
《野战歌》,制番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辽史》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835123.htm

加分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35123.htm

没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 拓拔姓改为元

450年,南朝宋国皇帝刘义隆自以为元嘉盛世近三十年,国力空前,大举北伐,揭开魏宋第三次南北大战的序幕。战争爆发前,太武帝刚刚族灭了汉族大臣崔浩。说起这位崔浩,是最令人叹惋的一位知识分子。此人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太武三帝,无论是平定北方诸国还是对南朝作战,崔浩的谋策都为北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人纤研洁白,长相如美貌妇人,生性敏达,常以张良自比。平凉大胜后,太武帝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手拉崔浩,向沮渠蒙逊的使者说:“所说的崔公,就是眼前这位。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干任何事情一定先征询崔公的意见,成败在胸,没有一点不符之处。”累积功勋,崔浩官至司徒。就这样一个善于谋人的大家,却不善自谋。他自己笃信道教,就讽喻太武帝灭佛。拓跋焘言听计从,寻个机会在全国大杀和尚,毁灭佛寺,成为灭佛帝王“三武一宗”中很有名的一位。而当时北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计其数,崔浩此举正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崔浩主修国史时,直抒其原,不避忌讳,内容涉及魏王朝先辈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国史铭刻于石碑上,费银三百万,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内容万代流传。鲜卑族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纷纷上言,惹得太武帝拓跋珪怒不可遏,这位还未全开化的胡人武夫,毕竟不是英武神明的苻坚大帝,他不仅尽诛崔浩全族,又族诛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临刑之前,崔浩被囚于城南木笼之内,兵士数十人,在台上嗷嗷大叫向他脑袋上小便,受尽污辱。这种遭遇,为几千年文人功臣所未遇,以至于写《魏书》的魏收发此感慨:“崔浩才艺博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祸佑?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北魏皇帝从道武帝开始就喜欢整族诛杀对手或者臣下,他攻克燕国都城中山后,就把出主意杀害弟弟拓跋觚的程同、傅高霸等人夷五族,用大刀慢慢挫死;讨伐刘卫辰胜利后,把卫辰宗室五千多人全都弄死扔进黄河。到太武帝则更“发扬光大”,对魏国最有大功的崔浩竟连姻亲都杀绝,惨绝人寰!而后到了北齐高洋灭魏后,魏国皇族几千人全被诛杀无遗,大概也是他们先辈好杀的报应吧。
450年4月诛杀崔浩等四姓数千人后,9月,拓跋焘自领大军南征。滑台一役,连连上书北伐让宋文帝刘义隆起了“封良居胥”意念的王玄漠十足草包,兵仗相接,即一败涂地。魏军以每日一、二百里的速度推进,连战连捷,南朝将士百姓死伤无数。拓跋焘几路大军直指建康其间,宋国将军薛安都,曾方平,刘康祖等人竭力死战,救护了一些军队和城池,但总体上抵挡不住北魏大军的功势。魏军很快攻打到长江边上,大拆民房,砍伐芦苇,声言要造船渡江。建康城内居民惊骇,纷纷把家里值钱东西放进箩筐里,荷担而立,随时准备城破时逃命。自招兵灾的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石头城,忧色满面,直后悔杀了能打仗的大将檀道济。双方相持许久,魏军补给不济,便在一天晚上沿江举火以示威吓后,遍烧民舍后退兵。415年春,魏军回军途中攻到盱眙城,宋国大臣臧质守城。拓跋焘在城外大大咧咧向臧质喊话,要尝尝南国美酒。臧质从城上吊下来两大坛屎尿送给魏军。拓跋珪大怒,一晚在城外筑起长围把城团团围住,断绝水陆交通,运东山土石填平护城河。他又写信给臧质说:“现在攻城的兵士,都不是我鲜卑族人。城东北是丁零族和胡人,南面是氐族羌族。如果丁零兵士死掉,正可减少我大魏常山赵郡一带的贼人(丁零族常依常山、赵郡的群山叛乱);胡族兵士死掉,并州贼就没了(胡人爱占并州一带反叛);氐人、羌人士兵死掉,关中贼可以灭掉(氐、羌两族虽国家已灭,族属繁盛,广居关中)。爱卿你如果替朕杀光他们,倒帮了我大忙。”臧质复信,凛然道:“我现在已完全知晓你的奸怀,童谣讲‘虏马饮江山,佛狸死卯年’,希望你有幸为乱兵所杀,不幸的话就被我俘虏后绑在驴上送闹市问斩。如果天地无灵,我被你俘虏,杀剐随意,足以报效本朝。现在春雨已降,军队四集,你别着急着往回跑,但请安心攻城。如果缺粮的话,我送你些军粮。你送我做礼物的刀剑,等着我把它们向你身上劈砍吧。” 拓跋珪大怒,派钓车、冲车攻城,均不能破城。术穷之后,拓跋珪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鲜卑督战队,士兵前后都是死。最后,杀伤万计,死尸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坚城三旬不拨。春天疫病频发,魏军水土不服,又怕宋朝水军自淮入海与彭城的军队汇合夹击,拓跋珪便烧掉攻具退走。回师路上,魏军杀伤当地人民不可胜计,中青壮年马上杀掉,婴儿贯穿在槊上挥舞盘旋以为乐,所过郡县,赤地无遗。而魏军自己也人马死伤过半,国人怨恨。
魏太武帝拓跋珪攻南时,太子拓跋晃监国,为人精察干练,信任属下仇尼道盛和任平城。拓跋珪的宠信太监宗爱本性险暴,冒皇帝名义干了许多违法的事,他和道盛等人关系又紧张,“恶人先告状”,拓跋珪一回来宗爱就捏造对方的罪名,太武帝大怒,处斩道盛等人,太子属下多名官员连坐处死,太子拓跋晃很快就“以忧卒”,其实就是被残暴的父皇活活吓死的,时年二十四。过了不久,拓跋焘又追念起这位嫡子的好处,常常落泪思忆。天天伺候在他身边的中常侍宗爱心中疑恨,害怕哪天这位性情暴躁的皇帝追究前事起太子死因推在自己身上。于是这位大太监先下手为强,夜里带人潜入永安宫弄死了这位威名卓著、不可一世的拓跋焘,时年四十五岁。

