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的感人小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关于用自己的一生植树造林的事例3个,100分悬赏,好的追加分。

事例可以写真人事例以及感想。
有一位老人,手拄拐杖,身躯佝偻,满目深情的守望者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二十二年如一日,他就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这些树木,今天,他将要把这片与自己相伴二十二个春秋的森林无偿捐给国家,他是谁?他就是一为民的杨善洲。


杨善洲为了脱险自己当初立下的承诺:“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在他退休以后就不断帮助别人,不停的植树造林,他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人民,贡献给国家,贡献给荒山。有一次,他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个茶叶专业组,但没有生产资到处借钱,他立刻送去800元。

杨善洲是老百姓的贴心人,退休后,他看到满山荒芜的大凉山,毅然决定到大凉山种树。从此以后,他都在大凉山上找果核、育苗种树,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顶风冒雪,风餐露宿在山上,一个斗笠,一领蓑衣,一张草铺,一把锄头陪伴着他,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大连山的满山苍翠,他把这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给国家。
杨善洲虽然走了,可他的一片深情留在人们心间。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1、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保护森林重要意义的宣传者和植树造林大力倡导者。他留美回国时,特意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里。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家学、讲求树艺”。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表彰“3·29”广州起义牺牲烈士的浩然正气,他亲自在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烈士墓前种下4棵马尾松。1915年,孙中山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当时的北洋政府接受了建议,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多种森林,是防水灾、旱灾的根本方法,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并将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

2、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十分重视国家的植树造林。他认为,森林是很宝贵的资源,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我们这个国家没有多少树,应当发起植树运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

3、1966年,毛泽东又指出: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毛泽东还以诗人的情怀高吟“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毛泽东主席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4、周恩来也非常重视植树,不仅亲身参加植树造林的义务劳动,而且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不仅造成许多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而且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根源。

1954年,他视察北戴河,经过秦皇岛山东堡至赤土山那段沿海沙土路时,看到遍地是光秃秃的沙丘,海风吹起满天飞沙景象,不禁发问:“这里为什么不种上树木和庄稼?”

在总理过问下,当地干群找到了沙地植树的好办法,开始年年植树。如今这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成为北戴河畔一道迷人的风景。

5、邓小平历来关心植树造林工作。他于1981年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要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他还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代地永远干下去。”1982年的植树节那天,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现在,伟人倡导的植树造林已成为国民的应尽义务。“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已融入国人的伟大的“中国梦”。



这座蓄水1万多立方米的方塘,为孙维远、孙明星父子绿化荒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圆绿色梦 

  扔掉“铁饭碗” 

  在瓦房店西南20公里处的九龙办事处,有一座海拔406.5米高的岚崮山,原称麻姑山。据传,王母娘娘发现麻姑仙女与南海小龙王暗生私情,遂将他们贬下凡界。小龙王投胎李姓,麻姑飘落荒山,麻姑山由此得名。 

  近千年来,岚崮山一直演绎着荒芜的历史。直到本世纪初,岚崮山宛若神话般彻底改变了容颜:一望无际的速生杨裹挟着岚崮山的东、西山麓,与半山上的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山下的荒坡栽满了桃、梨、李子、樱桃等十几种果树,与 

  密匝匝的速生杨连成一片,四季相得益彰的“彩妆”衬托着巍峨峻峭的岚崮山如景如画,而为岚崮山梳妆的主人公———孙维远、孙明星父子两代人辛勤耕耘荒山的感人故事,更是令人动容敬仰。1983年春的一天,李店电管站46岁的电工孙维远正和伙伴们维修岚崮山线路。中午吃饭时,这位矮小瘦削的中年汉子突然向伙伴们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电管站我不干了,回家当个体户!”周围的人以为他说笑,谁知老孙真的径直来到电管站办公室,向站长当面辞职。站长一时愣住了:“电管站的差事是许多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职业,你却辞职不干……”站长决定将孙维远一军:“你要是真的辞职就写个书面申请!”孙维远二话没说,提起笔一挥而就:“我自愿辞职回家当个体户。”一家人和亲朋好友闻讯都以为孙维远疯了,像炸了锅一样指责、劝说他,然而却没有丝毫动摇孙维远的决心,因为在他内心,深藏着一个遥远的梦。 

