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个妃子陪葬 明朝宫女殉葬制度到底有多残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明朝后宫惨烈“生殉”看,明朝的殉葬制度究竟多残忍?

大明朝的婢女比清朝多很多,用度奢侈浪费,清朝康熙皇帝有感于此,不但对妃子的数目作了明文规定,且对婢女数额也作了限定。朱元璋安葬时有46妃“生殉”,殉葬于孝陵。春秋之后,人殉的事儿不常见,但秦始皇死时又有上万名婢女和匠人被逼殉葬。

他曾对阁臣们说,“明季婢女至九千人,内监十万人,今则(指康熙朝)宫里只不过四五百人而已”,明宫因为人多,有的宫人连饭都吃不到,每日都有些人饿死了。明朝这么多嫔妃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据史记述,大多数从天下士民中采选而出。
但在大明朝前期,又都再次发生了妃子殉葬的规章制度。明英宗之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是皇家公开的做法,丧生于殉葬的妃子,数量达几百人之多。

这类殉葬的妃子,大部分都没有子女或是地位较低。例如宣宗殉葬十人说中,仅有一人死前为妃,其他的死前但是是婢女而已。但是也有特例。给仁宗殉葬的郭氏死前已经是贵妃,而且育有三子,好像不合殉葬者的“规范”。

幸亏在1464年2月22日,明英宗临死前提出了一个决策:从他开始,废止这类规章制度。他的接任皇上宪宗在临死前也再次特别强调不要再殉葬,以表述对先帝决策的重视。两代皇上的坚持不懈实行,总算给明初以来的人殉规章制度画上了句号。

妃子即使不愿意从殉,也是对抗不了统治者的意志的,不愿意自杀,就必然是被暴力杀死,毕竟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统治者是不在乎过程的。

朱棣死后,明仁宗为其生殉了三十多名宫人,这些宫人都不是自愿的,“哭声震殿阁”。但是在太监的逼迫下,她们还是不得不登上早就准备好的小床,悬梁自经,一位来自高丽的宫女韩氏头套在了白绫之中,临死的时候,还哭喊着说:“娘吾去! 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床就被太监抽去了。

清朝的文献则明确记载了,从殉之人必须着盛装坐在炕上,在接受了众人祭拜后,然后被弓弦勒死,从容以殉、还不能哭,如果从殉之人不愿意死的话,那众人就不客气了,直接上前掐死后为死者殉葬。《绝域纪略》、《宁古塔志》载:“男子死,则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即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僧也。当殉不哭,艳装而坐于炕上,主妇率其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扣环而陨。倘不肯殉,则群起而缢之矣。”

而清朝宫廷当中地位显赫的殉葬者则非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莫属了。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驾崩。以皇太极为首的诸贝勒,以先帝遗言“侯吾终,必令殉之”为名,令阿巴亥从殉。然而,阿巴亥的从殉,纯粹是皇太极等人的矫诏,《满洲实录》记载:“后初迟疑未决,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可见,阿巴亥起初并不愿意从殉,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子一女,而且儿子多尔衮时年十五,聪颖异常,而且她当时才三十七岁,正当壮年,未来还有大把的好日子等着她,她又怎么会愿意就这么白白死去、为先帝殉葬呢?可惜此时,皇太极已经掌握大权,虽然多尔衮聪颖异常,但是毕竟还是年幼,又有多少势力来对抗四大贝勒呢?当然按照女真旧俗,不愿意从殉的阿巴亥是要被诸王勒死,但是阿巴亥毕竟是堂堂的后金国母,不可能公然地杀死,所以阿巴亥只能接受命运,“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即艳状盛服自杀从殉。

朱明皇朝建立后 ,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1朱元璋——46名妃嫔惨死殉葬
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6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人都是殉葬而死。
给朱元璋殉葬的人具体有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后来,朱允炆对这些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人都被封赏,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其官皆世袭。他们都是给朱元璋殉葬宫人的父兄,即所谓“朝天女户”。

2、朱棣——30名宫女殉葬
给成祖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3、明仁宗——五个妃子
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分别为: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
4、明宣宗——十人
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种说法认为殉葬人数是七个;不过从《明史·后妃传一》最后的加谥名单来看,又可能是十人。
5、明代宗景皇帝——具体人数不明
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
这些殉葬的嫔妃,多数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说中,只有一人生前为妃,其余的生前不过是宫女罢了。不过也有例外。给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经是贵妃,并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标准”。所以《野获编补遗》中感叹说:“贵妃……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的现象还真是绝无仅有。
殉葬的妃嫔、宫女都是在宫中被缢死,然后再装敛入棺从葬。殉死时,其状甚惨,这在中国正史是很少记载。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朝鲜史详细记录:明成祖用30名宫女殉葬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宫女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临近自缢时刻,韩氏突然跪倒在地,向与她们“辞决”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向她的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