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案例 分析家庭教育对犯罪的影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0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案例

青少年犯罪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是因为家庭过分溺爱,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是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 (2)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都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以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青少年犯罪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少数教师对后进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除了客观方面,青少年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案例二 浙江校园暴力升级:学生组团买枪对抗黑社会 2003年4月25日,永嘉黄田某中学学生柳某因与同校的黄某有矛盾,便叫来徐某等将对方殴打了一顿。柳也因受到学校的严厉批评处理。第二天晚上,当徐某等四人再次来到柳某的寝室里时,被闻讯赶到的值班教师发现,之后徐某等被带到黄田派出所。调查中,这伙人供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中间曾相互间传送着一支枪!全体参战干警为此大惑不解,一伙初中人何来枪支呢?他们决心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原来,就读该县某中学的徐某、厉某等人在校期间经常与当地社会上青少年组成的“十八党”团伙发生冲突。为能何他们对抗,徐某等也组建了一个名为“十三鹰”的学生团伙。去年下半年,柳某想买支枪来去打猎,就通过朋友介绍在其叔叔张某那里,以250元购买了一支单管火药枪,后一直藏在家中。今年2月份,徐某所在“十三鹰”在与“十八党”的对抗中败北,他们觉得如果有一支枪在手便可扭转败势。第二周,徐某等10人便筹资到黄田镇,以同学关系将柳某的那支枪购买过来,并将枪藏到家中,直到26日被公安机关查获。案情至此已初步明了,警方便立即成立专案组,连夜出战,于 4月26日深夜包围制枪犯罪嫌疑人张某并将其逮捕归案。

青少年时期正是“黄金时期”,如何对青少年强化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的教育,是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不能不引起每个家长们乃至全社会的重视。随然目前我们正在深入进行全民普法教育,家长不能因为社会教育功能增加而依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放弃或减弱家庭教育。教育形式是多样的,而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权威性、直接性、广泛性、独特性”五大特点这是任何教育不可代替的。生活实践证明:一个少年的道德品质、生活规范、行为准则,都是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不少青少年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道德修养不高,自己行为不检,为未成年子女提供了错误的行为参照模式,无疑会影向少年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爆炸的时代,家长的素质给孩子将来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奠定了基础。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其“通病”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或只养不教,或娇惯放纵,或教育不当,致使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急于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到社会上寻找“知音”、“乐园”有的流散于社会上,在坏人引诱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拳脚棍棒”“教育”之。于是其父母常年唠唠叨叨,父子感情对立,使少年对家庭产生厌烦心态,促其到社会“世外桃源”找温暖。不良的管教、不当的引导方法,变产生对少年的放任自流。家庭教育的严重不当、失控,无疑是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少年犯罪,有很大一部分是缺乏家庭管理、特别是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情况下造成的。错误的家庭管理,不仅于是无补,反而会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致使其产生对立、反抗情绪。少年的优良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需要父母正确引导、教育,更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上述给家长一个深刻的启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某县初中二年级一女学生苏某,学习成绩拔尖,写作水平在同学中更是超群,27家报刊先后刊出她的文章。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他又捧回一等奖的证书。学校评选她为市、县“三好学生”,县委隆重授予她“特别奖”。按理说她脚下的路��闪光,照这样发展下去,前途将无比辉煌。然而,谁也没想到,成绩、荣誉给她带来的却是一场悲剧!因为成绩和荣誉,家庭对她更加宠爱和娇惯;因为成绩和荣誉,在“一俊遮百丑”的光环效应影响下学校也百般“照顾”而放弃了对她的严格要求;更因为成绩和荣誉,导致他昏昏然、飘飘然起来,鄙视学生,轻视老师。后来因醉心于赞美之辞,被他人几句赞颂的话而身陷“爱河”,再后来在同伙的蛊惑下,辍学“下海闯荡”,进而发展到与他人非法姘居,进行诈骗,触犯了刑律。转瞬间一颗耀眼的新星,坠落到少年犯管教的大墙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