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生前最后半年发生了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6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于宫中,终年五十岁。同日,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继承皇位,是为宋太宗。

赵匡胤的突然离世在历史上是一件千古谜案,《宋史》中对此事的描述仅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既无前因,也无后果,赵匡胤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掉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赵匡胤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时年26岁),却传位给了弟弟赵光义,这显然违背了人性,毕竟兄弟关系再好也没自己儿子亲。

本着受益原则,赵光义自然成了赵匡胤离奇死亡案件的最大嫌疑人。虽然史料上并没有查到关于赵光义弑兄的记载,但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毕竟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史书上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最终还是皇帝说了算。

既然无据可查,那么赵匡胤之死是不是就这样尘埃落定了呢?其实也不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历史记载虽然可以篡改,但很多事件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通过对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往往就能找出些许蛛丝马迹。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赵匡胤生前最后半年发生了什么。

《宋史·太祖本纪》中关于北宋开宝九年的记载共有将近一千五百字,其中有不少都是杂事,比如去赵光义府中参观新造的水池(幸晋王第观新池),去赵光美(赵匡胤四弟,后改名为赵廷美)府中探病(幸京兆尹光美第视疾)。不得不说,连这些小事都有明确记载,却在去世这件大事上只有讳莫如深的一句话,怎么能不令人起疑。当然,这些并不能成为指控赵光义是凶手的证据。不过,接下去要说的两件事情,可能就与后来的传位之谜存在重大关联了。

开宝九年(960年)二月,早已向北宋称臣的吴越国王钱俶来到开封朝拜。按照惯例,赵匡胤都会派赵光义负责接待工作,然而这次他却让次子赵德昭亲赴宋州迎接。从表面来看,这只是更换了接待负责人而已,但这里面却隐藏着一个信号,那就是赵匡胤开始有意安排自己的儿子接手一些重要工作了。如果往更深一层去想,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削弱赵光义的威信和势力,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儿子的能力,为未来接班做准备。

同年,赵匡胤带着赵光义巡幸洛阳。在这次行程中,赵匡胤对众人透露了一个在他心中可能已酝酿了很久的计划:迁都。

赵匡胤的设想是先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今后再视情况决定要不要迁至长安。理由很简单,开封地处平原,周围无险可守。而洛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相比开封要安全很多。至于长安就更不用说了,关中平原周围就是一个巨型的天然堡垒,敌方若没有绝对优势兵力是根本不可能攻破这座堡垒的。

当然,赵匡胤的迁都设想很可能还有一层目的,那就是削弱赵光义的势力。自从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对自己这位弟弟那真是倾尽心力地培养,不仅提拔他担任要职,而且每次赵匡胤离开京师,都会安排赵光义镇守后方。长此以往,赵光义在京师的势力日渐盘根错节,暗地里的人脉关系已远远超出了赵匡胤的掌控范围,甚至达到了在开封城内可以一手遮天的程度。

赵匡胤当时威望如日中天,根本不会担心赵光义对他有什么威胁。那么他想要削弱赵光义势力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为自己儿子将来接班铺平道路。毕竟他的两个儿子在当时都只能算“职场新人”,无论是威望还是手段都远不及他们的三叔(赵光义),所以提前打好“预防针”还是很有必要的,何况迁都也确实符合大宋王朝的长远利益。退一步说,即便赵匡胤迁都计划不是冲着赵光义,但事实上还是侵害到了赵光义的利益。

因此,无论外交接待换人,还是迁都洛阳的提议,都对赵光义非常不利,而对赵德昭非常有利。赵匡胤是个非常精明的皇帝,他所作出的决定往往都会仔细掂量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此在这两件事情上的安排与后来“传位”给赵光义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所以赵光义这个皇帝宝座究竟如何得来,恐怕光凭他的一面之词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参考文献:《宋史》、《涑水记闻》、《续资治通鉴长编》



