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主要靠的就是八旗军,那么清朝的八旗旗主有多大权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满清入关,主要靠的就是八旗军,那么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为八旗制度下的军队。最初是在太祖努尔哈赤在原来女真时的制度上建立的。最开始并不是八旗,而是四旗,它们分别是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后来才增加又设立了了四旗,也就是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从此以后八旗军的架构一直沿袭下去。满族人按八旗制度分别管理各个旗,不管是平时劳作,还是打仗时出征。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八旗制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还具有行政和平时生产恢复的职能。

大家都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帝制,皇上紧握军事大权和行政大权。而八旗军是由大清皇帝控制和掌握的,虽然大清八旗旗主领导其手下的八旗军,虽然皇帝是八旗军的直接领导者,但是身为八旗的领导者,八旗旗主自然身具超高权势。
而且八旗,并不是像朝廷大臣那样由皇帝亲自指认或选拔,而是世袭下去。但这也不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如果八旗的某一旗或某一个人做了错事或是有罪行,那不可避免的还是会被皇帝剥夺其职位和身份的,然后由皇帝再派人管理他们。
这么看来,八旗军所管理的范围很广,其拥有的权利也大。一旦掌控不好便可能会危及皇权。历史看来八旗旗主在清朝建立之前,拥有的权力确实很大,有时甚至还可以威胁到皇权。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后,八旗旗主的职能和权力就被有意识的逐渐削弱,再加上八旗之间也不是紧紧抱团,互相还是有斗争的。这样八旗旗主的权势逐渐没落了。

清朝八旗的旗主不一定是铁帽子王,姓氏不固定,旗主也不是世袭的。


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为八旗制度下的军队。最初是在太祖努尔哈赤在原来女真时的制度上建立的。最开始并不是八旗,而是四旗,它们分别是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后来才增加又设立了了四旗,也就是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从此以后八旗军的架构一直沿袭下去。满族人按八旗制度分别管理各个旗,不管是平时劳作,还是打仗时出征。在最初建立的时候,八旗制不仅在军事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还具有行政和平时生产恢复的职能。



大家都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帝制,皇上紧握军事大权和行政大权。而八旗军是由大清皇帝控制和掌握的,虽然大清八旗旗主领导其手下的八旗军,虽然皇帝是八旗军的直接领导者,但是身为八旗的领导者,八旗旗主自然身具超高权势。

而且八旗,并不是像朝廷大臣那样由皇帝亲自指认或选拔,而是世袭下去。但这也不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如果八旗的某一旗或某一个人做了错事或是有罪行,那不可避免的还是会被皇帝剥夺其职位和身份的,然后由皇帝再派人管理他们。

这么看来,八旗军所管理的范围很广,其拥有的权利也大。一旦掌控不好便可能会危及皇权。历史看来八旗旗主在清朝建立之前,拥有的权力确实很大,有时甚至还可以威胁到皇权。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后,八旗旗主的职能和权力就被有意识的逐渐削弱,再加上八旗之间也不是紧紧抱团,互相还是有斗争的。这样八旗旗主的权势逐渐没落了。 



在清朝初期,旗主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其实我们也是可以去追寻的,皇帝本人也是旗主,是权力最多的,最强的旗主。无论有什么大的事情,重要的事情,都会把旗主召集起来然后做一番商讨的,然后才会做决定,由此可见旗主的权利是多大。

清朝当时是满族建立的,然后也是分为很多旗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去统治下面的人,当时也是分为八旗制度,其实每个旗主的权利也是非常大的,拥有自己绝对的统治权力,自己的旗主说的话,任何人都不允许不听他们的话的,八旗之间也是都有自己的统治方法,任何人都不允许互相干扰。然而当时皇帝就是八旗之主,对所有旗主说话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清军入关。

八旗制度是当时清军打入中原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去统治中原的重要手段,让更多人去维护权利,促进了清朝当时的发展。八旗制度也是有一定的时间的,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也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后期也是受到很多的限制的,虽然说八旗制度也是一个不错的存在,但是约束了很多人的发展,再后来的防守战争也是没有太多的效果,清朝的命运也是和八旗制度比较相关联的,最后也是灭亡了。



时间确实很快,没多久也就是清政府的灭亡,其实最后的八旗制度确实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可以说是没有太多的防御力。也是慢慢消失了。



在每一旗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旗主,旗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旗主的命令。八旗之间每个旗主各管一旗,互不相扰。清朝初期,旗主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八旗旗主严格上来说,其实配得上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是皇亲贵胄,权势很大。

