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闻一多的小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有关闻一多的故事

1、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
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
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
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读的话语。
都可以用来形容祖国的苦难,但他写下的诗句却就是“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有人说:“国家就是腐败的,到处丑恶,不值得爱。”
闻一多痛心地反驳道:“不对,只要就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他常把自己的诗寄给国内的朋友们。
也常常提醒道:“不要误会我想的就是狭义的家,我所想的就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
2、失望之余,潜心象牙塔
国土一再被践踏,自己的人民一再遭杀戮,远在美国的闻一多待不住了。他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1925年,他提前结束了本该五年的留学生涯,急切地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等相继发生,无情地破坏了闻一多救国救民的愿景,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信念支柱倾折了。失望之余,他撂下了写诗的笔。
搁置起那些热血的文字,寄身于象牙塔,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他甚至希望这古书中有济世救国的良方。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当时的青岛就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城市,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
当时的政府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给校方指责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找校长评理,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
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学校乌烟瘴气,闻一多遭受了不少攻击与,被迫辞职。
在青岛大学受到的伤害和刺激,一时难以抹平。闻一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一方书桌,三尺讲台,小楼庭院,妻儿围绕。可就是安逸的生活并没有使闻一多忘记对中国时局的关注。
3、怒写“七子之歌”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4、最后一次的讲演
1946年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出于安全考虑,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
就在李公朴夫人泣不成声地报告先生被害经过时。混入会场的特务乘机捣乱。闻一多见状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在讲演中强烈谴责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就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他说:“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就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他誓言:“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他向在场的人强调:“现在正就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那天下午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闻一多遭特务多人狙击身亡。
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闻一多这个激情的诗人,这个热血的战士,就这样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他的热血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一起汇入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民族正气之歌!
5、回国任教
1925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
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
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2年秋,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现了闻一多治印的“润例”。不过靠熟人弄来的小生意几乎挣不到钱。情急之下,闻一多备了一张桌子,打算去设摊。 闻一多的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了回来。可是不摆摊,一家人怎么生活?最后,校长梅贻琦联络朱自清、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一多刊登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设点”代人刻印。 广告定了“金石润例”之条例:“石章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分字作一字计,过大过小加倍。” 昆明人有收藏象牙章的爱好,加之又是大学教授出手刻印,生意便源源而来。两年多,闻一多在印谱上留下了1400多方印。久而久之,闻一多手指头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闻一多便自我解嘲:“我是一个手工业劳动者。再苦也得刻呀!”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两个故事、你看看哪个好些、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朱自清,闻、朱两位诗人兼学者,开始论学共事,并且成为挚友。除任清华教授外,闻一多还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艺专等校兼课,学术上也从唐诗的研究上溯到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重点开拓了《诗经》与《楚辞》的研究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 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北京大学。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1930年8月闻一多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陈梦家随来作他的助教。闻一多以自己的诚恳与影响,广聘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先后有游国恩、方令孺、丁山、姜忠奎、张煦、沈从文等, 担任各门功课主讲,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强大,在当时国内文坛颇有影响。

闻一多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在学校的斜对面。因楼下一层光线很暗,旋即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他到学校,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同行,鱼山路、大学路都是起伏的山路,二人扶手杖而行。青岛有日本人开的“吴服店”,经营日式“和服”,闻一多以其宽袍大袖有中国古风,便买了一套来穿。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朱自清,闻、朱两位诗人兼学者,开始论学共事,并且成为挚友。除任清华教授外,闻一多还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艺专等校兼课,学术上也从唐诗的研究上溯到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重点开拓了《诗经》与《楚辞》的研究领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 闻一多的两个详细故事是什么?
    答:——郑天挺 2、从“一二•一”运动开始,在文林街、大西门、西仓坡、府甬道一带,出现了石印小报“重金悬赏四十万买闻一多的头颅”,事关我的老师闻一多先生的安危,使我大为震惊.我隔两、三天就去那一带看一遍.环顾四周没有特务,便靠近墙壁细看.很快各种大小字不同版本的石印小报愈来愈多,而且从...
  •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要短的
    答:2、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
  • 有关闻一多的故事
    答:3、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 1946年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闻一多不坚信自己的战友会这样快地死去。他流着热泪,不停地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这时的昆明气氛异常...
  • 有关闻一多的故事
    答: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学校乌烟瘴气,闻一多遭受了不少攻击与,被迫辞职。在青岛大学受到的伤害和刺激,一时难以抹平。闻一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一方书桌,三尺讲台,小楼庭院,妻儿围绕。可就是安逸的生...
  • 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简介
    答: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
  • 闻一多的故事
    答:闻一多长孙闻黎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有一次,一名学者前来拜访他,不小心将一把雨伞忘放在他的办公室,时隔数月,闻黎明先生辗转多次,托人将小雨伞送还那位学者手中。正如闻一多的三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所说:“我的父亲对我影响非常深远,他用他自己的言行教导我如何做人,如何做...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简短小故事
    答: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现了闻一多治印的“润例”。不过靠熟人弄来的小生意...
  • 要一个闻一多先生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要!追悬!
    答:闻一多治印的故事有人把闻一多六十年前所刻印章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捐赠给有关部门。中新社消息说,这枚玉石印章的边款,用行草刻著一百二十六个字:「忝与毓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临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
  • 闻一多的故事
    答:2009-03-20 闻一多的故事 152 2006-03-21 关于闻一多的事例或故事。 120 2010-04-10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 718 2008-04-12 闻一多先生的故事 326 2009-04-05 闻一多的小故事 72 2007-04-25 要闻一多的小故事。 65 2012-03-25 有关闻一多的小故事 84 2010-11-03 闻一多的故事有哪些 50 更多类...
  • 闻一多的故事
    答: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学校乌烟瘴气,闻一多遭受了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在青岛大学受到的伤害和刺激,一时难以抹平。闻一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一方书桌,三尺讲台,小楼庭院,妻儿围绕。可是安逸的生活并没有使闻一多忘记对中国时局的关注,并没有磨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