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的小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有关党的小故事

1、周总理与机长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2、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3、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此刻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4、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5、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机上让伞

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却可以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品质?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来从延安飞往重庆。同机的有其随行人员,还有叶挺将军的小女儿叶扬眉。她是去重庆接爸爸出狱的,所以特别高兴。

飞机经过秦岭上空时,突然遇到一股强冷气团,飞机被迫下坠,情况万分危急。机长命令:全体乘客背上降落伞,准备跳伞。大家都在背降落伞,突然听到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她的座位上没有伞包。周恩来在摇摆的机舱中,几步走到小扬眉身边,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伞给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要像爸爸那样坚强。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

由于机组人员的努力,飞机终于冲出了冷气团,脱险了。机舱里一片欢腾。

夏明翰的故事
夏明翰是湖南衡阳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汉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狱中。敌人用了种种手段,想让夏明翰说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是毫无所得。又一次审讯开始了。夏明翰镇静自若地走进来,昂首对着那个恶煞般的主审官怒目而视。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主审官又问了几个问题,可是什么都问不出来。反动派在夏明翰身上连半根稻草都没捞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后的一招儿,宣布“就地处决”。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动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场。夏明翰泰然自若,连声高呼革命口号,接着又高唱起《国际歌》。周围的群众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反动派在这凛然正气的震慑下胆颤心惊。
行刑的时刻马上就到了。反动派问夏明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夏明翰说:“我要把我的话写出来,给我拿纸和笔来!”
反动派还希望夏明翰最后能供出点有用的材料来,立即给他了一枝笔和一张纸。
夏明翰接了过来,奋笔写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写完后,大声念了一遍,把笔往地上用力一抛。
夏明翰慷慨就义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之歌。

1、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2、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

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3、 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

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

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4、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5、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哈达铺。部队进入宿营地之后,所有小贩都向红军部队围拢过来。为避免买卖拥挤,各部红军战士都只派出采买员去购买东西,而且买卖用现大洋。群众觉得红军说话和气,买卖又公平,这样多的人马一点不嘈杂,都感到有点惊奇。

在这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位汉族、回族农妇对于红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战士产生了兴趣,她们觉得这些女战士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细看她们穿着戎装、麻鞋,又缠上绑腿,配着手枪,雄赳赳地又引起她们怀疑。

于是几个农妇格外亲热地拉着一个女同志向他们家里跑,因为她们对女战士是男是女还抱一点怀疑态度,所以向女战士“实行检查”。

红军女战士当时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哗然一笑,然而那些“执行检查”的农妇们则更进一步“亲热”,请那些红色女战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来了都请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请女客)。女同志不仅被请上炕,而且被农妇请吃了晚饭。

一般的战士们虽然没有农妇请吃晚饭,但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和白面、盐、油,与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就像“困于囚笼之鸟儿,一旦逃脱而翱翔空中一样”。

红军经过短暂的休整,由此继续向陕北行进,由于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由于秋毫无犯的纪律,沿途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陈毅的四个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征中的五个小故事



1、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2、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

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3、一支睡在马路上的部队

在众多档案资料中,比手掌还小的《入城守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小册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15.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

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原来,早在4月1日,上海战役发起前,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十项守则的第二条,白纸黑字写着进城后一律“不住民房店铺”。

5月,陈毅在苏南丹阳县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这条纪律在制定之初,却不被很多指战员理解。陈毅始终坚持认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能将过往经验完全照搬。他将自己意见和看法电报上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等前委委员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

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批示,只有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4、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5、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

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

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

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了主席爷爷他老人家的嘴里,那可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广大学员都激动地说:“原来唯物主义、辩证法也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难呢。都是主席讲得好啊。”

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党的建设》这一课。课堂上有同学给朱爷爷递条子,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朱爷爷一打开这国际形势的话匣子,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间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

这时康克清奶奶站起来向朱爷爷开了一炮。康克清奶奶是谁啊?她就是朱爷爷的革命伴侣,就是爱人,又叫老伴。不过那个时候,康克清奶奶可不老,她才二十七岁,年轻漂亮着呐。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

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 你和朱老总是夫妻,关起门来咋吵、咋讲、咋整都没事,可是你不能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你不能在课堂上这么说。这样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领导、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组织,还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我们都要学习康奶奶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哈达铺。部队进入宿营地之后,所有小贩都向红军部队围拢过来。为避免买卖拥挤,各部红军战士都只派出采买员去购买东西,而且买卖用现大洋。群众觉得红军说话和气,买卖又公平,这样多的人马一点不嘈杂,都感到有点惊奇。
在这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位汉族、回族农妇对于红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战士产生了兴趣,她们觉得这些女战士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细看她们穿着戎装、麻鞋,又缠上绑腿,配着手枪,雄赳赳地又引起她们怀疑。
于是几个农妇格外亲热地拉着一个女同志向他们家里跑,因为她们对女战士是男是女还抱一点怀疑态度,所以向女战士“实行检查”。
红军女战士当时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哗然一笑,然而那些“执行检查”的农妇们则更进一步“亲热”,请那些红色女战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来了都请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请女客)。女同志不仅被请上炕,而且被农妇请吃了晚饭。
一般的战士们虽然没有农妇请吃晚饭,但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和白面、盐、油,与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就像“困于囚笼之鸟儿,一旦逃脱而翱翔空中一样”。
红军经过短暂的休整,由此继续向陕北行进,由于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由于秋毫无犯的纪律,沿途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1、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 收集一则青海党史小故事_百度问一问
    答:他们在修建赞卜乎村清真寺时,在屋顶建筑上满怀深情巧妙地留下了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诸多象征革命的符号,体现了被俘红军一心向党的坚定理想信念。1987年,为铭记西路军革命精神,循化县政府将赞卜乎村更名为“红光村”。【摘要】收集一则青海党史小故事【提问】1.1937年至1946年间,马步芳将被俘...
  • 党史故事急!急!急!急!急!
    答: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
  • 党史故事,列举出,好几个。拜托啦,求你啦!
    答:你好 我列举两个故事 王平护送周恩来担架过河 1935年8月,在长征途中,周恩来不幸患了伤寒,病情严重。离开毛儿盖准备穿越草地时,毛泽东知道后再三嘱咐彭德怀:“周副主席不能再骑马了,要组织力量抬着他顺利过草地,不能有半点闪失。”随后,彭德怀把抬送周恩来的任务交给了红三军11团王平政委。周恩来躺...
  • 几十个字简单党史故事
    答: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1、大革命阶段...
  • 党史故事有哪些
    答: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成就的故事。如农村改革的启动、经济特区的建立、科技创新的推进等。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历程。同时,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许多关于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也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个党史故事,只要梗概
    答: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
  • 求一篇党史的小故事!急急急。。
    答: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
  • 党史小故事,非常短
    答: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虽然期间共产党遭遇过很多困难,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可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打响了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然后经过我党不断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由此我党便不断的发展壮大给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
  •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答:答:刘胡兰, 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 6月,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 党史故事100讲
    答:《党史故事100讲》是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共同策划,以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观影结束后,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学习,对党史、新...