  孙家祖祖辈辈生存在岚崮山下贫困的小山庄任屯,他从懂事起就在大山里嬉戏、玩耍、打草、拾柴,是荒凉的岚崮山养育他长大成人。为了谋生,他下过盐滩,进过兵营,在生产队驭牛赶车,又干过裁缝和电工。夜阑人静之时,他常常仰望着黑幽幽的山峦思忖:“有朝一日我要让岚崮山变成绿树成荫、果香四溢的聚宝盆。” 

  孙维远心知肚明:要改变岚崮山千余亩荒草、杂树遍地的现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孙维远当时一文不名,积蓄无几,要马上治理荒山那是“画饼充饥”,他只有脚踏实地地从零起步,通过经营积蓄资金,才能实现绿色梦想。辞职后,他托人借了2000元钱,他甚至连宅基地的钱都拿不起,便将平房村十字路口旁的一个臭水湾填平,修建客栈。那些日子,孙维远起早贪黑,拉土填坑,像燕子衔泥似的奔波劳作。周围有人耻笑他“胡闹”,但老孙全然不顾。 

  700多个日日夜夜,孙维远晒黑了脸,累弓了腰,到1985年,三间客栈终于落成在九龙水库旁。紧接着孙维远靠亲朋好友帮忙,赊来缸、坛、水泥、白灰等货物摆满了房前屋后。开业那天,孙维远买不起鞭炮,雇不起锣鼓,他挥笔在墙上写了首打油诗:“九龙治水水起风,白手建起水上宫,恳请行人来作客,千载共享劳动功。”这蹩脚的打油诗还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一时小小客栈热闹起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久一场台风裹挟着暴雨,一股脑地将客栈的坛坛罐罐冲了个七零八落,有人讥笑地给他起个外号“水上漂”。孙维远不服输,他从水里捞起坛坛罐罐,重修门面,不久客栈又开了门。凭着孙维远精明强干、肯于吃苦的拼劲儿,客栈又红火起来,当年他就赚了7000多元。接着他依靠自我积累、自我滚动的资金,相继建起了加油站、旅店、饭店,十几年间孙维远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 

  情结岚崮山 

  魂系林海间 

  2000年春,已经63岁的孙维远又一个惊人的举动震颤着人们的神经:他要包下岚崮山这片荒山! 

  有人笑他“彪”到家了:几年前曾有人承包了岚崮山下的荒山果园,一连赔进了20多万元,从此谁也不敢沾边儿,这老孙头是叫钱“烧”得发昏,干这种蠢事儿! 

  儿女们也劝他:你都60多岁的人了,我妈去世后你一直自己过,吃尽了苦头,现在日子富足了,也该享享清福啦。 

  可绿化岚崮山、建设生态林,最终让岚崮山变成人们游览、观光的圣地,这是蕴藏在孙维远心中多年的夙愿。他十几年的拼搏经营就是要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人们的这些劝阻他哪能听得进去!他找到村委会,以13.8万元包下了岚崮山下的这片荒坡。可当年他经营的苹果、桃子和梨就赔进了1万多元。 

  面对荒山,孙维远苦苦地思索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取了速生杨的信息,孙维远顿时心里一亮,经过实地考察,他认定“速生杨”是绿化岚崮山的优良品种,于是孙维远又干了一件让人们瞠目结舌的“傻事”:几天工夫,他带人伐掉了近万棵残次果树,投资40多万元,在岚崮山东麓修建了10余公里的作业道,建起高山水池、农家肥发酵池,在千余亩荒山上栽下了10余万棵速生杨。2003年春,他又在岚崮山西麓修建了一座蓄水1万多立方米的方塘,新开发200亩荒山林地,栽下了2万棵速生杨,岚崮山第一次披上了密匝匝、齐整整的绿装。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15万棵速生杨,10年内只有资金投入没有经济效益,每年仅打药施肥及人工费就得30多万元,很快孙维远的“腰包”便被掏空了。他跑银行、信用社争取贷款,从亲戚朋友处借资金,执著地追求他那绿色的梦想。 

  过度的劳累使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患上了糖尿病,而严重的“三高”又频频发作,将他一次次摁倒,而他又一次次爬起来,拖着疲惫孱弱的身躯奔波在岚崮山麓,出没在林间小道…… 

  青山有义,生命无情。2006年6月1日,69岁的孙维远老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浸透他心血和汗水的山林。儿女们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岚崮山西麓山坡林中。 

