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叠词的宋词十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急求有叠词的诗词

寒山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岭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浙浙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刘长卿的《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崔颢的《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平,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苏痒的《鹧鸪天》: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迢迢牵牛星
(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切切.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贺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还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朝.

青袅袅青,问天不语,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宫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文解释】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词语解释】

按歌:击拍而歌。

【诗文赏析】

这首诗又名《后宫词》,是一首宫怨词,以他人的歌舞欢笑反衬自己的枯寂哀怨,色未衰而爱已弛,指斥统治者的薄幸寡恩。诗人描写了一个红颜未老就失去宠幸的宫女不幸的遭遇,表现了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语言浅近,明快舒畅,情感深沉细腻,真切感人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解释】

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词语解释】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诗文赏析】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文解释】
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过来又滋生起来。远处的芳草蔓生到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荒凉的城堡。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草似乎也充满了别情。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787年(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词语解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荣:繁荣茂盛。
(3)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4)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

【诗文赏析】
这是公元七八七年早春时节,唐朝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赴长安应考的习作。诗人描写了古原上长势繁茂的野草,突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枯而又荣,不怕任何摧残,充满生机。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照。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文解释】

新酿的绿蚁酒醇香无比,在小巧的红泥小火炉上煨着。晚上眼看着就要下雪,能否来同饮一杯?

【词语解释】

绿蚁:形容酒面上的浮渣、泡沫。
无:同“否”。

【诗文赏析】

诗人邀请友人饮酒,已经摆好了新酿的酒,炉火也旺旺的,这真挚的情意比酒还淳厚。这首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醇郁富有诱惑力

白牡丹 白居易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诗文解释】

城中赏花的人终日在花丛中往来穿行。白色的牡丹颜色太素,人们并不观赏它,可是它也拥有牡丹之名。

【词语解释】

旦暮:终日。

【诗文赏析】

时人大多喜欢大红大紫,白牡丹因其素淡且栽种过多而受到了冷落。其实花的资质与芬芳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欣赏人的口味不同罢了。世间其他的事不也是如此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词语解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赏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文解释】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词语解释】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诗文赏析】

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

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词语解释】

黄鹂:黄莺。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东吴:指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诗文赏析】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词语解释】

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会春色满城。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词语解释】

国:指京城长安。
感时:感叹时事。
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短:短少。
浑:简直。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诗文赏析】

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1.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2.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3. 夜半乐
    宋·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4.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5. 鹧鸪天
    苏痒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眼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6.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9.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0.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燕归梁春愁》宋词鉴赏
    答: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石延年词作鉴赏 此词题为春愁,写得蕴藉深情,值得玩味。起首两句,写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前事的追忆。“年年”、“悠悠”两叠词用得好,有形象、有...
  • 寻寻觅觅是什么叠词手法
    答:叠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赏析:这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
  • 声声慢首句十四个叠词为何是千古绝调
    答: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
  • 唐诗宋词里比较适合女孩名字
    答:“悠悠”,“yōu yōu”,两个“悠”字组成的叠词,音调平缓温和,非常顺口,叫起来也非常悦耳温柔。“悠悠”这个词总让人回忆起白居易那首诗里的女孩望穿秋水的浓浓相思,充满一种满溢心头的爱,非常有意境,适合比较温柔可爱的女孩子。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 《声声慢》赏析
    答: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叠词运用有什么好处?
    答:作者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骤至的风雨,一下子给整首词笼罩上一层浓重的愁云惨雾,既规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显示了作者的情感意向,又强制性地将读者的审美心境,拉向作者的创作心境。
  • 凄凄惨惨戚戚的上一句
    答: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
  • 声声慢开头三句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开头用7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
  • 求一首宋词并带有详细解析(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答: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 (百度文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4-08-24 求一首唐诗并带有详细解析(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1 2010-12-12 急求一首唯美宋词。要有赏析...
  • 宋词——李清照的《声声慢》。
    答: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编辑本段 字词赏析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