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工程所体现的辩证法原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辩证法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

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辩证法的含义范围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他以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也是古代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多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包含着许多合理的辩证内核,例如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中国古代的很多学派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例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曾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又如阴阳五行学说,易经中也有以柔克刚、阴阳相互转化、万物生生不息等理念。再如,儒家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等。这些都阐述了事物相对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也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奇正、虚实、勇怯、劳逸、动静、迂直、利患、死生等等。书中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和“因敌而制胜”,代表了朴素的“主观要符合客观”的唯物思想,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对立面转化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孙子认为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形势,还取决于战争的主观指导是否正确:一方面,他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认为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另一方面他又说“胜可为也”,原因是只要研究敌我双方具体的情况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扬长避短,就可以为胜利创造条件。可以说,《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战争中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

很多人认为:古代辩证法朴素直观,大多只描述整个世界的一般性质,对构成世界各个元素与部分认知不清,因而是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辩证法思想体系。


唯心辩证法

从斯多葛派哲学家时代起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更晚一些,康德用术语“先验辩证法”表示揭示假相的努力,这种假相出现在试图在现象和可能的经验范围之外应用知性的范畴和原则时。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采纳了黑格尔的定义,并应用于他们对社会和经济过程所作的解释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被定义为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和理论——它把世界理解和描绘为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把发展理解为“事物自身固有的各种矛盾,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变化的结果”,即内因决定、外因影响(促进或延缓)。

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矛盾对立双方存在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基本关系,也就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任何矛盾关睥事物都同时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讲斗争不讲同一,只讲同一不讲斗争,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质。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外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作为同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普遍性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实际工作中,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侧面都各有特点。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三是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观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表现共性。二者的相互转化必须依据时间、地点、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条件下则为普遍性的东西,反过来也是这样。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一。

4、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指事物的诸矛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该事物的发展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矛盾双方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努力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并着急解决好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必须时时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矛盾发展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好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联系与转化,做好转化工作,促进事物的发展。

1.材料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后,迄今共执行了100多次发射任务,从1996年10月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更是连续60次成功发射。

材料二:人类探月分“探”、“登”、“驻(住)”三大步,中国目前的嫦娥奔月工程是人类三大步中的第一步,这步又分为“绕”、“落”、“回”三小步。等到这“三步”走下来,我国接着将开始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载人登月计划。

运用哲学道理,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60次成功发射以及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哲理。

(2)结合材料二,简析我国嫦娥奔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参考答案:

(1)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60次成功发射以及成功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充分说明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每一次行动中都包含着自己的意志、愿望、目的,都凝结着自己的探索、思考和智慧。③规律是客观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嫦娥奔月”工程“三步”战略,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神舟六号”到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展示了新时期中国探索宇宙的卓越成就。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

2.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我国将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发射系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2008年前后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参考答案:

(1)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建设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推动力。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材料一:中国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促进深空探测、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如美国研制和发射“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时,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阿波罗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5美元的效益。

材料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关起门来独自发展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无疑是必然的选择。但历史也一再证明,尖端技术从来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材料三: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说,绕月探测工程(即探月工程一期)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高新科技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2004年1月立项启动绕月探测工程以来,各研制单位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讯、月食影响应对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月球卫星研制和发射场改造等工程的研制与建设工作。

(1)结合材料一,谈一谈我国启动“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当前在主要航天国家正组织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情况下,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有哪些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

(1)我国启动“嫦娥工程”的经济学意义有:①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②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和尖端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④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2)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要依靠我们自己,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发、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必须把加强合作与独立自主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①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有利于提高开发月球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②探月工程的实施,既需要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又需要履行加强国际合作的对外职能,这样既发展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又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4.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我国绕月探测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中国目前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材料二:《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1)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谈谈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识。

(2)简要指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

(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绕月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大量的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于生产和生活,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经济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意义: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5.材料一:50多年来,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我国航天工作者创造的非凡业绩,已经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材料二:虽然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结合当今世界航天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四个原则”。其本质是以国家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强调更多的还是自主创新。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谈谈应怎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1)①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国航天工作者正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无私奉献,才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正是航天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了内因的作用,勇于创新,才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航天人顽强拼搏,历经艰难曲折,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创造的非凡业绩,已经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2)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加强科研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拥有关键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构建科技创新体系。③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规律的科研、生产、应用体制。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l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
  • 高中政治必修4一二单元试题
    答: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12.(2009•甘肃河西五市高三联考)近年来,新闻造假事件不断,“纸包子”、“...
  •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
    答: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其次,马哲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再次,马哲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 马哲对于物质概念的这一规定,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继承了以往唯物...
  •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和革命的?
    答:促使社会进步,实现历史的前进。因此,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所体现的正是批判与革命的双重特性。它不仅是理解世界、推动变革的理论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现代社会,理解并运用这种辩证的批判和革命精神,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复杂问题,推动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 想找一些认识论的高中政治题
    答:从辩证法角度说,创新精神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勇于支持新事物,要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勇于实现突破,促进事物的质变。从认识论角度说,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过程,创新精神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
  • 考研政治马原理之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解析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律性的统一。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 关于高二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
    答: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
  •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西气东输的事情?
    答:13.石油工业的布局,从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应接近 。从环境保护考虑,厂址的选择应远离河流的 游和在居民区的 (上或下)风带。从石油加工业的布局分析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原理。14.“西气东输”工程的确立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参考答案】本题以“西气东输”工程...
  • 中国哲学所体现或包含的哲学原理?
    答: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
  • 结合实践,谈谈该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答: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