  子继父志将“绿色革命”进行到底 

  3月14日,当笔者迎着初春的阳光登上岚崮山麓时,陪同我们的是一位沉稳、精明的小伙子,他叫孙明星,是孙维远的小儿子,也是这片山林的新主人。小伙子领着我们穿过一片片速生杨,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每处速生杨的生长特点、树径尺寸、成材年限等,那架势,俨然一位熟知儿女琐事的母亲。 

  孙维远老人的突然去世,给7个儿女带来巨大悲痛,而孙明星尤甚,因为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就是经管好岚崮山下这片山林。孙明星深知老人的这份心意,几年前父亲让他留在身边开车、协助父亲料理山林,父亲每天的一举一动、照料山林的套路他都了如指掌。然而父亲的离去,还是使他如牛负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他必须保证这片山林的经管不能“撂荒”。 

  为了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他搬出父亲的住宅楼,住进加油站,将楼房出租出去,以租金解决燃眉之急。令他欣慰的是父亲生前正在办理的一笔贷款,信用社及时转到他的名下,很快给孙明星解决了50万元的资金,这犹如雪中送炭,使孙明星更加坚定了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信心。 

  当我们徜徉在林中时,一排排碗口粗的速生杨迎风摇曳,而树下却很少见到杂草,孙明星对我们说:他最担心的是山林安全。几年来,为了护林防火,他雇人从秋到冬,每年要割掉五六茬树下齐腰深的杂草,仅除草一项人工费就达数万元。速生杨的经济效益极为缓慢,成材期长达10年左右,孙明星抚摸着一棵棵速生杨,深情地说:“父亲在这片荒山造林,绝非为了赚钱,而是实现他一生绿化岚崮山的夙愿。”为了将这场“绿色革命”进行到底,孙明星在山下套起了围墙,筹建猪舍,以发展养猪业来积攒农家肥,部分取代化肥,通过良性循环固守这片山林。 

  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荒山绿化,36岁的孙明星一次次推迟了婚期,集中精力投入到他的事业中。九龙办事处也给了孙明星大力支持,为他的山林安装上了一盏盏驱虫灯,帮助他用物理方法解决林中虫害。 

  春风拂过,山林簌簌。传说中麻姑除恶济民的故事缥缈云烟,而孙维远、孙明星父子绿化荒山、造福后代的故事却如丰碑矗立在岚崮山下,铭刻在人们心中。



  • 植树节的故事
    答:关于植树节的故事 关于植树节的故事1 众所周知,每年公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起初,植树节是个农历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重视植树,把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行者,就将孙中山逝世的公历日期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植树造林的光荣传统。唐...
  • “种树老人”杨善洲的故事
    答: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于成绩辉煌,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 植树童话故事
    答:小蝴蝶说:“谢谢你,小朋友为我们森林添加了一棵小树,让我们的森林变的更加美丽。”草地上的小花看到了说:“小树长大了可以给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谢谢你呀。”小兰说:“不用谢,植树造林人人有责。” 植树童话故事 篇4 猴子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建了一座苹果园,苹果长得很好。秋天摘完苹果,他觉得山上不宜栽苹果...
  • 默默种树人的事迹评价和感悟
    答:默默种树人 杨善洲,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
  • 植树节的简短文字50字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植树节的简短文字50字 植树节的简短文字50字,3月12日是植树节,是我国全员为植树造林做贡献的日子,比如捡垃圾,减少用电和开车出门等等。感兴趣的来看看植树节的简短文字50字。 植树节的简短文字50字1 ...
  • 植树节的故事?
    答:植树节的故事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从此“中国植树”...
  • 植树造林的十大名人
    答:这些名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力,推动了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不仅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植树造林,还传递着保护地球、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理念。同时,这些名人的经历也表明,无论身处何种地位、拥有怎样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 关于植树节的故事 作文
    答: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也十分热爱树木,他在带兵打仗时规定:驻防官兵要在驻地植树造林,即使行军打仗时,也不许践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时,为了严明纪律,特意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保护林木的故事。传说西湖净慈寺有一古松,...
  • 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小故事
    答:劳动节的小故事篇一 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的村头,有一棵两人合抱,高达三十米的白杨树,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将军杨”。 提起“将军杨”,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1940年4月,驻在武乡东部山区的八路军总部为建设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暖,当地的老乡和战士们展开了植树比赛...
  • 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答: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春天,是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