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叫皇帝,有的叫谥号,有的叫庙号,有的叫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等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为什么汉武帝称谥号,唐太宗称庙号,康熙雍正又称年号呢?

除了钞票,对皇帝的称号也会通货膨胀。这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不同的原因。
庙号,谥号和年号,都是称呼皇帝的方式。按照惯例,汉朝的皇帝,一般称谥号,如汉武帝,汉宣帝。从唐朝开始,一般改成为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到了明朝以后,一般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康熙。搞清楚原因,首先我们要捋一捋三者的不同。
所谓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在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的,以汉朝为例,西汉只有4个皇帝最终认证为有庙号,分别是高祖刘邦,庙号为太祖、文帝刘恒庙号为太宗、武帝刘彻庙号为世宗、宣帝刘询庙号为中宗。这是因为一般皇帝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会毁去原庙,到太庙合并祭祀。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这就是为什么,汉朝的皇帝不能用庙号称呼了,因为很多皇帝没有庙号(doge脸)。
汉朝之后是魏晋,本来慎重的庙号开始在乱世中通货膨胀。到了唐朝,除了亡国之君和短命皇帝外,都有庙号。于是也就终于可以用庙号称呼到每一个皇帝了。
那为什么不像汉朝一样称呼谥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谥号,也通货膨胀的不成样子了。
所谓谥号,是指皇帝死后,大臣和新皇帝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盖棺定论的评判性称号。从汉朝开始,皇帝都有谥号,一般是“孝”加另一个字的形式。汉武帝的谥号,其实是孝武皇帝,汉文帝是孝文皇帝。这时候的谥号字数少,每个皇帝都有,并且各有不同,方便用于称谓。到了唐朝,皇帝谥号的字数开始膨胀。比如高宗李治的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已经是七个字了。明成组朱棣的谥号是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清朝康熙皇帝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容我喝口水,这一口气读不完呐。
所以,之所以唐朝以后,庙号取代了谥号,成为了皇帝的称呼,是谥号通货膨胀到了太多字,庙号通货膨胀到了每个皇帝都有的共同结果。
最后说说年号。汉武帝之前,是没有年号的。从汉武帝开创了年号以后,虽然有了年号,但是往往一个皇帝,遇到一些大事或者祥瑞就更换年号,导致一个皇帝对应很多个年号,没法用于称呼。比如年号始祖汉武帝就有11个年号。这一情况一直到了明朝,才系统性的改观。从明朝开始,除了明英宗情况特殊意外,每个皇帝都对应了一个唯一的年号,所以,用两个字的年号取代三个字的庙号称呼皇帝成为了可能。
顺便一提,明清时期,庙号依然在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同样是庙号,祖和宗是不一样的。祖一般用于称呼开国皇帝,比如汉高祖,唐高祖。所以唐太宗功劳再大,也只能称宗了。到了明朝,开始通货膨胀成了两个祖,明太祖和明成祖。到了清朝,又进一步膨胀成了三个祖,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和圣祖玄烨。

那个,是唐太宗,不是唐太祖。
庙号在一开始的时候规格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极高的重要贡献是不可以有庙号的,西汉所有皇帝里就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这4个人有庙号,谥号却是都有的。
唐太宗也是有谥号的,康熙也是有庙号和谥号的,太宗是文皇帝,康熙是清圣祖仁皇帝。
只是后来史书上称呼变了而已。