即使是清军刚入关的时候,八旗旗主的职权也算是更为接近一方总督的,八旗旗主也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在权势达到巅峰的时候,职权还是配得上一人之下这个词的。

  • 为什么10万清军入关,就能一统中国?
    答:满清的根本,也就是八旗,包括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在内的八旗兵约十万人。但是,此时,满洲八旗麾下还有为数众多的汉奸部队,例如清初赫赫有名的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麾下就有数万部队,经过八旗严苛的制度和能保证温饱的后勤,反倒军队战斗力大大强于在明朝之时。八旗 而清军入关时,...
  • 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答:三、八旗制度还与清朝的生产有关系。清朝的社会生产还与八旗制度息息相关,各个运输通道都是由八旗军队管理和保护,这样能够确保清朝在粮食运输和生产运输等方面能够进行的顺利一些,尽管八旗军队对于清朝的发展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八旗制度后期的腐败也是导致清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你对于清朝的八旗制度还有...
  • 士兵衣服上的兵与勇,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答:事实上,这里面很有学问。在满清王朝入关之前,清军由八旗组成。然而,在清朝进入中原之后,原八旗士兵的数量完全不够用。因此,清朝统治者建立了由汉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以弥补八旗的不足。被称为“绿营兵”。虽然八旗军和绿营军都属于清朝的正规军,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分歧。八旗军的地位较高,主要负责...
  • 满清八旗战斗力,明清战争中八旗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是非常强大还
    答:明清战争中满清八旗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从部队的两个因素看,一是单兵能力:八旗军的满八旗和蒙八旗的士兵都是从小练习骑射,而且从不断的内斗中统一起来,彪悍程度可想而知。而汉八旗又是八旗军装备火器的的重装部队,而且孔有德等部在叛变明朝前就是装备先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比普通明军强。二是将领能力,“人熊熊...
  • 戏剧本来是人们的娱乐活动但为什么清朝统治者禁止八旗演戏?_百度...
    答:严禁军队官兵行动。清朝统治者进入中原主要靠八旗军队。入关后,在全国各地设置八旗守备部队,成为支柱力量。雍正帝曾说过八旗的重要性:“八旗是立国之本,是我的时候了。”由此可见,清朝皇帝对八旗非常重视。清朝统治者对八旗实行优待富扶政策。然而,随着国家统一的和平日子的到来,这一政策导致八旗不断...
  • 八旗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为何能迅速一统天下?那为何又迅速衰落?
    答:” 众所周知,八旗在满清统一天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八旗很快就丧失战斗力,这是为何?满清入关后,半数以上的八旗军驻扎在紫禁城周边,他们成为了皇帝的禁军。跟着皇帝混,这些八旗兵自然不会被亏待。 而驻守在北京城之外的八旗兵,主要以绿营兵为主,而绿营兵90%以上都 *** 。一支军队战斗...
  • 明末末年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打遍中国无敌手,我想问...
    答:首先说无常胜将军。八旗兵多少人?据当时的统计:满八旗充其量不过20万,而且这是在入关之后的数据。你要知道:当时李闯王的军队足有几十万之众,吴三桂在山海关就有雄兵十万,明将左良玉也有兵马30万以上,更不用说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势力了。八旗兵骁勇善战是真的,但是战争不是全靠步兵和骑兵,在明朝...
  •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呢?
    答:八旗兵的尚武精神已经严重弱化,军事训练形同虚设,很多八旗子弟就靠那个军饷混日子,这一切都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八旗兵的组织规模清军入关之后,把八旗兵分为驻京八旗和驻防八旗,驻京八旗的主要职责是捍卫京师,保护京城的一切,保护皇帝的安全;驻防八旗则是被派到全国...
  • 康熙领八旗兵收复莫斯科,能打败彼得大帝吗?
    答:能,满族其实就是女真人,女真民族是比较猛的。清朝的女真人连蒙古人都打过。当年蒙古人横扫欧洲啊!女真人要比蒙古人厉害。
  • 八旗军恐怖战斗力,历史上,为何明末的八旗军战斗力那么猛,晚清时
    答:在整个明清战争,明军输多赢少这是公认的,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袁督师虽然打赢了八旗军,但是根本没有给清军很大的杀伤,因为八旗军在入关时都不足20万,如果明军能给八旗军造成大的杀伤,满清就根本成不了气候,毕竟人口在那摆着呢。但是八旗军多年的征讨却给明朝带来很大的伤害。明朝为打赢满清,加派了“三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