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风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安徽有什么风俗?

春节祭祖,各地风俗都不一样,我们安徽是这样的

安徽的民风民俗有1、九华山庙会
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都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远近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1983年庙会制度恢复,至1989年共举办7届。1989年庙会为期1个月,举办各种活动12项。
大型的佛事活动有:百岁宫金堂佛像和无瑕真身开光仪式、水陆法会、纪念金地藏(金乔觉)诞辰1294周年法会、祗园寺传授三坛大戒和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法师道场地址证会等。联谊活动有首届中国四大佛山联谊会、海内外高僧大德座谈会等。

2、阜阳火把节
阜阳地区称中秋节为火把节。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其后不久,颍州民间每至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摇来摇去,待燃尽返。当地习称“撂火把子”,至今不衰。

3、徽州婚嫁
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

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婚和集体婚礼形式的。
4、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是休宁县海阳五猖庙会之日。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游行,“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此庙会起源于明初。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之说。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5、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拓展资料:
1、中国巢湖渔火音乐节
中国巢湖渔火音乐节将在安徽合肥巢湖举行,从中庙到姥山岛的巢湖湖面渔火映湖美景;湖畔举办“大湖之夜”音乐会、湖鲜美食嘉年华、舞龙舞狮大赛、光影巢湖摄影大奖赛等诸多精彩活动,为合肥市民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2、中国黄梅戏艺术节
是针对我国著名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而开展的一个文化艺术节,1992年10月6日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第一个黄梅戏艺术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艺术节之一,是安徽省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3、中国(萧县)伏羊节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萧县、宿州、淮北等地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4、中国国际吟诗节
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遗风,增进国际友谊与文化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安徽马鞍山市从1989年起,在每年金秋重阳节期间,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吟诗节。

  1. 安徽各类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2. 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婚嫁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交往来习俗、烹调饮食习俗等许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3. 皖南的跳钟馗、叠罗汉,皖北的肘阁、旱船等不仅地域特色鲜明,而且有极强的观赏性。

  4. 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

  5. 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扩展资料:

  1.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

  2. 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参考资料:安徽_百度百科



安徽风俗有很多,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婚嫁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交往来习俗、烹调饮食习俗等许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一、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

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惯用剪纸装饰物品。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的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作品内容。

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曾广泛流传于古徽州的祁门县、歙县、黟县、绩溪等地。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徽州宗祠大量涌现,宗祠祭祀活动成为徽州宗族活动一个重要内容。

祭祖是徽州宗族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过去这项活动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制止,在徽州众多地方很少举行,已经鲜为人知,并且有在徽州消失的可能,人们只能在有关文献资料查找,而在安徽省祁门县西乡的箬坑乡、历口、闪里、渚口等地比较完整进行春祭活动。

特别是箬坑乡马山村整个春祭活动环境热烈、过程繁杂、组织完整、程序规范、仪式隆重,有较强的宗族色彩。为研究徽州宗族的祭祀礼仪、以及民间音乐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以马山村春祭活动为例就徽州宗族的祭祀进行述说。

三、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据老艺人口传,其形成年代在清代中期,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

“肘阁”发源地在颍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带,流传中心区在今阜阳市南部几县、区并沿淮水流传至凤台、寿县、蚌埠及河南等地区,是流播区域横跨两省沿淮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舞艺术。

“肘阁”舞表演塑造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传统戏剧节目。近几十年来也补充了一批充满现代生活气息、贴进人民群众生活的节目,很受群众欢迎。

四、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才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诸多繁文缛节,不少到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

五、徽菜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徽州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扩展资料:

安徽简介: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下辖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安庆、芜湖、铜陵、宣城、池州、黄山等16个地级市。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

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安徽



安徽风俗有很多,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婚嫁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交往来习俗、烹调饮食习俗等许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一、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

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

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惯用剪纸装饰物品。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的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作品内容。

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曾广泛流传于古徽州的祁门县、歙县、黟县、绩溪等地。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徽州宗祠大量涌现,宗祠祭祀活动成为徽州宗族活动一个重要内容。

祭祖是徽州宗族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过去这项活动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制止,在徽州众多地方很少举行,已经鲜为人知,并且有在徽州消失的可能,人们只能在有关文献资料查找,而在安徽省祁门县西乡的箬坑乡、历口、闪里、渚口等地比较完整进行春祭活动。

特别是箬坑乡马山村整个春祭活动环境热烈、过程繁杂、组织完整、程序规范、仪式隆重,有较强的宗族色彩。为研究徽州宗族的祭祀礼仪、以及民间音乐有着较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以马山村春祭活动为例就徽州宗族的祭祀进行述说。