庙号为“祖”,通常指开国之君或者王朝的奠基人。

帝王的谥号最为特殊,也是很有来由和讲究的。谥号起源于商朝,庙号不是每位君王都有,但是谥号是都有的,而这谥号是对这位生前显赫之人的盖棺定论性评定。

年号始创于汉武帝。在明清之前,一位皇帝通常会有很多年号,到了明朝,年号少了,通常一位皇帝就一个年号,所谓一帝一元,清朝则沿用这一帝一元的制度。



这个的变化过程,只能说明历 史是在不断发 展的,同时也是为了记录历 史的方便。
“皇 帝”这一称号,是从秦 始 皇 帝 开始的。之前的 君 主叫“后”、“王”或者“天 子”。秦 王 政灭六 国后,认为他自己的功业是“德 兼 三 皇,功 盖 五 帝”,因此从“三 皇”和“五 帝”各取一字,组成“皇 帝”称号,并开启了我 国延续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三年的 皇 帝 制 度。
谥 号,即在一个君 主或者大 臣死后,用一个或多个字来总结他一生的功过。在唐以前,皇 帝的谥 号一般只有一个字,因此可以用谥 号来称呼皇 帝。一般来说,开 国 之 君用“武”字,《谥 法》中有“克 定 祸 乱 曰 武”,开 国 皇 帝以武 力定江 山;第 二 代皇 帝用“文”字,“经 天 纬 地 曰 文”,即用自己的政 治 智 慧和执 政 能 力巩 固和维 护开 国 之 君留下的功 业。
庙 号,即在君 主死后,把他的牌 位放进太 庙,用一个号来称呼他。唐以前,不是所有的君 主死 后都能进太 庙;唐以后,大多数皇 帝都可以进太 庙,因此从唐以后,就都用庙 号来称呼皇 帝。而且从唐以后,谥 号泛 滥,皇 帝的谥 号一般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字,再用谥 号称呼他是很不方便的,因此改用庙 号来称呼。一般来说,庙号是“什么祖”或者“什么宗”,“开创称祖,守成称宗”,因此一般一个朝代只有一个祖,宗则有很多。有三个朝代例外:元 朝,成 吉 思 汗开 创元 朝的前 身大 蒙 古 国,自然该称祖,而忽 必 烈时 期灭掉了宿 敌 南 宋,并以《易 经》中“大 哉 乾 元”取国 号“大 元”,也有开 创作用,因此也称祖;明 朝,朱 元 璋建 国 号 大 明,自然是祖,到燕 王 朱 棣时以藩 王身份,以暴 力推 翻正 统 皇 帝,把江 山又打了一遍,因此他的功 劳也是开 创性的,称祖无可厚非;清 朝,天 命 汗努 尔 哈 赤建 立后 金 汗 国,自然称祖,顺 治 皇 帝领 清 军 入 关,取 代明 朝建 立全 国 性政 权,也该称祖,到了康 熙 皇 帝本不应称祖,但他智 擒 鳌 拜、平 定 三 藩、收 复 台 湾、北 平 噶 尔 丹、驱 逐 沙 俄 入 侵,功 劳太大了,“名 为 守 成,实 乃 开 创”,因此也是祖。
年 号,即我 国古 代的一种纪 年 方 式,由于干支纪年以六十年为一轮回,对于记录历史是很不方便的。从汉 武 帝开始使用年 号,之后大多数新 即 位的皇 帝都会改用新 年 号,这叫做改 元。在明以前,很多皇 帝在他在 位的时间里可能会改 元很多次,也就是有很多个年 号。比如唐 高 宗 李 治用过14个年号;他的妻子武 则 天以皇 太 后身份临 朝 称 制时用过4个年 号,即 位 称 帝后又用过13个年号。由于每位皇 帝即 位都会改年 号,年 号就有了政治意义,代表了一种正统性,藩 属 国或者割 据 政 权用中 原 王 朝的年 号,即表示承认中 原 王 朝的正 统和领 导地位,这叫奉 正 朔。但是年 号过多也会造成麻烦,因为我 国 古 代 后 期的货 币如铜钱等,都会在表面上铸新 年 号,而铸有旧 年 号的货 币可能就不能用了,因此会对老百姓的财产造成损失。明以前,由于皇 帝大多数有很多年 号,无法用年 号来代指他;明以后到清 朝,由于皇 帝大多数沿袭“一 世 一 元”的原则,即一位皇 帝在 位时只取一个年 号,因此明 清的皇 帝都可以用年 号来称呼,如“崇 祯 皇 帝”或“崇 祯帝”;甚至约定俗成地将年 号直接称呼皇 帝,如直 接把明 思 宗 朱 由 检简称为“崇 祯”。
您举的这几位:汉 武 帝有谥 号“孝 武 皇 帝”,有庙 号“世 宗 ”;唐 太 宗有谥 号“文 武 大 圣 大 广 孝 皇 帝”,庙 号“太 宗”,由于他只有一个年 号,也可以称为“贞 观 帝”;康 熙有谥 号“合 天 弘 运 文 武 睿 哲 恭 俭 宽 裕 孝 敬 诚 信 中 和 功 德 大 成 仁 皇 帝”,有庙 号“圣 祖 ”,有年 号可称为“康 熙 帝”或约定俗成地简称“康 熙”。