对于这位武功赫赫的北魏太武帝,史书上记载:“帝……性清率俭素,不好珍丽,食不二味;临城对阵,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神色自若;由是将土畏服,咸尽死力。群臣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勃勃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听察精敏,下无遁情,赏不违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无宽假。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而复悔之。”

时光再过二十年。拓跋晃的嫡长孙拓跋宏(元宏)继位,全面汉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以后隋唐盛世的牢固根基,而以纯种胡人进主中原的鲜卑族,无论从相貌到文化,都融合并消失在中华大家族的滚滚血脉之中。

没有了.

  • 李渊是怎么当上皇帝的_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_中国历史网
    答:我可以帮你养十万人,而你爸爸有几万。如果用这种力量发动你的军队,进入长安,统领天下,半年之内就可以得到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你真说到我心里去了。”'回到家,李世民想起了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说服他的父亲是一个难题。这时太原北部的突厥可汗攻打了玛依。唐高祖派出军队抵抗并...
  • 李渊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没什么存在感
    答:1、出道时间晚 李渊出生于566年,李渊起兵的是617年,此时的李渊已经51岁了,在此之前他也没有什么名义,只是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家世太好了,在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能拿出来的事情,人家刘邦虽然是无赖很早就出名了,出道的事情斩蛇起义,迅速被人熟知,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项羽,让刘邦的知名度再一次...
  • 唐朝时谁当皇帝
    答: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太宗 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
  • 李渊什么时候建立唐朝
    答:唐朝的建立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更是一个文化、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标志。在唐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进步的辉煌时期。唐朝的开放政策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使得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繁荣的朝代之一。李渊建立唐朝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
  • 唐朝皇帝顺序
    答:唐朝(618—907年),有21位皇帝。顺序为: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
  •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答:唐朝共21位君主,依次为:唐高祖李渊(在位8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 、唐中宗李显(在位6年)、唐睿宗李旦(在位8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唐肃宗李亨(在位6年)、唐代宗李豫(在位17年)、唐德宗李适(在位26年)、唐顺宗李诵(在位1年)、唐宪宗李纯(...
  • 李渊才是唐朝开国君王,为何比起李世民,几乎历史上没有多少痕迹?
    答:如果没有李渊怎会有后来的李世民,李渊为李世民提供了平台,错就错在李渊曾经重用了李世民,没有把李建成跟李元吉也放到前线上,后来建立了唐朝,那些余党跟边疆问题都是李世民再处理,功高震主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父子俩,李渊也并不比李世民差,最起码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 唐朝历史纪年表
    答:唐朝历史纪年: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1、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2、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
  •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高祖 D.武则
    答: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故选C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