开宝九年,赵匡胤生前的最后半年,他去了赵光义府中去看新造的吃糖,还去看望了生病的赵廷美。还带着赵光义去了洛阳,打算迁都。

赵匡胤生前最后半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迁都洛阳,一是因为洛阳的地位置优越,作为都城更加安全,而是为了削弱他弟弟的势力。

计划迁都,开封四通八达,适合当经济要地但不适合当首都,首都应该是易守难攻的。赵匡胤就想找这个地方,但被弟弟反对最终无疾而终。

打算把国都从开封迁到洛阳,再从洛阳迁到长安,这样可以让长安变成宋朝的政治中心,还可以削弱自己弟弟赵光义的影响力。

  •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答:这样看来,关于赵匡胤遗命传位赵光义之说也很难成立,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赵光义在继位之后对记载赵匡胤生前之事的《实录》做了手脚,以掩盖其弑兄夺位的罪行。除去以上两点之外,当我们翻开有关宋太宗赵光义的生平记载时,也能够发现赵匡胤之死与他有着莫大的关联:《宋史》中记载,赵光义曾任晋王之职时,...
  •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之君,为何却会一夜暴毙?
    答:斧声烛影这种说法是有点道理的,很有可能是赵光义杀掉了赵匡胤,但是不是用斧头,斧子是君权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但这个东西杀人的话手起刀落,人的尸体会非常难看,但是赵光义的尸体是非常完整光亮的,面容跟生前没什么区别。而赵匡胤生前最爱用的杀人方法就是毒药,后蜀国王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吴越...
  •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赵匡胤真的会在宋初定下金匮之盟吗
    答:赵匡胤也有子嗣,他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年,一个25岁一个18岁,当时的朝政也很稳定完全可以继承大统。赵匡胤生前也没有要把自己的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的意思,加上赵匡胤的死因非常的离奇,所以坊间的传闻还有野史都有各种猜测。我们看看赵匡胤死的那天发生了什么?据史书记载开宝九年有一天晚上,赵匡胤生病了招...
  • 揭秘赵匡胤死亡事件 烛影斧声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答:在历史上关于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赵匡胤在五十岁壮年之时突然驾崩,并且死后在其长子赵德昭已经成年的情况下却由其弟赵光义继位,外加历史上盛传的“烛影斧声”事件以及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和叔侄相承的说法让赵匡胤之死迷雾重重,也因此后世都猜测赵光义谋害了亲哥哥赵匡胤,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要想解开赵匡胤之死的迷雾,...
  • 赵匡胤早年经历
    答: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
  • 赵匡胤几岁死的?
    答: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赵光义提出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声称赵匡胤生前与母亲杜太后约定,将帝位传给赵光义。这一说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赵匡胤逝世后,于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被葬于郑州巩义的永昌陵。到了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他的尊谥被追加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
  • 在赵匡胤死后,大臣们为何没人拥立赵匡胤的儿子继承皇位?
    答:赵匡胤死得很离奇。去世的前一夜,召兄弟赵光义饮酒作乐,留赵光义宿在宫中,第二天凌晨,赵匡胤死了。头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就成为人们的疑问。后世的史学家有种推测,赵匡胤是猝死,即突发疾病离世。但我不太认同。因为赵匡胤除了是皇帝,他还是武学宗师,所创的太祖长拳流传至后世,少林寺都公开承认太祖...
  •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答:赵匡胤暴毙,时年不过五十来岁,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二十五,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加上尊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去世之后,其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提出“金溃之盟”,说赵匡胤生前曾承诺将帝位传给他,借此说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但赵光义...
  • 宋太祖之死千古之谜
    答:1008年),加上尊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
  • 请问后周政权灭亡后,柴家的后人都去了哪里?有在后来的皇朝中当官吗_百...
    答:有的传说认为他是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的,这不太可能。因为赵匡胤死在开宝九年(976),柴宗训比他还早死三年,在赵匡胤活着的时候,赵光义绝对不敢擅作主张毒死柴宗训。而依赵匡胤的仁慈性格和一生的表现,是绝不会对柴宗训下毒手的。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