三、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据老艺人口传,其形成年代在清代中期,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

“肘阁”发源地在颍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带,流传中心区在今阜阳市南部几县、区并沿淮水流传至凤台、寿县、蚌埠及河南等地区,是流播区域横跨两省沿淮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舞艺术。

“肘阁”舞表演塑造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传统戏剧节目。近几十年来也补充了一批充满现代生活气息、贴进人民群众生活的节目,很受群众欢迎。

四、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才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其诸多繁文缛节,不少到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

五、徽菜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著称。

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徽州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拓展: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下辖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安庆、芜湖、铜陵、宣城、池州、黄山等16个地级市。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

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安徽的风俗:阜阳火把节、九华山庙会、徽州婚嫁、大班会、花鼓灯、过年入夜前洗澡、放炮祭祀、安苗节、东至赏灯会、绞脸。
阜阳火把节:阜阳火把节是阜阳地区过的中秋节。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
九华山庙会: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开元末年,新罗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炼,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菩萨化身。此后,每逢农历的七月三十,佛教僧徒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逐渐形成九华山庙会: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自恣日(农历七月十五)、地藏诞日(农历七月三十)举行“浴佛法会”、“盂兰盆会”、“大愿法会”,农历十月十五民间和寺院共同举办“阴骘大会”,四面八方香客虔诚礼拜,买卖交易聚成集市。
徽州婚嫁: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三、我想知道安徽池州节日有什么样的风俗尽量丰富点   滁州有滁菊,还有琅琊酥糖。琅琊山风景区是最大的风景区了,还有好多就不一一介绍了。正月初九琅琊庙会是最大的庙会楼上的很全面!滁州的特产有,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正月初一向长辈拜年,正月初二小夫妻双回门,正月初七荡秋千,十三阳公祭日,十五风俗很多的个人空间世界节日风俗大全七月十五也是枞阳的一个,销售。

  • 安徽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习惯?
    答:一、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
  • 安徽独有的风俗
    答:安徽的民风民俗:1. 九华山庙会:自唐代起,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1983年庙会制度恢复,至1989年共举办7届。1989年庙会为期1个月,举办各种活动12项,包括大型佛事活动和联谊活动。2. 阜阳火把节:阜阳地区称中秋节...
  • 安徽有什么风俗过年安徽有哪些风俗
    答: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
  • 安徽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答:1、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最初的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歌词多含悲切,描述了凤阳地区连年灾害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凤阳花鼓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显著变化,成为当地人自娱自乐的方式。表演更加多样,气氛热烈,成为表达欢乐和推广凤阳文化的形式。2、颍上花...
  • 安徽有哪些风俗
    答:四、婚丧嫁娶与民间工艺 安徽的婚丧嫁娶习俗也颇具特色。传统的婚礼上,会有丰富的仪式和习俗,如相亲、订婚、迎亲等。同时,安徽还以其独特的民间工艺闻名,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工艺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风俗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五、饮食风俗 安徽的饮食文化同样丰富...
  • 安徽的特色风俗有哪些
    答:1. 阜阳剪纸: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艺术广泛应用于节日装饰和儿童服饰刺绣底样。阜阳剪纸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犷与南方剪纸的细腻,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当地艺人以剪纸表达生活情趣,美化环境,逢年过节或喜庆事宜,人们常用剪纸装饰物品,而妇女们也喜欢用剪纸作为刺绣的底稿,这体现了当地人民朴素的审美观。
  • 安徽有什么风俗
    答:安徽的风俗 一、传统节日与习俗 安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舞龙舞狮,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反映了安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传统的尊重。此外,安徽还有独特的传统婚嫁习俗,如古老的婚嫁仪式、独特的嫁妆等,展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二、地方...
  • 安徽的过年风俗
    答:风俗有扫尘、贴春联、守岁。1、扫尘:春节前,安徽人会进行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吉祥。2、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前夕贴上春联和年画,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3、守岁:除夕夜,安徽人有守岁的习俗,即待到半夜钟声敲响之后,才能入睡,象征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希望和...
  • 安徽的独特风俗
    答:1. 广济寺庙会定在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在广济寺举行。庙会上,来自各地的信徒和香客聚集一堂,进行朝拜。同时,民间艺人也会在此展示他们的才艺。寺庙会举行一系列隆重仪式,如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等,持续时间为七天。2. 凤凰美食节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期间,在凤凰美食街盛大开幕...
  • 安徽的风俗传统文化
    答:安徽丰富多样的风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阜阳火把节:这是阜阳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多在中秋节夜晚举行。人们手持火把游行,以此纪念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据传,韩山童和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时,广泛举起火把响应,首次攻克颍州。当时流行的童谣描绘了场景:“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