没有有的,而是清朝之前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称呼名字或者庙号,而且直接说名字居多,比如叫朱元璋或者称呼庙号明太祖,可是到了清朝,我们发现清朝皇帝的名字不好记,不信我问你,咸丰皇帝叫什么?因此,我们才用年号来代替这个皇帝的名字

谥号是人去世后根据其功绩而赐予的,如汉武帝、隋文帝等。谥号除了皇帝有以外,一些名人也有谥号,如岳飞的谥号是:岳武穆。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其后继者在祖庙依据其一生的业绩给予的封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年号是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有的皇帝在位期间有几个年号,如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天宝。明清时期,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均称其年号。如:康熙、雍正、乾隆等。

这个应该主要也就是一个习惯问题,这些人事实上,这几个号都有,并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在某个时代,一般也就是用某个称号。这个多数都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比如说康熙的庙号叫圣祖,年号叫康熙,所以说并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哪个称呼比较熟悉?一般就这样来称呼他,这个还是和人们的习惯有关系,也就是对不同时期的这些人的称呼,主要还是和习惯有关系,或者说写历史的人有关系。

  • 古代皇帝称号有哪些,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
    答:古代皇帝除了本名以外,还有很多称号,例如常见的谥号、庙号,以及年号、尊号。大部分皇帝我们是习惯以庙号称呼,例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还有些皇帝我们习惯以年号称呼,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等。当然,这些叫法都是可以的,但很多网友可能不太清楚谥号、庙号、年号还有尊号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
  • 皇帝的称号基本上有哪几种,比如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比如汉武帝...
    答:古代皇帝的称呼主要有四种: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谥号不仅仅适用于皇帝,帝王家族,公卿士大夫去世后都可以有谥号。谥号就是人死以后的一个官方评价。古代的谥比较简约,一般是“文”“武”“襄”“昭”一类的单字。古代皇帝和皇后用一个谥号,而庙号为皇帝独有。尊号实际上很难定义,现在史学界也...
  • 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答:3、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
  • 我国古代皇帝称谓之谜
    答:到了唐朝事情出现了变化,首先是每位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长,不利于直接称呼,而同时每位皇帝都可以进入祖庙,拥有自己的庙号,庙号都是一个字的,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庙号来称呼皇帝。当然这还是有意外情况,如明朝的景泰帝,就没有进入祖庙,被称之为了“帝”。到了明清时期,每位皇帝都只拥有了一个年号...
  • 为什么有的皇帝叫祖 有的叫宗 有的却叫帝呢?
    答: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谥号、庙号和年号,常用称呼则有一个历史演变,简单概括来说:称为宗的一般用的是庙号,称为帝的一般用的是谥号。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面皇帝一般称宗(也有例外,比如明成祖)。唐以前常用谥号,比如汉武帝、魏文帝;唐五代两宋元朝多用庙号,比如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
  • 古代皇帝的谥号是如何确定的,有何含义?
    答:是他死后大臣或儿子定的,是对皇帝的简评,主要有表扬(经天纬地曰文,可定祸乱,刚强直理曰武)批评性(滥杀无辜曰纣)同情性(短折不成曰殇)
  • 为什么有的帝王称作“帝”,有的帝王称作“宗”?
    答:武和文都是美谥,衰也仅是平谥。隋炀帝就比较惨了,炀是恶谥,含有否定的意思。到了唐代以后,谥号开始变得非常冗长,而且多是美谥,而庙号则变得常规化,形成了一种规范,所以唐代以后就开始用庙号,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面皇帝一般称“宗”,就有我们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
  • 皇帝死了为什么有的叫祖,有的叫宗,有的叫帝,还有人叫皇.
    答: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
  • 皇帝的谥号是怎样来的
    答:秦朝曾经废谥号。秦始皇认为,让谥是以子(嗣皇帝)议父(先帝)、以臣议君;下议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及至汉初又恢复谥法。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诸帝谥号都有「孝」字,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叙史作省称,或...
  • 为什么每个朝代对帝王的尊称不一样?
    答:每个朝代的帝王的尊称不一样的原因,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基本不相同,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名流后世,就像秦始皇,他觉得他优于三皇五帝,所以叫秦始皇帝。每个时代不一样,各个皇帝都拥有自己的朝代,自己的年号,自己的称呼,他们不想跟以前的一样,想有自己的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